-
雁默| 破解统一难题6:开工吧,“东山陆桥”台海大通道!
最后更新: 2024-11-12 11:22:12【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雁默】
在统一的急迫性日益重要的今日,我们需要一套介于军事手段与和平诉求之间的方法论促统,此方法论旨在降低统一的负面成本,垫高正面成本,逐步摊提各种统一风险,最大程度避免台湾问题阻碍中国的发展与复兴。
而我始终认为,“逼统”才接近实况,但考虑到这是一个不太体面的形容词,本文给出具体建议,以方法勾勒此一概念。
戴高乐说过,不考虑现实的政策没有任何价值。统一方法论不一定要“求新”,在既有的方法上“求变”,也能达到峰回路转的效果,因为所谓“现实”是移动的,20年前的现实与今天不一样,将20年前的方法构想对应今日之现实做些更动,“求变”也就等于“求新”。
当前,大陆对台湾采取“软的更软,硬的更硬”的政策,战略上是正确的,但在实际操作面不免产生矛盾,非但人民产生疑惑,有时连专家都看不太懂。我想,这是因为缺乏“软中带硬,硬中带软”的战术布局。
融统政策被视为软的一手,它负有“文化求同”、“民生求通”、“情感求合”的任务,以追求两岸融合愿景。事实上,彼此好好相处,确实是台湾多数民意趋向,但好来好往并不意味着民心趋统、将两岸视为一家。
作为统一的被动者,台湾民众看的不是大陆的善心诚意,而是决心意志。在手段上,前者是软,后者是硬,大陆若只是表现出诚意,而未展现坚决意志,台湾民众没有理由“服软”。因此,政策面实应“软中带硬”,同时展现诚意与决心,才可能获取民心趋统的效果。
台北市区夜景资料图:新华社
在融统政策中,最醒目、最务实、又最适合展现统一决心的计划,就是“台海通道”。因为此一计划兼具经济、军事、文化与政治意义。
海底隧道、跨海大桥等等物理性连接两岸的“台海通道”大工程,原本被设定的前提是通过两岸政治谈判,或统一后实现,但考虑到当前恶劣的局势,个人建议取消政治谈判之前提,直接开工,以凸显统一的决心。
在尚未经过两岸政治谈判的情况下开工,需要考虑的风险是外部干涉,以及台湾政界的抵触。然而,风险就是机遇,统一是“求变”(改变现状)的工作,和平手段属于“稳中求变”,军事手段属于“险中求变”,单方面启动台海通道工程是以上两者的折衷方案,避免前者操之过慢、后者操之过急的缺点。
台美肯定会宣说这是一种“灰色地带作战”,然而,是又如何?大陆方面就算“躺平”也会被恶意渲染成“侵略野心”,因此无需受制于对手的国际宣传,我们要坚持自己的节奏,旨在展现决心。
什么是“东山陆桥”台海通道?
我原本只知道两种台海通道方案,即海底隧道和跨海大桥,直到最近拜读了一篇文章,才知道大陆还有“东山陆桥”一案。
该文言简意赅的说明令人振奋,因为我一直在思考一个能让大陆灵活掌握施工节奏的方法,随现实而变动,而“东山陆桥”似乎就是答案。只是不知为何,此案的公开资料相当稀少,希望此文能抛砖引玉,吸引专家出来为大众详细说明。
“东山陆桥”是横亘于台海的一道浅滩,自福建漳州南部的东山岛,延伸到海峡中部,再到澎湖列岛,并延伸至台湾本岛西部。远古大陆与台湾之间可经由此陆路通行,直到约6000-7000年前浅滩完全没入海中,才有了今天的“海峡两岸”。
图源: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东山陆桥”于2009年被列入中国地理百年大发现(台湾学界称之为“台湾陆桥”),是“台湾自古就是中国一部分”的地理证据。根据该文说明,它由“台湾浅滩、南澎湖浅滩、北澎湖浅滩、台西浅滩四个部分组成,一般深度不超过40米,最浅仅10米。当海平面下降的幅度超过40米时,这道浅滩便露出海面,成为连接大陆与台湾的陆桥”。
2016年,数名大陆学者在详细考察后,认为东山陆桥是台海通道的最佳路线,并草拟了征求意见报告(《台海大通道与海上万国商城——永久解决台湾与打造区域“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报告》)。
该报告主张,采用桥、路、岛的复合方式比跨海大桥与海底隧道更可行,而东山陆桥最符合条件。此方案计划在海水深处架设桥梁,浅处填海造路,最浅处填海造岛,而施工分为三期:第一期路段由东山岛至“海峡中线”,长约120公里;第二期路段由“海峡中线”至澎湖列岛,长约80公里;第三期路段由澎湖列岛至台湾岛,长约45公里。
简言之,就是在自然的东山陆桥基础上,造一条人工的东山陆桥。
在自然条件上,其优点是海水最浅,地质稳固,沙源充足(有利于堆沙造陆)。在人文条件上,则因分期施工,完整工期根据两岸政治形势“可长可短”,“即使修修停停也影响不大”——也就是这一点引起了我的注意。
承上文,短期内,我们需要启动一个工程弹性较大的台湾通道,以展现促统意志,同时不必受限于两岸政治形势。相较之下,海底隧道虽是最安全的选项,但工程期以30年计,属于长远打算的方案;跨海大桥因需考量海深、风浪与地震等等因素,技术难度较高,中途停建的损失也较大,不利于单方面开工所需要的政治弹性。
东山陆桥的三期分工,也可以选择“先岛后路”,即在台湾浅滩(所谓“海峡中线”以西)填海造岛,然后再往东西延伸造路,而台海不是南海,没有与其他主权国家争端的问题。
需要补充的是,在理想上,东山陆桥方案每填一段路或每造一个小岛,都能获取经济利益,有利于海上避风救险(针对两岸渔民),还能建立海洋科研中心、军事设施,让东山陆桥发挥多元功能,而这些功能在整体工期完成前就能发挥,基本无需台湾的同意与配合。
看起来挺理想,但为什么东山陆桥方案的能见度,远低于跨海大桥呢?这是我所不解的地方,猜测是因为顾虑到地缘政治风险。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柳州表态:放弃幻想、坚决整改
2024-11-12 10:49 地方债 -
中国4000多年前的宫殿是何模样?陶寺遗址博物馆今日开馆
2024-11-12 09:46 考古 -
早恋男生被女生家长扇耳光后失联,最新进展:已溺水身亡
2024-11-12 08:18 -
首次亮相的“九天”、歼-10CE有多牛?
2024-11-12 07:15 航空航天 -
前亚洲首富吕志和去世,享年95岁
2024-11-12 07:02 -
自然资源部: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收回收购存量闲置土地
2024-11-11 22:24 观网财经-房产 -
潘功胜:完善应对股票市场异常波动等政策工具
2024-11-11 18:45 金融观察 -
从这十张图,一瞥“中国拯救世界”的史诗
2024-11-11 16:37 减排史诗 -
这样“预防性”逃债?最高法发布
2024-11-11 12:06 -
教育部:学前儿童入园不得组织任何形式的考试或者测试
2024-11-11 12:03 -
月背月壤首次亮相中国航展!
2024-11-11 11:17 航空航天 -
教育部:幼儿园聘任工作人员需做背景查询和健康检查
2024-11-11 10:38 中西教育 -
中国货运航天飞机“昊龙”亮相航展
2024-11-11 09:58 航空航天 -
公务员省考新要求!满足这些条件,年龄可放宽至40岁
2024-11-11 07:12 -
依法执行任务,请予配合
2024-11-11 07:07 国家安全 -
中国,找到一条“拯救世界”之路!
2024-11-10 20:00 减排史诗 -
中国首家外企、七届进博全勤生:看好中国发展
2024-11-10 19:44 进博会 -
海外博主探进博|黑科技大揭秘!进博会上的未来趋势
2024-11-10 16:56 进博会 -
“教育局局长到学校陪餐,每月不少于一次”,福州公布新规
2024-11-10 15:57 中西教育 -
第七届进博会按年计意向成交金额超800亿美元,增长2.0%
2024-11-10 15:45 进博会
相关推荐 -
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评论 57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评论 186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评论 160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国崛起” 评论 117“原来,中国早就有预判” 评论 254最新闻 Hot
-
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
带着石破茂的亲笔信,他来中国了
-
斗争升级!哈佛大学起诉特朗普政府
-
外媒紧盯中方“警告”:孤立中国,特朗普恐难如愿
-
特朗普称未来三天公布俄乌和平方案,美媒曝细节
-
工业电化学奠基人郭鹤桐教授逝世,享年95岁
-
挑衅!英军高官:台海问题,准备好了
-
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
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
谁将继任教皇?
-
石破茂再发狠:不打算唯命是从
-
国际乒联最新排名:雨果升至男单第3
-
最高竟达3500%!剑指中企,美国又动手了
-
“美国自毁前程,中国肯定乐坏了”
-
男子早高峰爬上猎德大桥顶部,广州交警回应
-
特朗普再次抨击鲍威尔:美国几乎没有通胀,他总是降息太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