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筱林:研究了20多年翼龙和恐龙,很多人羡慕,我觉得羡慕是应该的
导读2020年12月26日,“科普中国-我是科学家”第31期“科学真好玩”演讲现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教授、巴西科学院通讯院士汪筱林带来演讲:《见龙在田,飞龙在天》。以下为演讲实录,观察者网已获授权转载。
汪筱林
汪筱林:
我叫汪筱林,是研究古生物的,我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从我今天的演讲题目《见龙在田,飞龙在天》中的有两个“龙”字,大家就知道我是干什么的了——我是研究“龙”的,研究翼龙和恐龙。题目中的这两句话出自中国传统经典《易经》。《易经》是预测未来的,而我是研究过去的。
其实古生物研究也有阶段性,也分时代,我研究的就是中生代。中生代的地球,海陆空全是爬行动物,那是爬行动物的时代,也是恐龙的时代。
中生代包括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侏罗纪大家都很熟悉,因为有著名的科幻电影《侏罗纪公园》。当时天上飞的是翼龙,陆地上有各种各样的恐龙,然后水里边是鱼龙等水生的爬行动物。
有些人认为翼龙就是会飞的恐龙,其实不是。不过翼龙和恐龙倒是有个共同的祖先,它们在两亿两千万年前左右就出现了。出现以后,一个飞在天上,一个在地上行走,分化成两支。翼龙的第五指退化消失了,第四指加长变成一个翅膀,附着翼膜飞行。
我们也是骨科医生和牙科医生。我们最喜欢的是牙齿,牙齿和头骨能给我们提供非常多的信息。岩石和化石是会说话的,我们的一个工作,就是要把它们的语言翻译成我们听得懂的语言,所以也是“翻译家”。
我经常说一句话,地层或岩层是记录地球演化和生命演化的百科全书,岩石就是文字,化石就是其中精美的插图。我们可以了解它的语言,可以在时空隧道里面自由穿梭。
好多人都羡慕我的工作,我觉得羡慕是应该的。为什么这么说?
好多不学我们专业的朋友,看山,觉得很好看,但事实上我们看到的和他们不完全一样。因为当我们看一座山,它不仅仅是一座山,它还记录了一段地球演化的历史。
也有人叫我们“探险家”,虽然我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探险家。但我喜欢出野外,我主持了几十次大大小小规模的野外考察和发掘,进过原始森林,进过戈壁沙漠无人区。我们发现了大量非常重要的化石,据不完全统计,我和我的团队研究命名的化石,包括翼龙、恐龙以及恐龙蛋等,就有六七十种。
我和刚刚发现的翼龙比脑袋。谁的脑袋好看?当然是翼龙了。
左边这个姿势,和我拿了两个小翼龙拍的演讲海报也非常像。我们的工作真的非常有意思。
我研究的第一个翼龙标本,秀丽郝氏翼龙(Haopterus gracilis)| 汪筱林团队供图
这是我研究的第一个翼龙标本。从这个标本大家能看出什么吗?首先,我们能看到这几乎是一个完整的个体。你看它有两个长长的翅膀,但后肢非常娇小。再仔细看,它的身体蜷曲在一起。更有意思的是,它嘴里还叼着自己的一个翅膀。
这说明了什么?它为什么死亡时是这样一个状态?
秀丽郝氏翼龙生态复原图 | 汪筱林团队供图
这是我们根据这个标本做的复原图。复原图中,翼龙在湖面上空飞,身后远处有一座火山。这件标本来自非常著名的化石群——辽西热河生物群,在这个化石群里,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由于火山爆发导致其死亡的。所以这块化石,它嘴里叼着翅膀、身体蜷曲,其实是反映了它非常痛苦的死亡过程。
从化石中,我们可以看出很多有趣的信息。
2000年6月1日,中科院古脊椎所主办的“第五届国际古鸟类与进化大会暨热河生物群研讨会”上,我向郝诒纯院士、杨遵义院士和王鸿祯院士介绍野外科考成果。
上世纪80年代以前,大家都认为这一套地层是侏罗纪时,我的老师郝诒纯院士根据她的研究发现,这其实是白垩纪的。通过我们最近二三十年的研究,也证明了这套地层确实是白垩纪的。因为她为热河生物群时代的研究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所以我们把它命名为“秀丽郝氏翼龙”。
“秀丽”是什么意思?我们在文章里面讲过,它的脚非常娇小,非常美丽。另外,这个名字还隐含了我们对先生的崇敬之情。
我之前一直说,自己算半个地质学家。事实上,我的古生物学研究起步较晚,在那之前,我找过钻石,找过黄金,还找过石油。
是什么促使我最终从事了古生物学研究?我想有三件事情影响了我。
第一件事情发生我上大学的时候,当时我们在鲁西南地区寻找金刚石。当我的老师发现沉积岩上的一个现象后,她一下子就趴到地上(现在也成了我的习惯了,野外经常趴到地上),一会戴上眼镜看,一会又摘下眼镜看,一会用嘴吹一吹,还把她的一整瓶野外喝的水全部浇在上面,把它清洗干净。她告诉我们,不同的沉积现象能解释过去的环境,包括古气候,水的深浅等。这激发了我的好奇心。后来,我就考取了沉积岩石学专业的研究生。
第二件事情,研究生毕业后,我留在长春地质学院博物馆工作,学校现在合并到吉林大学了。当时,我既要在黑龙江小兴安岭的原始森林里找黄金,也要在黑龙江江边挖恐龙。
大家看这张图,就是这么一只非常简易的小船,拉着我们逆流而上。
这张照片展示了我们和老先生们一起在江边挖掘恐龙的场景。天空经常飘着雨,我们就披上塑料布开始工作。老先生们的言传身教对我影响很大。
挖到恐龙以后,我们还进行了修理、修复和装架,这促使我坚定了从事古生物学研究的信心和决心。
还有一件事情,机缘巧合,是我和孔子鸟之间的缘分。
上世纪90年代我参加一个石油项目,在辽西一个小村子进行野外考察时,当地老百姓说发现了和鸟一般大小的恐龙。当时,我刚刚从黑龙江发掘恐龙回来,黑龙江的恐龙怎么也得七八米、十几米长,怎么可能有鸟那么大的恐龙?我就问老乡,能不能给我们看看标本,但是被拒绝了。随后,我把这个信息写信告诉了古脊椎所的老师们。他们收到消息后,当年周忠和院士等来到野外,发现了著名的孔子鸟化石。孔子鸟的发现掀起了热河生物群发现和研究的序幕,这也是20世纪最大的古生物发现。
后来,我就从事了古生物学研究。
在从事古生物学研究的过程中,我做了很多事情,组织了几十次发掘,发现了很多标本。总结起来大致做了三件事情。
- 原标题:研究了20多年翼龙和恐龙,很多人羡慕我的工作,我觉得羡慕是应该的 | 汪筱林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武汉智慧城市“一码互联”荣获2021数字中国创新大赛一等奖
2021-04-30 13:40 智慧武汉 -
天和入轨!独家揭秘“太空母港”飞天路
2021-04-30 11:56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2021年一季度中国手机市场排名出炉:vivo第一,同比增长79%
2021-04-30 11:25 -
“留光”1小时!我国科学家刷新世界纪录迈向“量子U盘”
2021-04-25 22:28 科技前沿 -
中国将论证建设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
2021-04-24 12:21 航空航天 -
祝融号!中国首辆火星车有名字了
2021-04-24 10:08 航空航天 -
第六个航天日 中国深空探测任务都有哪些进展?
2021-04-24 07:54 航空航天 -
茅台总工落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
2021-04-23 12:35 -
“不要觉得互联网比制造强,制造是根本,互联网是如虎添翼”
2021-04-20 10:51 博鳌论坛 -
PDF格式发明者查尔斯·格什克逝世
2021-04-20 07:05 -
政策红利消退,三一重能闯关科创板就能成为“中国第一”?
2021-04-16 18:07 -
中美科研团队造出首个“人-猴胚胎”
2021-04-16 17:28 医学 -
全球领先!我国在建核电机组装机容量,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
2021-04-14 13:54 核电 -
发布“云智原生”战略和“数字大脑2021”,新华三加速释放数据价值
2021-04-09 19:45 大公司 -
芯耀辉宣布余成斌教授出任联席CEO
2021-04-07 08:58 -
里程碑!人类首次发现银河系超高能宇宙线源存在证据
2021-04-03 11:17 科技前沿 -
中医经络真实存在?科研人员发现新证据
2021-04-02 19:13 医学 -
中美航天部门就交换火星探测器轨道数据举行多次会谈
2021-03-31 20:54 航空航天 -
“中国天眼”31日正式对全球开放
2021-03-30 18:54 -
中国“人造太阳”将再冲新高:1亿度“燃烧”100秒!
2021-03-25 22:36 能源战略
相关推荐 -
“特朗普误判啊,中国未来几十年都将是硬核玩家” 评论 24印度断水、停签、赶人,巴基斯坦“以牙还牙” 评论 91“特朗普已经输掉了对华贸易战” 评论 205“中国知道,特朗普何时会眨眼” 评论 129特朗普又“眨眼”:中方来谈吧,签个“特殊协议” 评论 536最新闻 Hot
-
马哈蒂尔:特郎普的高关税撑不了3个月
-
“特朗普错判啊,中国未来几十年都将是硬核玩家”
-
印度断水、停签、赶人,巴基斯坦“以牙还牙”
-
“美官员私下承认:误判了!特朗普原以为中国会最早…”
-
“特朗普这伙人,别砸了‘美国’这块‘金字招牌’”
-
白宫激辩解除“北溪-2”制裁?他俩火速回应
-
“特朗普已经输掉了对华贸易战”
-
“收到中方警告”,韩国业界:后果很严重
-
中企直说了:不会妥协,现在是美国人没的选
-
“这就是中美的不同之处”
-
“中国知道,特朗普何时会眨眼”
-
美财长不痛快:IMF和世界银行,与中国走太近
-
“前220名持币大户可与总统共进晚餐”,特朗普币飙升60%
-
六大重磅团体罕见联名抗议,“特朗普考虑豁免中国汽车零件”
-
“脏话满天飞”,马斯克与贝森特被曝激烈争吵
-
在中美之间二选一?韩国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