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筱林:研究了20多年翼龙和恐龙,很多人羡慕,我觉得羡慕是应该的
第一件事就是在辽西,我们从1996年开始一直做到现在。
这是2005年我主持的辽宁朝阳大平房的野外发掘。我们挖掘的面积并不大,只有二百多平米,最深有七八米。就在这么小的一块地方,我们挖到了四五百件非常重要的化石,包括鸟、带毛恐龙、翼龙等等。
这个地层是湖的沉积,一层一层的,上面红色的、黄色的、褐色的岩层,都是火山灰。我们前面讲到的郝氏翼龙标本,也是在这套地层里发现的。
这套地层为什么化石这么多,这么丰富?主要一个原因,就是灾难性的事件导致了生物集群死亡。
虽然,现在人们并不喜欢这些灾难性的事件,比如火山爆发、地震、泥石流、海啸、台风等等。但对古生物学家来讲却非常喜欢。因为这种突发性的灾难性事件,可以导致大量的生物死亡,随之埋藏下来会形成大量的化石。
在野外进行科学的发掘时,就是要尽可能的少暴露骨头。但有些人并不知道,出于好奇一下子就把含有化石的岩石从中间劈开了。如此一来,虽然我们能知道这是什么化石、什么动物了,但很多的骨头也都碎了掉了。
这件标本是我们在野外发掘时发现的,一看就知道是一只非常完整的鸟,上面还有羽毛。但好多骨头掉了,因此很多信息被丢失了。
我们最喜欢的就是上面覆盖一层薄薄的岩石,还没有完全暴露骨骼的化石。这种化石经过实验室技术人员的修理,可以修理出非常漂亮的标本,给我们提供非常重要的形态学信息。
当然,化石发现后,科学的采集方法也非常重要。以前我们石膏包采集,叫“皮劳克”。皮劳克打包时对不成层的岩石非常有效,但在打包成层的岩石时,就非常困难了。
我们曾经花了两天时间给一个尾羽龙标本用石膏打包,结果一翻过来就掉底,这对标本是个损害。这次发掘,我们创造了一个“夹心饼干法”来采集化石。下面放一层硬木板,然后把标本推到这层木板上,之后再在标本的上面盖上一层木板,然后用胶带缠紧。因为标本中含水,如果快速失水的话,它一天之内就全碎了,所以要放在阴凉的地方慢慢阴干。我们最多的一天能发现二十多个标本,我们都能非常安全、完整地将它们采集下来。
我们记忆中的恐龙,长这样 | 图虫创意
这些是我们经常见到的恐龙,有长脖子长尾巴的,还有霸王龙。
实际上,它们也长这样 | 汪筱林团队供图
经过二十多年在辽西的野外考察,我们发现好多恐龙是这个样子的,身上长着毛,甚至有羽毛,个体很小,能爬树,甚至还可以滑翔,这里面的一支最后就演化成了鸟。
第二件事情就是山东莱阳。大家都知道莱阳梨,但其实那里的恐龙也很多。莱阳是中国地质古生物学家最早发现恐龙、恐龙蛋、翼龙、昆虫和植物化石的地方,所以说莱阳应该是中国古生物学的摇篮、发祥地。
这个地方有三次大规模的野外考察发现。
第一次是在1923年,中国第一代地质学家谭锡畴先生在这个地方发现了恐龙,当然也包括一些植物和昆虫化石。1929年,瑞典古生物学家维曼把其中的恐龙命名为“中国谭氏龙”。这批材料现在保存在瑞典乌普萨拉大学,不在我们这儿了。
第二次是1951年,杨钟健院士和刘东生先生等在这儿发现了新中国第一条龙——棘鼻青岛龙。
第三次就是从2008年开始,我带队在这里连续进行野外工作,一直到现在。
我们发现的化石非常多。这是二号地点,有连续八层恐龙,非常漂亮,这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发掘的是其中的第三层,一块这么小的区域,就有这么多骨头。所有的骨头都是散的,没有从头到尾完整的骨架,但是,每一块骨头又都是完整的。
这其实也是灾难性事件导致的。在火山爆发中被埋葬的生物化石常常是完整的。但这里的化石是泥石流造成的。泥石流把生活在湖边或者河边的生物包括恐龙动物群卷进去,在搬运的过程中它们的尸体被撕裂,但它们的骨头还有皮肉保护。所以被埋藏后,皮肉在成岩过程中分解掉了,骨头被完整地保留下来。这也是为什么古生物学家都喜欢在这样的地方进行考察和发掘。
经过我们的努力,这个地方已经建立起一个国家地质公园,我给它起的名字叫“莱阳白垩纪国家地质公园”。我们没有《侏罗纪公园》,但我们中国有白垩纪公园。
- 原标题:研究了20多年翼龙和恐龙,很多人羡慕我的工作,我觉得羡慕是应该的 | 汪筱林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武汉智慧城市“一码互联”荣获2021数字中国创新大赛一等奖
2021-04-30 13:40 智慧武汉 -
天和入轨!独家揭秘“太空母港”飞天路
2021-04-30 11:56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2021年一季度中国手机市场排名出炉:vivo第一,同比增长79%
2021-04-30 11:25 -
“留光”1小时!我国科学家刷新世界纪录迈向“量子U盘”
2021-04-25 22:28 科技前沿 -
中国将论证建设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
2021-04-24 12:21 航空航天 -
祝融号!中国首辆火星车有名字了
2021-04-24 10:08 航空航天 -
第六个航天日 中国深空探测任务都有哪些进展?
2021-04-24 07:54 航空航天 -
茅台总工落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
2021-04-23 12:35 -
“不要觉得互联网比制造强,制造是根本,互联网是如虎添翼”
2021-04-20 10:51 博鳌论坛 -
PDF格式发明者查尔斯·格什克逝世
2021-04-20 07:05 -
政策红利消退,三一重能闯关科创板就能成为“中国第一”?
2021-04-16 18:07 -
中美科研团队造出首个“人-猴胚胎”
2021-04-16 17:28 医学 -
全球领先!我国在建核电机组装机容量,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
2021-04-14 13:54 核电 -
发布“云智原生”战略和“数字大脑2021”,新华三加速释放数据价值
2021-04-09 19:45 大公司 -
芯耀辉宣布余成斌教授出任联席CEO
2021-04-07 08:58 -
里程碑!人类首次发现银河系超高能宇宙线源存在证据
2021-04-03 11:17 科技前沿 -
中医经络真实存在?科研人员发现新证据
2021-04-02 19:13 医学 -
中美航天部门就交换火星探测器轨道数据举行多次会谈
2021-03-31 20:54 航空航天 -
“中国天眼”31日正式对全球开放
2021-03-30 18:54 -
中国“人造太阳”将再冲新高:1亿度“燃烧”100秒!
2021-03-25 22:36 能源战略
相关推荐 -
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评论 99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评论 202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评论 166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国崛起” 评论 118“原来,中国早就有预判” 评论 256最新闻 Hot
-
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
带着石破茂的亲笔信,他来中国了
-
斗争升级!哈佛大学起诉特朗普政府
-
外媒紧盯中方“警告”:孤立中国,特朗普恐难如愿
-
特朗普称未来三天公布俄乌和平方案,美媒曝细节
-
工业电化学奠基人郭鹤桐教授逝世,享年95岁
-
挑衅!英军高官:台海问题,准备好了
-
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
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
谁将继任教皇?
-
石破茂再发狠:不打算唯命是从
-
国际乒联最新排名:雨果升至男单第3
-
最高竟达3500%!剑指中企,美国又动手了
-
“美国自毁前程,中国肯定乐坏了”
-
男子早高峰爬上猎德大桥顶部,广州交警回应
-
特朗普再次抨击鲍威尔:美国几乎没有通胀,他总是降息太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