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分特朗普与班底,如何预判美国政治的中长期确定性?
特朗普本人是对白宫政治及“MAGA议程”的一种“严重干扰”,使其团队无法按照既定的方针、原则、理念下设计及执行政策。特朗普政府的最大敌人就是特朗普自己。[全文]
-
特朗普再对华加征50%关税?中国还有“大招”
在美国对华进一步加征50%的关税后,中国还可以对美国进行有效反制——并不需要全方位提高美国商品的税率,而是继续精准打击。笔者结合与消息人士的沟通,判断可能主要落在六个方面。[全文]
-
“树倒猢狲散”的历史逻辑:美国、欧洲、乌克兰、单极秩序
没了美国,北约还有什么?没有了美国,很多问题欧洲确实解决不了。没有了美国,欧洲可能解决不了一战问题;没有了美国,欧洲可能解决不了二战问题;没了美国,欧洲更无法帮助乌克兰。[全文]
-
这届特朗普政府,到底是“草台班子”,还是“战略迷雾”?
特朗普政府作为一个整体,有“草台班子”的特点;对于特朗普个人,有“战略迷雾”特点。[全文]
-
为什么美国民主最不适合美国?
由于各种历史上的“巧合”和“偶然因素”,美国已经演变成一个拥有3亿多人口的庞大且异质化的社会。在西方文明中,它是一个相当独特的异类,肯定不能代表常态……不难得出一个不幸但很有可能正确的结论:美利坚合众国是最不适合自身制度的国家。 [全文]
-
特朗普终于抛出了他的TikTok设想
能谈成则谈成,不能谈成拉倒。他已经从这番表态和行动里捞取足够的政治资本了。[全文]
-
大幅加征关税只会成为特朗普对华施压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美国的最终目的是产业回流,而短期内的任何交易都不能解决美国本土的产业问题。所以对特朗普政府来说,大幅加征全面关税是一个“不能落地的靴子”,维持口头对中国的关税威胁,但选择以其他的方式与中国交易可能更有利的选择。[全文]
-
TikTok在美国的命运与特朗普的算计
TikTok只是中美谈判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个角色也可以由其他中国企业来提供。特朗普是欢迎中国企业,因为他们到了美国,就成了可以被未来政客收割的“人质”和“鱼肉”。因此绝不能配合美国出售TikTok,不可以让TikTok出售成为一个有深远政治和法律影响的先例。[全文]
-
从怪罪中国到相信一切阴谋论,莱特希泽绝不是简单的技术官僚
美国传统工业带的凋零对莱特希泽来说,不只是一个技术问题,还是一个涉及个人情感的问题。他的所有政策看法都是结合了个人的经历、背景和感受的。 [全文]
-
神秘的“风向标”县,以及五大谜团
长期以来,观测美国大选的“风向标”县投票情况是预测美国选举结果的重要依据之一,但是投票日不同人口/族裔群体的集体投票结果依旧决定着这次大选。[全文]
-
“垃圾”成为美国大选热门词,谁是输家?
这就是当下美国正在发生的:独裁、法西斯、希特勒、纳粹等概念都在被快速“稀释”,成为越来越空洞的标签,甚至沦为玩笑。如果法西斯、纳粹都可以随便说了,那“垃圾”更不在话下,各种歧视性的言论也可以张嘴就来了,成为公共话语的一个组成部分。[全文]
-
“得麦当劳者得天下”——特朗普的麦当劳打工秀
美国选举政治也要讲究“深入联系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融入到群众中。政客都是精英,所以有钱人也得装没钱人,就是看谁装得更像。这个时候也很“卷”,该“卷”的时候要不遗余力的卷。[全文]
-
先大骂电车,再大夸马斯克——特朗普和马斯克的奇特互动及政商闭环
中国电车固然好,但已被堵在海外,所以想买电车的人也没有那么多的选择。大多人只想要好的产品,不会受马斯克政见的影响。这就好比拉斯维加斯的大赌场酒店主很多都是支持特朗普的,并不妨碍人们去拉斯维加斯这些赌场酒店娱乐。[全文]
-
传呼机爆炸:“供应链战争”的潘多拉盒子
这次黎巴嫩真主党传呼机爆炸事件可能也会有同样的效果,它用一种崭新的手段(但又不涉及任何技术革命)向全世界人类展示了供应链战争的威力与可怕。以此为标志,全球供应链体系围绕地缘政治版图的重构的加速。[全文]
-
萨克斯这番话很有帮助,可以作为参考向美国人介绍台湾问题
在卡尔森的访谈中,萨克斯对中国问题、台湾问题做了一些“科普”介绍,内容不长,但信息是很到位的,讲的直观清楚。[全文]
-
知彼才能知己——看看哈里斯的房地产政策
哈里斯将经济计划命题为“为美国家庭降低成本”,就是在避免提及“通货膨胀”这个概念的情况下,尝试解决通货膨胀所带来的“现象”。其提出的很多政策与我国的“节制资本”、“共同富裕”、“以人民为中心”理念本质相通。[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