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迦陵:以色列组史上“最右”政府,巴勒斯坦人的未来还剩什么
最后更新: 2023-01-05 08:05:35回顾2003年内塔尼亚胡初次担任财长时,曾有不少预测指出,他可能是以色列最后一位具有影响力的财长,毕竟前人留下的经济危机实在过于沉重。但在2020年疫情暴发前,以色列诸多宏观经济指标璀璨亮眼,经济稳定增长、失业率维持低位、债务占GDP比率不高、收支相对平衡,以上种种自然是内塔尼亚胡最好的竞选宣传。
如前所述,1996年的内塔尼亚胡是以色列史上最年轻总理,现在则是该国任期最长总理,许多以色列人已无法想象没有内塔尼亚胡的政治生活;即便他贪腐丑闻缠身,也无意推进巴以和平进程,但放眼当今以色列政坛,确实没有比内塔尼亚胡更有政绩、魅力与经验的政治精英。
因此,在多数以色列选民眼中,此次大选基本上就与前四次基调相同:是支持内塔尼亚胡与反对内塔尼亚胡的斗争,而非内塔尼亚胡对决某位政治精英。
以色列社会已经右转
除了经济成绩外,多数以色列选民并不反感内塔尼亚胡对巴勒斯坦的强硬立场,甚至还有部分选民因此更加支持。
此次组建新政府,内塔尼亚胡便让极端民族主义者本-格维尔(Itamar Ben Gvir)、斯莫特里奇(Bezalel Smotrich)担任要职,二人将分掌国家安全和约旦河西岸规划,预料将会加强对巴勒斯坦人的压迫。
2023年1月3日,本-格维尔忽然进入东耶路撒冷的阿克萨清真寺(Al-Aqsa Mosque)所在大院,便被视作是对巴勒斯坦的严重挑衅。
以色列国家安全部长本-格维尔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访问照片
从现实视角来看,执政十余年来,内塔尼亚胡确实手染巴勒斯坦人的鲜血,但冲突的频繁发生、民众对暴力的集体默许,暴露了以色列对巴勒斯坦问题的越理越乱,以及该国社会已然右转的冷酷事实。
从1967年6月占领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起,以色列的主要目标便是通过管理和遏制巴勒斯坦人口、压制其政治主张、阻止巴勒斯坦人支持抵抗活动,贯彻占领与统治。方法上,除了进行军事干预、强拆村落、法律歧视、犹太化政策和逮捕外,还包括两种更有技巧的维稳手段:一是以各种福利、机会安抚人心,二是依靠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代表以色列“维持秩序”。
首先,以色列改善了部分巴勒斯坦人的生活条件,希望能争取其支持以色列统治。例如在1967年实施占领后,以色列便开始向巴勒斯坦部分民企发放营业许可证、向加沙的巴勒斯坦投资者提供低息贷款、将巴勒斯坦劳动力纳入以色列经济等。
此后尽管巴以冲突反复发生,以色列仍未全然停止经济维稳。2022年,以色列便为在以工作的西岸巴勒斯坦人发放了20000张新许可证,并放宽获得许可证的相关条件,更为加沙地带提供经济援助。
以色列的逻辑是,经济红利能提高巴勒斯坦人反对占领的成本,而只要巴勒斯坦人越发追求“个人繁荣”,以色列的占领便能日趋正常化。
第二,以色列仰仗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PA)实施间接统治。1994年起,作为奥斯陆协议的一部分,PA正式成立,成了巴勒斯坦人生活的主要管理者,看似与以色列当局针锋相对,其实减轻了以色列的统治压力,并间接成为以方的安全外包单位,确保巴勒斯坦武装组织不再起事。
但从结果来看,不仅经济维稳没能全然成功,PA也逐渐失去了维稳作用。自 1967年以色列遂行占领以来,巴勒斯坦发动了无数次武装反抗,包括1987年的第一次大起义、2000年的第二次大起义,以及最近的2018年-2019年加沙边境示威、2021年5月的巴勒斯坦统一起义等,地点更是遍布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和以色列境内的巴勒斯坦社区。
巴勒斯坦人的愤怒不难理解。以色列虽提供了许可证和其他经济红利,但这些小恩小惠无法完全弥补巴勒斯坦人的苦难,其依旧面临以色列的无情暴力,包括夜袭、土地掠夺、被迫流离失所、经济边缘化、不断上升的定居者暴力、侵入性监视、大规模逮捕、以色列非法定居点的扩张、法外处决等,更不要提过去15年内,以色列发动了5次针对加沙的军事行动。
2022年7月,巴勒斯坦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左)五年多来首次公开会见其政治对手哈马斯的领导人伊斯梅尔·哈尼亚(右);中间为阿尔及利亚总统阿卜杜勒-马吉德·特本。图自法新社
此外PA源于奥斯陆协议,依照原本规划,将从组织逐步转型成为主权国家,但由于和平进程名存实亡,因此PA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存在的理由,其从2005年以来便从未举行总统大选、从2006年以后便不曾举行议会选举,有不少民众认为PA是趁着僵局遂行威权统治,将自己的荣华富贵建立在巴勒斯坦人的民族苦难上。
根据巴勒斯坦政策与调查研究中心(Palestinian Center for Policy and Survey Research)于2022年6月公布的民调,有超过75%的巴勒斯坦人希望总统阿巴斯辞职,59%的人认为PA是巴勒斯坦人的负担,几乎一半的人支持解散PA。此外PA的不得民心在近期的武装对抗中尤为明显,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一来无力管控巴勒斯坦人发起各式袭击,二来派出安全部队抓捕武装份子后,往往会面临巴勒斯坦青年的集体愤怒。
简言之,以色列的维稳政策没有达到目的。这一现象并没有促使以色列政府自我反省,反是让以色列民众感到不耐烦,认为政府已竭尽所能安抚巴勒斯坦人,后者却永不知足、频繁发动暴力袭击,显然是要用以色列平民做人质,施行更多政治勒索。
如此不满日积月累,推动了社会立场的集体右转,以色列民意开始期待大刀阔斧、不与武装份子啰嗦的强硬领导人,而内塔尼亚胡显然符合这一期待,这也是其上演“三进宫”的关键之一。
综观近年议会大选结果,以色列的右翼、宗教政党声势渐强,左翼政党则日渐势弱,以2022年11月大选为例,创立于1992年、主张巴以和平共处的梅雷兹党(Meretz),过去曾有12席的辉煌纪录,此次却首度没能突破政党得票率门坎,最终连一席都没有。
从目前氛围看,内塔尼亚胡对巴政策已经可以预期,他当然不会停下经济安抚的举措,也将继续仰仗PA的维稳作用,但将有极大可能加大对巴勒斯坦的压迫,包括鼓励扩张定居点、针对以色列境内的巴勒斯坦人出台更多种族歧视法案、提高镇压力道、推动对约旦河西岸的实质兼并等。
当然不是所有以色列人都是极右分子,但经历对“和平进程”路线的漫长失望,他们早就在用选票支持内塔尼亚胡时,表达了集体要求:面对巴勒斯坦议题,我们没有心情、也没有动机妥协。比起犹豫是否压迫巴勒斯坦,主流民意或许更介意宗教团体会否在选后获取更多经济利益、政府又会否出台更多宗教限制等。
笔者认为,在可见未来,定居点恐将持续增加,西岸的土地恐将走向缓慢兼并,巴以冲突则可能进入新阶段:各方不再假装进行实现两国方案的徒劳尝试,世界即将面对的,也不再是辩论巴以适合哪种外交解决方案,而是巴勒斯坦人的生存权利面临直接威胁、且迫在眉睫。
尽管国际社会可能目睹这一现象未必会出手干预,毕竟以色列扩张定居点多年,各国向来只能喊话“回到和平进程”、或至多出声谴责,而不会像眼下围剿俄罗斯般制裁齐出。
平心而论,若目睹内塔尼亚胡加速并吞后,国际社会依旧维持坚守和平进程的无效立场、想方设法无视以色列的种族歧视,则在以色列右转民意“触底”前,巴勒斯坦人的处境都不容乐观。当然巴方武装团体可能发动更多袭击,但结果大概率是加剧以色列的反感民意、强化内塔尼亚胡的执政基础,而非促使以色列改弦更张。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刘惠 
-
驻刚果(金)大使馆:一中国公民遭绑架勒索,不幸遇害
2023-01-05 07:58 -
XBB.1.5已成美国优势毒株,我使馆发布提醒
2023-01-05 07:58 -
美国众议院议长选举第六轮投票仍无结果
2023-01-05 07:05 美国政治 -
阿富汗临时政府打死7名“伊斯兰国”成员
2023-01-05 07:05 阿富汗 -
以国安部长进入耶路撒冷圣殿山,中东多国强烈谴责
2023-01-05 07:05 巴以恩仇录 -
“乌军计划春季发动一次大规模攻势,战线覆盖克里米亚至顿巴斯”
2023-01-04 23:04 乌克兰之殇 -
特朗普发话了:所有共和党人都应支持麦卡锡
2023-01-04 22:32 美国政治 -
800万成年人数学只有小学水平,苏纳克要“狠抓下一代数学”
2023-01-04 22:20 不列颠 -
俄军首艘搭载“锆石”高超音速导弹的军舰开始战斗值勤
2023-01-04 21:45 俄罗斯之声 -
罗戈津:已将体内取出弹片寄给法国大使,请他转交马克龙
2023-01-04 21:05 俄罗斯之声 -
外交部:欢迎卢拉总统在双方方便时访华
2023-01-04 19:30 中国外交 -
习近平同菲律宾总统马科斯会谈 提到48年前一段佳话
2023-01-04 18:57 中国外交 -
乌总理:乌克兰重建需超7000亿美元,是半年前估值两倍
2023-01-04 17:44 乌克兰之殇 -
一中国游客赴韩阳性后拒绝隔离半路潜逃,韩警方正追捕
2023-01-04 17:38 -
习近平即将同菲律宾总统马科斯会谈
2023-01-04 16:59 -
习近平即将举行仪式欢迎菲律宾总统马科斯访华
2023-01-04 16:35 中国外交 -
这不是世界杯,是巴基斯坦警察考试…
2023-01-04 16:29 巴铁 -
美方称中方在分享疫情信息方面缺乏透明度,我外交部回应
2023-01-04 16:12 抗疫进行时 -
“乙类乙管”后,中方对入境人员采取何种防控措施?外交部回应
2023-01-04 15:54 中国外交 -
针对中国游客,新西兰官员表态
2023-01-04 15:12
相关推荐 -
“哪来的谈判?特朗普在臆想,中国会给他狠狠上一课” 评论 123俄军宣布完全收复库尔斯克,乌方否认 评论 67“强度极大”!伊朗一港口突发爆炸,已致5死超500伤 评论 105大错特错!“给特朗普献计的人,压根不懂中国” 评论 158比较见真章,美国车主心态崩了:怎么中国啥啥都有… 评论 119最新闻 Hot
-
“哪来的谈判?特朗普在臆想,中国会给他狠狠上一课”
-
俄军宣布完全收复库尔斯克,乌方否认
-
CIA副局长之子在俄乌冲突中死亡,“生前为俄方战斗”
-
“强度极大”!伊朗一港口突发爆炸,已致5死超500伤
-
罗马教皇方济各葬礼举行,英法美等多国领导人出席
-
大错特错!“给特朗普献计的人,压根不懂中国”
-
比较见真章,美国车主心态崩了:怎么中国啥啥都有…
-
特朗普称“克里米亚归俄罗斯”,泽连斯基回应
-
“美国百年优势,特朗普百日玩完,中国要赶上了”
-
领英创始人:若欧洲这么看中国,美国就惨了
-
“特朗普虚晃一招,中国没上钩”
-
日本:中国不买,我们想买美国玉米
-
特朗普:我开玩笑的
-
爱泼斯坦案关键证人自杀,曾称遭英王子性侵
-
“不跟中国做生意,美国货架要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