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迦陵:巴格达骚乱背后,尴尬的选举制度与伊朗渗透
最后更新: 2022-09-07 14:12:18【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孙迦陵】
2021年10月10日,伊拉克举行议会大选,却在结果出炉后陷入长达数月的政治瘫痪,并诱发了8月29日民众攻占议会大楼、冲入外国使团所在地“绿区”的流血事件。
伊拉克总理府遭示威者冲击。图源:视觉中国
一片混乱中,政治领袖萨德尔的武装支持群众与亲伊朗民兵爆发激烈冲突,最终导致30人死亡、700多人受伤,其中包括前来维持秩序的110名伊拉克安全部队成员。
8月30日,萨德尔呼吁支持群众从巴格达街头撤离,混乱多日的局势重归平静,伊拉克联合行动指挥部亦于同日下午发表声明,宣布解除全国宵禁。然虽说骚乱暂止,伊拉克的困境却依旧难解。
根据联合国报告,伊拉克虽有丰富的油气储量,其人口却有三分之一生活在贫困之中,青年失业率更是高达40%,经济前景十分黯淡;与此同时,政治精英们受困于结盟博弈、境外干预的“政治游戏”,至今都无法组成新政府,即便看守政府总理卡迪米仍将继续任职,其也只能处理伊拉克日常事务。
换言之,百姓们短期之内将被迫忍受治理无能的漫长折磨,直到忍无可忍、再度上街。而由伊拉克的视角观之,此次冲突的爆发体现了伊拉克政治在“后萨达姆时代”的两大困局:选制的反噬、伊朗对伊拉克的干预。
选制的反噬
首先,伊拉克有利小党生存的选举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2021年10月以降的政治僵局。
去年10月10日,伊拉克举行了新一届国民议会选举,在总共329个议席中,什叶派宗教领袖萨德尔所领导的“萨德尔运动”获得73个议席,成为议会最大党派。但根据伊拉克宪法规定,筹组政府的第一步,是议会必须以三分之二以上同意票选出总统,而“萨德尔运动”显然还未达门坎。
在此情况下,萨德尔先是与逊尼派的“库尔德斯坦民主党”(KDP)结盟,后者由伊拉克北部库尔德自治区亲土耳其的巴尔扎尼领导,在议会中拥有31个席次。然即便如此,其依旧难达三分之二多数门坎,此后萨德尔即便向库尔德势力其余政党、逊尼派势力抛出橄榄枝,亦未能如愿形成三分之二多数。
与此同时,有意组建政府的也不仅萨德尔一支势力,由亲伊朗什叶派组成的政党联盟“协调框架”亦然。然在此次选举中,伊拉克政坛的亲伊朗势力受到重创,导致其同样无法达到三分之二的推选总统门坎。以伊朗扶持的“法塔赫联盟”为例,其在2018年的议会选举中,还能拥有48席的成绩,此次选举却暴跌至17席,版图缩水了一半以上。
在此情况下,身为最大党的“萨德尔运动”虽不能成功推选总统,却有能力否决对手联盟提名的总统人选。如此各方皆“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状态,导致了伊拉克新政府的持续难产,僵局时长创下“后萨达姆时代”纪录。而导致局势进一步升级的,是6月以降的一系列政治变化。
6月12日,“萨德尔运动”的73席议员集体辞职,理由是抗议“伊朗代理人”干涉伊拉克政治;但根据伊拉克法律,议会中若有任何席位出现空缺,则由该选区第二高票候选人递补,故“协调框架”的总席次上升至122席。
亲伊朗势力遂开始尝试绕过“萨德尔运动”推选总统与总理,例如获伊朗支持的前总理马利基便毛遂自荐担任总理,但受到了萨德尔与其支持者的猛烈抨击;“协调框架”又提名了前内政部长苏丹尼,但萨德尔的支持者们同样不满意,因其认为苏丹尼是马利基的忠实支持者,基本上与马利基无异。
而在发现“以退为进”成效不佳后,“萨德尔运动”自7月起开始了街头示威,地点遍布伊拉克各省。7月27日,示威者第一次袭击并闯入位于巴格达的伊拉克议会大楼,但仅停留了大约两个小时,便听从萨德尔的号召离开;7月30日,上千名“萨德尔运动”支持者再次占领议会大楼,甚至闯入外国使团所在地“绿区”。
伊拉克巴格达绿区遭火箭弹袭击,纳西里耶市政大楼关闭。图源:视觉中国
此次冲突的暴力程度比起27日高出许多,根据伊拉克卫生部表示,约有125人在混乱中受伤,包括100名示威者与25名安全部队成员,且发动占领的萨德尔本人并未迅速劝退群众,而是直到31日还在社交网站上称,静坐是“从根本上挑战政治制度、宪法和选举的绝佳机会”,并呼吁所有伊拉克人加入这场“革命”。
8月29日,萨德尔忽然宣布“退出政坛”,同时关闭伊拉克各地的“萨德尔运动”办公室。几个小时后,萨德尔的武装支持者冲入绿区的共和宫,并在街头与亲伊朗民兵爆发冲突。民兵甚至向绿区发射火箭,美国驻巴格达大使馆的C-RAM防空系统一度响声大作。伊拉克安全部队随后将示威者逐出共和宫,并要求双方停火谈判,结果却只是吸引了更多示威者前来“助阵”。
最终,萨德尔于8月30日呼吁支持者进行“和平革命”、离开绿区,表示自己不想成为暴力革命的一部分,也不想让伊拉克人流血,示威者这才逐渐散去;亲伊朗民兵也顺势呼吁了“进行对话”,但政府难产的僵局持续至今。
伊拉克什叶派宗教领袖萨德尔称将退出政坛。图源:视觉中国
回顾上述过程,萨德尔在6月以降的一系列政治操作,虽是激化冲突的导火线,但导致政治僵局的主要根源之一,还是选制问题。
自2003年美国发动战争推翻萨达姆政府后,伊拉克政治经历无数波折,终在美国强硬扶植、内部各派系勉强达成共识下,形成了如今的议会民主制。而为平衡伊拉克内部的什叶派、逊尼派、库尔德人等多方势力,其议会选制采取强调“弱势也有机会发声”的“比例代表制”,而非“多数决制”,前者容易产生小党林立的政党体系,后者则相对容易催生两大党对决制。
- 原标题:伊拉克骚乱根源,美国强加的错误选举制度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刘惠 
-
芬兰智库:俄乌冲突以来,俄能源出口收入远超军事开支
2022-09-07 14:10 能源战略 -
朝鲜授予播音员李春姬“英雄”荣誉称号
2022-09-07 14:01 朝鲜现状 -
“加州设计、中国制造”模式不再,苹果更依赖中国
2022-09-07 13:53 苹果新“品” -
“获芯片法案资助企业10年内不得在华建‘前沿’工厂”
2022-09-07 13:46 美国经济 -
特拉斯就任英国首相当天,俄外长给她“提建议”
2022-09-07 12:39 俄罗斯之声 -
威尼斯电影节最火的竟是这一幕…
2022-09-07 12:12 -
美海军史上最大贪腐案主谋宣判前从家中脱逃
2022-09-07 11:46 美国一梦 -
美媒再披露:从特朗普处查获的文件包含“外国防御核打击”信息
2022-09-07 11:32 美国政治 -
怒怼CNN的英国摇滚老炮,这次给乌第一夫人写了封公开信
2022-09-07 11:14 -
泽连斯基“敲响”纽交所钟声:来投资吧,无需等到乌克兰取得胜利
2022-09-07 10:15 乌克兰之殇 -
美再次重申不认定俄“支恐”,白宫发言人解释:是担心……
2022-09-07 10:15 俄罗斯之声 -
-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就泸定地震向中方致慰问电
2022-09-07 09:44 中日关系 -
拉夫罗夫:西方没有履行承诺
2022-09-07 09:22 俄罗斯之声 -
英国新内阁出炉,“四大要职” 首次无白人男性
2022-09-07 08:39 不列颠 -
刚上台,特拉斯马上和拜登通电话
2022-09-07 08:22 不列颠 -
埃尔多安:欧洲能源危机是“自食其果”
2022-09-07 08:11 -
安理会审议乌克兰核设施安全问题,中方:应从根源上消除风险
2022-09-07 07:57 -
美国新增感染110687例、死亡577例
2022-09-07 07:11 美国一梦 -
外交部:中美在网络领域的既有共识已发生颠覆性变化
2022-09-07 07:04 中美关系
相关推荐 -
“哪来的谈判?特朗普在臆想,中国会给他狠狠上一课” 评论 123俄军宣布完全收复库尔斯克,乌方否认 评论 67“强度极大”!伊朗一港口突发爆炸,已致5死超500伤 评论 105大错特错!“给特朗普献计的人,压根不懂中国” 评论 158比较见真章,美国车主心态崩了:怎么中国啥啥都有… 评论 119最新闻 Hot
-
“哪来的谈判?特朗普在臆想,中国会给他狠狠上一课”
-
俄军宣布完全收复库尔斯克,乌方否认
-
CIA副局长之子在俄乌冲突中死亡,“生前为俄方战斗”
-
“强度极大”!伊朗一港口突发爆炸,已致5死超500伤
-
罗马教皇方济各葬礼举行,英法美等多国领导人出席
-
大错特错!“给特朗普献计的人,压根不懂中国”
-
比较见真章,美国车主心态崩了:怎么中国啥啥都有…
-
特朗普称“克里米亚归俄罗斯”,泽连斯基回应
-
“美国百年优势,特朗普百日玩完,中国要赶上了”
-
领英创始人:若欧洲这么看中国,美国就惨了
-
“特朗普虚晃一招,中国没上钩”
-
日本:中国不买,我们想买美国玉米
-
特朗普:我开玩笑的
-
爱泼斯坦案关键证人自杀,曾称遭英王子性侵
-
“不跟中国做生意,美国货架要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