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迦陵:巴格达骚乱背后,尴尬的选举制度与伊朗渗透
最后更新: 2022-09-07 14:12:18由政治学视角观之,实行“比例代表制”的国家因为极难产生议会席次稳定过半的大党,故往往都要组成政党联盟,拿下议会过半席次,才有执政可能。换言之,倘若有关键小党退出执政联盟,政权将被迫垮台重新大选;若迟迟无法形成席次过半的执政联盟,国家将在僵局中原地打转。
以色列之所以在近期上演了3年即将5次大选的政治荒诞剧,便是因为不同的关键小党议员先后退出执政联盟,导致政权瓦解,只能被迫深陷大选怪圈;德国则曾在2013年联邦大选后进行了85天的政府组成谈判,比利时更曾在2010年至2011年发生长达541天的政府难产危机。
但即便“比例代表制”容易导致小党林立,倘若伊拉克议会能产生席次过半的执政联盟,也不至于导致僵局。但在比例代表制外,伊拉克又为追求领导人的代表性,采取了类似黎巴嫩的宗派分配制(Muhasasa Ta'ifia),规定总统须由库尔德人担任、总理须为什叶派、国会议长为逊尼派,而议会选举结果出炉后,须经三分之二同意门坎选出总统,总统再任命总理,并经议会表决批准后就职,如此方能形成政府。
换言之,伊拉克的政党联盟存在两层执政门坎,除了与多数比例代表制国家相同的二分之一议会席次外,还有一道与推选总统相绑订的三分之二多数门坎。如此设计放诸多数西方国家,都是过于严格的标准。
而比例代表制在伊拉克实践多年,即便2021年的伊拉克议会选制有所调整,由纯粹的比例代表制改为不可转移单票制(SNTV),但其目的同样是增加地方的代表性,对小党存续有利。故短期之内,伊拉克政治型态都不可能发展出美国这般典型的共和两党对决制,而是会持续多党林立的态势。
如此结构,一旦遇上撕裂共识的政治氛围,便容易触发政治僵局。而这便是导致此次冲突的另一个原因,也是“后萨达姆时代”的第二个政治困局:伊朗对伊拉克的干预。
伊朗对伊拉克的干预
简言之,伊朗支持的政治势力曾在伊拉克呼风唤雨,如今却渐遭伊拉克民意排斥,原本团结的什叶派阵营亦为此分裂,间接导致了此次长达数月的政治僵局,以及后续失控的流血冲突。
回顾伊朗对伊拉克的介入,可追溯至2003年的美军入侵。伊拉克战争爆发后,伊朗忧喜参半:一来,萨达姆政权与伊朗有过8年的两伊战争血仇,如今一朝倒台,伊朗自然欢欣鼓舞;二来,伊朗亦会担忧,继阿富汗与伊拉克之后,自己可能成为美国下一个军事干预目标。
2003年3月20日:美国对伊拉克发动战争 意图推翻萨达姆政权。图源:视觉中国
几经考虑后,担忧最终压倒了雀跃,伊朗决定先下手为强。故自2004年起,德黑兰开始支持伊拉克的什叶派民兵,包括最初期的“马赫迪军”(Jaysh al-Mahdi),以及2006年以后崛起的“真主党旅”(Kata'ib Hezbollah)、“正义联盟”(Asa'ib Ahl al-Haq)等。2011年美国正式宣布将从伊拉克撤军时,伊朗在伊拉克的影响力已创下近代以来新高。
伊朗总统莱希会见伊拉克外长侯赛因。图源:视觉中国
2014年后,“伊斯兰国”开始在叙利亚、伊拉克之交肆虐,伊朗更是把握了这一战略机遇,积极扩张军事影响力。第一,伊朗统合了自己于伊拉克境内支持、培训的武装团体,使其组成“人民动员部队”(Popular Mobilization Forces,简称PMF),与伊拉克军队共同执行反恐任务。第二,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IRGC)圣城旅部队在伊拉克政府要求下,入境伊拉克协助伊军与“伊斯兰国”作战。
2017 年底,“伊斯兰国”政权在各方围剿下垮台,但伊朗的军事存在已然扎入伊拉克,部分武装团体更在2018年共组“法塔赫联盟”,参与全国大选,并如前所述获得48席的好成绩,是当年的议会第二大派别。
但也就在2018年5月,特朗普对伊朗发动了“极限施压”,不仅单边退出2015年签署的伊朗核协议,更对伊朗支持的伊拉克民兵领导人实施制裁。
2019 年起,驻伊美军与亲伊朗民兵对峙加剧,前者开始对后者的阵地发动袭击,后者亦会回以颜色,双方冲突在2020年1月3日白热化:美军无人机于巴格达机场发动空袭,成功击杀革命卫队圣城旅指挥官苏莱曼尼,以及副指挥官穆罕迪斯。
伊朗此后虽对美军基地展开回击,但无奈形势比人强,德黑兰只能咬牙切齿,誓言“要将美军逐出伊拉克”,实际上是一边与美军进行互射火箭的骚扰战,一边暗自期待美军能像撤出阿富汗般,几乎全数撤出伊拉克。
但由结果来看,驻伊美军人数虽持续减少,却始终没有完全撤出,根据2021年1月数据,驻伊美军人数由5000多人减少到2500人左右,但与此同时,北约却应伊拉克政府要求,将驻伊兵力由500人提升到4000人。短期之内,伊朗要完全排除伊拉克境内的其他武装势力,应是相当困难。
此外,伊朗也面临伊拉克内部的汹涌民意冲击。2003年以降,伊朗之所以被不少伊拉克民众视为正义使者,是因发动战争的美军承担了“入侵者”的邪恶形象,“伊斯兰国”的恶名昭彰更让参与反恐行动的伊朗身披道德光环。然在美军逐步撤出伊拉克、“伊斯兰国”倒台的时空下,伊朗逐渐沦为占据伊拉克的“新入侵者”,关键原因有二。
第一,部分伊朗支持的民兵自视战功卓著,便自认能不受伊拉克法律管束、不受伊拉克政府控制,开始在政治、经济、安全领域横行霸道,不仅参与不透明或非法经济活动,更自设检查站征税、开设建筑公司强包工程、干预海港运作,甚至被指控犯下多起针对反伊朗政治人士的暗杀等。
第二,上述种种行径,既让伊拉克政府如坐针毡,更让不少民众心声厌恶。但后者眼见政府无所作为、任由民兵干涉伊拉克内政,自然会更加怨恨伊朗,从而形成强大的反伊朗民意基础。
- 原标题:伊拉克骚乱根源,美国强加的错误选举制度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刘惠 
-
芬兰智库:俄乌冲突以来,俄能源出口收入远超军事开支
2022-09-07 14:10 能源战略 -
朝鲜授予播音员李春姬“英雄”荣誉称号
2022-09-07 14:01 朝鲜现状 -
“加州设计、中国制造”模式不再,苹果更依赖中国
2022-09-07 13:53 苹果新“品” -
“获芯片法案资助企业10年内不得在华建‘前沿’工厂”
2022-09-07 13:46 美国经济 -
特拉斯就任英国首相当天,俄外长给她“提建议”
2022-09-07 12:39 俄罗斯之声 -
威尼斯电影节最火的竟是这一幕…
2022-09-07 12:12 -
美海军史上最大贪腐案主谋宣判前从家中脱逃
2022-09-07 11:46 美国一梦 -
美媒再披露:从特朗普处查获的文件包含“外国防御核打击”信息
2022-09-07 11:32 美国政治 -
怒怼CNN的英国摇滚老炮,这次给乌第一夫人写了封公开信
2022-09-07 11:14 -
泽连斯基“敲响”纽交所钟声:来投资吧,无需等到乌克兰取得胜利
2022-09-07 10:15 乌克兰之殇 -
美再次重申不认定俄“支恐”,白宫发言人解释:是担心……
2022-09-07 10:15 俄罗斯之声 -
-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就泸定地震向中方致慰问电
2022-09-07 09:44 中日关系 -
拉夫罗夫:西方没有履行承诺
2022-09-07 09:22 俄罗斯之声 -
英国新内阁出炉,“四大要职” 首次无白人男性
2022-09-07 08:39 不列颠 -
刚上台,特拉斯马上和拜登通电话
2022-09-07 08:22 不列颠 -
埃尔多安:欧洲能源危机是“自食其果”
2022-09-07 08:11 -
安理会审议乌克兰核设施安全问题,中方:应从根源上消除风险
2022-09-07 07:57 -
美国新增感染110687例、死亡577例
2022-09-07 07:11 美国一梦 -
外交部:中美在网络领域的既有共识已发生颠覆性变化
2022-09-07 07:04 中美关系
相关推荐 -
“中国打贸易战有秘密武器:AI机器人大军” 评论 85中国不买美国液化气了,换中东 评论 105把中国货“藏”在加拿大,“我们赌特朗普会认怂” 评论 97扛不住了?特朗普释放对华缓和信号 评论 474最新闻 Hot
-
“共和党人气坏了,但碍于特朗普只能保持不安的沉默”
-
美媒放风:特朗普考虑大幅下调对华关税,或降至50%-65%
-
“纯关税壁垒最粗暴,欧盟快和中国谈吧”
-
总计7亿欧元,欧盟对苹果、Meta“罚酒三杯”
-
“俄乌都得在领土上让步,再不同意美国就退出”
-
中国不买美国液化气了,换中东
-
把中国货“藏”在加拿大,“我们赌特朗普会认怂”
-
涉及稀土,马斯克:正与中方协商
-
美国着急放风“即将与日印达成协议”,其实只是…
-
通用电气CEO:别打了,我们还没给中国交付...
-
哥伦比亚总统:我认为特朗普政府把我的签证吊销了
-
扛不住了?特朗普释放对华缓和信号
-
“孤立中国?东盟不会跟,否则…”
-
“中方对美方鸣枪示警:这回来真的,能一票否决”
-
“特朗普一声令下,美国几十年联越制华努力,白干了”
-
特斯拉净收入锐减71%,马斯克“认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