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标美日德——2018汽车零部件产业国产化概况 | 宁南山
关键字: 汽车产业汽车零部件潍柴华域
中国第三的海纳川汽车零部件。
海纳川是北汽集团下属的汽车零部件企业,2017年营收达到512亿人民币,位居中国第三位,海纳川这个名字是2008年北汽集团设立零部件板块时,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起的。
我们可以看出来,从第一名潍柴的超过2000亿营收,到第二名华域汽车的超过1300亿营收,到第三名的时候,营收就只有500亿多点了,断崖式下降。
海纳川公司职业生涯的亮点,一个是收购了全球第二大汽车天窗企业荷兰英纳法集团,并且将英纳法集团的产品引入到中国市场,英纳法集团销售收入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从四五亿欧元,发展到2017年的11亿欧元以上,其中中国区收入占到了该公司的三分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海纳川公司在收购英纳法之后,也在不断向中国转移技术,实现共同发展。2017年,英纳法中国研发部在研的高端项目,就包括本田讴歌TLX、捷豹X760、沃尔沃全新一代XC60、宝马新1系等天窗开发;推出了首个自主开发平台化天窗项目的产品—吉利博越NL-3A;并且量产了首个英纳法中国研发部设计制造的全景天窗,该产品适配日产高端品牌英菲尼迪QX50车型并且全球供货。收购英纳法可以说是海纳川第二骄傲和成功的亮点,也让海纳川建立起了全球研发体系。
另外一个是2017年旗下上市公司渤海汽车公司6150万欧元收购了德国TRIMET汽车公司75%的股份。该公司多年来为戴姆勒、宝马、奥迪、大众、沃尔沃等品牌,提供铝合金零部件的开发与生产服务,拥有领先的研发及制造能力。渤海汽车是北汽集团汽车零部件板块唯一的上市平台。
第三个亮点是为北京奔驰供货,海纳川李尔公司是北京奔驰座椅模块供应商,海纳川海拉为北京奔驰E级、C级改款、MFA2平台的多款车型提供前大灯、高位刹车灯、牌照灯、内饰通用小灯等产品的配套供货。
海纳川旗下的渤海汽车与韩国翰昂公司成立的合资公司,为北京奔驰定点生产汽车空调系统。
当然,不管是海纳川李尔,还是海纳川海拉,都是合资公司,像李尔是美国汽车零部件公司,海拉则是德国汽车零配件公司。
总体来说,海纳川的主要业务还是来自于北汽集团自己,2017年其来自北汽集团的收入占到了70%。
比如北汽旗下的BJ越野车,海纳川为BJ40、BJ80系列车型配套提供了车身、内饰、座椅等产品。北汽新能源旗下ARCFOX品牌首款量产车型——LITE,其内外饰、线束、空调、车灯、底盘、车身、安全件等八大类产品均为海纳川同步研发配套。
海纳川总的来说,发展速度还是很快,2008年刚成立时,只有31亿元的销售额;而到2017年,已经发展到两万多名员工、销售额达到512亿元。发展速度可谓惊人。
不过其研发能力仍然是短板,海纳川旗下比较强的企业,可以说基本是合资公司以及新收购的公司,比如天窗的英纳法,座椅的李尔、车灯的海拉,此外海纳川还和安道拓、天纳克、莱尼、海斯坦普以及国内的江南模塑,航盛,延锋等零部件企业成立合资公司。
海纳川公司在官网提到自己的研发能力的时候,是这么写的:
“截止目前(2018年),海纳川已经拥有以英纳法天窗为代表的全球化研发体系、以渤海活塞为代表的国家级研发中心、以北汽模塑为代表的省级研发中心……此外,海纳川海拉、延锋海纳川等企业的研发能力也得到了大幅提升,两级研发队伍数量超过千人。”
这里面只有渤海活塞(目前已经更名为渤海汽车)是海纳川完全自己旗下的国内企业,其他四个名字都是合资或者是收购的外资天窗企业(英纳法)。而且海纳川自己把英纳法天窗,作为自己全球研发体系的代表。
当然,海纳川的发展壮大,也带动了全国范围内汽车零部件制造的发展,公司在全国北京、天津、上海,河北沧州、江苏镇江、广东增城、江西景德镇、湖南株洲、重庆,云南瑞丽,山东滨州和烟台等地都建有生产基地,值得一提的是,其高端的研发能力,主要集中在北京总部和上海研发中心两个城市。可见高端的就业机会还是在一线城市。
海纳川的前景,主要还是要看北汽的发展,而北汽的自主品牌发展并不如意。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面,海纳川还是要依靠北京现代,北京奔驰等合资品牌的发展而壮大。不过海纳川已经足够成功了,前面说海纳川成立十年来,收购英纳法并且实现可持续发展盈利和技术提升,是海纳川的第二大可以骄傲的事情,那么第一大骄傲是什么呢?
我认为就是实现对北汽合资公司的供应商替代。
以合资公司北京现代为例,在2002年北京现代成立之日起,北京现代的零部件供应权就被韩国方面牢牢控制,现代摩比斯是垄断性的零部件供应商,中国供应商很难进入,同时还通过零部件形式将合资公司整车的利润转移到了现代摩比斯这样的零部件企业身上。
北汽成立海纳川汽车零部件公司,可以说成功的实现了逆转,一举实现逐步给北京现代批量供货,海纳川公司也成功的实现了高速度发展,短短十年就从31亿的营收,变成一个500亿级别的公司。
目前,海纳川公司也把全面新能源化和轻量化作为主要方向,这和上汽旗下的华域汽车可以说不谋而合。
中国第四是中国航空汽车系统控股有限公司。
中航汽车本来是中国整合汽车产业的“失意者”,2008年,中航工业雄心勃勃的筹划组建中航汽车,将旗下昌河、哈飞、东安发动机等整车及发动机生产企业纳入该公司,计划在汽车产业进行一番作为。
但是在2009年,在国家统一安排下,中航工业与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进行汽车资产重组,组建“大长安”,中航汽车整车及发动机等主要资产划拨到中国长安汽车集团。
中航工业旗下只剩下数十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单独看每一家,业务,规模和技术都很弱小,销售收入累计不到百亿元。
可以说这一年是考验中航工业在汽车产业走向和生存的一年,由于当时欧美各国刚刚经过金融危机,很多优质的企业估值很低,业绩也不好,经过审慎的考虑,中航工业决定通过收购和兼并海外知名企业来反哺自身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
在辗转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之后,中航工业看中了通用汽车旗下的耐世特,这是一家优秀的转向及传动系统供应商,主要为宝马,通用,标致雪铁龙这样的欧美汽车公司供货。这家公司也是2018年的全球汽车零部件企业百强。
2011年4月,中航工业联合北京亦庄国际汽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完成对耐世特汽车系统公司的全资收购,耐世特成为中航工业旗下中航汽车的全资子公司。
可以说到今天为止,中航工业公司在汽车领域最大的功绩,就是一举收购了耐世特公司,中航工业在收购耐世特后,由中国航空汽车系统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桂彬兼任耐世特CEO,并且带领耐世特实现了营收的利润的高速增长,2011年耐世特营收为22亿美元,到2017年今天已经上涨了76%,同时收购之初耐世特是家纯正的美国公司,为了实现融合和管控,除了由赵桂斌担任CEO之外,中航工业指派柳涛担任耐世特公司全球运营官(COO)。
2017年,耐世特公司营收38.78亿美元,同比增长0.9%,股东净利润3.518亿美元,同比增长19.4%。耐世特公司的营收占了中航工业汽车系统控股公司的三分之二左右。
同时,中航工业公司也对耐世特的研发体系进行了改造,耐世特每年的研发投入高达数亿美元,中航公司在并购耐世特之后,对研发中心所在地进行了调整,在中国建立“核心”研发中心,让中国研发团队引领耐世特管柱式和有刷式电动转向系统的发展方向。
董事长赵桂彬在2017年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建立这样具有原创开发能力的研发中心要经过多年的努力,要得到技术授权,实现试验计算能力的逐步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从核心技术应用到原创开发引领的转变。”
中航工业并没有止步,该公司在2015年9月,成功收购了美国瀚德汽车,一举拓展了自己的车身密封件业务,此次收购金额5.72亿美元。这也是当时(2015年)中国有史以来对美国汽车产业最大的并购案。
瀚德公司是一家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国际化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是世界一流的汽车密封和防震产品供应商,2014年实现销售收入8.25亿美元。在北美、欧洲和亚洲拥有15个工厂和5个技术中心,其关键客户包括通用汽车、福特、大众集团、宝马、戴姆勒、克莱斯勒等主流整车厂和北汽、一汽等自主品牌。
中航工业公司,是我国的国家队,我国的国家队有一个特点,就是千万不要被它的名字所迷惑,谁能想到,中石油,中远公司不只是卖石油的,搞运输的,其实也是制造业公司。
中航工业也是一样,他不只是搞航空的,也是中国前四的汽车零部件企业。 实际上中航工业还有另外一个属性,就是并购狂人,在我之前的文章里面,就写到过中航工业在海外的并购,可以说是到处出击,充分利用中国积累起来的资本优势,淘到了不少优质欧美制造业企业回来。像现在一年两百多亿人民币销售额,20多亿人民币净利润的耐世特,2010年签署收购协议的时候,中航工业只花了4.4亿美元,真的非常划算。
中国第五的中信戴卡是一家铸造类企业
主营业务是铝车轮轮毂,同时还做铝汽车底盘,装备,模具等等。技术含量肯定是有,在该公司网站上,是这样写的:
“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铝车轮和铝制底盘零部件供应商;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出口量第一; 2017年,中信戴卡取得收入人民币260亿,较上年增长32%。在欧洲,半数以上的汽车上都有“戴卡制造”的零部件,具有较强的供货能力。”
该公司位于河北省,可以说和长城汽车一起撑起了河北汽车工业,同时也保持了较快发展的态势。以后提起河北的汽车工业,不要只想起长城汽车。
下图是中信戴卡的核心产品轮毂。
中信戴卡不只是汽车行业最大的铸造企业,2018年5月14日,中国铸造协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揭晓中国铸造行业综合百强企业榜单,中信戴卡被排在中国铸造行业综合百强企业榜单榜首。
另外该公司在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中,如果不计算耐世特这种虽然被收购,但是仍然保留了一定独立性,带有美国特征的公司,应该说中信戴卡是具有最高的国际化程度和竞争力的企业之一。
更值得一提的是,中信戴卡公司除了做轮毂以外,还做起了装备和模具制造,下图就是中信戴卡的低压铸造机自动化产线。
- 原标题:目标美日德——2018汽车零部件产业国产化概况 | 宁南山
- 责任编辑:程北墨
- 最后更新: 2018-10-11 11:09:41
-
外媒:特斯拉或以10亿获得在上海的建厂用地
2018-10-11 10:24 -
艾瑞泽GX/EX上市 尹同跃:奇瑞再次辉煌的时代正在来临
2018-10-11 03:08 汽车工业 -
“未来任何地方看到这辆宝马,都定是‘中国制造’”
2018-10-10 19:51 克强经济学 -
HyperloopTT推出全尺寸超级高铁乘客舱 时速750公里/时
2018-10-10 18:20 科技前沿 -
车和家发布智能电动车品牌“理想智造” 19年底交付
2018-10-10 17:31 新能源汽车 -
中企爆买致钴价涨3倍 大量日企电池研究转向
2018-10-10 17:10 日本产经 -
首家EV-World新能源汽车体验中心开业 开启电动汽车新零售
2018-10-10 16:30 汽车工业 -
北汽新能源研发投入仅有1500万元 为比亚迪1/52
2018-10-10 10:20 新能源汽车 -
丰田等多起混动车型大规模召回,插电混动线路会凉吗?
2018-10-09 22:38 -
通用在华召回超332万辆车 上汽集团:对业绩无重大影响
2018-10-09 22:34 -
大众与LG组成联合工作组 以确保电池供应稳定
2018-10-09 22:21 -
连年亏损的“德国品牌”宝沃汽车,北汽福田决定甩手了
2018-10-09 19:24 汽车工业 -
9月车企销量:奇瑞连续7月实现增长 日系车在华遇冷态势扩大
2018-10-09 19:24 汽车工业 -
魏建军的钢铁“长城”正在啼血失守
2018-10-09 09:47 汽车工业 -
北汽新能源:比BYD不足,比蔚来有余
2018-10-09 09:45 汽车工业 -
本土仅1家锂电池厂商不依靠外力,美国专家急了
2018-10-08 21:23 新能源汽车 -
电路短路存起火风险 丰田两个月内要召回346万辆混动车
2018-10-08 12:37 新能源汽车 -
败光55亿后,贾跃亭把金主恒大告了:提前再付47亿!
2018-10-08 09:58 大公司 -
美国《消费者报告》评出了五款最可靠电动车,你认可吗?
2018-10-08 08:29 新能源汽车 -
福特汽车即将裁员 7万员工或受影响
2018-10-08 07:12 汽车工业
相关推荐 -
冲突升级?巴防长:印军“入侵”迫在眉睫 评论 107“这将是美国盟友对特朗普的第一场民意公投” 评论 54没有中国制造的家可能吗?美媒画了张图… 评论 144对话孙俪:诠释不完美中年人,生活不给你矫情的时间 评论 49德防长劝乌克兰:别听特朗普的,这是投降 评论 227最新闻 Hot
-
0人付款!美国人买美国货还是中国货?结果扎心了…
-
“如果中国垮了,地球上每个国家都会垮,包括美国”
-
冲突升级?巴防长:印军“入侵”迫在眉睫
-
新增三省两市,西湖大学将招收浙江外本科学生
-
自民党高官自夸:中国要“补缺”,日本能帮美国
-
“卡尼领导的自由党将胜选”
-
泽连斯基承认:我们干的
-
为躲避胡塞武装攻击,美航母一架F-18坠海
-
小特朗普炮轰民主党州长:想煽动对我爸的第三次暗杀?
-
伊比利亚半岛大停电,西班牙葡萄牙都在甩锅…
-
特朗普向加选民喊话:美加合为一体该多美,天作之合!
-
美国反复挑拨中匈关系,“匈牙利发出迄今为止最明确信号”
-
“韩总统大选前跟美国谈不成”
-
普京发声:感谢朝鲜军人
-
乌外长:想要和平应立即停火
-
“美国的发言格格不入,基本被忽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