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定正在痛中恢复
最后更新: 2022-12-19 15:04:54
面对新的危机
现在,保定的医疗秩序正在恢复,但新的危机已经到来。
“其实现在我们已经缓过来了。”12月16日,冯晓梅告诉记者,“少部分(感染的医护人员)还在休养,绝大部分已经返岗,这个建制已经完整了。”
医护人员重返岗位后,日常的诊疗活动逐渐开展起来。冯晓梅记得,大约从12月11日起,医院的医疗秩序开始逐步恢复,就诊病人数量也开始回升。
从多位医疗系统的受访者的经历来看,12月10日是这一波保定疫情的拐点。
自12月11日开始,前往医疗机构的新增发热病人数量开始回落。
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12月11日也发布公告称,12月12日起,总院区、东院区全面应诊,就诊患者需持48小时内核酸结果,有发热症状患者到发热门诊就诊。
“现在最主要的问题是大量的内科疾病。感染作为一个诱因,发热引起基础疾病的加重。”冯晓梅向记者表示,“现在感觉到有医疗挤兑的现象。”
在她所在的医院,12月16日相比于12月10日,医院病人数量涨了一倍多。“这个情况是从这一星期之内开始的。”冯晓梅说,“我工作20多年了,这么快速上涨的还是第一次。”
“这些病人大部分都需要住院,主要是老年疾病,比如合并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肺病等。”冯晓梅说,“这种病人大量涌到医院,用‘涌’字来形容都不为过。”“我们两个呼吸科病区,已经有50多个病人,但核定床位其实只有30张。”
在冯晓梅看来,这些病人的涌入并不单纯因为此前的就医需求被压制,而是感染逐渐扩散开来后,老年人感染的几率增加了,一旦感染就有可能有就医需求。
“冬季本身就是容易感染作为诱因诱发老人死亡的一个季节。”冯晓梅说,“尤其是之前流感比较严重的时候,也会有这种现象,但新冠放开以后确实比平时要多一些、集中一些。”
12月8日,保定市民政局联合卫健部门召开全市养老机构疫情防控培训视频会,对22个县(市、区)民政部门和养老机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据悉,保定市备案养老机构有146家,60岁以上入住老人有8833人。
保定市一家养老院院长告诉记者,该养老院过去三年一直处于封闭管理状态,目前暂无疫情。
“其实最担心的还是脆弱人群,这种有基础疾病的老人到底能不能扛过去?”冯晓梅说,“现在的矛盾突出点是,就诊的内科疾病比较多,医院收不进来,没床,病人一直在那儿等,可能面临等待时间长,病情恶化的可能。”
冯晓梅告诉记者,医院也试图转诊,但近期各个医院压力都比较大,上级要求医院自己消化。“儿科还可以,儿科有儿童医院,他们的床位还是可以转诊的,但是老年人转不上去,各个医院都爆满。这个确实是一个问题。”
12月11日,河北保定,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总院急诊内,一名老人躺在简易床上。安越洋/摄
12月7日,国家印发的“分级诊疗方案”提出,加强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分级分类就诊转诊,其中提到,“以基础疾病为主的重型、危重型病例,以及基础疾病超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亚定点医院医疗救治能力的,转诊至医联体牵头医院治疗,牵头医院不是三级综合医院或能力不满足患者救治需要的,转诊至与医联体建立协作关系的三级医院。”
12月11日,《保定日报》报道称,针对新冠肺炎普通型、重型或危重型患者,由县区向市级申请转诊,市级专家组进行综合研判,由市级定点医院或方舱医院转诊治疗。全市配备342台负压救护车统一调配用于转诊工作。
与此同时,保定市组建了10个专业290名专家组成的医疗团队,对患者开展“一人一案”精准救治,并设置妇幼重症患者专科医院和儿童重症患者专科医院。保定市还建立了“2+21”方舱医院救治体系和“1+22”黄码医院诊疗体系,22个县(市、区)均组建了专家团队,广泛公布专家姓名及咨询电话,为群众提供24小时健康指导。
“一中心(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腾出来一个院区,专门收治各县区比较危重的病人。”冯晓梅说,“其实当时(急诊)这些危重的病人我们也试图转诊过,根本就转不进去,他们楼道里边都是病人,气管切开的病人。他们满了,他们也没办法了。”
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曾于11月24日发布公告称,西院区于当日8时起,暂停门、急诊和发热门诊工作,启动接受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成年人新冠病毒感染者。12月10日记者了解到,在该院西院区有200多位新冠阳性住院病人。
12月12日,保定市发布《依托县域医共体提升农村地区新冠肺炎医疗保障能力工作方案》,提到“加强县级医院重症和传染病医疗资源建设和准备”,其中要求县域医共体牵头的县级医院要在12月底做好重症医疗资源准备。
“我们也正在积极协调医疗资源。”冯晓梅说,“我们对感染性疾病区进行扩容,增加医生、护士,从各科室抽调,紧急培训,看能不能缓解一些。比如从妇产科、神经外科、泌尿科,等现在相对清闲的科室抽调。”
另一方面,该医院因感染减员而停开的心脏内科,重新开科后,病人迅速满了。“我们又开了一个心内病区,昨天晚上就收了11个病人。”冯晓梅告诉记者,但这些病人并不全是有心脏系统疾病的,包括呼吸科收不进去的。
“我们也只能往里塞。”冯晓梅说,“到内科给他治一下,总比让他在外边强。做不到专科专治,我们就请呼吸科的来会诊。”
现在,冯晓梅所在的医院普通门诊收治病人“不考虑核酸阴阳”,只是住院需要核酸结果。
“主要是按(疾病所属)系统,比如说呼吸系统疾病就去呼吸科,消化系统疾病就去消化科。”冯晓梅说,“门诊直接就诊,不用分,也分不出来,10个里头有8个阳,其实医生诊断主要依靠他的临床表现症状。”
“现在(对新冠)连乙类管理都谈不上,乙类管理还需要提前报传染病报告卡,现在也没有人填报。”冯晓梅对记者表示。
12月7日“新十条”发布时,国家同时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就医流程做好当前医疗服务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门诊区域要划分出核酸阳性诊疗区和核酸阴性诊疗区,分别接诊相应患者。”
“我们也研究过,想把病区腾出来,分阴性、阳性病区。”冯晓梅说,“但实际上第二天落实的时候根本分不出来,(方案)非常理想化,我们当时还想着做一个缓冲区,还没建好,各个病区已经开始阳了,缓冲不了。没办法甄别那些病人到底是阴是阳。”
“没地儿,不可能所有的科室都一分两半。”一名保定市三级医院的医生也向记者表示,“比如彩超室、心电图室,大部分时间就一个人值班,怎么办?设备器械也要消毒,很多客观条件都达不到。”
12月15日,河北保定,在医院急诊诊疗区、留观区排队等待的患者。安越洋/摄
在冯晓梅看来,现在有利的情况是,“大家虽然不是满血复活,但基本上能够全力投入到救治工作当中。如果当时(感染高峰时)也有这么多老年病人过来,医务人员又上不了岗,那是很危险的一件事。”
从其他方面来看,疫情防控政策不断优化之后,医院的医护力量也不再被牵制于全员核酸、流调追阳、打疫苗、方舱医院、集中隔离点,也不必担心因院内感染而受到上级问责。“对我来讲,肯定是一种解脱。”冯晓梅说,“以前它会牵制我们四分之一的人力。”
“如果病毒不变异,现在的毒力的情况下,(还得)一个月差不多就结束战斗了。”冯晓梅告诉记者,需要关注老年人,这个重点人群并没有完全被感染,他们往往会是一个家庭中最后一个感染的,而压力也在后头。
12月11日,河北保定,市民外出购买蔬菜。安越洋/摄
慢慢恢复日常
现在,发热的保定人体温降了下去,供热系统也逐步恢复正常。
“(医院)在慢慢恢复。去看病的人多了。”感染后已自愈的陪诊师白启说,“封控那一段时间普通门诊都没有多少人,有的专家门诊整个都停掉了,现在一些专家号可以挂了。”
但还是有人不敢外出,找他帮忙去医院开药的有孕妇,有长期用药的病人,也有肿瘤病人。这段儿时间成了白启做陪诊师以来最繁忙的日子。
一位出租车司机说,“我们楼一个单元12户,有9户都发过烧。”他自己在阳过康复后,重新上街开出租。他发现,近期多是去儿童医院、妇幼医院的乘客,“大人一般有病,在家里扛扛,吃吃药就过了,小孩就特别重视。”
一位母亲终于在12月15日这天预约上了住院手术,手术时间暂定下周二。
“拖了3个多月了,不知道病变成啥样,无论怎样我也必须默默接受。”这位家在保定的女人说,“开始没钱看,收了玉米,凑够了钱,就封村了。”12月5日,她去医院问,医生让她回去等,一个多星期后,她收到了医院发来的住院通知。
卖臭豆腐的刘会芳周末去瀑河水库附近摆摊,工作日就去县城周边的集市赶集,她发现,集市上的人流量也恢复了三分之二。
她原本以为自己侥幸地逃过了这场“大流行”,没想到在重新出摊的第四天,还是被击倒了。“烧了我一天一宿,浑身酸疼。”刘会芳说,“不发烧了,我就出去。”12月15日记者联系她时,她听上去恢复了力气,也已退烧了,在跟丈夫商量准备明天出摊要用的年糕。
同一天,保定市竞秀区的一家驴肉火烧店收入近4000元,对店主刘飞而言,这是个好兆头。
过去的一年来,刘飞从没算过账,开门营业,也常是冷冷清清。“好的(时候)喜欢去算账。”刘飞告诉记者,最近一年,他不敢算,算了肯定亏。他常抽的烟,从20多元一包的小苏烟,降级为7元一盒的迎宾烟,开店前开着的车也卖掉了。
疫情三年来,他忙于这家火烧店,也困于这家火烧店。他许多次想过,把店转出去,但又从心底里盼望着疫情好转。
没有疫情的日子,总让刘飞看到希望,而疫情突然之间的到来,又常让他忧愁。
过去的一个月,火烧店里的一名火烧师傅和两名员工都感染了,停业三天。“放开”之后,火烧店也开了门,起初人们不敢出来,没人堂食,但保定人对驴肉火烧的喜爱,转到了线上。
现在,线上订单数量正在减少,堂食的客人多了。他估计,消费短时间内不会猛涨,但到年前生意应该能恢复些,到时候,或许能过个好年。但想恢复到疫情前的状态,保定还需要一些时间。
“算是恢复常态了,比疫情前肯定是差点。”一位保定人说,“毕竟病去如抽丝。”
12月15日,河北保定,一间核酸采样亭的窗台前积着灰尘和落叶。安越洋/摄
在保定的街上,行人确实多了起来,快递、外卖比之前送得快了,有年轻人在打篮球,有老年人在公园跳广场舞,还有老爷子挥着长鞭把陀螺抽得啪啪响。只是核酸检测亭旁人少得可怜,一位准备复工的年轻人想做混管核酸,10混1,便宜些,但等了一会儿,没等到,最终做了单管。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 杜佳冰 刘言 实习生 安越洋,应受访者要求,冯晓梅、蒋善鸿、白启均为化名)
- 原标题:保定正在痛中恢复
- 责任编辑: 夏雨 
-
社区工作人员拍完照后,拿走健康包?当地回应
2022-12-19 14:24 抗疫进行时 -
朱民:大学生就业率低于大专和中专
2022-12-19 14:23 -
老年人疫苗接种有何禁忌,如何方便接种?专家解答
2022-12-19 13:58 抗疫进行时 -
南京:每日向市场投放退烧药200万片,每人限购6片
2022-12-19 13:21 抗疫进行时 -
-
上海:正将发热诊疗药品向社区倾斜
2022-12-19 13:05 抗疫进行时 -
花2000办核酸检测证还没上岗就失业?女子编造事实被行拘
2022-12-19 12:32 抗疫进行时 -
我国实现生物航煤绿色国际货运首飞
2022-12-19 12:07 -
大熊猫“团团”病理解剖报告出炉:原发性脑瘤为主因
2022-12-19 11:20 -
农民日报:应对疫情,农村地区要有四本账
2022-12-19 10:58 聚焦三农 -
“关键是提振信心”
2022-12-19 10:52 -
河南虞城回应“麦田长出十层高楼”
2022-12-19 10:48 -
专家:无症状居家无意义,过段时间几乎人人“阳过”
2022-12-19 10:32 抗疫进行时 -
“今年居民消费比去年少两万亿,补缺口是明年重点”
2022-12-19 09:48 中国经济 -
重庆:机关单位无症状和轻症干部职工做好防护可正常上班
2022-12-19 09:36 抗疫进行时 -
接种疫苗后仍可能感染,是否没必要接种?中疾控首席专家回应
2022-12-19 09:33 抗疫进行时 -
北京新增2例本土新冠死亡病例
2022-12-19 09:25 抗疫进行时 -
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以进固稳,中国经济潜力大
2022-12-19 09:17 中国经济 -
张文宏:产生传播力更强的病毒愈发困难,向季节性、地方性流行过渡
2022-12-19 08:49 抗疫进行时 -
易炼红调研阿里巴巴:在推动发展、国际竞争和造福社会中大显身手
2022-12-19 08:35
相关推荐 -
见完泽连斯基,特朗普:普京也许只是在敷衍我 评论 286“哪来的谈判?特朗普在臆想,中国会给他狠狠上一课” 评论 197俄军宣布完全收复库尔斯克,乌方否认 评论 101“强度极大”!伊朗一港口突发爆炸,已致5死超500伤 评论 115大错特错!“给特朗普献计的人,压根不懂中国” 评论 175最新闻 Hot
-
“关税不能这么高下去,太多人撑不过去”
-
欧盟高层想让她走人?“上梁不正下梁歪”
-
“美国人,包括一些共和党人越来越不满意特朗普”
-
世博会又出岔子了……“飞行汽车”表演时掉零件,被长期禁飞
-
“萝莉岛”关键证人,曾说不会自杀的她“自杀”了...
-
25万人齐聚台北举行“反绿”抗议,朱立伦:全民罢免赖清德
-
小特朗普使坏:选美国,别选中国
-
巴拿马总统:不存在与此相违背的其他协议
-
“哪来的谈判?特朗普在臆想,中国会给他狠狠上一课”
-
俄军宣布完全收复库尔斯克,乌方否认
-
CIA副局长之子在俄乌冲突中死亡,“生前为俄方战斗”
-
“强度极大”!伊朗一港口突发爆炸,已致5死超500伤
-
罗马教皇方济各葬礼举行,英法美等多国领导人出席
-
大错特错!“给特朗普献计的人,压根不懂中国”
-
比较见真章,美国车主心态崩了:怎么中国啥啥都有…
-
特朗普称“克里米亚归俄罗斯”,泽连斯基回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