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季度家具、陶瓷类出口额下降,家居企业寻求新市场、新出路
由于早在数年前就曾遭遇一轮关税加增,因此家居行业近年来在关税压力下,已经经历过一番调整。[全文]
-
特朗普再对华加征50%关税?中国还有“大招”
在美国对华进一步加征50%的关税后,中国还可以对美国进行有效反制——并不需要全方位提高美国商品的税率,而是继续精准打击。笔者结合与消息人士的沟通,判断可能主要落在六个方面。[全文]
-
钢铁行业的兴衰足以告诫特朗普:拯救美国,药方在中国
美国的一次次贸易战,反而削弱了自己“可持续涸泽而渔”的能力。这样的故事难道美国选民不懂吗?套用一句公知体:到底是什么样的体制和环境,能让一代代屠龙勇士变成恶龙?[全文]
-
应对特朗普的关税,为什么不考虑抛售美债?
那些遭到关税打击的国家不应该继续为美国的财政赤字出钱。要改变美国当前的政策轨迹,还需要其它更具创造性的选择。[全文]
-
最高约271%!美拟对东南亚四国光伏产品征收反倾销税
以来自东南亚的太阳能产品低于生产成本价格在美销售为由,美国商务部日前宣布,拟对相关国家光伏产品征收最高约271%反倾销税。这一计划遭到媒体和相关国家人士质疑。[全文]
-
日媒算了笔账……
奉行“美国优先”策略的“特朗普2.0”将给美国汽车企业和消费者带来怎样的影响?日媒算了笔账。[全文]
-
美欧两面夹攻?中国出口不可盲目乐观
特朗普可能重返白宫和中欧贸易摩擦,意味着中国可能面临美欧两面夹攻的局面。在暴风雨到来之前,我们切不可盲目乐观,而应对形势的严峻性有清醒认识,未雨绸缪,加紧布局,尽可能减少这两大事件带来的冲击。[全文]
-
要想彻底封堵中国?除非屏蔽全球
中美贸易战开始六年之后,美国终于想起要补上墨西哥这个“漏洞”了。然而中国面对美国的封堵时还能面向全球,而美国要彻底封堵中国则必须屏蔽全球。[全文]
-
归咎中国,治不好美国贸易政策的“病根”
自由贸易和全球化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这一结论在二战结束后成为公认的道理,如今却被视作异端邪说。由此导致的美国不连贯的贸易政策——在因储蓄导致的贸易赤字中挣扎,并沉浸在对国家安全的恐惧中——有可能令世界变得更糟。[全文]
-
欧洲跟在美国屁股后面围堵中国,说好的“战略自主”呢?
中国将中欧之间的摩擦定义为“贸易矛盾”而非结构性矛盾,但欧盟显然并不这么看。[全文]
-
欧盟对华反补贴调查预设了立场,但德法还在较劲
目前欧盟对中国车企发起的反补贴调查,主要是法国人和欧盟委员会在后面推动。显而易见,德国反对加征关税,也正在欧盟内部施加影响力,同法国的那支力量在相互较劲。[全文]
-
反制美欧对华反补贴调查要有通盘考量,一事一议容易陷入被动
在美国,极限打压中国优势产业的幌子是国家安全。在欧盟,它的名字则叫反补贴。同“国家安全”一样,反补贴是个筐,什么菜都可以往里装。[全文]
-
反制拜登打“台湾牌”的方法,藏在301大棒里
非电动车锂离子电池、医用手套、石墨与永久磁铁之所以要拖到2026年才实施关税上调,代表现在实施找不到“平替”,那中国为何要帮忙美国养足力气再来砍你?[全文]
-
美国享受中国廉价商品的时代要终结了?
“拜登对中国加征关税,标志着廉价中国商品时代的终结。”《纽约时报》5月18日以此为题,称拜登此举旨在“保护战略性制造业免受低成本竞争”,从而增加就业。然而,美国消费者可能不会喜欢为此付出的代价。[全文]
-
美国新“关税大棒”,为何在欧洲引发超预期震惊和担忧?
美国新的“关税大棒”落下后,连德国总理朔尔茨都感到震惊和担忧,认为保护主义最终只会让一切变得更加昂贵,我们需要的是公平自由的全球贸易。欧洲是一个多元化的地区,是影响世界格局最重要的一极,并非所有的欧洲国家都随美起舞。其中,有我们可以争取和团结的力量。[全文]
-
拜登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100%关税,但他隐瞒了另一个数字
中国制造的电动车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仅为1%。这很难令人相信它们对美国的国家安全构成威胁。[全文]
-
美国加征关税针对性很强,实质影响究竟多大?
如果中国针对美国大选中的摇摆州进行贸易限制,其导致的工作岗位损失相当可观,例如在佐治亚州,将导致12139个工作岗位的丧失,这一数字超过拜登在2020年大选时比特朗普多赢得的11779张选票。[全文]
-
美国对华加征关税,比政策更糟糕的是领导力
拜登政府的新关税建立在特朗普时代加征关税的基础之上,而特朗普政府当初给出的理由却是中国“窃取美国技术”。多么滑稽可笑。今天美国人对中国电动车的真正担忧并不是因为中国车企窃取了美国的技术,而是因为它们把美国车企的技术远远甩在后面。[全文]
-
美国对华贸易战升级,但中国已经不是五年前的中国了
美国对华发起的新一轮关税战,可能还不会就此止步。根据以往经验,美国未来还会继续加征关税,但是无论如何这都只是一计空拳,都是在做无用功,因为美国从来就不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目标市场,而且会导致美国在中国贸易伙伴中的地位快速下降。[全文]
-
从舆论抹黑到加税制裁,中国企业如何跳出“美国陷阱”?
之前没有人想到中国的出口企业如此有韧性,能够在关税从3%猛增到20%的背景下还能保持出口稳定。主要归功于企业自己的高竞争力和其在应对相关贸易限制时的灵活策略。可以说中国企业能够突破重围,这种来自企业界顽强不息的精神非常重要。[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