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文玲:美国新“关税大棒”,为何在欧洲引发超预期震惊和担忧?
最后更新: 2024-05-20 09:03:58从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电池、关键矿产、半导体到钢铝、港口起重机,再到个人防护装备等,美国再次升级对中国商品的关税上限,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甚至从25%翻倍至100%。
美国“关税大棒”落下后,连德国总理朔尔茨都感到震惊和担忧,认为“保护主义最终只会让一切变得更加昂贵,我们需要的是公平自由的全球贸易。”德国多个工贸协会也发声,旗帜鲜明地反对美国加征关税,并警告欧洲不要效仿美方做法。
很显然,在这个问题上,欧洲和美国的立场并不一致。如何看待中欧关系中的美国因素?一直想要寻求独立自主的欧洲,能做到这一点吗?
近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经济每月谈”活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结合近期在欧洲的访问,对当前中美贸易战背景下的中欧关系,进行了深度分析和判断。
以下为发言实录,作者授权观察者网发布。
陈文玲:
前段时间,我非常有幸在总书记出访之前,到法国、德国、比利时这三个国家出访,参加了一系列的活动。我想谈谈这次访问的几点体会,和大家分享。
欧洲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反思和觉醒
欧洲是一个多元化的地区,是影响世界格局最重要的一极。虽然欧洲国家立场各不相同,但有很多共同点,特别是并非所有的欧洲国家都随美起舞。
从过往几十年的历史看,欧洲有很多的经济利益包括所谓的价值观和美国一样,但经历近几十年的历史折叠,特别是俄乌冲突后的近几年,欧洲一些国家也在反思和觉醒。
在当前世界格局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下,我们和很多欧洲国家的经济关系是密不可分的。2022年中欧贸易额为8473亿美元,2023年下降到7830亿美元,我们连续多年是欧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去年美国成为欧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这是俄乌冲突后俄欧中断了低价能源供应、欧盟大规模从美国进口高价能源所造成的。截至2023年,中欧双向投资存量累计达到2500亿美元,但欧洲和美国之间从二战以后就开始实施马歇尔计划,相互投资存量已经超过3.7万亿美元。在存量上,欧美的经济联系大于中欧的经济联系,但中欧相互投资与贸易近年来是大幅度增长的。
所以,我觉得我们一方面要看到欧洲与美国具有非常紧密的关系,一些国家的经济靠美国,军事也靠美国,但欧盟和整个欧洲并不是铁板一块,欧洲一些国家正在反思。
比如,马克龙总统在4月27日接受法新社的访谈文章中明确指出:我们欧洲现在面临着死亡的风险,我们没有能力面对死亡,欧洲要实现战略自主,欧洲必须表明永远不会是美国的附庸。
当地时间5月7日,应法国总统马克龙特别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来到法国西南部上比利牛斯省访问。这是在图尔马莱山口,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马克龙和夫人布丽吉特同当地村民亲切合影。新华社记者 姚大伟 摄
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在巴尔瓦尼奥斯暑期夏令营上也表示,中国的崛起是5000年文明的回归,中国的强大和强势崛起,使得美国一超多强的霸权格局被打破,美国必须承认中国的崛起并接受中国的存在。天空可以有两个太阳,小国在大国博弈中需要根据自身国家利益制定政策,不能被美国利用作为对付中国的工具。
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在习近平主席访塞期间说:“塞方将继续毫不迟疑、毫不动摇地坚定支持中国。”“塞尔维亚人民对中国特别是习近平主席充满感激和尊重,为能同中国这样的伟大国家成为铁杆朋友感到由衷骄傲和自豪。”
当然,还有其他欧洲国家也有自己的立场和表达。德国总理朔尔茨到中国来访问,也和中国达成了很多协议,当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提出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进行关税制裁时,德国领导人朔尔茨、德国交通部长和德国汽车企业都表示了明确的反对。
德国总理朔尔茨4月15日访问重庆 图自中新网
欧洲之所以没有完全随美起舞,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欧洲的一些国家、企业与智库学者,开始反思俄乌冲突之后以及近几年在大国竞争博弈中,欧洲失去了什么。现在从欧洲来看,最重要的损失表现在四大方面:
一是欧洲出现近几十年从来没有过的恶性通货膨胀。俄乌冲突之后,欧洲国家通胀居高不下,2023年10月,欧元区通胀率按年率计算达10.6%,再创历史新高。欧洲央行预计2024年的通胀率为2.3%,低于此前的2.7%,但俄乌冲突还没有结束,巴以冲突接踵而至,未来还有很大变数。欧洲正面临数十年未见的高通胀压力,各国政府和欧洲央行都在采取措施应对这一挑战,也给欧洲经济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二是欧盟和其他欧洲国家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在大幅度下滑。欧盟统计局4月8日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欧盟和欧元区GDP均增长0.4%,均低于2022年的3.4%。欧盟经济失速,与欧洲两大经济火车头“熄火”有关——德国经济负增长,法国则零增长。此外,意大利环比只增长0.2%;爱尔兰和立陶宛环比下滑0.7%和0.3%。
今年年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更新内容,预计欧元区2024年经济增长0.9%,较此前预测下调0.3个百分点。德国联邦统计局给出的数据也不乐观:2023年第二和第三季度,德国经济增长都出现停滞,第四季环比下降了0.3%,全年德国GDP下降0.3%。2023年,由于能源成本上升和内外需求下降,德国的经济支柱——工业经济下降了2.0%,去年出现了负增长(-0.5%),今年IMF预计增长0.2%,有人称德国从欧盟的“火车头”变成了“欧洲病夫”。
三是欧元地位在急剧下降。俄乌冲突之前,欧元在国际贸易结算货币分布中的比重大约占37%-38%,最高的时候占比接近40%,超过美国1个百分点。俄乌冲突后的今天,欧元占比已经下降到21%左右,比战前下降了17-18个百分点。欧元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受到过三次重创,一开始是伊拉克战争,然后是科索沃战争,这一次是俄乌冲突,而且这次的打击最大。欧元不仅极速下滑,而且未来前景堪忧。而美元占贸易结算货币分布的比重,则从俄乌冲突前的36%左右,上升到目前的47%以上。
四是欧洲产业链供应链受到了极大削弱与冲击。随着金融资本流失到美国,产业资本流向美国、墨西哥和中国,欧洲工业面临萎缩和能源短缺的困境。欧洲要解决工业成本居高不下问题,只能依靠俄罗斯低价能源,因为欧洲的财富主要依靠高端制造产业,而高端制造产业需要大量能源。
在这一点上,欧洲的利益和美国是不一致的。美国希望欧洲资本回流,如果欧洲无法解决俄乌冲突和能源危机,产业资本将寻找其他出路,可能离开欧洲与金融资本一并留在美国。特别是像新能源、绿色能源、半导体等有优势的欧洲企业,正在加快向墨西哥、美国、中国转移。
所以,原来三大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中心是东亚、北美、欧洲,我们称之为制造业的三个核心圈或者三极,欧洲这一极将受到最大的冲击和弱化。未来全球制造业的三极当中,欧洲这一极还存在不存在,还有待于观察。所以我认为,这几年整个欧洲在大国竞争博弈中痛失多重利益之后,正在对自己的得失利弊进行重新权衡。
一些欧洲国家政客对美国的追随
此外,中欧关系也面临严峻挑战,冯德莱恩和其他一些欧洲国家政客追随美国的脚步,与美国提出的话术、议题、倡议、行动方面紧密配合并唱和。
目前从总体来看,欧洲还是紧紧跟随美国的,必须看到我们面临的挑战还是蛮严峻的。虽然一些国家采取了不同立场,但对整个欧盟起主导力量的还是背后的美国。欧盟紧跟美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追随美国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的制裁与遏制。美国从2022年就开始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进行审查,通过《通胀削减法案》、《芯片与科学法案》等一系列法案,一方面大幅度补贴自己国内的新能源汽车、电动车电池、半导体芯片等,加快构建去中国化的近岸化、友岸化的产业链供应链,一方面高唱中国产能过剩论,攻击中国对新能源汽车和电动汽车实行了大量补贴。
在这方面,欧盟是紧跟美国的。美国已经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税收达到25%,欧盟紧跟美国提高到10%。目前美国拜登政府提出对中国电动车加征100%的税收,欧盟则可能准备在10%的基础上再提高40%-50%左右的关税。通过攻击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能过剩论”,抵制中国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向欧洲的出口,这是欧盟紧跟美国的唱和行动。
当然欧盟紧跟美国,也有基于欧盟一些国家自己的考量。因为近两年的通货膨胀,欧盟已经把实现电动汽车产能替代传统汽车产能的进程和目标,从2030年推迟到2035年。在这样一个窗口期,如果中国新能源汽车按照现在进入欧洲市场的速度向欧洲出口,到2027年将会占到欧洲汽车市场份额的20%以上。所以,一些传统汽车生产的大国,包括德国和法国,对此还是有担忧的,担心传统汽车被替代的过快,本国汽车产业受到冲击。当然,冯德莱恩也有跟随美国“产能过剩论”,合力在新能源汽车和电动汽车方面对中国遏制打压的意图。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周远方 
-
“哈梅内伊接班人”下落不明,伊朗下一步怎么办?
2024-05-20 09:02 伊朗局势 -
他宣称:必须睁大眼睛紧盯中俄,威胁我们生活
2024-05-20 08:08 不列颠 -
载伊朗总统直升机硬着陆,多方发声
2024-05-20 08:01 观察者头条 -
王毅:塔方这一鲜明立场,中方高度赞赏
2024-05-20 07:44 中国外交 -
伊朗总统乘坐的直升机硬着陆,美方密切关注
2024-05-19 22:43 伊朗局势 -
约旦外长:应对以色列“战争罪”进行国际调查
2024-05-19 21:51 巴以恩仇录 -
沙利文见沙特王储,讨论美沙安全协议“半定稿”
2024-05-19 21:23 巴以恩仇录 -
美国7月将向日本派遣“中国观察员”
2024-05-19 21:08 美国政治 -
刚果(金)军方称挫败一起政变企图
2024-05-19 17:58 非洲之窗 -
“菲佐脱离生命危险”
2024-05-19 17:50 欧洲乱局 -
美媒探访莫斯科,发现全城都是这个词
2024-05-19 16:55 俄罗斯之声 -
菲军高官被撤职,否认与中国相关
2024-05-19 15:44 南海局势 -
美方坐不住:中方维护硅谷巨头的海底电缆,不放心啊
2024-05-19 15:26 中美关系 -
美国享受中国廉价商品的时代要终结了?
2024-05-19 15:17 美国“关税大棒” -
乌军“王牌飞行员”阵亡
2024-05-19 15:07 乌克兰之殇 -
商务部:对原产欧美日和台湾地区的进口共聚聚甲醛反倾销调查
2024-05-19 13:02 -
内塔尼亚胡遭以战时内阁成员下“最后通牒”
2024-05-19 11:17 巴以恩仇录 -
冲绳知事:美国大使“引发紧张局势”
2024-05-19 09:27 中日关系 -
“至少一代人不会把西欧视为合作伙伴”
2024-05-19 09:10 俄罗斯之声 -
中国驻印尼大使陆慷离任回国
2024-05-19 08:43 中国外交
相关推荐 -
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国谈成 评论 90“英伟达很急:别再卡了,中国自研芯片已突围” 评论 61“痛苦!关税战被中方拿捏,美国只能二选一” 评论 78“中国人很团结,就连亲美人士都认为必须对抗美国” 评论 201撑不住了?特朗普暗示降低对华关税 评论 369最新闻 Hot
-
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国谈成
-
“英伟达很急:别再卡了,中国自研芯片已突围”
-
印尼让步了
-
“痛苦!关税战被中方拿捏,美国只能二选一”
-
西藏日喀则市原副市长张云宝被查,长期在水利系统工作
-
轮胎高速路上狂奔后滚进服务区致人死亡,重庆警方通报
-
中国在智利合建天文台项目,美国又伸黑手
-
哈佛一下子更有钱了
-
“再没进展,我们就撤”
-
“正事不干杂事一堆,特朗普让美国科研机构‘彻底崩溃’”
-
“中国人很团结,就连亲美人士都认为必须对抗美国”
-
又一位科学家回国!曾供职美顶尖能源实验室
-
撑不住了?特朗普暗示降低对华关税
-
国家发改委干将龚桢梽,“空降”广东
-
广西东兰干旱“农民求雨”?当地回应:视频系摆拍
-
外媒继续紧盯:中国,70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