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文玲:美国新“关税大棒”,为何在欧洲引发超预期震惊和担忧?
最后更新: 2024-05-20 09:03:58二是追随美国对华战略进行大幅度调整。德国去年出台的《中国战略》,现在已经被欧盟普遍接受,就是要在战略上对中国进行三重定位。第一重定位,中国是合作伙伴;第二重定位,中国是经济竞争者;第三重定位,中国是制度型对手。美国的对华战略是把中国作为最大的战略竞争对手,我觉得制度型对手这个性质与美国战略性竞争对手差不多。不过,美国没有特别强调合作伙伴,德国政府的中国战略把合作伙伴放在第一位,所以在战略上,欧盟既紧跟美国也有所差异。
三是在重构产业链供应链上追随美国。特别是当美国“脱钩断链”无法实现时,冯德莱恩提出了“去风险”。在美国出台所谓的“芯片法案”之后,欧盟也推出了《企业可持续发展尽职调查指令》的有关草案。由于该指令将会赋予欧盟调查所有欧洲企业乃至所有进入欧洲市场的外国企业的权利,相当于要监管全球供应链中的大部分企业,所以该指令又被称作“供应链法案”。
2024年2月28日,欧盟就“供应链法案”举行投票会,13个欧盟国家拒绝投赞成票,另有瑞典投出反对票,这一法案暂时未被通过,但冯德莱恩一直在推动这项工作。“去风险”得到了美国的认可和应用,替代了美国原来推行的“脱钩断链”,形成了欧美的合唱,特别是欧盟强调要解决产业链单一依赖一个国家问题,欧盟重构产业链是和美国高度配合的。
四是追随美国打压中国企业。这方面欧盟也是和美国高度配合的,比如,欧委会发布了涉及华为和中兴的报告,与美国配合,打击中国华为和中兴通讯。比如,今年5月冯德莱恩公开表示,欧盟不排除也出台美式的TikTok禁令。事实上,从去年2月开始,欧委会已经禁止其员工在工作设备上下载和使用TikTok。
欧盟的《外国补贴条例》(FSR)也已经变成了打击中国企业的工具,欧盟所发表的反补贴调查目标明确,均是指向中国新能源企业。2024年3月以来,欧盟根据该条例开展了4起调查,全都是针对中企,行业涉及太阳能、风力涡轮机和电动车等新能源领域。
五是追随美国加强对中国内政的干预。比如说,美国出台了涉台法案“台湾旅行法”、“台湾安全法”等,还出台了所谓“维吾尔族人权政策法案”等,欧盟也出台了相应的法案,而且准备对所谓“维吾尔族压迫法案”将来也予以立法。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欧盟在基于规则的国际执法方面和美国采取的是同一立场,他们所认定的规则是有利于美国、欧洲的所谓规则,而且是国内规则国际化,比如说对域外企业的长臂管辖。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我们面临的挑战还是很严峻的,欧洲对于中国的误解、误判并没有消除,还在追随美国的步伐,这个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我们已经在中欧关系上,撬开了一道缝,这一道缝可能会通达未来弥合中欧矛盾道路。
如何推动中欧进行合作
中欧合作未来的前景非常广阔的,关键在于正确处理中欧关系,不能把欧盟看成固化的的铁板一块,而是看作若干个双边组成的多边,把推动双边合作和多边合作结合起来。
处理好中欧关系,关键在于坚持相互尊重,相互认知,独立自主,管控分歧,扩大合作,开放共赢。相互尊重和相互认知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疫情三年之后,有一个美欧等西方国家对中国再认知的问题,也有一个中国如何对欧美国家包括其他国家再认识的问题,解决认知问题非常重要。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地缘政治和经济外交关系都发生了非常重大的变化,反对单极霸权已经形成全球大部分国家的共识。在马克龙看来,独立自主是欧洲和法国必须坚持的。推动中欧合作,应该从九个方面推进。
第一,要加强中欧之间的战略协同。中欧之间应该加密高层互访,加密对话机制。比如,中国与法国有七十多个工作层面的对话机制,有八个高层的对话机制,应该充分发挥作用推动中法深化合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匈牙利关系上升为新时代全天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应加快建立各层面合作机制。中国和塞尔维亚两国元首共同签署《关于深化和提升中塞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构建新时代中塞命运共同体的联合声明》,共同见证交换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数字经济、电子商务、基础设施、经济技术、信息通讯、农食、媒体等领域多项双边合作文本,这有待于落实。
加强中欧合作要把双边和多边结合起来,形成多方面立体化的合作机制。中欧之间应该建立更多类似中法、中匈、中塞的双边关系,同时加强中国与欧盟及其其他欧洲国家的多边关系。在这方面,高层互访、高层沟通,形成战略协同,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加强产业合作特别是优势产能的合作,拉紧中欧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比如中国企业与法国空客、德国汽车合作,培育产业链供应链上优质的中小企业。欧盟在推动绿色转型,符合我们进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方向,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的嵌套和链接,重构全球产业链,这不仅是欧盟一些国家的意愿,也是中欧已经形成的产业链供应链联系的现实,“脱钩断链”对双方都没有好处。法国欢迎中国的比亚迪进入法国市场,比亚迪已经在匈牙利建立了一个工厂。中国与匈牙利合作,在匈牙利建立大型电动汽车电池厂,显示了欧盟各国有权利自主选择与中国合作,也说明中国在电动车领域的强大实力。
2023年10月,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到访深圳比亚迪总部。
第三,加强贸易与投资的合作。去年,中国和欧盟27个国家的贸易从第一大贸易伙伴下降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已经低于中国与东盟十个国家的贸易额,美国则上升为欧盟的第一大伙伴,其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美国增加了对欧盟的能源出口。
其实中欧贸易还有很大潜力。尽管近期中国与欧盟双方投资增长比较快,但中欧双向投资存量不大,相互投资空间很大。中法双向投资额累计已超过260亿美元,位列中国与欧盟国家合作前列,2000多家法国企业在华经营。习近平主席出访期间,中法达成四份联合声明以及18项部门间协议。中匈达成了18项合作协议,涉及经贸、文化、环保、旅游等多个领域的合作项目。中塞签署了28项合作文件,对塞尔维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发展机会,对中国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中德在朔尔茨访华期间也达成了多项合作协议。
第四,加强能源合作,特别是新能源的合作。法国是一个75%能源靠核能的国家,而中国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核能技术。在新能源合作方面,近年来中国出口的“新三样”在欧盟市场有很大需求。如果贸易方式转变为能源合作,转换我们进入欧洲市场的方式,不要和贸易或者倾销挂钩,一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中国一直履行作出的双碳承诺,不仅提前超额完成2020年气候行动目标,承诺将用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还积极通过发展新能源包括新能源汽车和电动汽车,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贡献。2022年中国出口的风电光伏产品为其他国家减排二氧化碳约5.73亿吨,合计减排28.3亿吨,约占全球同期可再生能源折算碳减排量的41%。开展新能源和产业合作,中欧都拥有巨大的合作空间,可以给中欧和世界带来双赢和多赢。
第五,加强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特别是和欧盟一些国家进行第三方市场的合作,比如中匈双方致力于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匈牙利“向东开放”政策框架下加强发展战略对接,依托中匈政府间“一带一路”合作委员会、中匈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促进中心等机制平台,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走深走实,共同保障两国有关合作项目安全顺利推进,推动务实合作取得更加丰硕成果。比如,欧洲的一些银行已经深度参与了共建“一带一路”的重大项目评估与投融资服务。欧洲的服务业,特别是咨询服务业、金融服务业高度发达,对于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建设,进行第三方合作开辟新的途径,对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有很大帮助。
第六,推进金融的合作。除了欧盟的27个国家之外,与英国、中东欧的一些国家、瑞士等中立国家的金融合作也非常重要。比如是不是能考虑在人民币结算体系和欧洲与相关国家结算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中国与欧洲直接结算的体系?欧洲几个国家和伊朗已经建立了独立的结算体系,中国的结算体系能不能与之实现对接?这对中欧都是好事。能不能加大货币互换的力度,建立人民币与欧元的资金池?能不能共同推进全球货币体系向着公平、公正、更好的惠及全球各国的方向发展?
INSTEX系统帮助伊朗绕开美国制裁与欧盟交易 图自:塔斯社
第七,推进数字经济的合作。特别是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合作,对于提升欧洲国家数字化基础设施能力至关重要。中国数字化基础设施的能力建设毋庸置疑,是走在全球前列的。中国目前5G已经建设了350万个基站,北斗卫星定位系统覆盖到230多个国家和地区,精准的程度和服务能力高于GPS定位系统,中国也正在补算力这个课,加快算力底座的建设。如果中国和欧盟一些国家在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上进行合作,可以取得双赢的效果。在一些算力技术和人工智能方面,欧洲一些国家也有很强的优势,数字经济的合作有广阔前景。
第八,推动绿色转型合作。比如中塞双方愿有效开展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领域合作,通过发挥中塞投资合作工作组机制作用,持续推进落实2022年签署的《中塞关于推动绿色发展领域投资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和《中塞关于加强数字经济领域投资合作的谅解备忘录》。欢迎《关于绿色可持续发展合作谅解备忘录》和《关于数字经济合作谅解备忘录》签署,积极推动具体合作项目落地见效。同时,作为《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国际经贸合作框架倡议》参加方,双方愿与各方一道积极开展相关领域务实经贸合作。中塞两国在绿色转型合作方面,将取得积极进展。过去几十年欧盟一直在绿色转型中走在世界的前列,近几年因为通胀放慢了速度,但其发展方向并没有改变。
第九,推进全球治理合作。这方面合作欧洲有意愿,中国有意愿,全球有意愿。全球面临诸多危机,包括战争危机、债务危机、通胀危机、生态危机、难民危机等等,面临着共同的挑战和风险,需要加强全球治理合作。特别是欧洲在全球治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现在全球治理出现了碎片化的趋势,甚至联合国的决议也被一些国家扔到了粉碎机里,联合国权威受到挑战。近些年WTO的权威也受到挑战,这次我们到比利时去访问,发现由于大法官长期缺位,WTO贸易仲裁机制基本停摆。2023年各国宣布采取的贸易限制措施达到3000多项,所以,全球治理合作,亟待中欧发挥建设性作用。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周远方 
-
“哈梅内伊接班人”下落不明,伊朗下一步怎么办?
2024-05-20 09:02 伊朗局势 -
他宣称:必须睁大眼睛紧盯中俄,威胁我们生活
2024-05-20 08:08 不列颠 -
载伊朗总统直升机硬着陆,多方发声
2024-05-20 08:01 观察者头条 -
王毅:塔方这一鲜明立场,中方高度赞赏
2024-05-20 07:44 中国外交 -
伊朗总统乘坐的直升机硬着陆,美方密切关注
2024-05-19 22:43 伊朗局势 -
约旦外长:应对以色列“战争罪”进行国际调查
2024-05-19 21:51 巴以恩仇录 -
沙利文见沙特王储,讨论美沙安全协议“半定稿”
2024-05-19 21:23 巴以恩仇录 -
美国7月将向日本派遣“中国观察员”
2024-05-19 21:08 美国政治 -
刚果(金)军方称挫败一起政变企图
2024-05-19 17:58 非洲之窗 -
“菲佐脱离生命危险”
2024-05-19 17:50 欧洲乱局 -
美媒探访莫斯科,发现全城都是这个词
2024-05-19 16:55 俄罗斯之声 -
菲军高官被撤职,否认与中国相关
2024-05-19 15:44 南海局势 -
美方坐不住:中方维护硅谷巨头的海底电缆,不放心啊
2024-05-19 15:26 中美关系 -
美国享受中国廉价商品的时代要终结了?
2024-05-19 15:17 美国“关税大棒” -
乌军“王牌飞行员”阵亡
2024-05-19 15:07 乌克兰之殇 -
商务部:对原产欧美日和台湾地区的进口共聚聚甲醛反倾销调查
2024-05-19 13:02 -
内塔尼亚胡遭以战时内阁成员下“最后通牒”
2024-05-19 11:17 巴以恩仇录 -
冲绳知事:美国大使“引发紧张局势”
2024-05-19 09:27 中日关系 -
“至少一代人不会把西欧视为合作伙伴”
2024-05-19 09:10 俄罗斯之声 -
中国驻印尼大使陆慷离任回国
2024-05-19 08:43 中国外交
相关推荐 -
关键时刻,外贸大省如何突围? 评论 26“特朗普会输,‘用谈判孤立中国’行不通” 评论 89“中国代表团访问巴西,探讨两洋铁路” 评论 192直播:如何应对特朗普贸易战——来自毛泽东的智慧 评论 30最新闻 Hot
-
“特朗普认为欧盟在占美国便宜,别指望梅洛尼能谈成”
-
“为防止被美国偷窥,连英国也支棱起来了”
-
特朗普:鲍威尔赶紧下台,总是迟、总是错
-
“中国有韧性美国则不然,特朗普已经搞砸了”
-
关键时刻,外贸大省如何突围?
-
“中国代表团访问巴西,探讨两洋铁路”
-
“世界贸易将围绕中美运转,美国如此笨拙…”
-
“中国将缺席,英国遭受打击”
-
“美国设下陷阱,韩国主动入局,要重现广场协议?”
-
美媒感慨:2小时→1分钟,中国又一壮举
-
“英伟达对中国客户隐瞒了…”
-
美国土安全部长放狠话:哈佛如果不从命,就别想再招外国学生
-
武契奇:天塌下来,我也不改主意
-
特朗普突然现身美日关税谈判,“背后是市场压力”
-
沙利文猛批特朗普:中国可不会像苏联那样崩溃
-
美国“吃货”欲哭无泪:特朗普逼着中餐馆换料,味儿不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