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卢晓:面对“眯眯眼”,我们需要李小龙那样的认识高度和勇气
最后更新: 2022-01-13 16:04:59观察者网:但今天,李小龙当时就评论为“过时”的事情,还有人在做。
卢晓:是的,比如说这些海外的广告公司找一些中国女孩子来拍,有的当事人发声喊冤,在我看来,这多少有点揣着明白装糊涂,当事人自己当时难道没有感受吗?他可能为了挣这个钱,就装糊涂了,这就是个人选择,这样的工作,有人愿意做,有人不愿意做。
如果往深了说,在日本侵占中国的时候,也拉拢文化界,有人选择屈服合作,也有人选择不屈服。中国文人的思想层面中,是有民族气节存在的,当然,民族气节我们要倡导,但不可能要求所有人,当事情临到每个人面前,各人有各人的选择。
但是在今天这个时代,我觉得这种选择变得更容易了,而不是更困难。
观察者网:可能也正如您说的,在时代变化的过程中,这种事情可能给个人或企业带来的后果也发生了变化,有人可能没有预期到这么严重的后果。
卢晓:是的,有些注意观察的人,已经意识到时代变化了,但对大众来说,认知还需要一个过程,或者说每个人的觉悟是不一样的。可能大家在各自具体的工作领域中就没有体会得那么深,现在觉醒的公众越来越多了,又有了互联网这样一个快速传播的工具。尤其是如果没有疫情,没有贸易战,可能这种变化的过程还没那么快,现在有那么多显性的事件来触动大家,客观上加速了公众的觉醒和中国文化崛起的进程。
观察者网:如果我们谈得更具体一点,为什么像奔驰这样的跨国企业和像三只松鼠这样的民营企业身上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卢晓:实际上和他们广告创意产业的供应链体系有关,这个产业的渊源就是我们刚才讲的,受西方文化价值观影响的这一波从业者,他们学习了西方先进的东西,但没有做选择和甄别,接受了西方的同化,也全盘接受了作为丑化中国的工具这个角色。他们缺乏李小龙的认识高度、敏感度和勇气。
当然,这不能只怪广告创意团队,品牌形象最终的把关人是公司,这些公司在中国市场上,首先就要有作为中国人的同理心,90后、00后们根据常识都能作出的价值判断,公司公关团队却没有感知,这不能怪别人。
但这又引出另一个重要的问题,今天整个“主流”创意体系,从培训到生产的链条,都是跟着西方文化价值体系走的,如果从业者自己没有一定的功力,对这个问题没有思考,没有一定的经验积累,他们提不出一套既是中国的,又是正能量的东西。
在文化领域,“现代”与“西方”要解耦,关于现代中国的审美和价值观的形象,应该是一个正向的形象,而不能是一个负面或者附庸的形象,一个被西方刻意扭曲固化的工具不能被反过来植入中国主流审美的建构过程,最后定义中国的“主流”。
我想说的是,第一,现代中国自己的形象标准,必须是既能代表人类正向审美,又能代表中国人审美共识的,而不能由别人来定义中国的审美;第二,目前这个领域中国很弱,我们自己正向输出能力太小,这种审美必需有大量实物载体,这就与我现在正在推动的事业有关,中国具有国际水准的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就是这种审美的承载者,这个过程,与中国走国际精品品牌道路的品牌企业逐渐发展壮大是同一个过程。
观察者网:可能这也是一个战斗的过程?
卢晓:我认为是一个博弈的过程,因为毕竟全球市场目前是一个公开的市场。实际上西方也不是故意专门欺负中国,他们对全世界其他民族都是这样的,这是西方文化思想和能量的外延,涉及到中国时,如果中国在这个领域为空,别人既成体系的观点和已经成熟的工具自然就会进来占领。
在这个领域中,很多问题是认知问题,可能我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认知过程已经产生了空白,在改革开放40多年中,我们在经济领域里在补课,有些已经进入到了全球第一阵营中,所以面临了西方的打压。但另一方面,在精神文明和文化价值观的建设过程中,我们虽然有一些传统的东西还在坚持,但是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结合的精神文明建设还很欠缺,要补的课远远比物质方面还要多,因为这方面不可能立刻有产出。
中国当代画家吴冠中(1919年—2010年)作品《周庄早市》
观察者网:这方面我个人长期来有一个观察,文化方面的变化要比经济和科技方面的变化滞后一段时间,可能是十几年。
之前我在一次采访中也了解到一个观点,要讲好中国故事,或者要做好媒体传播,很多时候要依靠理论工具支撑,但是很多经济方面的实践肯定是领先于经济理论的提炼的,而提炼出来的经济理论要为大众接受,还需要一个过程,所以这方面可能确实需要不少时间。
卢晓:你说的是一个客观规律,我现在就在这个规律的基础上,既做一名理论创建者,又做一名这一理论的实践者和推动者,就现在的事态来做相应的对策,因为中西方的相关博弈已经开始了。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在全球经济分工中做底层配套,承载很大一部分低附加值、劳动密集、高污染、高耗能的工作,40多年来,我们逐步升维,向产业链的上游攀爬,逐步走向高附加值,追求结构性优化和高质量发展。实际上我们触及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利益,挑战了西方文明的和工业化社会规则体系的制定者和最大受益者。
原来他们切给中国一块蛋糕,但中国现在要在这一块的基础上,切一块更好的蛋糕。为什么中国会去做这个动作,而日本、韩国和其他东南亚国家不敢做呢,因为他们是附庸,轮不到他们来制定规则,只能被动接受。中国是一个大国,中国不接受的西方制定的规则和分配,东西方是人类文化上的两极,博弈过程因此产生。
中国现在已经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这是我们东方文明提出来的,而不是西方,西方的发展建立在把其他民族当成附庸进行掠夺的基础上,但东方的思路自古以来就不是这样,郑和下西洋没有掠夺任何人,而是推动正常的贸易往来,互惠互利,所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观点提出后,在全球获得了很大的反响。但这触碰了原来规则制定者的既得利益,因而对中国群起而攻之,被遏制、打压、丑化、妖魔化等等,都是正常现象,因为两个拳手已经上了擂台,在博弈过程中,中国还没有成长到与对方势均力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解决两个实际压力,一是自己要成长,二是对方要打压。
现在我们在政治、国防、科技、经济等硬实力方面已经有了很大提升,也意识到了软实力方面的问题,已经提出了高质量发展道路,但是中国具体要把自己塑造成怎样的形象,还没有成型。
文化创意领域并不能空幻呈现,必须有载体,这些载体就是所有与衣食住行有关的产业和企业,比如红旗的汽车,华为的手机,我们举出这些民族品牌,因为它们既走了高质量发展道路,同时又呈现出中国东方文明现代化、全球化的一种先进审美形象。
对于打着中国品牌名义,打着中国文化价值观旗号来创造产品和服务的人,我们要做鉴别,并不是所有自主品牌都一定是对我们产生正向作用的。有的自主品牌被偷梁换柱,用一个丑化的形象来进行售卖推广,也会有一部分市场,一部分西方人认为我们就是这样的,这部分市场会产生共鸣;有一部分被洗脑、同化之后,反过来作为工具的人,也会认同并为之买单。但这部分市场一定不是我们真正的主攻市场,东方文明有自己的价值体系,自己的哲学体系,西方既得利益者中比较敏感的一批人对此是非常忌惮的,他们会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干扰我们,但让我们被动接受或者蒙骗我们接受,是不可能的。
观察者网:包括给这些丑的东西创造市场,赋予它经济效益。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周远方 
-
网传某券商防员工炫富:工作环境禁100万以上豪车、15万以上豪表
2022-01-13 15:53 观网财经-金融 -
中美第二阶段谈判是否已展开沟通?商务部回应
2022-01-13 15:37 观网财经-宏观 -
深圳市人社局:因政府实施隔离无法上班 ,企业应付工资报酬
2022-01-13 14:19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新疆回应山姆下架新疆产品:勿割身上的肉去贴美国的脸
2022-01-13 14:16 -
美国新增确诊60万例、死亡1858例
2022-01-13 12:54 -
上海:制定互联网营销算法、盲盒经营活动等新业态合规指引
2022-01-13 10:50 观网财经-消费 -
种植牙暴利时代将结束,口腔行业迎来重大变局
2022-01-13 10:26 观网财经-健康 -
温州一超市遭“比特币勒索病毒”攻击,储值系统瘫痪
2022-01-13 07:43 -
27个省会城市住户存款:5个省会人均存款超10万
2022-01-12 20:08 观网财经-金融 -
拯救股价,泡泡玛特不能只靠肯德基饥饿营销
2022-01-12 17:47 观网财经-消费 -
20万请主播带货,只卖出456元,法院判了
2022-01-12 16:34 观网财经-消费 -
林郑提议单设房屋局,专注住房问题
2022-01-12 16:09 香港 -
李国庆diss瑞幸咖啡垄断花魁豆,瑞幸回应:太吓唬人了
2022-01-12 16:08 消费 -
曾说不做硬件的腾讯,这次买了家硬件公司?
2022-01-12 11:13 观网财经-互联网 -
马化腾:腾讯只是一家普通公司,随时可以被替换
2022-01-12 10:27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国家统计局:2021年CPI同比上涨0.9%
2022-01-12 09:50 中国经济 -
2021年CPI今日公布:料在3%左右调控目标内
2022-01-12 07:39 观网财经-宏观 -
中国校服采购现状调查报告:存在产品款式、质量、品类相对单一问题
2022-01-12 07:11 -
深圳房租两年降幅超10%,有房东主动减租
2022-01-11 20:36 观网财经-房产 -
特斯拉中国全年交付逼近50万辆,占全球51.7%
2022-01-11 18:30 观网财经-汽车
相关推荐 -
“特朗普误判啊,中国未来几十年都将是硬核玩家” 评论 24印度断水、停签、赶人,巴基斯坦“以牙还牙” 评论 91“特朗普已经输掉了对华贸易战” 评论 205“中国知道,特朗普何时会眨眼” 评论 129特朗普又“眨眼”:中方来谈吧,签个“特殊协议” 评论 536最新闻 Hot
-
马哈蒂尔:特郎普的高关税撑不了3个月
-
“特朗普错判啊,中国未来几十年都将是硬核玩家”
-
印度断水、停签、赶人,巴基斯坦“以牙还牙”
-
“美官员私下承认:误判了!特朗普原以为中国会最早…”
-
“特朗普这伙人,别砸了‘美国’这块‘金字招牌’”
-
白宫激辩解除“北溪-2”制裁?他俩火速回应
-
“特朗普已经输掉了对华贸易战”
-
“收到中方警告”,韩国业界:后果很严重
-
中企直说了:不会妥协,现在是美国人没的选
-
“这就是中美的不同之处”
-
“中国知道,特朗普何时会眨眼”
-
美财长不痛快:IMF和世界银行,与中国走太近
-
“前220名持币大户可与总统共进晚餐”,特朗普币飙升60%
-
六大重磅团体罕见联名抗议,“特朗普考虑豁免中国汽车零件”
-
“脏话满天飞”,马斯克与贝森特被曝激烈争吵
-
在中美之间二选一?韩国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