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鹿鸣:下一阶段经济增长靠投资还是消费?不如先厘清“刺激消费”的几个误区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及指标计算,1978年到1985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快速上升;1985年到1995年,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波动较大;1995年到2009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则较为稳定;2009年到 2019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波动上升。“消费驱动型”经济的转变,得益于国内社会经济及产业发展促进了居民收入稳步增加、购买力增强、有效消费人群扩大,从而推高了消费对经济的贡献。
疫情前,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维持在六成左右。疫情暴发至今,由于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地方政府及城投公司去杠杆等因素叠加,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缓慢,更加衬托出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进一步提升。因此,扩大内需应该致力于并始终保障就业稳定和工资水平提高,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提升企业经营效益等。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测算出2023年前三季度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高达87%。长期来看,经济增长的结构因素调整导致这一数据严重失真,实际情况并非有效需求增加。但短期来看,这一数据对于分析后疫情时代经济增长很有意义,毕竟在短期内,消费驱动才是内生动力。
摆脱消费困境的常规操作
综上所述,国内当前的消费困境概括如下:
一是,政府发放消费券只是遂了“真实消费”意向者的愿,长期来看消费券的商业促销效果欠佳,商家观望成风,消费者的心理也发生巨大变化,新的消费意愿很难被凭空激发出来,无法形成持续性消费流和正向循环。
二是,居民部门杠杆率已经处于历史最高水平,很难继续通过鼓励贷款催生消费;虽然不排除结构性贷款需求,如经营贷款仍有空间,但目前的经营环境欠佳,有待观望。
三是,居民收入不稳定,降薪、裁员预期挫伤消费力,在投资品不足时,储蓄避险是人之常情。
解铃还须系铃人。政府、企业(包括金融企业和非金融企业)、居民三个部门模型中,最具主动性的就是政府,企业和居民通常闻风而动、顺势而为。因此,想要真正达到扩大内需的目的,政府可以尝试推行的举措如下:
首先,政府可以通过降低基准利率指导金融机构降低贷款利率(包括新增和存量贷款利率),减轻企业的融资成本,促进企业生产积极性,降低债务负担,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同时,政府可以酌情给予金融机构一定补偿,比如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增加国有银行资本金等方式维护资本充足率等指标,缓解金融企业压力。
其次,当前经济转型的大方向有二,高端及新兴产业的突围,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传统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深耕细作,顺应理性的消费需求转变。因此,政府可以顺势加大对企业减税、降费等优惠力度,针对性资金补贴、金融支持、政策优惠,在稳定生产、促进就业基础上,兼顾产业转型与升级。
再者,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突出社会保障职能,精简公务员队伍,强化服务理念,营造更好的市场环境。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机抉择,始终围绕经济增长、稳定就业、物价稳定、均衡分配等目标,适时调整阶段性目标,促进公平、兼顾效率。上述举措中的大部分,政府其实已经实施或者正在研究制定对策,只是程度和施策顺序等尚需审慎权衡、充分论证,我们拭目以待。
GDP这个指标,是不是该弃用了?
基于前面的宏观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当前投资和出口的数据相对消费数据偏弱。一方面,是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另一方面,深层次的结构性原因是在国际产业分工与合作中中国角色的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结果,需要时间证实,也需要我们的耐心等待。
不过,值得进一步分析的,是我国在国际产业链中的角色转变。多数专家认为当前中国面临的外部环境相当被动、阻碍颇多,于是自然而然就转向“国内产业升级”论调。这个观点本身没有错,但若考虑时间因素,我们在转型过渡期该怎么办?
扩大内需势在必行,扩大外需存在一定阻碍。发达国家加征关税限制产品进口,新兴市场经济体和欠发达国家的购买力不足。在双重不利因素下,服务出口可以发力,旅游签证进一步放开、鼓励软件外包和咨询服务等。投资也应该继续发力,合理开展政府投资,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等;加大民间投资力度,高水平开放,继续吸引外资。
是否存在其他防止经济失速的路径呢?充分发挥我国产业的“比较优势”向下兼容,可能是条好路子。利用我国非金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OFDI)并将其发挥到极致,加大优势产能输出,带动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
有人会怀疑这是变相的“产业转移”,会导致国内产业空心化,增大就业压力。这种担心看似有一定道理,但更多的是制造焦虑和恐慌,不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任何建设性意见。中国企业“走出去”,是和“吸引外资”并重的战略,对外直接投资的正向性不言而喻。已有的统计数据可以证明:
2016年我国非金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额11299亿元(按美元计价为1701亿美元),首度超过外商直接投资金额(FDI)8132亿元(折1260亿美元),后续年度OFDI增速放缓,被FDI反超,这一差距在疫情期间被再次扩大。2022年度,FDI为12327亿元,同比增长6.3%(折1891亿美元,同比增长8.0%);OFDI为7859亿元,同比增长7.2%(折1169亿美元,同比增长2.8%)。
OPPO印尼雅加达工厂 图自中国经济周刊
水平型OFDI确实会对我国出口产生一定程度的替代作用,但行业及品类调整等差异化战略也可以减缓或规避出口替代。效用较好的垂直型OFDI会促进中间品的出口,抵销出口替代。至于OFDI是否会引发产业转移,还得理性看待。
产业转移是个中性词汇,不宜谈“转”色变。一般来说,生产链条铺设和场地选择是由低成本和近市场综合决定的,涉及用工成本、要素成本、辅助品成本、运输成本等,还要兼顾气候环境、税收、政策、文化等多方面的风险对冲,是企业权衡生产与消费两端的自主选择。不必凡事上升到政治或道德层面。
在政府不断提升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实施合理的产业政策有助于优化企业的合理决策:水平型、垂直型OFDI,发展跨国业务和新建业务,实现国内与国际两个大循环的联动。
还有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GNP(国民生产总值)与GDP(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别在于是否计算我国居民企业的境外生产净值。随着中国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深化,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取得一定成果,OFDI数据也保持在较高水平,甚至曾超过利用外资数额,GNP指标或许更能准确刻画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科学指导国内与国际两大循环互动。因此,未来改用GNP(国民生产总值)来衡量中国经济增长水平,会不会是更好的策略?
最后,一个更重要的外部因素在于实事求是、合理引导预期。当前中央不断强调中国经济“光明”论调。从宏观层面讲,中国经济的前景无疑是光明的,但落实到每一个个体的衣食住行,两厢之间的“温差”不容忽视。
政府合理有序公开社会经济数据信息,在此基础上做好解释,让社会各界了解更加全面的经济面貌,也许是更长远的策略。经济环境存在波动,习惯和适应未来一段时间、甚至较长时间内经济缓慢增长的事实,消除不切实际的“幻想”,对个体也很重要。接受现实并不等于悲观厌世,理性才能坦然。毕竟经过过去几十年的艰辛发展,取得的成绩是瞩目的,留下的经验都是宝贵的,这些积累是下一阶段发展的基础。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世界老三换人:“日本自尊心受损,德国也笑不出来”
2024-02-17 11:34 日本 -
1月上海新房成交3786套同比降58%,业内:小阳春行情值得期待
2024-02-14 19:06 观网财经-房产 -
券商原副总裁违规炒股,被罚没近1.2亿元
2024-02-12 22:34 观网财经-金融 -
1783万元!证监会公布2024年“1号罚单”
2024-02-11 22:37 观网财经-金融 -
完善分行业信息披露标准,中国证监会公开征求意见
2024-02-09 13:33 -
证监会发布首批重要货币市场基金名录,共13只
2024-02-09 13:10 -
虚增利润1246万余元,上海思尔芯因欺诈发行被证监会处罚
2024-02-09 12:08 股市 -
证监会集中处理多名从业人员违法炒股
2024-02-09 11:30 股市 -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3月1日起正式封关运行
2024-02-09 07:35 -
深交所:公开谴责恒大地产!
2024-02-08 22:24 观网财经-房产 -
三连阳收官:近4800股上涨,北向资金连续8日加仓
2024-02-08 16:26 经济晴雨表 -
9个月出售17亿美元非核心资产,阿里接受“断舍离”
2024-02-08 15:46 观网财经-互联网 -
-
被列“涉军清单”,长江存储:驳斥任何威胁美国家安全的指控
2024-02-08 14:25 观网财经-科创 -
三大指数齐飘红,近4000股上涨
2024-02-08 10:32 观网财经-金融 -
国家统计局:1月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上涨0.3%
2024-02-08 09:49 中国经济 -
营收同比增长44%,海外市场扛起阿里电商高增长大旗?
2024-02-07 23:08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官宣再回购250亿美元,阿里美股盘前涨超5%
2024-02-07 21:02 观网财经-互联网 -
阿里发布三季报:营收2603.5亿元,同比增长5%
2024-02-07 21:00 观网财经-互联网 -
传SHEIN正寻求中方批准,将造美股近年最大IPO?
2024-02-07 18:05
相关推荐 -
特朗普威胁俄罗斯有没有用?“到头来还要看中印” 评论 12他还没去倒是想挺美:火星将是美国的一部分 评论 136“半个房本不够买辆车,特朗普狠伤自己基本盘” 评论 164“和中美抢占份额”,欧洲“光谱”首战失败 评论 216格陵兰岛回怼特朗普:美国不会得到,我们不属于任何人 评论 203最新闻 Hot
-
加拿大人也不买了
-
“DOGE让我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
-
特朗普威胁俄罗斯有没有用?“到头来还要看中印”
-
“乌克兰计划夏天大选,前提是...”
-
勒庞被定罪,不能竞选法国总统了
-
他还没去倒是想挺美:火星将是美国的一部分
-
日本再发警告:若发生,或致近30万人遇难
-
“半个房本不够买辆车,特朗普狠伤自己基本盘”
-
美科技巨头重仓这一领域,“但中国已经领先”
-
日本:最后的堡垒,也开始塌了
-
“和中美抢占份额”,欧洲“光谱”首战失败
-
格陵兰岛回怼特朗普:美国不会得到,我们不属于任何人
-
丘成桐:中国已准备好培养自己的顶尖数学家
-
“俄美已开始讨论稀土合作”,但…
-
美部长:还能塞得下特朗普的脸
-
“普京主义在美国获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