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小丢:《欢乐颂》,当贫穷和出身成为一种原罪
关键字: 欢乐颂电视剧欢乐颂国产剧欢乐颂蒋欣樊胜美【本文原载微信公众号“识装”(fashion3chaser),观察者网经作者授权转载。】
《欢乐颂》里无欢乐,这是我看了《欢乐颂》这么久以来的最大感受。
开播伊始,有人将《欢乐颂》比作《粉红女郎》,认为它是讲几个住在同一栋楼里的女孩子们轻松愉悦的爱情和生活。随着剧情的不断发展,狗血撕逼大戏轮番上演,连22楼五美的男人们都开始掺和进来的时候,大家觉得这就是一部暗黑版的《小时代》,毕竟小时代里的女孩子们虽然主业是撕逼,但是副业也还是会在关键时候同仇敌忾抱成一团为梦想加油呢。
但是《欢乐颂》呢?我只看到了精英阶层对自己的“套路”沾沾自喜,无时无刻不在judge别人,在安迪、奇点和曲筱绡满满的优越感背后,我感受到了来自作者满满的恶意。
△樊胜美在音乐会因为感怀身世默默饮泣,不但没有得到赵医生的怜悯,还被他偷拍之后写了一首打油诗发给曲筱绡。两口子非但不觉得这种行为不礼貌,反而又刻薄地讽刺了樊胜美一番,曲筱绡得意地给自己老妈看樊胜美哭泣的照片,说人家穿了一件出席葬礼才穿的衣服。这一幕实在令我太反胃了。
在豆瓣和知乎都有人讨论《欢乐颂》这部戏三观到底正不正,持反对意见的人认为,谁说文艺作品一定要三观正呢?又不是《新闻联播》,最重要的是让观众和读者能够感同身受啊不是吗?他们觉得《欢乐颂》之所以能引起那么大的反响,就是因为它赤裸裸地反映了当今的现实,所以才会让看惯了玛丽苏傻白甜的观众难以接受。
这种话乍一看又合理又能吓唬人,却经不起深究。《欢乐颂》现实吗?我认为很现实,但是现实的是它那种“有钱就是正确”的价值观,而非现实的生活。我讨厌玛丽苏傻白甜,但是这并不妨碍我同时反感《欢乐颂》。因为《欢乐颂》的对立面不是玛丽苏傻白甜,而是真正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
我们不拿国外的比,就拿《金瓶梅》和《红楼梦》来说,都是体现当时时代风貌的现实主义巨著,从王孙贵族到贩夫走卒都做了事无巨细的描写,而且作者做到了绝对的客观公正,通过人物的行为来展现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让读者自己做判断,而不是像《欢乐颂》一样通过作者的旁白来给人物的性格贴标签。
兰陵笑笑生和曹雪芹是冷的,将自己置身事外,只描写不评判,而《欢乐颂》的原作者阿耐是热的,她毫不讳言对曲筱绡的偏爱,并且将自己当成了安迪和曲筱绡的代言人,引导读者对故事中人的好恶。
《红楼梦》里曹公对黛玉不可谓不爱,可是也写出了林黛玉的刻薄,林妹妹在对刘姥姥发出“母蝗虫”和“百兽率舞”的讥讽后,又给惜春的那幅图起个名字叫《携蝗大嚼图》,逗得小姐奶奶们捧腹大笑,曹公并没有美化她这种行为,为其洗白为“古灵精怪”、“外冷内热”、“心地善良”。反观曲筱绡的出格言行,无论是污蔑安迪是小三,给白渣男塞纸条,还是查王柏川的车牌等等越界的行为,都被作者用“热心肠”和“善良”的标签给定性了。
这样的厚此薄彼注定了《欢乐颂》不可能塑造出真正的现实。要我说《欢乐颂》也是玛丽苏的一种表现形式,是自诩为精英阶层的那一小撮人意淫的集中体现。为什么要说“自诩为”?因为《欢乐颂》是站在安迪和曲筱绡的视角去展开故事的,刚刚大学毕业的或者不在一线城市工作生活的观众觉得“哇,这就是现实!”可惜,这只是邱莹莹和樊胜美们幻想中的精英阶层和上流社会的活法。
她们认为精英阶层就是随时用智商碾压别人的人,所谓“理科生的思维”就是对数字敏感,所谓对数字敏感就是会背圆周率……WTF?真是感觉到来自世界的深深的恶意。这也就算了,以曲筱绡为代表的“上流社会”的玩法就是视法律为无物,随时用不正当的手法去竞争,动用各种关系去查他人的隐私,这就是他们用来证明自己“能力之外的资本等于零”的方式。
怪不得有人说中国老百姓对贪污腐化、徇私枉法的愤恨不是因为这些行为对国家和社会危害有多大,而是因为他们不能享有这样的“特权”罢了。一旦拥有了这样的机会,他们就会毫无心理负担地做出之前自己所痛恨的行为。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陈佳静
-
最新闻 Hot
-
“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
“我们投给特朗普,现在他的关税搅乱了我们的行业”
-
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
“别用中国的”,美国务院内部文件曝光
-
越南总理表态:越美谈判,不能影响其他市场
-
“关税正在扼杀企业对美投资意愿,市场重心或转向”
-
“谈判推迟,美国又提要求”
-
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
带着石破茂的亲笔信,他来中国了
-
斗争升级!哈佛大学起诉特朗普政府
-
外媒紧盯中方“警告”:孤立中国,特朗普恐难如愿
-
特朗普称未来三天公布俄乌和平方案,美媒曝细节
-
工业电化学奠基人郭鹤桐教授逝世,享年95岁
-
挑衅!英军高官:台海问题,准备好了
-
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
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