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平章:防控放松,中国旅游在全球的口碑大战才刚刚开始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李平章 编辑/李焕宇】
有些事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因为坚持才会看到希望。
2022年12月以来,随着国家的防疫政策逐渐宽松,旅游业终于算是长舒一口气。1月8日起,我国不再对国际客运航班实施“五个一”和“一国一策”等调控措施,这意味着大量外国游客来中国将少了很多程序。
记得“新十条”发布后,不少旅游人是一边流泪一边看完新闻的,这三年太苦了,真的太苦了。现在能存活下来的企业,我祝愿大家接下来的日子越来越好。
从“身边统计学”来看,新版防疫政策发布后,入境旅游行业的每日订单数量普遍相较前两个月提升了三倍到五倍,询问的人增加了十倍不止。虽然还没有相关的权威统计数据发布,但接下来几个月内出入境条件的进一步放松是一个必然事件,人员的出入境会带来行业的复苏,旅游行业的大规模恢复指日可待。
以我的公司为例,政策公布当天下午,就有投资人开始打电话过来找我商量投资事项——要知道,过去三年我找过不下一百名投资者,而股权投资者基本上看到我们HiChinaTravel这个名字就不往下看了,连给我30秒展示公司的机会都不行。这种表现足以说明市场信心是真的在恢复过程当中,大家一派喜气洋洋,因为希望来了。
之前我的文章在介绍中国旅游状况时,有些读者表示“旅游行业抛弃了也没关系”,这未免也太看轻我们旅游业了。文化与旅游部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旅游行业直接带来两千八百万人的直接就业,七千九百万人的间接就业;我干的入境游这一行,每年为国家挣出小一千亿美金的宝贵外汇;国内游的同行们,也能让不少地方增产增收,让老百姓有更好的生活质量,帮助促进共同富裕。这种行业,没有哪个国家敢一刀砍掉,说什么也不能轻易抛弃。
更何况,旅游,尤其是一个国家的入境旅游,不仅为该国挣来外汇,同时也为其国家形象,软实力输出提供重要支持。
2019年之前,世界第一大入境旅游目的地国为法国,高出第二集团一个档次,与之相应是法国在全世界范围都有比较好的国家形象,很多人没去过法国但脑袋里已经有了一层滤镜;西班牙,泰国,中国,美国,意大利五兄弟常年处于第二集团的大混战当中,游客来访数相差不大。
全球十大旅游目的地 图表来源:世界旅游组织 下同
全球旅游收入最高的十个国家和地区
那么对比这些国家,我们的旅游业要如何“查缺补漏”?这里有三个指标可以做参考:
基础设施(包括道路,建筑,通信等)
服务体系(各工种人才培养使用,各公司产业链条,行前中后的人员服务体系)
口碑营销(对国内,对国外)
中国作为“基建狂魔”,在旅游相关服务的基础建设上做得并不算差。只是由于可开发旅游资源太丰厚,覆盖率仍略显不足。很多拥有绝美风景的地方尚处于未开发状态,那里的路还没修好、酒店数量不够、厕所还是太脏、班车还是太少......当然,这一点其实并不是最着急解决的问题,毕竟我们现有资源就已经足够使用了。
服务体系方面,这三年倒闭的旅游公司实在是太多,人员流散非常严重,整个行业属于残缺不堪的状态。大量从业者改行做贸易、司机、微商、保险、不动产、农业等,这群人就算被旅游行业成功吸引回流,重新适应业务流程,找到业务合作上下游伙伴,开始平稳获客,这个过程也需要至少半年。
但现在更需要做的,是对外的口碑营销工作。疫情这三年,中国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遭受了巨大打击。
以HiChinaTravel为例,无论我们在外网发布哪些跟中国旅行有关的内容,底下都会有来自各国普通网民的质疑,人家就一句话——我们跑到中国来先被关XX天,冷不丁旅行途中还得被关XX天,我闲得慌找罪受?
面对这一客观现实,我们没法反驳。而作为吃入境游这碗饭的人,团队其实也挺“破防”的,毕竟谁会前往一个旅行经济和时间成本巨大的国家旅行呢?
还有就是国内近几个月的一些事件和舆论热点,在海外也是广泛流传。且不说西欧北美这样的发达地区,一般的第三世界国家民众看了也很震撼,从而导致其对中国的观感在近期更偏向负面。这样一套下来,我们自己的网站和APP在2019年活跃度和内容发布数量相当可观,最近三年却甚至有跌至每天访问登录人数为个位数的惨淡日子。
但实事求是地讲,即便考虑到、甚至放大这些因素,中国给外界的印象也不至于此。
所以,我认为真正“要命”的事情是——我们根本没有一条可靠的、能对海外普通人投送信息的渠道。
因为多数外国普通人对于中国其实不存在爱憎之分,绝大多数人对华态度应该是“无感”,所以谁先有效地往他们脑子里灌入信息,谁就能掌握先机。眼下,这个先机完全被英美掌握着,哪怕法国这种愿意独立自主、并与中国保持正常关系的世界大国也不行。
为什么中国网上全都是各种各样以法国二战为基底的“辱法”笑话?法语世界里其实有大量的辱英笑话,但是中国人基本上听不到,因为法国的媒体和网络力量远远不是英美的对手。于是绝大多数中国人在实际生活中很少碰到一个真·法国人的情况下,提起法国,就下意识开启二战白旗投降这样的嘲讽。
这一局英美两国已经占尽先机,我们作为后发者,只能付出更大的代价去慢慢积攒实力来对垒。厚积薄发,没有捷径。
标签 旅游业-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焕宇 
-
人民日报:新冠重症率高不高?重症患者能否得到有效治疗?
2023-01-03 08:22 抗疫进行时 -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马庭禄去世,在册在世幸存者仅存49位
2023-01-03 07:28 -
歼20进行超视距空战训练
2023-01-03 07:25 习主席带领我们强军 -
福建舰副舰长:今年工作以试验试航为中心
2023-01-03 07:25 中国海军 -
我国已测出XBB毒株,会引发二次感染吗?
2023-01-03 07:10 抗疫进行时 -
网传服用布洛芬或导致死亡?专家解读
2023-01-03 07:05 抗疫进行时 -
抗生素盛行,村医四件套治新冠更有效?
2023-01-02 21:22 抗疫进行时 -
元旦假期国内出游5271万人次,恢复至2019年同期42.8%
2023-01-02 20:10 观网财经-消费 -
上海:目前未发现BQ.1和XBB毒株的本土传播
2023-01-02 19:54 抗疫进行时 -
有国际期刊称服用布洛芬或致死?专家回应
2023-01-02 18:46 抗疫进行时 -
胡鑫宇失踪81天,警方:或有厌学情绪自行出走
2023-01-02 18:18 疑案追踪 -
阳康后变傻了?专家释疑“脑雾”症状
2023-01-02 17:23 抗疫进行时 -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爆红?无需盲目抢购,更不能滥用
2023-01-02 17:21 抗疫进行时 -
社会面核酸检测量呈断崖式下降:多地取消免费核酸采样点
2023-01-02 15:51 抗疫进行时 -
上海已测到XBB毒株,会二次感染吗?专家释疑
2023-01-02 13:31 抗疫进行时 -
三星堆顶尊跪坐人像和青铜神兽的三维模型拼接成功
2023-01-02 13:27 考古 -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主要作者胡福明去世,享年87岁
2023-01-02 13:25 -
社区医生犯难:“没治过”新冠,“不敢发”抗病毒药,怎么办?
2023-01-02 10:57 抗疫进行时 -
阳康后出现“脑雾”症状?专家回应
2023-01-02 09:50 抗疫进行时 -
“阳康”冲向三亚:12万一晚房间售罄,飞机上坐满了人
2023-01-02 09:34
相关推荐 -
特朗普称“克里米亚归俄罗斯”,泽连斯基回应 评论 199NASA资助的高校借到月壤,美国尴尬不? 评论 162“美方高估了自己,以为中国很急…” 评论 151“美企库存只够用60天,要是中国还不批准…” 评论 177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