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怀印:为什么不能只用GDP来衡量新中国前三十年的经济成就?
【文/李怀印】
一、为什么“比较优势”命题是非历史的
“比较优势”论者解读毛泽东时代中国经济建设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是用全球化时代市场经济的增长路径,尤其是东亚“四小龙”战后经济成长的经验,来评判新中国前30年在完全不同的地缘政治背景下所形成的独特的发展战略。这一做法是非历史的和不公平的。
例如,林毅夫及其合作者在论及毛泽东时代以高积累和重工业优先发展为特征的经济战略时,便批评当时的决策者,“由于违背资源比较优势,人为地推行重工业优先增长的发展战略,使经济结构遭到严重扭曲,由此丧失了本来可以达到的更快的增长速度;过密的资本构成抑制了劳动力资源丰富这一比较优势的发挥,加剧了传统部门和现代部门相互分离的二元结构现象,由此丧失了本来可以达到的劳动就业和城市化水平;依靠高积累维持的经济增长扭曲了国民收入的分配,致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扭曲的产业结构还导致经济的封闭性,造成既不能利用国际贸易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又不能借助于国际贸易弥补自身的比较劣势的局面”。
新古典经济学家心目中理想的经济增长战略,当然只有在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全面融入了由西方发达国家所主导的全球化的市场经济体系之后,才有可能实现。这一战略的学理上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古典经济学家如亚当•斯密(Adam Smith)和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所提出的关于现代经济的基本假设,即一个国家通过市场的充分竞争,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形成专业化分工,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国民收入水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兴起于美国并流行于非西方世界的现代化理论,以及诸多现代经济成长理论,则试图为非西方不发达国家提供经济成长的具体路径和追求目标。
“亚洲四小龙”之一的新加坡 图自东方IC
总的来说,这些理论力图使人们相信,各国可以根据自身在劳动力供给和资源禀赋上的独特优势,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优先部门(对绝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而言,这便意味着劳动投入密集而资本及技术要求较低的低端产业部门),进而通过加入国际分工和本国劳动力从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转移,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衡量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尺度,是一个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Kuznets, 1966),发展经济学家们因此把各国划分为以美元计算的低收入、中等收入(又进一步细分为中低收入和中高收入)和高收入国家。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目标,便成为从低收入国家过渡到中等收入国家,再进一步迈向高收入国家。
对于战后绝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来说,这样一种按部就班的经济发展图景,只是一个画饼而已。例如,不少拉丁美洲国家曾经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积极推进以低端产业实现进口替代为主的工业化战略,但大多数企业最终都因为无力与西方跨国公司抗衡而败下阵来,其国民经济也始终无法摆脱对西方跨国资本的依附地位,在经历了早期的增长之后,均陷入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
当然,在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也有依照比较优势理论而成功实现经济增长的例外情形,这便是东亚“四小龙”,即韩国、新加坡和中国的香港、台湾地区,其工业化均从劳动力密集的低端产业下手,依赖转移劳动力和拓展对外贸易,均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实现了经济起飞,70年代以后进一步实现产业升级,从而带动各自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快速上升,并在80年代成功加入高收入国家和地区的行列。
“四小龙”之所以成功,离不开这些社会的民众受儒家价值观的影响所形成的勤奋和节俭,也离不开这些国家或地区的行政部门的威权统治和得力规划,而这些往往是东亚地区以外那些常年陷入动荡不安的非西方社会(拉美、非洲、中东和东南亚)所欠缺的。但东亚“四小龙”得以成功起飞的一个根本前提,是它们均在战后被纳入了由美国和西欧所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在地缘政治上均作为美国的盟国或盟友而受到后者的保护,其精英阶层大多在欧美受过教育,他们的价值观和知识储备,使这些国家和地区很容易在对外贸易乃至教育、国防、政治体制和价值观上与西方先进国家融为一体,也使其在引进西方资本和技术,实现产业升级方面驾轻就熟。
《中国合伙人》剧照
问题是,1949年以后的中国,有没有条件按照新古典派经济学家的设计,仿效“四小龙”,加入欧美国家所主导的国际分工,从而得以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1949年后的中国,既没有加入西方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也拒绝被纳入苏联所主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合作架构。毛泽东时代的中国,所追求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建成一个自为一体的可以自我维持的工业化经济体系。之所以形成这样一个经济发展战略,大概是由于以下几个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
首先,1949年以后,中国宣布对苏联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倒”的外交政策。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宣布抗美援朝,军事上与美国形成直接对抗的态势,地缘政治上受到美国及其盟国的围堵,经济上遭到后者的禁运,因此完全排除了加入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可能性。
其次,尽管1950年以后中苏两国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结盟,但毛泽东对苏联始终存有戒心,不愿意放弃中国自身的独立自主,加入以苏联为中心的共产党国家的国际分工体系。20世纪40年代的中共对苏共的关系,便是沿着摆脱二三十年代对莫斯科的盲目依赖,走向独立自主的主轴展开的。40年代后期的中国共产党,克服外来压力,赢得了内战的胜利,掌握了全国政权,更不愿意依附于苏联,拒绝流行于苏联与东欧共产党国家之间的“父子党”关系。对于1949年成立的以苏联为核心的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也始终保持距离,迟至1956年,才以“观察员”的身份有限度地介入,1961年中苏关系紧张之后,连观察员的身份也予以放弃。
中苏友好的历史见证(资料图)
还有深远的历史、文化原因。中国是一个有数千年历史的文明大国,在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历来以天朝上国自居。这种文化上的自信和优越感,与近代以来中国遭受西方列强欺凌的历史记忆相激荡,使国人普遍具有民族复兴的强烈冲动。1949年中国共产党执政之后,尽管国家的经济面貌“一穷二白”,但毛泽东等领导人有着强烈的大国抱负,对新中国的建设充满了自信和期许。在国际关系上,斯大林去世后,毛泽东等领导人对中国在共产党国家集团中影响力的蒸蒸日上,更是信心满满;对中国在由众多非西方国家所组成的第三世界中的领头角色,也当仁不让。
所有这些因素,加上中国传统农业文化中自给自足的心理的影响,都使得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无法接受中国在任何一种国际经济体系的内部分工中仅仅局限于或偏重于低端产业的发展,或者在生产技术、对外贸易和外交关系上长期依附于主导这一体系的中心国家。相反,从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所追求的便是在中国建立一个独立自主、部门完备的现代工业体系,并在较短的时间内,迎头赶上东西方先进工业国。
- 原标题:李怀印|历史地认识新中国前30年的经济发展战略——与“比较优势”论者商榷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吴立群 
-
日本二战航母“赤城”“加贺”号残骸被确认
2019-10-22 10:27 -
4K修复版《开国大典》10月18日全国上映
2019-10-12 22:41 中国电影 -
反击“中国人种西来说”,他找到了良渚
2019-10-06 15:13 文化 -
关于这支军队的史料甚少,但英雄与牺牲的故事动人心魄
2019-09-24 10:50 -
沈阳首次公布“日军制造平顶山惨案”历史档案
2019-09-19 07:42 国家公祭日 -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开放预约参观,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2019-07-19 21:12 文化 -
这位“老地下党”,94岁才恢复党员身份
2019-07-01 22:01 -
扒一扒炎黄传说背后的上古史实
2019-06-12 10:50 考古 -
余则成已经牺牲!
2019-06-11 22:49 -
升温10度曾灭绝95%的物种,我们在十字路口上
2019-06-11 08:00 -
前方高甜!七旬奶奶抽血 老伴这个动作羡煞网友
2019-06-03 13:46 暖心闻 -
《切尔诺贝利》热播,中国女生走进了真实的辐射无人区…
2019-06-02 14:10 -
“我是毒贩!”姐姐收到弟弟一段骇人视频,真相更可怕
2019-05-30 10:38 禁毒战争 -
70周年,你不知道的上海丨那些激荡人心的“第一”
2019-05-24 11:16 上海新高度 -
揭秘“解放军露宿街头”照片拍摄始末
2019-05-22 18:57 -
既然提起高加索人种,那何不一起谈谈欧罗巴人种和日耳曼人种?
2019-05-08 08:23 70年对话5000年 -
青春的颜色,叫奋斗!
2019-05-03 11:54 新时代之声 -
西藏考古大发现:发现青藏高原首个史前人类洞穴
2019-04-20 15:04 考古 -
在菲律宾发现新的古人类物种
2019-04-12 16:42 考古 -
侵华日军细菌战又添新罪证!
2019-03-25 19:19
相关推荐 -
事关中国!特朗普亲自阻止马斯克,还飙脏话? 评论 86起诉!“加州州长向特朗普发起最直接的法律挑战” 评论 108“白宫承认‘中方没打来过电话’,我早就知道…” 评论 192“如果美国不认真对待,会被中国彻底碾压” 评论 131中国按下“暂停键”,“波音重大挫折” 评论 146最新闻 Hot
-
沙利文猛批特朗普:中国可不会像苏联那样崩溃
-
美债风暴前一个月,海外债主增持2900亿美元,中国增持235亿美元
-
首次披露!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原局长李光林已落马,被跨省起诉
-
“以色列计划5月轰炸伊朗核设施,本以为特朗普肯定同意…”
-
“过去欧洲防着中国,现在中国担忧欧洲偷”
-
事关中国!特朗普亲自阻止马斯克,还飙脏话?
-
“被中国震惊15年了,美国还是没搞定...”
-
专门朝中国泼脏水的部门,鲁比奥给关了
-
又急了!特朗普打算对DeepSeek下黑手
-
他放话“让中国得不到资源”,我使馆驳斥
-
中国消费者:影响不大,没美国货,买国货
-
“西方能在巴西挖,最终不还得运到中国”
-
跨性别女性算不算法律定义上的女性?英国判了
-
“也有想把工厂迁回美国的,但零件还得从中国买”
-
“现在是2025年,不是1939年,谁敢拦我?”
-
起诉!“加州州长向特朗普发起最直接的法律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