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贾敏:这是一场令人疲惫的大选,早在7月就已经“死”掉了
最后更新: 2024-11-05 18:25:00观察者网:不过,现在似乎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这种冲突不可避免?
贾敏:一种是程度深一点,另一种是程度浅一点,总比完全破裂要好。
除此之外,我们也要应该关注一些积极因素。近年来,美国社会涌现出新技术创新潮流,尤其是人工智能领域;疫情之后,美国国内的新经济需求、消费需求,包括拜登和特朗普的刺激政策确实创造一波经济红利。
马斯克站台力挺特朗普视频截图
我们应该客观承认这些新的因素,但也要关注其后续走向。比如这一轮的AI浪潮中,其实并没有让美国社会进入到矛盾缓解的阶段,而是造就了新的技术寡头,或者说出现了新的垄断阶层。以马斯克为例,他曾经是美国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群体中的一员,但现在你会发现美国其他汽车品牌都没那么积极了,只有马斯克一家在做,因为造不过。马斯克又造汽车又搞火箭,还买下了社交媒体平台推特,他成了新的寡头。
原本外界以为他要把自己打造成精英分子,跟民主党混在一起,但现在发现他转向了,他要走寡头路线,跟特朗普走到一起。为什么?因为他的企业需要政府的强力支持,也就是新的政商合流模式。以往美国商界都是两头下注,比如华尔街,特朗普来找我,我给你面子,拜登来,我也给你面子,但今天它们非常倾向于特朗普当选。马斯克更是毫不遮掩这一想法。
换言之,现在美国的商界、企业界比以往更加顺从某一种政治趋势,与其缩手缩脚被两边拿捏,不如直接下场站边。而且从事实来看,假如用所谓的中美“新冷战”来形容过去几年,要说谁占了最多的红利,可能非马斯克莫属。所以,他今年力挺特朗普是有一定道理的,一是为他的企业要政策,二是为富人阶层代言,要减税;三是他也是中美关系缓和的中间人,虽然美国整体上是跟中国竞争,但也需要一些沟通渠道。
观察者网:可见,绕了一圈还是回到这些最基本的结构性问题上来。那么,这些问题到底有解吗?
贾敏:可能我还是会重复前面的观点,作为一个长期观察美国和美国政治的人,我有一种疲惫感。如果要总结原因的话,就是民主的劣化,令人无奈。
原本人们认为选举可以改变美国的执政治理能力,但事实上并没有问题,反而在恶化。因为它的选民是固化的,不管候选人好坏对错,新闻真假都不重要,我的立场就是如此。特朗普支持者如此,民主党阵营也是如此,比如跟拜登相比,哈里斯的政治经历实在乏善可陈,但为什么她的支持率还是这么高?看似很难解释。但其实民众选得不是这个演员,而是党派;只要你是民主党人,谁都可以。
观察者网:这种固化,本质上是不是意味着隐藏在选举背后的那一套架构或者说所谓的“深层政府”其实非常稳固,也决定了自我改革的难度极其艰巨?
贾敏: 美国的各类复合体,什么军工复合体、媒体复合体等,它们的基本框架是稳定的,并没有因为台上的某个人而发生巨大摇摆,所以它们能迅速集合到自己的代言人背后。从政治上来讲,美国的深层秩序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只不过美国社会表层的东西在激烈对撞。回到我刚才的观点,这究竟是一场什么样的选举?它究竟想被你看到什么?而你能看到哪个深度?换言之,深层利益集团希望谁能上,但最终谁上台都不会对这些利益集团造成特别大的影响。
观察者网:从这个角度来说,总统实质性的权力似乎在缩小,立法权在变大,此外依靠稳定的行政官僚机制就可以保持执政运转?
贾敏:美国国会跟总统之间是相互制衡的,美国总统权力的高峰是在二战时期;在水门事件之后,国会意识到要大力限制总统的授权,但在现代社会行政权有天然的倾向要去扩充自己的权力,因此会在立法和行政之间产生较大的张力。这其实是个老问题了,好的一面是相互监督,坏的一面则是影响效率。
世界“左右”摇摆,把握社会情绪很重要
观察者网:另一个比较宏观性的问题是,现在我们似乎很难用某一种标签,比如左翼、右翼去形容一个政党或政客,也很难说你是建制派还是非建制派,无论是通过美国选举还是欧洲选举,都发现这些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甚至在某一个党派或某一个政客身上,不同的政治理念和价值取向是搅和在一起的。不知您是否同意这种观察,您怎么看这些变化?
贾敏:确实,我们现在大多只能根据具体的政策立场,来判断对方是激进的还是非激进的,左和右的色彩反而是逐渐淡化了。一般而言,“左”被认为是偏向社会主义革命的,“右”则是反革命的,保持社会稳定,但现在来看,其实左右两翼都不希望社会革命,像桑德斯这样的人在以往来讲算是温和保守派,现在已经成为激进派。
整体上,西方社会这几年在往右倾斜,在此背景下,简单地用左和右来区分就有点牵强了,人们更多地会从具体政策议题来做区分。
另外,我们也不能忽视战争带来的影响。比如乌克兰危机不断加剧、俄乌战争爆发,德国面临着较大的经济、安全问题,促使其社会氛围往右转。再比如,一战以后,德国右转,苏俄往左,都有外部的推动力,但今天全世界有哪个地方在向左转?没有。整体是偏右的。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社会革命、进步平等这些东西消失了,只是说在这个阶段,人们更多地追求个人财富、个体发展,很少去关注平等这些东西。如果哪天整个社会的巨大差异感彻底暴露出来,被绝大部分人看到并体会到,那么天平又会开始向另一边倾斜。
观察者网:最后,我们用霍夫施塔特来结尾吧。之前您在一个访谈中讨论了美国社会由来已久的传统或者说底色——平民主义与进步主义,而这正是霍夫施塔特在其《改革年代》一书中阐释的主题,您觉得现今像这些可以被认为美国“民族性”的东西会重新焕发作用从而纠正社会中的一些问题吗?还是说这些东西是历史的尘埃,美国需要更多新鲜的、外来的东西来改变?除了平民主义、反智主义等词汇,如果要抓住美国社会当下的特征或思潮,您觉得有哪几个关键词?
贾敏:首先,如今的美国无论是多元文化也好还是身份政治也罢,都已经走到一个新的困境,要破局很难。但美国为什么能够长期发展下去,因为美国社会既躁动不安,又充满活力。活力来自于相对平稳的出生率、源源不断的移民和持续涌现的新技术;特别是新冠疫情后,美国经济呈现出上升势头,依然能吸引全世界高素质人才,这些基础性因素很重要。
因此,美国社会混乱、躁动,但与之相伴的有利因素也从未消亡。如果哪一天它的创新力量、探索欲望,对财富、权力的无限追求以及自以为是的道德优越感等等消失了,那就不是美国了。所以某种程度上,躁动不安(Restless)是一个中性词,看似无序,但也是创造和进步的必经过程。
至于平民主义和进步主义的传统,在美国社会中呈现出周期性的特点,当面临巨大的社会不公时,这些反思思潮就会出现。另外,还不能忽略了美国发展进程中的移民因素,尽管非法移民在美国社会引发巨大争议,但正是有移民作为新鲜血液的涌入,美国的竞争力才得以维系。往上追溯,很多美国人都是移民,第一代移民要生存,第二代想扎根,第三代要追求梦想,第四代可能还要做其他事情……正是这种不停迸发出来的欲望或者动力,让美国社会充满活力,也充斥着躁动不安。
美国社会主流仍然是开放性的、吸纳性的,我们在批评美国社会中的阶层固化、寡头垄断时,也不要忽视了它对外来群体的接纳程度。
2024年10月25日,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哈里斯在得克萨斯州休斯敦举行竞选集会,聚焦女性生育自主权。新华社
观察者网:大选结果马上就要揭晓,大家的疲惫也有望告一段落,最后再为这轮大选观察做个总结?
贾敏: 对于我们大部分中国人而言,美国大选是所谓的“吃瓜”首选。但我觉得美国每四年一次的折腾,也是我们得以和美国民众、特别是普通民众交流交往的一个比较好的话题。
通过大选这个话题,切入普通美国人的内心世界,去理解和感受普通人的失望与希望,读懂他们自信表面下的焦虑和某种期待,我觉得是一次很好的加深相互理解的过程。
以我自己的对美交往和感受来讲,这种尝试和接触是有益的,也是会有较大收获的。
通过观察大选,我们要尽可能去把握当今美国社会的某种情绪,但记住,我们不能被这种情绪所裹挟,所反向绑架。中国人不应该不自觉地成为美国极化政治的站队者、鼓噪者,而是应该在有所理论和经验的准备下,去看清楚一个发达社会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与困境,把这种思考与反思,移植到我们自身的社会建设之中。因为看清别人的终极目标,也能够有助于看清自己。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郑乐欢 
-
美国小行星搜寻望远镜在大气层中烧毁,后续项目已延期一年
2024-11-05 17:07 航空航天 -
印尼总统访华会签署什么具体协议?外交部回应
2024-11-05 16:55 中国外交 -
菲律宾又哼唧上了:船、枪、钱一样没赔,中国已读不回
2024-11-05 16:01 南海局势 -
中国和土耳其将举行两国政府间合作委员会机制第二次会议
2024-11-05 15:59 中国外交 -
缅甸军政府领导人将来华参会,外交部介绍相关情况
2024-11-05 15:43 -
能否在以色列与真主党停火谈判中发挥作用?中方回应
2024-11-05 15:43 巴以恩仇录 -
“美国这项对抗政策,反而让中国获意外之财”
2024-11-05 15:33 中美关系 -
特鲁多、莫迪谴责
2024-11-05 14:52 -
法官员称“支持对华谈判但不妥协”
2024-11-05 14:35 法国见闻 -
罚1亿多人民币,韩国对脸书母公司动手
2024-11-05 14:32 -
美国人准备好“内乱”?
2024-11-05 14:14 美国大选 -
美国大选首个投票点结果出炉:3比3平手
2024-11-05 14:04 美国大选 -
“粗鲁!他们侮辱我的国家和领导人…”
2024-11-05 13:22 -
跟中国冷战,与美国热战,欧盟“小可爱们”吃得消吗?
2024-11-05 11:17 欧洲乱局 -
“乌军已同朝鲜军队首次交战”
2024-11-05 11:15 乌克兰之殇 -
中企开发的秘鲁港口揭幕在即,美军方又煽风点火
2024-11-05 11:05 中国-拉美 -
对华更强硬!他开始“表忠心”了
2024-11-05 10:49 -
复旦大学国研院成功举办“开放包容与合作共赢的印度洋 ”国际研讨会
2024-11-05 10:47 -
美国一男子因企图炸毁变电站被捕,曾鼓吹“加速主义”
2024-11-05 10:17 美国一梦 -
选前最后民调“无异于抛硬币”,博彩平台特朗普优势收窄
2024-11-05 10:05 美国大选
相关推荐 -
“这将是美国盟友对特朗普的第一场民意公投” 评论 16没有中国制造的家可能吗?美媒画了张图… 评论 135对话孙俪:诠释不完美中年人,生活不给你矫情的时间 评论 45德防长劝乌克兰:别听特朗普的,这是投降 评论 220超越DeepSeek,中国开源“集团军”重塑全球AI生态 评论 131最新闻 Hot
-
匈牙利经济部长:这一点美国无法与中国匹敌
-
“韩总统大选前跟美国谈不成”
-
“美国的发言格格不入,基本被忽视了”
-
“这将是美国盟友对特朗普的第一场民意公投”
-
贝森特也来拆特朗普台
-
“我们是主权国家,不是美国的一个州!”
-
白宫官员称:下一个100天,特朗普还有更多“险招”
-
没有中国制造的家可能吗?美媒画了张图…
-
美部长丢包案告破:被人用脚勾走的…
-
特朗普前首席经济顾问:我们最离不开的正是中国的产品
-
对话孙俪:诠释不完美中年人,生活不给你矫情的时间
-
“没有中国烟花,美国明年怎么庆祝建国250周年”
-
特朗普:泽连斯基准备好了“割地”
-
美海军提议:日本可协助美军建造军民两用船
-
江西省国资委原副主任李键再次被查,曾因多次给苏荣送钱被通报
-
幸福航空突然停飞“五一”前全部航班,财务人员透露“没钱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