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访英特尔宋继强:除了使用最先进的光刻机,英特尔制程反超台积电还有哪些招数?
最后更新: 2024-05-08 23:11:36观察者网:外界也十分关注,英特尔为什么不放弃IDM模式,走一种更轻资产的模式,您也提到,IDM其实是一个内部更好协同的办法。
宋继强:英特尔核心技术的积累,是来自于生产制造里非常多的长期积累,那是很根本的东西,而且未来拥有这样能力的公司是越来越少了,越来越难了。每一个新技术的导入,我们知道像TD(Technology Development,技术开发)部门,他们至少是五年以上,才能知道这个技术能不能真的用到产线里面,形成比较高良率的技术点。
现在能看到学术界一些技术说得非常多,但学术界的东西是非常单点的实验,而且它不考虑量产。要真正做到量产级别,还能跟其他各个工艺流程很好地融合,跟那些软件、控制融合,是一个很难的过程。所以在英特尔,基辛格之所以回来提出IDM2.0,他肯定不想(把制造)分拆出去,而且这个是根本、核心的要务,要把它做好,我们还需要通过开放的系统级代工模式,把英特尔原来的一些优势开放出去。
首先,代工本身就需要靠很多不同的应用来测试它,提升它的效率和服务水准。因为英特尔以前内部的生产制造,只是服务我们几个产品线的部门,所以整个流程上,包括服务方式上,跟外部的代工还是很不同的。就像以前,要让英特尔拿一个IP出来给别人用,它可能半天拿不出来。因为以前都是揉在整个流程里边的,让它专门拿出一个给外部客户用,这些接口的重新定义都要花好多时间。
2023年一季度,全球晶圆代工市场份额 图源:TrendForce
但现在重新布局之后,首先也让不同部门之间会有更清晰的技术、财务方面的接口,可以减少以前各种各样的互相揉在一起的情况,比如到底说这个东西的延迟,是怪你还是怪我,就说不清楚,包括一些成本核算问题。这也是为了进一步增强未来作为一个主流代工厂的基础,因为工厂都是这些工厂,只不过有些提供给内部的产品部门,有些是要提供给外部,这就意味着必须要达到外部代工厂的服务水准和效率。
英特尔提出的系统级代工,除了晶圆制造、先进封装之外,它还往上去做生态,做芯粒Chiplet的生态,做软件异构的生态,包括未来怎么去很好地设计基于多芯片封装的方案,还有很多工具,我们的很多工具未来可以分享给我们的客户,比如说怎么样去构造一个包含不同制程的芯片系统,不管是从技术复杂度,还是它的整个生命周期的成本来讲,让最终的芯片产品是最划算的,只有英特尔这样有实际产品经验的公司才能提供这样的工具。
观察者网:这种调整是不是意味着,英特尔在制造这一块,以前是有一部分专门服务于产品部门,现在调整完之后,英特尔产品部门就相当于是制造部门的一个客户了?
宋继强:产品部门有自己更大的自由度了,例如如果说觉得我们内部制造不够好,它还可以选择外部制造。IDM2.0是双向的,我们既可以对外提供代工服务,同时我们的产品部门如果说觉得外部成本更低的话,也可以选择友商代工,因为都是独立核算损益的。
观察者网:最近英特尔在全球多地建厂,您对这个动作有什么样的看法?虽然说未来芯片需求是确定的,但是现在包括台积电也在扩产,会不会造成产能过剩的问题?
宋继强:产能过剩应该不是一个大问题,因为现在我们都知道数字化转型趋势是不会变的。现在AI计算,包括未来新的5G、智能驾驶、元宇宙各种各样的应用,对芯片的需求量是很大的。这两年是因为经济大环境不好被压制住了,一旦恢复起来之后,需求量都会起来,毕竟我们要去做各种各样的基础设施建设,未来要靠芯片去支撑的各种应用是很多的。
英特尔晶圆代工服务
而且现在开始建厂,真正拿到产能至少是三年以后的事情,如果现在不去投资建厂,未来可能会错失需要产能的机会。另外,英特尔现在刚好对未来的技术路线都已经比较了解,新技术正在走向成熟的时候,比如说我们自己内部已经把Intel 20A、Intel 18A的一些关键技术攻克了,这个时候去建厂,是属于为未来需要很多半导体制造能力的时候,去打造我们的基础。
未来在芯片代工领域,需要形成很大的网络才可以真正去支撑很多不同领域的应用。我觉得大规模建厂,对于英特尔想实现在2030年成为全球排名第二的外部代工厂来说,是必需的。同时英特尔也希望自己的产品线更扩展,因为我们是XPU战略,CPU、GPU、IPU等等,我们自己就有很多的产品要去增产。
观察者网:刚才讲到,英特尔目标是在2025年实现制程重新领先,再加上最近产能的扩建,将来是想全面超越台积电?
宋继强:从代工服务量级来讲,我们认为要在2030年左右达到第二。在技术领先性上,我们目标是超越台积电,因为英特尔未来在先进制程上会有足够的领先性。但是,先进制程占整个代工盘子只是一部分,它是一个金字塔的塔尖。
(观察者网之前已刊发对话宋继强的部分内容,该部分主要聚焦聚焦英特尔对投入RISC-V的考虑,英特尔在AI算力领域的布局,英特尔中国研究院近期对研究组合的调整,以及如何看待近些年中国科技产业的发展等问题,点击可以查看。)
- 责任编辑: 吕栋 
-
国际首次!“量子模拟的圣杯之一”,我国科学家取得重大进展
2024-05-06 12:12 科技前沿 -
嫦娥六号成功发射!开启人类首次月球背面取样之旅
2024-05-03 17:19 航空航天 -
环环相扣、步步关键!嫦娥六号月背出差之旅日程表
2024-05-03 16:22 航空航天 -
今天上午太阳爆发强耀斑,对我国上空电离层产生影响
2024-05-03 14:09 天文 -
嫦娥六号任务首选窗口瞄准今日17时27分发射
2024-05-03 07:39 航空航天 -
嫦娥六号计划5月3日发射
2024-05-01 18:26 航空航天 -
准备就绪!嫦娥六号完成发射前最后一次系统间全区合练
2024-05-01 15:52 航空航天 -
币安创始人赵长鹏被判4个月监禁
2024-05-01 10:10 疯狂比特币 -
中美研究合作:核聚变实验实现两方面关键技术突破
2024-04-30 07:33 科技前沿 -
全球运营商最大单体智算中心投产:2万张卡国产化率超85%
2024-04-28 15:14 观网财经-科创 -
“5台ASML极紫外光刻机就相当于2022年欧盟对华葡萄酒出口总额”
2024-04-27 09:01 观网财经-海外 -
刷新纪录!这一国产芯片交付
2024-04-26 09:13 科技前沿 -
华为官宣:盘古大模型5.0将和“纯血鸿蒙”一同亮相
2024-04-25 10:37 观网财经-科创 -
杨利伟获得钱学森最高成就奖
2024-04-24 15:36 航空航天 -
“80后”神十八乘组亮相 简历来了
2024-04-24 11:13 航空航天 -
中国将实施国内首次在轨水生生态研究项目
2024-04-24 09:40 航空航天 -
《三体》重要情节被验证?中国科学家首次观测到电磁波动态传播
2024-04-23 20:29 三体 -
神舟十八号任务完成全区合练 发射场做好应对风沙天气准备
2024-04-23 12:55 航空航天 -
阿斯麦:不走了,就在荷兰扩张
2024-04-23 11:08 观网财经-海外 -
神十八发射场区全系统合练,近日将择机发射
2024-04-21 16:56 航空航天
相关推荐 -
中国按下“暂停键”,“波音重大挫折” 评论 73“长期来看,特朗普关税或将增强中国国内经济” 评论 144“眼下是美国痛感更强、压力更大,想重回谈判桌” 评论 166“华裔科学家五年前在美坠亡,与美方调查有关?” 评论 148义乌有信心挺过去,心疼美国一秒:他们上哪儿找袜子? 评论 209最新闻 Hot
-
中国按下“暂停键”,“波音重大挫折”
-
“中方反制后续来了,而特朗普几乎毫无还手之力”
-
“我们花了22年在中国打造这一切,全毁了”
-
美国特使到底想说啥?半天之后180度转变
-
“长期来看,特朗普关税或将增强中国国内经济”
-
真急了!特朗普要叫停英伟达对华特供版
-
摩根大通CEO喊话特朗普:中美脱钩不应是美国目标
-
美国网友涌向这家中国电商平台,下载量暴增940%
-
知名华裔教授在美失联,妻子控诉:为这国奉献,却被当罪犯
-
拜登卸任后首次公开抨击特朗普,白宫嘲讽:震惊,我以为他去睡觉了
-
美官员挑拨:匈牙利,要小心中国
-
加税前奏?特朗普下令启动调查
-
法国农业部向广告商提要求:用白人演员替代混血演员
-
刘满仓被逮捕
-
白宫:特朗普希望哈佛大学道歉
-
果然,欧盟白费工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