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算美国市场关上了,我们还有“井冈山之路”
团结全球南方、与美方博弈,需要寻找我们的“井冈山”。过去是打仗,现在是博弈,都是斗争。所谓上“井冈山”,就是在敌强我弱时,寻找敌人的薄弱点,在此处壮大自己。[全文]
-
围堵之下,“一带一路”靠什么走下去?
在逆全球化抬头的时代背景下,国际社会通过条约展开合作变得越来越困难。此时柳暗花明,软法的独特作用和优势凸显。要知道,法律拘束力从来不是规则得以实施、目的得以达成的唯一原因,甚至不是主要原因。[全文]
-
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还有哪些事情可做
煤炭发电是温室气体排放的单一最大来源。如果“一带一路”拒绝投资新的煤电项目,将有利于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提升“一带一路”的美誉度。但绿色标准要“高且可行”,去煤化绝不是完全无煤,或立刻无煤。相反,要支持金融机构投资改造现有的火电厂。[全文]
-
如何让西方搞清党组织和企业的关系?我大胆打了一个比方
一些西方人士污蔑中国具有偷窃知识产权的文化传统。他们在论证这个观点时,习惯引用鲁迅先生塑造的小说人物形象孔乙己的名言——“偷书不算偷”。在西方知识界这句话传播极为广泛,甚至影响了整个西方社会对中国的印象。但西方的讲述是片面的。[全文]
-
满两岁的亚投行,还需要把握好三条思路
亚投行首先必须做工作队,不做清谈馆。如何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落实在日常的机构运营和项目管理中,离不开实践经验总结和理论指引。 观察亚投行从2013年倡议筹建到开业运营已满两年的全过程,亚投行的发展和理论研究需要把握好三条思路。 [全文]
-
“金稳会”不仅稳定国内,还有全球意义
今年是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十周年。危机发生后,国际金融监管协作空前加强,形成了以金融稳定理事会为中心的全球监管协作体系。金融危机在国际间蔓延,但它的根源却是国内监管缺位。在这个意义上,金稳会也是执行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强力举措。[全文]
-
次贷危机十周年:国际金融监管还是一个坑
美国在危机期间曾一度想把FSB打造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第四根支柱,但随着危机远去,这个倡议被遗忘了。好了伤疤忘了疼是要不得的。过去十年金融风险再度开始积聚,而国际监管改革倡议落实尚不到位,形势要求我们重提FSB机制建设。[全文]
-
全球治理的新三角是哪“三角”?
自1648年《维斯特伐利亚和约》创立现代主权国家以来,国际关系、国际法发展演进,孕育出全球治理格局。现代全球治理肇始于二战后期,发展至今呈现多边主义、多利益相关模式和民族主义三足鼎立的局面,是为新三角。[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