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访徐工《流浪地球2》项目负责人:哪怕地球要流浪,还是工人有力量
最后更新: 2024-05-08 18:19:39观察者网:有没有剧组提出要求,徐工没有满足的情况?
王殿博:我们也拒绝过一些要求,主要就是因为涉及安全问题。
有一场戏我印象最为深刻,我们在电影里看到的太空电梯,虽然没有完全真实造出来,但是为了模拟电梯的振动效果,下方是有一个弹簧阵列的。在制作太空电梯坠落戏的置景时,剧组让我们帮忙把几吨重的钢架吊起来,斜搭在弹簧阵列上,旁边只有一个工字钢支撑,剧组的人就钻到钢架底下干活。这个结构不够稳固,是相当危险的。
观察者网:应对这样危险的工作,剧组是否配备了安全员?
王殿博:虽然剧组也配备了安全员,但是项目太过庞大,很难做到面面俱到,这也是影视工业化的必要性之一。一方面是为了赶时间,追求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是因为拍电影往往都是一次性的,剧组没有像工业企业一样的安全经验积累;还有情况是片场人员类别较多,各种工种都有,有些工人安全观念确实不强,为了图省事儿,爬高上低不系安全带,叉车或铲斗上站人升降,吊车吊一个横梁到高处,工人站在横梁上一起上去,等等。
冯若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向他们提出了很多安全作业方面的规范建议和流程,签订了安全协议,配备了更专业的专职安全员,也会经常通报指出一些问题,促进整个拍摄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实际上国内过去几年拍大型的电影一般都会有一些伤亡,这次《流浪地球2》这么大型的拍摄工程,没有发生一起伤亡事故,这是很不容易的,这也说明《流浪地球2》剧组在电影工业化上的探索与实践,是相当成功的。
观察者网:郭帆导演说,这次每个组都会配实习生记录流程上的错误,我觉得安全问题上,是不是也应该这么做,才能逐步形成一套规范?
王殿博:说句实在话,我觉得以中国目前电影工业的运作模式,以徐工或者别的工业行业的安全标准去要求他们,不太现实。因为工业生产是长期的、稳定的、规模化的,其中的安全经验是可积累可复制的。但拍摄都是一次性的,一个电影是许多个单独的团队和个人的临时合作,完成一次拍摄就各奔东西了,每部电影的制片方都不一样,要拍摄的内容都不一样,很难形成一套统一的标准体系。
冯若宇:实际上,这次郭帆导演拍摄《流浪地球2》,已经把国内的电影工业水平往上拔了一大截,几千人团队的管理是一个分层结构,我在电影制片群里,每天导演组把各组需要完成的工作制作一张大表,各个组的负责人根据表格内容安排组内的工作。其实在工业领域看来,这样的模式还是比较原始的,可能应该有一套信息化系统,但对于电影行业来说,已经很进步了。
相比起来,美国流行制片人制度,很多工作已经模块化了,像计算机有统一接口一样,能够以同一个标准高效运转。
从我个人观点来看,中国的电影工业,靠文艺片是不行的,一定要靠科幻片,才能拉起那么大的需求。
观察者网: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谈到微博、B站,都是面向C端的,包括《流浪地球2》这样的电影,也是主要面向C端,但你们的客户主要都来自B端,为什么会那么重视面向C端宣传和运营呢?
冯若宇:可能在其他一些企业来看,微博、B站离用户有点远。但是我们观察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喜欢玩社交媒体的年轻人正在逐步成为我们的客户。
信息化时代,不做好品牌传播,“酒香也怕巷子深”。从长期主义的视角看,做新媒体传播也不光是为了客户,它是一种影响力,不是那么功利的,缘分来了就会把机会带到这里来。
这方面,徐工从公司领导到从业员工都十分认可,因此从集团到子公司、分公司都有自己的品牌传播部门,人数多则十余人,少则七八人,执行效率非常高。
即便如此,我们依然感受到高端品牌文化建设方面人才不足,这有一定的历史原因,有些单位和企业只有“宣传”概念而没有“品牌”概念,这与新媒体时代的市场节奏是不一样的,我们也很需要从外部吸纳更多真正懂得品牌建设的专业人才。
坦率来讲,支持《流浪地球2》对真正的目标市场帮助不会那么直接,它主要还是影响到大众群体,影响整个社会群体对制造业的印象认知,这是比较有意义的事情。
我们决策时分析了一下,有这几方面,一是价值观,当时剧组提出要到联合国门前拍摄暴乱和爆炸的场景,为什么让他们拍?联合国收到郭帆导演的申请报告后,认为这部电影讲的是世界人民大团结,一起战胜困难,这样的价值观跟联合国是一致的,所以才开放了拍摄。
我们徐工也认可这样的价值观,工程机械它本身就是一个工具,工具没有什么特别强烈的属性,但是人类可以用这种工具去改造世界,创造美好生活,这就赋予了工具价值,共同的核心价值观是比较重要的契合点。
第二,我们认为是科幻和科技是统一的,《流浪地球2》追求“未来的历史感”的科幻,徐工追求科技赋能产业,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徐工虽然有国家级的工业设计中心,也有很多对于未来的新设想,但是和科幻电影相比,脑洞还远远不够大。同时,科幻的基础是基于科技和产业实践,导演和美术的很多考虑虽然是从美学出发,但也特别重视现实逻辑,这需要现实的工业和工程去实现。
观察者网:这次徐工也做了一些周边文创产品,这是怎么考虑的?目前效果好吗?
冯若宇:我们一直在探索中国工业文化品类的文创,也在进行一些更加深入的合作与研究。
文创产品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年了,当然过去不叫“文创”,定位是“高端礼品”,我们的设计是很成熟的,也有成熟的合作方,所以这次的几款模型产品做工还是很不错的。
这次徐工联合流浪地球推出了9款工程机械合金模型,整体反响还可以,淘宝众筹已经近80万元,各个渠道累计出货也有5000多台了,可以说是远远超过我们预期的。
徐工文创出品的钢铁螳螂(ET120步履式挖掘机)模型
我们关于文化产业、文旅产业的布局还在持续规划中,工业旅游、主题乐园、自有IP打造、基于真实产品的系列文创衍生品开发等都可能是以后的重点方向,包括影视IP的打造与合作,也已有比较积极的进展和落地项目。
做文创,并不是为了寻求业务增长点,文创和工程机械千亿产业相比,几乎微不足道。我们更多是为了提升品牌力,通过文化产业来反哺赋能主业,给传统制造业品牌带来崭新的活力。
希望抓住电动化、智能化的机会,通过强调科技,来争取全世界的年轻一代,在这方面,中国制造和中国科幻,是同盟军。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张志峰 
-
舒肤佳香皂再现刀片,真的是偶然吗?
2024-05-08 17:14 观网财经-消费 -
业绩大降后,爱旭股份借道TOPCon能否自救?
2024-05-08 14:51 -
全国化布局战略受阻,金徽酒突遭股东亏本减持
2024-05-07 18:53 观网财经-消费 -
流量之外的中国家电业,正在走向巅峰
2024-05-07 18:43 -
蓝月亮母亲节营销“翻车”:刻板印象还是感恩表达?
2024-05-07 16:56 观网财经-消费 -
华熙生物2023年报:研发投入4.46亿,以科技创新打造新质生产力
2024-05-07 12:38 观网财经-健康 -
上海、深圳、南京、武汉等超50城推房屋“以旧换新”
2024-05-06 18:21 观网财经-房产 -
“讽日”事件引发购买热潮,香飘飘股价涨停
2024-05-06 16:01 观网财经-消费 -
五一档电影市场激战正酣:票房预测破十亿
2024-05-01 11:04 观网财经-消费 -
旅游市场迎五一热潮:出境游性价比飙升,游轮回归成新亮点
2024-05-01 10:45 观网财经-消费 -
晨光股份阴跌背后:抢不赢的低端市场,融不进的“高端圈”
2024-05-01 10:18 观网财经-消费 -
风雨中前行—中国锂电产业上市公司2023年报数据巡礼
2024-05-01 10:10 -
稳健经营,新希望地产连续六年保持“绿档”
2024-04-30 22:48 观网财经-房产 -
郁亮:市场有前景,社会有需求,万科未来聚焦三大主业
2024-04-30 20:20 观网财经-房产 -
光伏组件出货量位列行业第四 晶澳科技去年净利超70亿元
2024-04-30 16:37 -
车展“魅力攻势”背后,锂电业近忧与宁德时代的远虑
2024-04-30 16:37 -
元气森林的“反腐”案细节披露,8封悔过书暗指真相
2024-04-30 16:13 观网财经-消费 -
豪赌出首个“十亿美元分子”,创新药“烧钱一哥”去年净亏67亿元
2024-04-30 16:10 观网财经-健康 -
业绩掉队,贝因美失约年度目标
2024-04-30 15:46 观网财经-消费 -
上市首年业绩变脸,“新能源园林机械第一股”遭监管灵魂拷问
2024-04-30 12:02
相关推荐 -
“原来,中国早就有预判” 评论 191“MAGA巨星”唱反调,阿根廷业界:中国制造真香 评论 193特朗普喊话:俄乌别打了,一起跟美国做大生意发大财 评论 250MAGA基本盘还能“忍”特朗普多久? 评论 179从2000兆帕潜艇级热成型钢的“登天”说开去…… 评论 114最新闻 Hot
-
“美国牛肉太贵,换澳牛,味道一样”
-
特朗普、普京、泽连斯基等发文哀悼
-
“原来,中国早就有预判”
-
“拜他所赐,美国变成了流氓国家”
-
“特朗普会输,但中国不会轻易给他台阶下”
-
“MAGA巨星”唱反调,阿根廷业界:中国制造真香
-
又一起!白宫平面图遭万人共享
-
“特朗普非常愤怒:再砍10亿”
-
“我们被美国梦骗了,精英把我们出卖了”
-
“美国太自满,恐在这三方面落后中国”
-
泄密不止一次,美防长在“家人群”也发了
-
特朗普喊话:俄乌别打了,一起跟美国做大生意发大财
-
中方出手,日欧车企“慌了”
-
她被提名为联大主席,“德国完了”
-
美媒焦虑:哪怕只为跟上中国,美政府都不能这么干啊
-
特朗普“抱怨”后,日本考虑放宽汽车进口安全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