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济十字路口:居民降杠杆大周期来了吗?
-
周毅“平芜尽处是春山。”
最后更新: 2022-05-18 16:14:23在杠杆率背后,普通人的境遇也值得关心
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深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国当今的楼市表现、金融杠杆情况,越来越多地在国外媒体和投资者之中引发关注。横向来看,还有一个问题值得讨论:中国的居民部门杠杆率,真的高吗?
我们尽可能抛去新冠疫情这样的变量,在国际清算银行(BIS)的统计口径下,分别取2008年、2015年和2020年的数据进行对比,借此初步了解我国居民杠杆率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的水平,以及其自身现阶段的特点和历史发展情况。
不难发现:从绝对值上面来看,我国居民杠杆率(62%左右)目前略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低于美国(约80%)、英国(90%)和日本(65%)等发达国家。但从相对值来看,我国居民杠杆率的发展走势与国际整体趋势相背离。我国居民杠杆率的情况是起点低、发展快,反观起点更高的美国、英国,以及日本、新加坡等国,统计期内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调趋势,但是中国则整体延续了增长。
不同经济体居民杠杆率的国际比较
在业界,长期的居民部门高杠杆问题,已经引发了担忧。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在日前举办的2022年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表示,居民部门和企业部门的杠杆率都偏高。如我国居民部门的杠杆率水平已经超过60%,也超过不少发达经济体的居民杠杆率水平;尤其当防控疫情的力度加大的时候,居民部门的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会显著上升。而企业部门的杠杆率水平(150%以上)几乎为全球最高,而且还存在债务成本在民企和国企之间较大差距的问题。那么,唯有政府部门加杠杆率,才能抵御可能出现的全球性经济衰退的风险。
从居民杠杆率本身来看,我们也可以获得一定启发。从外部来看,杠杆率的分子是债务规模,分母是GDP水平(经济形势)。在美联储激进加息、大宗商品涨价、新冠疫情和地缘冲突叠加影响的当下,全球经济面临冲击,分母承压,分子就要跟着变,“去杠杆”有利于确保资金安全,减少风险压力。
从内部结构来看,我国居民杠杆率问题,在中长期消费贷款领域要看楼市,尤其是居民住房按揭贷款。在短期消费贷款领域,要看基于金融科技和消费金融平台的“超前消费”。站在这个角度上,“去杠杆”不一定就和“市场降温”挂钩,某种程度上它也可能意味着市场尤其是借贷消费市场在重归理性。
不过说到底,杠杆本质上是因为钱“不够”,出于消费或者投资需求,人们选择承受风险。对应的,杠杆的加和减,只是人们基于风险承受和预期偿付能力的一种判断和选择。站在这个角度上,有一个问题就显得非常现实:近年来国民经济大幅发展,人们收入和收入渠道都变多了,但为什么总感觉“自己的收入涨得没有房价涨得快”,钱不够用?
把房价的观察时间放长,2008年到2020年,我国住宅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从每平方米3576元增加到9980元,年均名义增速为8.93%,期内人均可支配收入从9956. 51元增加到32189元,年均名义增速为10. 27%。从数字上来看,居民收入水平增速略高于房价上涨速度,理论上可以缓解购房与杠杆率上升的压力。那么问题出在哪里?
从居民收入端来看,也许能得到启发:在“人均”的背后,藏着收入差异——毕竟400万和600万的平均数是500万,而10万和990万的平均值也是500万。内部结构的优化问题,和杠杆本身同样值得关注。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文章截图
数据显示,自2003年开始,我国基尼系数一直处于大于0.46的状态,高于国际收入分配差距警戒线(0.4),2015年后依然在提升。同时,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收入中位数的差值也在逐年扩张:2014年,差值是2597.3元;2020年已经上升为4649元,剪刀差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放大。
债务规模、房价和居民杠杆率呈现正相关性,基尼系数和家庭杠杆率也呈现了正相关性。那么是否可以推测:收入不平等所表现出来的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收入流动性弱化,既让“穷人变富”更难,也让普通家庭负债的可能性在增加,所以大多数人提到买房这样的大项资金投入,首先就想到了“借贷”?
对于这个问题,行业存在不同的观点。有观点认为,杠杆率增加,其实和收入不平等没有什么关系——毕竟对于一个人而言,一生中恐怕没有什么贷款,可以像房贷这样“必须”且“划算”了。
但是,有学者认为:房价增速过快,这导致更多的刚需家庭不得不通过借贷款的方式购房,同时房价上涨预期也激励着投资投机型购房者加杠杆买房,推动杠杆率提升;也有观点认为,收入不平等会抑制杠杆率:对于低收入家庭,收入差距的扩大,会挤压消费、提升储蓄意愿,这有助于降低杠杆率。
两者的关系,目前还值得进一步研究。不过4月的金融数据,足以显示现在市场环境的变化。
在我国房地产改革后的数十年中,楼市一路高歌,在它带动GDP增长的同时,高涨的房价也让很多普通家庭的债务压力与日俱增。为了老人也好,为了孩子也罢——在一个房地产“买方市场”的环境中,很多人迫不得已“上车”,甘愿承受购房之后的高额债务。收入差距的放大,挫伤了很多普通人的动力和勇气;加之在楼市等领域长期以来“钱生钱”所造成的贫富差距,让很多年轻人选择“躺平”,乐于“躺平”。
或许在今后,房产会在“房住不炒”的基调下加速回归居住需要这一功能本身,整个市场的炒作热度会降温,人们的贷款需求也会回归理性,越来越多的人会正视杠杆,正视风险。而“去杠杆”也不意味着市场冷了。相反,这或许意味着新一代人们,将在“盖楼”之外努力去寻找更加长远的、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增长乐土,用勤劳和汗水去创造和享受财富。
- 责任编辑: 周毅 
-
国产新冠口服药首次发布对奥密克戎疗效,对比辉瑞效果如何?
2022-05-18 15:21 观网财经-健康 -
-
上海首家网约车平台恢复运营,首个上海始发国内航班复飞
2022-05-18 11:05 抗疫进行时 -
政协“推动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专题协商会,苗圩、李彦宏等发言
2022-05-18 10:56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外企因防疫政策离开?美媒:中国仍握有底牌
2022-05-18 10:29 中国经济 -
疫情打压业绩,京东主动“瘦身”聚焦基础设施和保供
2022-05-17 22:46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外交部回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上调人民币权重
2022-05-17 21:10 观网财经-宏观 -
“推特上虚假账户比例至少20%,甚至可能高达90%”
2022-05-17 20:23 观网财经-海外 -
大会直击:电信发布6nm量子加密手机,联通成立九大行业军团
2022-05-17 17:51 观网财经-科创 -
搜狗地图下线,高精度地图的巨头角力却大幕将启
2022-05-17 17:36 观网财经-汽车 -
财政部:前4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4293亿元
2022-05-17 14:54 观网财经-宏观 -
韩芯片巨头在华新建闪存工厂:保障中国供应链稳定
2022-05-17 14:25 观网财经-科创 -
财政部:4月留抵退税约8000亿元,财政收入同比下降37.5%
2022-05-17 14:20 观网财经-宏观 -
美国会重现70年代“工资-价格”螺旋吗?
2022-05-17 14:14 美国一梦 -
东莞楼市新政48小时:开发商连夜撤回折扣,业主下调报价促成交
2022-05-17 11:51 观网财经-房产 -
国家发改委:坚决打击资本恶意炒作大宗商品
2022-05-17 11:17 中国经济 -
有企业正考虑将对华投资转移到其他市场?发改委回应
2022-05-17 11:13 中国经济 -
杭州楼市新政:外地户籍1年社保可买房,三孩家庭能多买1套
2022-05-17 09:20 观网财经-房产 -
4月经济数据承压,多位经济学家建议:拿钱补贴老百姓
2022-05-16 18:32 观网财经-宏观 -
经济学家李稻葵:建议给上海收入最低的10%家庭,发1万元现金补助
2022-05-16 17:51 观网财经-宏观
相关推荐 -
-
“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评论 30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评论 65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评论 120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评论 212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评论 174最新闻 Hot
-
“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
“我们投给特朗普,现在他的关税搅乱了我们的行业”
-
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
“别用中国的”,美国务院内部文件曝光
-
越南总理表态:越美谈判,不能影响其他市场
-
“关税正在扼杀企业对美投资意愿,市场重心或转向”
-
“谈判推迟,美国又提要求”
-
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
带着石破茂的亲笔信,他来中国了
-
斗争升级!哈佛大学起诉特朗普政府
-
外媒紧盯中方“警告”:孤立中国,特朗普恐难如愿
-
特朗普称未来三天公布俄乌和平方案,美媒曝细节
-
工业电化学奠基人郭鹤桐教授逝世,享年95岁
-
挑衅!英军高官:台海问题,准备好了
-
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
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