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土部:目前“城里人”不能交易买卖宅基地
关键字: 燕郊不动产登记不动产登记宅基地姜大明赵龙交易买卖人民日报、人民网记者:
我们注意到,此次《纲要》中提出了分类、分级全域国土保护格局的概念,请问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概念?在具体任务的实施中又是如何考虑的?谢谢。
赵龙:
谢谢你的提问,这个问题也非常重要。大家知道,国土保护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只有加强保护才能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纲要》秉承了这一思想和理念,坚持保护作为规划的核心,坚持保护优先、自然修复为主,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同时也考虑到我国幅员辽阔,不同的区域之间、不同地区之间资源禀赋、资源条件,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都存在很大差异,所以这次规划提出了保护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也就是分类、分级保护的概念。按照保护的主题,具体划分成五类保护主题,一是环境质量,二是人居生态,三是自然生态,四是水资源的保护,五是耕地资源的保护。同时,按照保护、维护和修复这三个级别,把全国划分成16个保护区域实行全域的保护。
具体而言,在环境质量保护方面,重点针对开发强度比较高、环境问题比较突出的,就是目前重要的集聚区,比如京津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这一带区域的保护,开展以大气、水和土壤环境质量为主题的保护。同时,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严格限制高污染的项目,严格用水总量的控制。二是人居生态保护,对重点开发的城市群地区,加强对城市绿地和人工湿地的保护,同时推进河湖水系的连通,加大地质灾害的防治。
在人居生态方面,第一就是农村人居生态环境的保护。重点要严防城市污染和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第二是要加强农村的自然生态保护,重点是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中央也已经作出部署。生态保护红线一旦划定,严格禁止不符合主体功能的产业和项目落地。
在水资源保护方面,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对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和湿地的保护,特别是推进生态脆弱河流和地区的水生态修复;二是科学制定陆域污染物的减排计划,防止陆域排放对水质造成的影响和破坏;三是按照以水定城、以水定地的要求,合理确定开发的规模,调整产业结构。刚才讲到了严格限制高耗水的产业,严禁挤占生态用水;四是加强水资源的节约利用,明确到2030年全国用水量大概控制在7000亿方之内。
五是在耕地资源保护方面,重点是两条,一是严守耕地红线,通过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我们国家划定了15.46亿亩,这也是严格保护不能突破的,通过划定基本农田,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二是严控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通过盘活存量,减少对新增耕地的占用等措施,同时通过改进占补平衡,实现占用和补充耕地的质量和数量的一致,来解决保护耕地的问题。
在保护措施和手段方面,《纲要》设置了三条线,刚才姜部长已经作了介绍,生存线、生态线、保障线,希望通过这三条线的设置,通过实行总量控制、配额管理,强化自上而下的管控,从而有效地指导地方政府聚焦本地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问题,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实现点上开发、面上保护,真正实现给自然留下更多的生态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的生产空间,初步建成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我就回答这么多,谢谢。
香港中评社记者:
刚才赵部长在介绍的时候也提到,要建设人居生态的保护,现在北京等大城市的雾霾问题受到各方的关注,请问赵部长,在《纲要》当中有没有一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雾霾的问题?谢谢。
主持人 袭艳春:
这个问题可能也涉及到其他部门的工作,不单独是国土资源部的工作。看看赵部长有没有结合本部门工作介绍点情况。
赵龙:
雾霾问题大家都很关注,特别是对大家的生产生活和人居生活方面,也是一个热点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对大气污染的治理高度重视,也采取了很多措施,各有关部门也在通力合作,提出了治理目标,力求在发展阶段过程中减少大气污染,通过各项治理来减少雾霾发生的概率,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空间和人居生活的空间。
国土规划里重点对于人口集聚区的大气污染防治提出了要求,一是要优化产业结构。目前国家结合去产能工作淘汰一些污染性企业,特别是针对造成大气污染的行业,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产业转型升级,减少对污染物的排放,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活条件。二是要加强污染治理。《纲要》也作了进一步规定,从源头上进行治理,通过科技手段加强调查监测和治理。我们也在跟环保部通力合作,解决土地污染的问题。
我想,大气污染和雾霾气候的形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现象,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我们在国土规划中,对产业政策、供地保障方面做了一些要求。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过程,但是我们相信,有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有各部门、各地区的通力合作,希望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取得成效。我就回答这么多,谢谢。
中国新闻社记者:
我们注意到区域规划、区域协调在国土规划纲要中占了不小的篇幅,我想问一下,《纲要》在促进区域协调协同发展方面有什么样的安排,特别是在跟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三大战略和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对接方面,有什么样的考虑?谢谢。
刘苏社: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谋划区域发展,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重点推动实施“三大战略”,区域协调协同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纲要》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提出了构建协调联动的区域发展格局任务。
一是全面实施三大战略。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国际与国内经济发展互联互通,形成沿海、沿江、沿边区域合作与开放新格局。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模式。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发挥长江主轴线的辐射带动作用,向腹地延伸拓展。
二是继续实施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立足区域资源环境禀赋,加强分类指导,注重发挥比较优势,确定不同区域发展定位、开发重点、保护内容和整治任务,完善创新差别化区域政策,提高区域政策精准性。推动重点地区加快发展,发挥国家级新区等各类重点功能平台的引领示范作用。支持老少边穷地区加快发展,促进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努力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在此基础上,重点推动以“三大战略”为引领,加强“四大板块”合作联动,促进“三大战略”与“四大板块”融合发展,形成新经济增长极和增长带,积极谋划区域发展新棋局。要着力塑造要素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东中西互动、南北方协调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三是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纲要》一方面提出了要发挥国土开发轴带的纵深联动作用,加快建设综合运输通道,加强国土开发轴带沿线地区的经济联系和分工协作。目的是实现要素区域间的自由流动和优化组合。另一方面,《纲要》提出要发挥国土开发集聚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开发集聚区及其周边地区的城镇发展、产业布局、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还要推进重点地区的一体化进程,包括这几年正在推进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等重点地区的一体化发展。谢谢。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吴娅坤
-
“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评论 49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评论 67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评论 120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评论 212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评论 175最新闻 Hot
-
“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
又变了!特朗普:无意解雇鲍威尔
-
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针对游客的枪击事件,致至少20死
-
“我们投给特朗普,现在他的关税搅乱了我们的行业”
-
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
“别用中国的”,美国务院内部文件曝光
-
越南总理表态:越美谈判,不能影响其他市场
-
“关税正在扼杀企业对美投资意愿,市场重心或转向”
-
“谈判推迟,美国又提要求”
-
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
带着石破茂的亲笔信,他来中国了
-
斗争升级!哈佛大学起诉特朗普政府
-
外媒紧盯中方“警告”:孤立中国,特朗普恐难如愿
-
特朗普称未来三天公布俄乌和平方案,美媒曝细节
-
工业电化学奠基人郭鹤桐教授逝世,享年95岁
-
挑衅!英军高官:台海问题,准备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