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狄薇薇:在美留学生心惊胆战度过一个月,“感谢”特朗普的这堂政治课
最后更新: 2025-04-28 08:02:46笔者看法
这场“F-1新冠”在美国法律界和国际学生群体中已产生了大量讨论,但由于大家都身在局中,总感觉有些囿于法条,或者说,“把他们想得太好了”。
特朗普明显并非是单纯地试图在留学生中严明执法。从开始到结束,被取消身份的“罪行”标准既不公开,也根本不一致。最可疑的是悄无声息的“后台开除”执行方式,人类思维对此能想出来的唯一合理动机,只能是方便在对方毫无防备之下突袭抓捕:
4月19日英国《卫报》揭露了一个早在3月下旬发生的案子:一名曾在社交网络上就巴勒斯坦和2020年弗洛伊德事件发声的印尼留学生在3月27日因“签证过期”被诱捕。他的妻子是美国白人公民,当天就请好律师,律师在3月28日查询发现他的F-1签证处于有效状态。随后美国政府立即“追撤”了这份签证,并将SEVIS记录中止时间回溯到3月23日。
先以“签证过期”罪名把(毫无防备的)你抓到手,再撤销你的签证,并把撤销时间填成抓你之前——先枪毙,后审判,没有一个冤假错案。
在这种儿戏般的“行政”下,陷入“多年前的超速罚单是否构成取消学生身份合法理由”之类法条主义中,对非法学专业的外国学生有什么意义?除了心理安慰,一点意义也没有。至于对政府的“法无授权即禁止”,在美国(尤其今年)你是信这个,还是信我是赵太后?
众多荒谬例子表明,对并非政治原因(刻意报复)的人,美国联邦政府的清除逻辑是“AI遍历(自己可访问的所有地方逮捕和指纹记录数据库)”,很可能使用了基于简单模式匹配的筛选,且没有任何真人复查。换言之,特朗普政府根本无意认真对待这些个案!
笔者在4月24日前就判断,这场大范围的“F-1新冠”很可能只是3月抓“亲巴勒斯坦留学生”遭遇重大舆论阻力后用于把水搅浑的假动作,因超速罚单或家暴之类小事(以及毫无原因似乎随机)“中奖”的案子,只是他们用于掩护自己“尽可能开除(政治上)进步留学生”真实目的的附带伤害。4月25日后,笔者进一步确信了这一看法。
理由大致有三点。
理由一:“收拾反以色列留学生”是特朗普政府毫不掩饰且始终如一的共同目标。
早在2月1日,这一想法就通过一条定向投喂到一家巴基斯坦小网站、然后转内销送进美国极右翼民粹圈子的“中国亲巴女生被驱逐”假新闻进行了舆论试水。
这位UCLA女生至今姓名、国籍、下落不明
驻联合国记者徐德智在2月初报道过这位勇敢的姑娘,指出境外流传的关于她的身份都是明显的假消息。截至目前,我们对她唯一可靠的了解仍限于“2024年UCLA清场中一名被加州州警短暂逮捕的围巴勒斯坦头巾的外观东亚裔年轻女性”,其他一概无法证实;
然而,由于美国极右翼对那条针对她的假新闻中编写的“‘支持哈马斯’+(假新闻暗示在今年而非2024年现场)被捕+被吊销签证+被驱逐出境”流程非常满意——这些号称最看重“法治”、“言论自由”、“正当程序”的人并未提出任何质疑——不到两个月后,同样的流程开始真实落在了哥伦比亚大学博士生马哈茂德·哈利勒,以及塔夫茨大学女博士生鲁梅莎·奥兹图尔克等人身上。
ICE在哥伦比亚大学抓走博士生马哈茂德·哈利勒。他们抓人时犯了严重错误,甚至没有搞清楚后者拥有的并非F-1签证而是绿卡,而且让其妻子将全过程拍了下来。
相比之下,从竞选时期开始,特朗普团队对留学生群体的态度一直飘忽不定,且存在已被报道的严重内斗。从“每个留学生毕业都发绿卡”到提议取消OPT(留学生毕业后的一年在美实习期),最极端的政策被他们提了个遍。理由二:鲁比奥在3月27、28日的讲话中明显表现出试图转移焦点、将“支持巴勒斯坦”与刑事犯罪划上等号的苗头。
访问圭亚那期间,鲁比奥被问到鲁梅莎被当街抓走的案件时表示,如果国际学生在美国参与“破坏大学、骚扰学生、占领建筑物、制造骚乱”、“领导那些扰乱秩序、破坏我们大学的激进运动”、“来这里加入阿拉瓜河游击队”(亦即“蓄意针对并屠杀婴儿和平民,劫持并杀害人质”),就会被吊销签证。然而,由于鲁梅莎只是在校报上写了一篇文章,他无法解释这名女生为何该遭到如此夸张的虐待。
ICE抓走鲁梅莎·奥兹图尔克的过程与绑架无异,一群戴着帽子、口罩、墨镜的便衣人当街围住一名女子将其反绑,扔进无标识的车中扬长而去。这基本上是为全美的人口贩卖开了绿灯。
美国文化受“绝对自由主义”价值观影响很深,不管那些运营CIA、NSA的高层信不信,冲在一线尤其宣传领域的中产背景执行者大多是真心相信的。特朗普政府正在摧毁这种价值观,但目前他们还难以让大多数人接受这样离谱的“双重思想”;如果试图在“抓捕鲁梅莎的合理性”上与记者辩到底,只会源源不断地给对方送弹药。
在这种情况下,先极限施压、大规模随机翻留学生群体大概率确实沾边的轻罪旧账、“处决”一大批从事了“真正破坏活动”的倒霉蛋,将鲁梅莎、阿迪亚们附带在其中一并干掉,既彰显了“法律和秩序”,又拿住了大部分被处罚者的短处,还让为他们整体辩护的人理不直气不壮;如果无法收场,就放弃“极限”妥协,似乎是一个完美的特朗普式主意!
至于那些没有真正参与抗议/发表进步言论、在此事中被当成“附带伤亡”并引发了不可逆法律状态改变的倒霉学生,就只能算“这就是生活”了。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为何特朗普接连暗示中美在通话?
2025-04-28 07:40 特朗普 -
特朗普:泽连斯基现在更加冷静,更想达成协议
2025-04-28 07:36 乌克兰之殇 -
特朗普,创下80年来最低纪录
2025-04-28 06:47 特朗普 -
“若勒庞被禁止参选,那么我上”
2025-04-27 23:05 欧洲乱局 -
又炒作:想赢中国,这件事至关重要
2025-04-27 21:59 中美关系 -
菲律宾6人非法登临铁线礁,中国海警依法查证处置
2025-04-27 21:52 南海局势 -
“巴基斯坦已向中方提出请求”
2025-04-27 21:49 巴铁 -
日本下一代战机要命名为“烈风”?
2025-04-27 21:29 日本 -
美国LNG行业明说了:我们无法遵守特朗普政府新规
2025-04-27 20:40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王毅同巴外长通电话:希望印巴双方保持克制
2025-04-27 20:37 印巴冲突 -
伊朗港口大爆炸已致28死,与导弹燃料有关?
2025-04-27 18:43 伊朗局势 -
印巴再交火,印度未事先通知突然开闸放水
2025-04-27 18:16 印巴冲突 -
李在明高票当选党内总统候选人
2025-04-27 17:21 三八线之南 -
“中国对美关键矿产的出口管制揭露了一个公开的秘密”
2025-04-27 16:53 中美关系 -
智方被曝阻挠中方天文台项目,“这不自相矛盾吗?”
2025-04-27 16:25 -
原来,关税战前美国经济就已“步履蹒跚”
2025-04-27 15:41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美国电商哀叹:关税不能这么高下去,太多人撑不过去
2025-04-27 15:31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巴拿马总统:不存在与此相违背的其他协议
2025-04-27 15:26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小特朗普使坏:选美国,别选中国
2025-04-27 14:23 -
“萝莉岛”关键证人,曾说不会自杀的她“自杀”了...
2025-04-27 12:01
相关推荐 -
0人付款!美国人买美国货还是中国货?结果扎心了… 评论 248冲突升级?巴防长:印军“入侵”迫在眉睫 评论 198“这将是美国盟友对特朗普的第一场民意公投” 评论 59没有中国制造的家可能吗?美媒画了张图… 评论 152最新闻 Hot
-
美国工人造手机?“做大头梦,最小螺丝都是中国造…”
-
外媒热议中方这一表态,美农崩了
-
“中国发货吧,关税美国人自己出”
-
卡尼宣布胜选:对美国,决不“跪”
-
董袭莹本科相当于国内三本?“什么是协和4+4”冲上热搜
-
0人付款!美国人买美国货还是中国货?结果扎心了…
-
中国取得EUV技术重要突破,阿斯麦CEO还在嘴硬?
-
美学者出新书《日本大屠杀》,日本右翼坐不住了
-
清华“挖”来美国顶尖AI学者
-
“这是逼中国放弃美债,特朗普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
“如果中国垮了,地球上每个国家都会垮,包括美国”
-
冲突升级?巴防长:印军“入侵”迫在眉睫
-
新增三省两市,西湖大学将招收浙江外本科学生
-
自民党高官自夸:中国要“补缺”,日本能帮美国
-
“卡尼领导的自由党将胜选”
-
泽连斯基承认:我们干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