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经:很多人觉得消费拉不动经济,那是没看到中国震撼全球的生产力
最后更新: 2024-05-08 23:46:44收入增长情况
中国就业人员的收入统计,较为准确的是“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因为正规单位报表明确,收入基本会进入统计。2022年正规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114029元,同比增长6.7%,是2012年的2.44倍,年均增长9.3%。这个增速真的相当可以了,年收入绝对值也不算低了,北京上海达到了20万元的水平。
这些正规单位分为国有、城镇集体、有限公司、股份公司、外商投资等多种,主要问题是就业人数不太多。2021年正规单位就业总人数只有1.7亿人,相比2015年还减少了1000万。从业人员想进正规单位,需要编制、工作经验、学历等门槛,不太容易。
在城镇就业不太正规的,就是“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工资发放较为粗放,统计不易,是抽样统计的,误差大些。2022年私营单位平均工资65237元,同比仅增3.7%,是2012年的2.27倍,年增8.6%。增速低于正规就业,绝对值也低不少。
城镇非正规就业2.97亿人,人数较多,比2017增加4200万。其实之前平均工资增速不错,2019年时是10年2.95倍,年增11.4%,在追赶正规就业收入。但是这三年增速下来了,不太稳定的“灵活就业”规模庞大,根据不同定义有1-2亿人,社会上对正规就业追捧情绪大增。
全国劳动力的整体情况是,2017到2021年,从7.9亿减少到7.8亿。其中城镇就业4.67亿,增加了3600万,乡村就业2.79亿,减少了约5000万。城镇正规就业1.7亿减少600万,非正规就业2.97亿,增加4200万。
另外还有个统计叫“农民工”,是指乡村户口的人到城镇劳动,收入统计类似非正规就业,较为粗放。农民工和乡村就业有大量重合,有时在乡村劳动,有时外出打工。2022年农民工29562万人,增加了311万。2019到2022年,农民工人均月收入分别是3962元、4072元、4432元、4615元,与城镇非正规就业收入接近,都大幅低于正规就业收入。
很多私企,招的人是农村的还是城市的不讲究,学历要求低,招工合同简单,来干活就行。不少私企老板自己也干很多活,收钱不走银行正规公司账号,工资发放较为随意。但是从就业人数来看,这些私企是社会就业主体,接近6亿人。
乡村户口的农民工人数约3亿,超过了乡村就业的2.79亿,乡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生活乃至买房已经是普遍现象,就差个户口变更,农村并没有多少剩余劳动力。虽然2021年七普统计城市人口是约9亿人,占比约64%,农村户籍人口还有5亿之多,但农村人口城镇化程度也不低,许多人只是偶尔回乡过年、探亲访友。
因此,中国大部分劳动力已经是在城镇中赚取主要收入了。根据以上数据,在城市就业的劳动力,可以大致分为中产家庭希望大些的1.7亿正规就业,以及6亿收入较低的非正规就业人员与农民工。粗略判断,前者是城市中产家庭的主体人员,其生活模式至少部分是按中产标准进行的。而后者是穷人与普通家庭的主体人员,收入要低一些,除少数收入较高者,离中产生活差距还较大。
过去的趋势是,这两类人收入都在高速增长,生活指标不断改善,迈向中产。只要不断增长下去,再用10年时间收入翻倍,基本就可以全面中产化了。非正规就业人员与农民工也能月入上万,买车买房,过标准低些的中产生活都可以安排了,就接近发达了。
2020年以前普通劳动者收入增速较好,10年2.5-3倍,年增10%以上,预期不错,还有些不进入统计的高收入机会,挣钱门路较多。确实再过10年就基本有低档发达国家的收入了,心态有盼头。
最近几年趋势有了波折,因此社会上产生了焦虑情绪。2020-2022疫情三年,正规就业收入增长分别是7.6%、9.7%、6.7%,非正规就业7.7%、8.9%、3.7%,农民工2.8%、8.8%、4.1%,高收入的挣钱门路也减少,预期转差,非正规就业与农民工群体感受还要更差一些。
另一个相关数据,人均可支配收入,与这些年的就业人员收入增长趋势变化是相符的。2013到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名义增幅分别为:10.9%、10.1%、8.9%、8.4%、9.0%、8.7%、8.9%,2020到2022年分别为4.7%,9.1%,5.0%,2023上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9672元,同比增6.5%。从历史趋势来看,8%-10%是较为正常、情况不错的增速,4%-5%就偏低了,上半年的6.5%有所恢复,但还应该再高些才好。
收入增长与消费拉动循环
上节介绍了普通劳动者的收入分布基本情况,以及历史增速。如果接下来几年,几类就业人员恢复了8%-9%的收入增速,或因为基数高了,稍降一点到7%-8%,都能算是在“10年翻倍”的节奏里。主要的经济问题都将得到化解,一个新的10年增长期将让中国接近发达国家的收入与消费水平。
因为现在还没有恢复,就业还有些紧张,所以社会有疑虑都是正常的,外界质疑就更多。大学生近期就业感觉不好,因为基本还是想去1.7亿人的正规就业里,觉得6亿人的非正规就业、灵活就业收入低、不稳定,相当多人会考研考公磨蹭到25岁再去就业,家庭也有条件支持晃几年。如果收入增速与绝对值上来了,非正规就业对大学生也会有足够吸引力。
对我国主要劳动力的收入恢复较高增速,笔者非常期待,也很有信心。一些人建议了“按人发钱”、“货币扩张”等大招,说明中国政策储备较多。不少国家已经这么干了,通胀起来不好办了,中国通胀还很低。
个人判断,中国经济基本面良好,生产力强大,并不需要特别大的招数。只要有扩大消费的基本路线,通过各种手段不断促进消费、提高收入,应该就可以恢复增长势头。
前期中国是拉资拉动经济增长,主要劳动群体工资还处于较低阶段,客观上能降低投资成本。劳动力工资在较低的水平快速增长,主要是招工博弈所致,不加工资招不到人。总体来说,收入增长较容易,不断增加投资、扩大生产,劳动力工资自然就会高速增长。
但是,这种“不加工资招不到人”的收入增长机制随时可能失效,有个风吹草动,企业招人容易了,就没有动力增加工资。许多企业互相竞争,为了生存需要压低成本,就业人员工资增速慢下来了。私营企业更为敏感,工资增速降得更多。
在扩大消费的阶段,全社会需要新的经济意识:消费扩张需要提高劳动者收入。发达经济体这方面是有强烈意识的,拒绝低工资、低价合同,因为会让劳动者收入不足,影响消费这个最重要的经济基础。很多情况下,中国大陆公司能提供低价工程、低价服务、低价商品,都被拒绝,因为会破坏当地劳动力收入体系。如香港公司不让大陆公司来低价接项目合同,宁肯天价搞工程。
中国在投资优先、市场经济效率优先的阶段,就存在低价中标、压榨供应商利润的普遍现象。但是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阶段,全社会要转变观念了,不要互相往死里“卷”。需要人性化一些,把生意伙伴当成许多劳动者组成的群体,留出利润让合作伙伴的员工能有过得去的收入增长空间。
一个现象是,企业将生产研发环节从一线城市向二三四线地区转移,有效控制了成本,提高了当地就业人员的收入。这类机制还需要很多。
从中国的生产力优势来看,外国竞争对手并不可怕,我们价格优势非常大。主要还是内部自己人竞争得太厉害,有时甚至白白便宜了外人。
投资因为规模太大,增速下降,经济增长必然要切换到消费拉动了。这本来是相对容易的事,不少国家都做得到,中国也没有问题。通过一系列主动操作,或者倒逼不得不做,切换到消费拉动是必然的。
消费拉动切换的标志是,消费增速显著高于投资增速,前面图表中55%的最终消费率,将逐渐上行到65%以上。其实2010年以后最终消费率从48.9%上行到了55%,恢复这个上行趋势就好了。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固定资产形成占GDP的比率高到45%远远领先其它国家,不应该当成坏事,这是中国的能力。更不应该以为,中国只会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上世纪90年代,中国就有过工资快速增长的年代,许多人工资快速翻倍。
现在中国经济体系已经很复杂了,规模庞大,产业众多,不太能像以前一样大动作改革。但是原理上没有问题,确定了方向,提升最终消费在GDP中的比重,生产力没有问题,各种调控办法总能想出来。
近日出台的《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关于促进电子产品消费的若干措施》这些文件,笔者认为是正确的模式。方向正确,手段多样,不求毕其功于一役,多个部门持续向一个方向缓缓发力,最终总能扭转方向。
劳动者收入增长、消费增加、企业营收增加、主动给劳动者增加收入,这是一个良性循环。一个相当有利的现象是,由于工资成本只占企业成本的10%左右,只要允许企业产品加一些价,企业就有能力让员工大幅增收。
资本市场也是如此,上市公司市值增长的核心原因是利润增长。消费增加,企业营收增长,股市波动中心长期上移,投资者受益于股票分红和市值增长,消费更为畅旺,这也是一个良性循环。消费拉动经济的阶段,股市会比投资拉动时更容易增长,因为投资容易搞出产能过剩,不利于公司利润增长。
中国生产力强大、储蓄率高,扩大消费的势能很好。与其它国家相比,中国劳动者收入增长的客观条件肯定更好。化解内部过于“卷”的问题,接受适度通胀,企业在营收与效率增长中,大幅增加员工收入。人们互相理解,收入较好的中产阶级在购买商品、接受服务时,愿意给劳动者付出合理回报,促进社会繁荣。
普通劳动者增收、扩大消费的具体办法,笔者相信需要实践中走出来,也有许多有识之士在贡献思路。政府与企业、社会,一定会想出很多实践管用的措施,持续努力,久久为功。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新阶段,各种有利于普通劳动者增收的理念、办法将逐渐成为社会共识。
全社会努力之下,当收入增长与扩大消费形成良性循环之后,我们的主要长期经济增长动力就会浮现,未来走向发达的确定性大增了。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小婷 
-
昔日顶流基金经理蔡嵩松行贿、受贿案已当庭宣判
2024-05-08 22:54 -
王炸芯片,难再成苹果救星
2024-05-08 18:18 观网财经-科创 -
ST阳光:控股股东涉嫌内幕交易被证监会拟罚款2.32亿元
2024-05-07 20:57 -
华为苹果同日对决,背后还有中韩面板之争
2024-05-07 17:23 观网财经-科创 -
历史性一幕!iPhone在华市场份额跌出前五
2024-05-07 11:13 观网财经-科创 -
45亿加码“五五购物节”,拼多多助力上海“拼”出精彩
2024-05-06 19:32 -
美国Tiktok法案的起草人,引火烧身了
2024-05-06 18:47 观网财经-金融 -
舒适赛道红利释放,红豆股份品牌转型出成效
2024-05-06 13:33 -
“五一”近3亿人次出游,较2019年同期增长28.2%
2024-05-06 12:16 观察者头条 -
巴菲特股东大会要点来了!回应减持苹果、巨额现金储备等
2024-05-05 08:28 -
武广高铁、沪杭客专等4条高铁线涨价,涨幅近20%
2024-05-04 14:13 高铁世纪 -
深圳将取消福田、南山之外区域住房限购?深圳住建局回应
2024-05-04 10:27 观网财经-房产 -
-
20张营业执照只有3家实存?央媒:问题在下头,根子在上头
2024-05-03 11:21 基层治理 -
上海推出商品住房“以旧换新”活动
2024-05-03 09:39 观网财经-房产 -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最新进展
2024-05-03 09:30 国企备忘录 -
31省份“一季报”:苏鲁浙增速超6%,山西总量下滑
2024-05-02 21:39 宏观经济 -
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纳指两连跌星巴克重挫
2024-05-02 07:42 观网财经-海外 -
南京公积金新政:包括宣城、马鞍山在内的南京都市圈9城互认互贷
2024-05-01 19:50 观网财经-房产 -
美国当前经济数据中,也许藏着高官接连访华的答案
2024-05-01 09:24
相关推荐 -
伊朗港口大爆炸已致28死,与导弹燃料有关? 评论 37美国电商哀叹:关税不能这么高下去,太多人撑不过去 评论 104欧盟高层想让她走人?“上梁不正下梁歪” 评论 172见完泽连斯基,特朗普:普京也许只是在敷衍我 评论 307最新闻 Hot
-
超越DeepSeek,中国开源“集团军”重塑全球AI生态
-
“巴基斯坦已向中方提出请求”
-
“若勒庞被禁止参选,那么我上”
-
美国LNG行业明说了:我们无法遵守特朗普政府新规
-
又炒作:想赢中国,这件事至关重要
-
中日友好医院:开除肖某党籍,解除聘用关系
-
日本下一代战机要命名为“烈风”?
-
印巴再交火,印度未事先通知突然开闸放水
-
伊朗港口大爆炸已致28死,与导弹燃料有关?
-
“最美通缉犯”出狱直播当网红?抖音:已封禁
-
美国电商哀叹:关税不能这么高下去,太多人撑不过去
-
智方被曝阻挠中方天文台项目,“这不自相矛盾吗?”
-
欧盟高层想让她走人?“上梁不正下梁歪”
-
“美国人,包括一些共和党人越来越不满意特朗普”
-
世博会又出岔子了……“飞行汽车”表演时掉零件,被长期禁飞
-
“萝莉岛”关键证人,曾说不会自杀的她“自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