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经:很多人觉得消费拉不动经济,那是没看到中国震撼全球的生产力
最后更新: 2024-05-08 23:46:44【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陈经】
今年以来,推动消费成为热点话题,消费和投资哪个对经济贡献更大,也成为争论的焦点。
近日,国务院及各部委公布了《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关于促进电子产品消费的若干措施》等多项促进消费的政策,引发了很大关注。
许多人想消费,又觉得没钱,不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如7月31日,日本经济新闻编辑向发改委副主任李春临提问,说中国消费者对就业和收入的预期悲观,问政府如何改善家庭部门的消费意愿。《经济日报》8月3日文章提出,“让居民通过股票基金赚到钱,化消费意愿为消费能力”,读者将信将疑。
笔者长期研究投资、消费与财富的关系问题,对此会心一笑:等待多年的转向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时机终于到了。
中国前期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以投资为核心的,极为独特。目前正在转向以消费为核心发展,这是历史发展阶段的必然,经济数据趋势很明确,普通劳动者的收入增速成为关键。
事实证明,中国以投资为核心的发展阶段极为成功,生产力之强大震憾全球。以超强生产力为基础,中国发展消费势能极强,必然成为全球最强消费大国。在这两个阶段中,普通劳动者的收入都有快速增长的动力,最终实现普遍的较高收入,实质生活水平位居全球前列。
投资形成全球最强生产力
在全球经济学界,中国的投资在多年前就成了无法理解的怪物,唱衰文章无数,普遍看不懂。笔者对于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非常赞同,但也搞不懂投资数据。
例如,2015年贵州省固定资产投资10677亿,离奇地超过了10503亿的GDP。2016年贵州固定资产投资12929亿元,同比增21.1%,继续超过11734亿的GDP。2017年固投再增20%达到1.55万亿,领先13541亿的GDP越来越多,很难理解。2018年数据,贵州只报告说固投增长15.8%,之后几年都只报增长率,不再报具体数值了。
固定资产投资2011-2022年
全国固投数据2017年冲到了64万亿的可怕数字,后来大规模统计调整到46万亿,应该是之前固投数据报得不合理。近年来每年50多万亿的固投,绝对规模十分庞大。这些数字已经难以理解了,国际上普遍低估了中国建设力度。
中国、美国、印度、韩国、越南固定资产形成占GDP比例,1970-2022
从1970年到2022年,中国固定资产形成占GDP的比例,从25%升到了40%以上,2009年以后一直在42%-45%的绝对高位。印度在2000年之后一度升到35%,后来跌到25%-30%之间,越南和印度曲线走势差不多。韩国是二战后全球经济增长最高的国家,上世纪90年代固定资产形成占比一度高到35%-40%,后来也和印度、越南差不多了,发展中国家普遍类似。美国稳定在20%左右多年了,发达国家也类似美国。
2021年全球固定资产形成占GDP平均数值是26%,以中国GDP占全球18%、资产形成占GDP的42%计,中国固定资产形成约占全球29%。但是多项数据说明,中国建设效率很高,实际值要超过一半。
中国在2010年后42%-45%的高投资比例(以及高效率)是全球特殊现象,只有我们能长期维持如此高的投资占比。可以肯定,过去多年中国的长期经济增长模式就是靠投资拉动。依靠长期大力度投资,中国的基建与工业产能发展到了惊人的程度。简单的理解是,全球一半的建设与工业产出发生在中国,我们多项工业产品的人均产出位居世界第一或者前列,形成了“中国VS外国”的对比模式。
中国粗钢产出占世界比例2010-2021
2022年全球粗钢产量18.85亿吨,中国10.18亿吨,占比54%。印度第二1.25亿吨,占比6.6%。中国粗钢产量全球占比从1990年的8.5%,升到2000年的15.4%,到2010年大幅增长到44.3%,2020年小幅爬升至56.7%,应该是最高点了。2022年中国人均产钢0.72吨,外国人均0.13吨(不计中国人口与产量)。但中国人均产钢不是世界最高,比韩国的人均1.27吨少,比日本稍多。
2022年,全球水泥产量41.6亿吨,中国21.3亿吨,占比51.2%。印度第二3.84亿吨,占比9.2%。中国人均产水泥1.51吨,外国人均0.31吨。中国人均水泥产量世界最高,比韩国高50%。沙特人均1.46吨与中国接近,当地也在大兴土木。越南、土耳其、伊朗建设力度也较高。越南人均1.25吨,但出口3500万吨,主要是高污染的水泥熟料,远期可能增长到1亿吨出口。因为区位优势明显,中国就大量进口越南水泥。
从国际钢铁与水泥人均产量来看,水泥更能代表基建力度,钢铁还代表了工业能力。中国人均建设力度超过韩国,但是人均工业产出还差些。
2021年世界各国高铁长度
2022年全球高铁运营里程6.1万公里(也有不同标准的数据),中国4.2万公里占比69%。西班牙3700公里第二,占比6%。中国人均高铁3厘米,外国人均3毫米。中国人均高铁长度超过了日本,但少于芬兰、瑞典、西班牙、法国。2035年按计划发展到7万公里高铁,人均也无法超过几个欧洲国家,但是全球占比可能会达到80%。
2022年全球地铁长度前30的城市
2022年全球约有190个城市有地铁,总长度约2万公里。中国地铁总长约1万公里占一半,还在快速增加。中国大陆43个城市有地铁,另外香港、澳门、台北、高雄、台中加起来有400多公里地铁。中国大陆城市地铁规模较大,在全球前30里占18个,垄断前8。和高铁一样,中国地铁也是2010年以后的投资热潮中兴起的,之前人均地铁长度与俄罗斯、巴西差不多。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小婷 
-
昔日顶流基金经理蔡嵩松行贿、受贿案已当庭宣判
2024-05-08 22:54 -
王炸芯片,难再成苹果救星
2024-05-08 18:18 观网财经-科创 -
ST阳光:控股股东涉嫌内幕交易被证监会拟罚款2.32亿元
2024-05-07 20:57 -
华为苹果同日对决,背后还有中韩面板之争
2024-05-07 17:23 观网财经-科创 -
历史性一幕!iPhone在华市场份额跌出前五
2024-05-07 11:13 观网财经-科创 -
45亿加码“五五购物节”,拼多多助力上海“拼”出精彩
2024-05-06 19:32 -
美国Tiktok法案的起草人,引火烧身了
2024-05-06 18:47 观网财经-金融 -
舒适赛道红利释放,红豆股份品牌转型出成效
2024-05-06 13:33 -
“五一”近3亿人次出游,较2019年同期增长28.2%
2024-05-06 12:16 观察者头条 -
巴菲特股东大会要点来了!回应减持苹果、巨额现金储备等
2024-05-05 08:28 -
武广高铁、沪杭客专等4条高铁线涨价,涨幅近20%
2024-05-04 14:13 高铁世纪 -
深圳将取消福田、南山之外区域住房限购?深圳住建局回应
2024-05-04 10:27 观网财经-房产 -
-
20张营业执照只有3家实存?央媒:问题在下头,根子在上头
2024-05-03 11:21 基层治理 -
上海推出商品住房“以旧换新”活动
2024-05-03 09:39 观网财经-房产 -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最新进展
2024-05-03 09:30 国企备忘录 -
31省份“一季报”:苏鲁浙增速超6%,山西总量下滑
2024-05-02 21:39 宏观经济 -
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纳指两连跌星巴克重挫
2024-05-02 07:42 观网财经-海外 -
南京公积金新政:包括宣城、马鞍山在内的南京都市圈9城互认互贷
2024-05-01 19:50 观网财经-房产 -
美国当前经济数据中,也许藏着高官接连访华的答案
2024-05-01 09:24
相关推荐 -
“特朗普误判啊,中国未来几十年都将是硬核玩家” 评论 66印度断水、停签、赶人,巴基斯坦“以牙还牙” 评论 111“特朗普已经输掉了对华贸易战” 评论 208“中国知道,特朗普何时会眨眼” 评论 130特朗普又“眨眼”:中方来谈吧,签个“特殊协议” 评论 536最新闻 Hot
-
纽森宣布:加州已超日本,成为全球第4大经济体
-
中国田协通报:涉事10人禁赛3年
-
97岁航空发动机泰斗温俊峰逝世,曾参与研制歼7、歼8系列发动机
-
“每天睁眼就焦虑,得做心理建设才敢点开手机”
-
马哈蒂尔:特郎普的高关税撑不了3个月
-
“特朗普误判啊,中国未来几十年都将是硬核玩家”
-
印度断水、停签、赶人,巴基斯坦“以牙还牙”
-
“美官员私下承认:误判了!特朗普原以为中国会最早…”
-
“特朗普这伙人,别砸了‘美国’这块‘金字招牌’”
-
白宫激辩解除“北溪-2”制裁?他俩火速回应
-
“特朗普已经输掉了对华贸易战”
-
“收到中方警告”,韩国业界:后果很严重
-
中企直说了:不会妥协,现在是美国人没的选
-
“这就是中美的不同之处”
-
“中国知道,特朗普何时会眨眼”
-
美财长不痛快:IMF和世界银行,与中国走太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