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经:很多人觉得消费拉不动经济,那是没看到中国震撼全球的生产力
最后更新: 2024-05-08 23:46:44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居民最终消费为52.99万亿美元,占GDP比例为54.9%,政府最终消费为16.5万亿美元占17.1%,合计占比72%。2021年中国居民最终消费6.8万亿美元占GDP的38.1%,政府最终消费占比15.8%,合计53.9%,主要是居民消费占比太低。美国居民消费占GDP的68.2%,政府消费占14.4%,合计82.6%。中国居民最终消费仅占全球的12.8%,而美国居民最终消费占了全球30%,占比是中国的2.3倍,人均最终消费是中国的10倍。
因此,中国的居民消费占比在全球是显著偏低的。而且中国人关注的消费,主要是吃喝、电器、住房、汽车之类的工农业、建筑业、制造业商品(goods),觉得日子还行,或者觉得不行,买不起好房子、水果太贵。中国人普遍对服务(service)费用没太多感觉,手机月费几十块、百把块,看个小病几十块、几百块,最多的可能是大学学费,本科一年5000、6000元。但是发达国家并不是这样,服务消费数额很大,大幅超过实物商品消费。
美国2023年2季度GDP年化值
美国2023年二季度GDP年化值为26.835万亿美元,其中个人消费为18.3053万亿,占比68.2%。个人消费中,商品消费为6.0954万亿占33.3%,服务消费为12.2099万亿占66.7%,正好是商品消费的2倍。医疗服务消费就有2.9243万亿占16%,快到商品消费的一半了,住房与设施服务有3.2161万亿占17.6%,两者相加就超过商品消费了。金融、保险、交通、娱乐、餐饮以及其它服务消费,加起来又相当于一个商品消费。以美国3.33亿人口计,人均消费年化值为5.5万美元,半年2.75万美元。
国家统计局公布,上半年中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739元,增长8.4%还可以。但以上半年平均汇率6.9181计,半年消费只有1841美元,只相当于美国居民人均消费的15分之1!美国上半年人均医疗服务消费就有4390美元,人均住房与设施服务消费4830美元,分别是中国居民所有消费支出的2.4倍、2.6倍!
中美这个人均消费数据差异,说实在的有些夸张,甚至难以理解。中国数据是16万户抽样调查的,有低报的倾向,而且应该是代表普通人的开支,收入较高的人不太愿意接受调查。而美国的数据就有些虚高,医疗服务消费那么高,人均寿命也没多高。美国人各类消费加起来,每人每年要5.5万美元,合38万元人民币,一家三口就要上百万元,实际收入真没有这么高。例如住房服务消费,里面就有“虚拟房租”,自住房也要按市价折算租金。再如医疗支出,往往并不是真去看病了,而是买医疗保险,被医疗利益集团打劫一样不买不行,但是公司会帮买部分。
即使有低估,数据也能说明,中国居民消费真的很低。有三个现象,一是挣多花少注重储蓄,社会储蓄率高。二是物价较低,特别是服务价格很低。三是普通劳动者收入较低。
世界银行相关数据叫“Gross domestic savings (% of GDP)”,其实就是100%减去前面的最终消费占GDP比率,中国储蓄率是45%,在主要大国里领先较多。
关于中国物价是高是低,说啥的都有,有些人还说物价比美国高,美国东西便宜。这是因为中国生活方式多种多样,商品供应种类丰富,高中低的物价都有。一些进口商品有关税,是可能比美国价格高,美国部分农产品还有资源优势。
但是中国制造业商品价格肯定是全球最低之列,多年来不断优化生产降低成本,经常能给出外国几分之一的价格。许多制造业商品,发展中国家成本太高都很贵,所以中国商品出口优势很大。中国制造业商品的成本低,经过市场经济里渠道与广告包装吹嘘加价,到消费者手里,最终就形成了多层次的价格体系,高中低都有。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中国的服务价格特别低。例如公交、地铁、普铁、高铁,服务水平相当高,设备好、速度快,但是价格只有发达经济体的四分之一到十分之一。
大学学费,公办本科一年只要约5500元,相当于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到四十分之一。以前有抱怨说上不起大学的,现在感觉压力不大了,主要问题是考不上,留学外国一年学费就要10万、20万的常见,也一堆人去。
医疗服务费也很低,一般看个病几十元,手术费低的几百,上万的就是大手术了,这个费用在发达国家会觉得不可思议地低。一些熬资历的医护要连轴转服务多人,感觉很累。许多人觉得看病贵,主要是进口药贵,或者开药太多。
中国大陆物业管理费也算便宜,一般一个月100多元,还经常收不上,易生纠纷。香港物业管理支出占家庭月收入的7.4%,一般要上千元。香港预计全年物业管理服务总收入551亿港元,以740万人口计,人均7440港元(约6830人民币)。如果按香港的物业管理费水平,中国大陆物业管理费收入应该有9.6万亿,而2021年实际营收只有1.27万亿。
中国大陆有线电视服务费农村8-12元,城市20-30元,频道很多,体育节目资源就非常多。音乐、视频流媒体服务月费10-20元,都算便宜。发达经济体同等资源,感觉要十倍的价格。通信服务费也不贵,月费几十的多,100多的就算贵的了。通信服务费价格优势就不算太大,发达国家只是三四倍的价格。
2023上半年中国餐饮收入24329亿元,同比增21.4%,折合3517亿美元。美国上半年餐饮行业收入6796亿美元,是中国的1.93倍了。餐饮统一算在服务消费里,厨师做饭、服务员上菜等服务,和食品不单独结算。这也是个难以理解的数字,美国人均餐饮消费是中国的8.2倍。中国应该很多餐饮消费没统计,但是餐饮服务价格是比美国便宜很多。
总体来说,中国涉及到人的服务价格就比较低,服务人员工资不高。还有大市场的优势,一些内容服务的价格不高,世界杯等重要赛事免费看,全球流行歌曲十来元月费基本都能听。
从中国普通人的商品与服务消费开支数值来看,在国际上是很低的状态,特别是与美国对比。
这并不代表中国人生活水平差,实际上因为农业发展好,农业GDP全球占比达到了30%,吃喝生活并不差。水电基础设施完善,家电、手机、网络普及,空调这一项就超过所有发展中国家。大量普通中国人谈论的生活是买车买房,档次不低的就是发达国家生活水平,档次低的也有微型车、县城房,也不算差。但是消费数字呈现出来就相当特殊。
从多项工业产品的生产与消费来看,普通中国人的实际生活水平比数据显示的要好得多。这是中国的特点,大量底层人口生活其实也过得去,起码和中产能够比较起来。
月入数万的中产家庭与月入数千元的普通家庭,收入可能差出去5-10倍,但生活还真可以相比。与富人相比,中产消费形态与思维方式更接近穷人与普通家庭。
中产与穷人普通家庭主要区别是:房子是买的还是租的,小区的档次,厨房的档次,车有没有,有车的话档次如何,打车的次数,坐飞机次数,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数量、档次、更新频率,空调电视等家用电器的档次,旅游消费的档次与频率,叫外卖、上餐馆、自己做饭的频率,有没有较高档次的衣服,营养品、化妆品、美容美发与烟酒档次,网购商品的频率与档次,有没有较多的闲钱投资,有没有大笔的补习、出国留学等教育开支,看电影频率,有没有大笔游戏开支。
即使是较为底层的家庭,基本的衣、食、住、行、电器、娱乐、餐饮、烟酒、化妆、旅游、教育等各项消费,都是有的,只是档次低些,要按发展中国家的低标准也算中产了。自己做饭营养不差,普通家庭小孩与中产家庭小孩猛一看,区别不大,也能玩到一起。穷人和普通家庭收入增多了,和中产家庭的各类生活方式区别就减小,逐渐改善区别不大了,就变中产了。把这些点列出来配权重打分,各个家庭可以评估自己,“中产指数”是多少,100分就是完全的中产,50分就是半中产。有些人虽然收入能算中产,但生活方式更接近穷人。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许多家庭的“中产指数”是不断爬升的,买车买房还会大幅跃升。
富人家庭不论,中国中产家庭基本有发达国家生活水平了。这两类人的生活水平比较明确,肯定是大幅高于发展中国家的,财富水平也不比发达国家普通人差。不少中产有多套房,中产小区地库里一堆BBA伪豪车,存款、股票、基金不少,会琢磨投资。一个标志性的能力是,花四五十万或者上百万送子女出国留学,读本科或者水硕,主要是中产家庭干的,富人家庭另有玩法。中国富人与中产的绝对数量已经很庞大,从各类奢侈品、高档汽车销售数量来看,可能是全球人数最多的了,笔者估计应该在2亿以上。美国刨去穷人,中产人数不一定有中国多,不少人收入高开支也大,生活水平还不如中国中产。
而穷人或者普通家庭,肯定到不了发达国家生活水平,主要是收入比较低,但算是有起点、有希望了,特别是全面脱贫后。这些人数量应该在10亿以上,过着“中国特色”的低价现代生活,各类需求也都有,发达的市场经济体系提供低价商品与服务满足需求。这些低价商品与服务,质量还越来越好,有监管和市场经济竞争不断优化。
一些简单的数据可以说明,中产家庭数量,或者说普通家庭的平均“中产指数”是在大幅上升的,每年至少有大几百万个家庭朝着中产状态大幅跃升。
例如,外卖行业在高速增长。2018年中国在线外卖市场规模增长55.05%,2019年35.97%,2020年15%,2021年18.2%,2022年19.80%。点外卖越多,越像中产。
再如,新买房买车的家庭,会大幅接近中产状态。是有人“阶层跌落”,房子断供、车子卖了还债,但主要还是跃升的家庭多,怎么也有每年大几百万个家庭。2022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35837万平米,乘用车国内销售2054万辆,这都对应上千万个家庭。需要注意,即使新房新车销售从顶峰值下降了,中产家庭数量也是不断上升的,已经上位的一般能保持中产地位。
无论如何,中国普通家庭的“中产指数”整体是在不断上升的。增速有点放缓,但怎么也谈不上停滞。
最近一段时间,因为国际国内的多重因素,社会气氛有点低迷,部分中产家庭说钱不好赚了、跳槽加薪不容易了,投资消费情绪低了些。这都是正常的情绪波动,再怎么也还是中产。居民存款还增多了,投资和消费不够积极,2022年增加17万亿,2023年上半年增加11.91万亿。
等情绪又好起来,许多忧心的事就没啥了。目前消费情绪恢复得还不错,餐饮、旅游、文艺演出等市场情绪饱满,人挤人又出现了。投资情绪恢复得慢些,房地产和股市不断给利好,不可能一直低迷,会滞后恢复。利息不断走低,巨额存款总会又跑出来活动,时间问题。
中国以前明显的长期趋势,是农村人口转入城市,城镇化,但是主要阶段过去了。现在的长期趋势,是大量穷人和普通家庭,生活水平持续提升,不断接近中产,也就是追上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平。从“2023年上半年中国人均消费只有美国人均消费的15分之1”这类夸张数据来看,普通中国人的起点还比较低,但追赶已经开始了一段时间。
笔者不主张搞太复杂、宏大的分析,或者搞阶级对立分析,贫富分化生产力过剩云云,或者因为房地产等局部市场饱和就推广到整体经济。就看看普通家庭的收入增长,趋势很明显。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小婷 
-
昔日顶流基金经理蔡嵩松行贿、受贿案已当庭宣判
2024-05-08 22:54 -
王炸芯片,难再成苹果救星
2024-05-08 18:18 观网财经-科创 -
ST阳光:控股股东涉嫌内幕交易被证监会拟罚款2.32亿元
2024-05-07 20:57 -
华为苹果同日对决,背后还有中韩面板之争
2024-05-07 17:23 观网财经-科创 -
历史性一幕!iPhone在华市场份额跌出前五
2024-05-07 11:13 观网财经-科创 -
45亿加码“五五购物节”,拼多多助力上海“拼”出精彩
2024-05-06 19:32 -
美国Tiktok法案的起草人,引火烧身了
2024-05-06 18:47 观网财经-金融 -
舒适赛道红利释放,红豆股份品牌转型出成效
2024-05-06 13:33 -
“五一”近3亿人次出游,较2019年同期增长28.2%
2024-05-06 12:16 观察者头条 -
巴菲特股东大会要点来了!回应减持苹果、巨额现金储备等
2024-05-05 08:28 -
武广高铁、沪杭客专等4条高铁线涨价,涨幅近20%
2024-05-04 14:13 高铁世纪 -
深圳将取消福田、南山之外区域住房限购?深圳住建局回应
2024-05-04 10:27 观网财经-房产 -
-
20张营业执照只有3家实存?央媒:问题在下头,根子在上头
2024-05-03 11:21 基层治理 -
上海推出商品住房“以旧换新”活动
2024-05-03 09:39 观网财经-房产 -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最新进展
2024-05-03 09:30 国企备忘录 -
31省份“一季报”:苏鲁浙增速超6%,山西总量下滑
2024-05-02 21:39 宏观经济 -
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纳指两连跌星巴克重挫
2024-05-02 07:42 观网财经-海外 -
南京公积金新政:包括宣城、马鞍山在内的南京都市圈9城互认互贷
2024-05-01 19:50 观网财经-房产 -
美国当前经济数据中,也许藏着高官接连访华的答案
2024-05-01 09:24
相关推荐 -
伊朗港口大爆炸已致28死,与导弹燃料有关? 评论 37美国电商哀叹:关税不能这么高下去,太多人撑不过去 评论 104欧盟高层想让她走人?“上梁不正下梁歪” 评论 172见完泽连斯基,特朗普:普京也许只是在敷衍我 评论 307最新闻 Hot
-
超越DeepSeek,中国开源“集团军”重塑全球AI生态
-
“巴基斯坦已向中方提出请求”
-
“若勒庞被禁止参选,那么我上”
-
美国LNG行业明说了:我们无法遵守特朗普政府新规
-
又炒作:想赢中国,这件事至关重要
-
中日友好医院:开除肖某党籍,解除聘用关系
-
日本下一代战机要命名为“烈风”?
-
印巴再交火,印度未事先通知突然开闸放水
-
伊朗港口大爆炸已致28死,与导弹燃料有关?
-
“最美通缉犯”出狱直播当网红?抖音:已封禁
-
美国电商哀叹:关税不能这么高下去,太多人撑不过去
-
智方被曝阻挠中方天文台项目,“这不自相矛盾吗?”
-
欧盟高层想让她走人?“上梁不正下梁歪”
-
“美国人,包括一些共和党人越来越不满意特朗普”
-
世博会又出岔子了……“飞行汽车”表演时掉零件,被长期禁飞
-
“萝莉岛”关键证人,曾说不会自杀的她“自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