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企业在非洲,容易犯一个心态上的错误
如果直接去除掉翻译这一环节,把中方管理者直接丢到当地的语言环境中摔打,那步子未免迈得就太大了。在目前,大量地聘请翻译,应该是我们漫长的属地化持久战中的必要一步。[全文]
-
“法两头下注、俄只会打仗,我们更想要中国的‘非武力化’”
刚开始他们依靠法国人和西方的力量,后来他们发现没用,因为法国人两边给钱,两头支持,仗越打越大,他们只是趁机掠夺资源。他们转而依靠俄罗斯瓦格纳的雇佣军。俄国人要稍好一些,终于不两头下注了,帮政府军打赢了叛军。但是穆萨认为,靠打仗没用,道路只有一条,就是发展经济。[全文]
-
“很多事只有我们能干成,换任何一家美国或欧洲企业都不行”
如果是小的工程,可能印度、土耳其或埃及的承包商也能干。但如果是非常大的工程,那么既有技术又有人手,且还有经验去组织张罗的,就只有中国这唯一的选择了。[全文]
-
“对于青年人来说,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更像是一种双向拯救”
不论背后真相如何,非洲的“援助破坏经济”都是现实,而有能力帮助非洲摆脱这一处境的我们,毫无疑问应当肩负起改变现状的责任。这既符合全人类的长远利益,也符合商业理性。[全文]
-
清洁能源给“看不见的50亿人”带来了什么?是公平!
我们如果想要构建新质生产力,真正为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负起责任,那就不能抱有这种关起小楼成一统的幻想。要做,就必须全球一起做,不然就做不成。[全文]
-
我一个清华博士,为什么一毕业就毫无留恋去了非洲?
中国在非洲的这些人,都是干活人,他们只会干,但是非常不会说,我们做了好多好多事,但是没人知道,没人研究,也没人关心。但是,这个问题如果反过来说,又何尝不是这样?我们说话的人又何尝不是一点活都不会干?[全文]
-
常年身处“一带一路”建设前线,你死我活的敌我斗争早已不是秘密
喂一口吃一口的所谓“援助”没有任何意义,它只是单方面消耗财力与动员力。我们所做的援助是在“一带一路”上点燃一枚火种,呵护它渡过最危险的早期,然后随着它一起燃遍世界。对于常年身处一线的亲历者而言,这种你死我活的斗争早已不是秘密,就连敌人也早已大大方方地展示破坏意图。[全文]
-
我去非洲修水电站,为了宏愿前进小小一步
我的理想是改变眼下这套以西方列强为主导的极端不公的国际秩序,让人们都能得到与其辛勤和贡献相匹配的回报,而不是八亿条裤子换回一套客机的倒行逆施。但显然,就算我祖坟大冒青烟,这辈子能混成个什么厅长,凭一己之力也不可能实现这一宏愿。[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