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戈:被放弃的数字生命计划,有研究的必要吗?
最后更新: 2023-02-18 09:27:39知乎大神们已经推断敲门的是马兆。这种推断很有道理。首先,作为数字生命研究所的所长和550A到550W项目的负责人,他有技术能力和接入权。其次,虽然他曾对图恒宇说自己没有保留数字生命备份,想要“真正的死亡”,“不想死后被人当成数字宠物”,并且还说“没有人的文明毫无意义”,但他的行为却与言语有着明显的出入。正是他默许了图恒宇不把车祸重伤的图丫丫送往医院而带到研究所上传意识,也正是他在图恒宇违反法律往550W系统上传图丫丫的数字生命时故意拖延时间让上传得以完成。最后,马兆显然是个有“面壁者”气质的人,给人的感觉就是你永远也猜不透他在想什么,但却有一点可以肯定:他对人类而不仅仅是具体的人有着很强的责任心。
《流浪地球2》马兆,由演员宁理扮演
实际上,无论敲门者是不是马兆,第三个数字人的进入都会将MOSS带入难以预测、数学上无解的三体状态,使数字空间与“外面的世界”呈现出同样的复杂性,也使得下一步的故事更加令人期待。
本节开头的题记表明周喆直也知道,虽然数字生命计划被法律禁止了,但它并没有在事实上被终止,而这并不是坏事。“危难面前,唯有责任”,人类只有穷尽所有可能拯救自己和地球的手段,才能无愧这种责任。法律所针对的是不特定的多数人,考虑的是采取什么样的激励和阻遏机制才能引导人们的行为趋向于最终有益于人类的方向。这一点马兆说得很清楚:
图恒宇:“咱们所的研究真的彻底终止了吗?”
马兆:“不是彻底,是在法律意义上被永久禁止了。如果这项技术得到普及,一旦灾难发生,没有人愿意生活在现实世界,因为数字永生的诱惑对于普通人来说实在是太大了。”
如果对法律做目的论的解释,那么图恒宇并没有违法,甚至可以说是“计划的一部分”,即移山计划/流浪地球计划的一部分。不仅马兆默许着前沿探索者的数字生命技术研发,作为政府官员的周喆直也默许着,并且感恩着。这就是他说“无论虚实”的原因,也是他不止一次提到“有人在帮我们”的原因。
二
“记住:没有人的文明,毫无意义!”
--马兆
流浪地球计划的目的显然是为了保护人类这个生物物种和维系这个物种的物理-生态根基,也就是地球。人类文明是有着沉重肉身的人类创造的文明,而不只是精神文明。实际上,人的精神,人的理性,都是为了使人活得更好而存在和演进的。用怀特海的话来说:“理性功能在于提升生活的技艺”。
实际上,图恒宇对数字生命的执念之所以感人,是因为他所创造的数字生命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的数字化呈现,这个人是他的女儿,而且这个数字生命与他的肉身化的生命有着深切的关联,承载着他的爱和思念。而破坏流浪地球计划的数字生命派反叛者之所以令人厌恶,是因为他们是人类的敌人,不惜让人类这个物种毁灭来实现所谓“数字永生”。
刘慈欣本人对脱离了人类肉身在场的数字生命,抱有深刻的怀疑态度。比如,在短篇小说《时间移民》中的无形时代里,他描述了选择数字生命的人类的“生活”场景:在那里,唯一的限制就是想象力,当想象出现时,它同时也就变成现实,当然是数字宇宙中的现实。
作为算法而存在的“人类”可以轻易地拷贝多个自我,随意塑造自己的外形和“人格”。由于“自我”不再具有唯一性,个体最终会消失,最终所有的“人”合为一个软件。最终,这个文明选择了自我删除。因为,对存在思考到终极时,他们认为不存在才是合理的。
而肩负着保护人类这个物种的“大使”,在还没有看到最终的结局时,就选择不在这个数字生命时代驻足片刻,而将行程(休眠)的终点定在11000年之后,从而使人类文明得以保存下来。但他并没有拒绝无形时代赠予的量子记忆芯片,因为它可以帮助仍有肉身的人类在知识和技术上如虎添翼。可见,他并不排斥数字生命本身,只排斥用它来替代人类的肉体生命的构想。
至于对当下数字技术的主流表现形态,即基于万物联网获取的海量人类行为数据来预测、诱导和操纵人类行为的技术,刘慈欣更是抱有怀疑和警惕。在《太原诅咒》中,他就描绘了一幅严重依赖网络和智能设备的反乌托邦。最后活下来的只有骑马的和骑自行车的。
在《流浪地球2》中,网络安全也是一个显著的主题,数字生命反叛者对地球联合政府维护的网络发动了数以百亿计次的攻击,在太空电梯危机中更是通过网络攻击直接控制了无人机和太空电梯。以至于政府不得不决定关闭了整个全球互联网。这也是为了启动地球发动机而重新恢复全球三个根服务器并重启互联网这个重要剧情的背景。
- 原标题:被放弃的数字生命计划,有研究的必要吗?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杨珈媛 
-
中国代表:反对借助人工智能谋求绝对军事优势和霸权
2023-02-17 13:09 -
半导体基础研究匮乏,我们进入“黑暗森林”
2023-02-17 09:53 科技前沿 -
ChatGPT“狂飙”,如何“迎战”?怎样“问责”?
2023-02-15 15:10 人工智能 -
“中国复眼”二期开建,将实现对千万公里外小行星探测和成像
2023-02-14 13:06 科技前沿 -
世界首次3D打印大体量文物复制,云冈第3窟成功“分身”
2023-02-14 08:52 -
天府宇宙线研究中心成立,支撑高海拔观测
2023-02-14 07:34 科技前沿 -
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后贺建奎再现身,对科研伦理避而不谈
2023-02-13 11:32 -
专访神舟总师:飞船被打穿怎么办?
2023-02-13 10:15 航空航天 -
高福团队:北京新冠疫情高峰未见新变异株
2023-02-09 15:12 抗疫进行时 -
首次成功从零生成原始蛋白质,AI做到了
2023-02-06 08:18 科技前沿 -
量子通信网络更近一步!我国科学家实现模式匹配量子密钥分发
2023-02-05 11:11 -
“中山大学极地”号顺利完成渤海冰区试航
2023-02-04 07:22 中国精造 -
疫情三年,科学主义输了?技术进步了吗?
2023-02-03 07:19 -
西工大翼身融合大型客机缩比试验机试飞成功
2023-02-02 09:18 航空航天 -
“悟空”即将问世,国内首条量子芯片生产线亮相
2023-02-01 13:44 科技前沿 -
WHO:新冠疫情仍是“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023-01-30 19:43 抗疫进行时 -
第二届“天宫画展”:航天员展示钱学森像
2023-01-21 13:41 航空航天 -
兔年送祝福 玉兔二号照片上新了!
2023-01-21 13:07 节日谈 -
2022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新冠突变免疫逃逸机制入选
2023-01-20 10:15 -
我国科学家新发现挑战天文学经典理论
2023-01-19 06:47 天文
相关推荐 -
“这将是美国盟友对特朗普的第一场民意公投” 评论 16没有中国制造的家可能吗?美媒画了张图… 评论 135对话孙俪:诠释不完美中年人,生活不给你矫情的时间 评论 45德防长劝乌克兰:别听特朗普的,这是投降 评论 220超越DeepSeek,中国开源“集团军”重塑全球AI生态 评论 131最新闻 Hot
-
匈牙利经济部长:这一点美国无法与中国匹敌
-
“韩总统大选前跟美国谈不成”
-
“美国的发言格格不入,基本被忽视了”
-
“这将是美国盟友对特朗普的第一场民意公投”
-
贝森特也来拆特朗普台
-
“我们是主权国家,不是美国的一个州!”
-
白宫官员称:下一个100天,特朗普还有更多“险招”
-
没有中国制造的家可能吗?美媒画了张图…
-
美部长丢包案告破:被人用脚勾走的…
-
特朗普前首席经济顾问:我们最离不开的正是中国的产品
-
对话孙俪:诠释不完美中年人,生活不给你矫情的时间
-
“没有中国烟花,美国明年怎么庆祝建国250周年”
-
特朗普:泽连斯基准备好了“割地”
-
美海军提议:日本可协助美军建造军民两用船
-
江西省国资委原副主任李键再次被查,曾因多次给苏荣送钱被通报
-
幸福航空突然停飞“五一”前全部航班,财务人员透露“没钱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