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仲麟:再见了,所有的波音CEO!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张仲麟】
在一系列质量丑闻曝光之后,3月25日波音总裁兼CEO戴夫卡尔霍恩宣布,将在2024年末前辞职。与此同时波音民机的总裁斯坦迪尔宣布退休,而波音董事会主席拉里凯尔纳也宣布在即将召开的股东年会上将不竞选连任。
波音管理层的地震,某种程度上算是波音管理层的“总辞职”,其原因就是为近期的波音质量丑闻负责而引咎辞职。其中最受关注的莫过于波音总裁与CEO卡尔霍恩的“期货辞职”。
波音总裁兼CEO戴夫·卡尔霍恩 图自IC photo
不得不说,卡尔霍恩的“期货辞职”多少有些黑色幽默,因为卡尔霍恩的前任米伦伯格就因737MAX丑闻而在2019年底引咎辞职,而卡尔霍恩执掌波音本是充当“救火队员”角色,要把波音带出737MAX丑闻。暂且不论过去四年中卡尔霍恩是否成功“灭火”,如今卡尔霍恩自己也因质检丑闻引咎辞职,可谓充满了历史的讽刺。
对波音这样一个庞大集团而言,靠谱的掌门人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回顾波音的历史以及历任CEO的“丰功伟绩”就会发现,波音落到这班田地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历任掌舵人的带领下逐渐偏航,最终触礁。
康迪特:走上金融之路(1996-2003)
波音最辉煌的时刻莫过于完成了对老对手麦道的并购。这场由波音CEO康迪特主持的美国史上规模最大的航空并购行动,让波音成为了世界最大航空制造商,是民用航空市场无可争议的第一。
菲利普·默里·康迪特 1996-2003年任波音CEO
完成并购后,康迪特在管理层引入大量原麦道高管,包括前麦道CEO斯通西佛。这个举动对于波音的改变,将不仅仅是人事上的,这一点我们从后面波音的发展中可以清楚的看到。
以斯通西佛为首的麦道管理层在进入波音的管理层之后,在康迪特的支持下对波音的经营理念进行了大幅调整,波音的目标从“造最好的飞机”变成了“为股东创造最大利润”,完全破坏了波音曾经引以为傲的工程师文化,变成了利益主导,这毫无疑问引起了老波音员工的强烈不满。
面对来自工程和技术部门的不满声音,康迪特做了一个大动作——将波音总部从西雅图搬迁到芝加哥,用1800公里的距离来使他远离西雅图工厂的“杂音”。
西雅图有兰顿工厂与艾弗莱特工厂,可以说是波音的“龙兴之地”。波音在西雅图八十余年,使当地聚拢了大量航空与工程人才,与当地政府也保持密切合作。正因如此,康迪特的总部搬迁行动一直秘密进行。西雅图市长在波音宣布总部搬迁后打电话给波音,哀怨道这么大的事为何不和他先说一声。
波音总部搬迁到芝加哥之后,看似在老波音(西雅图)与收购的麦道(圣路易斯)之间想要取得平衡以便开启并购后的新篇章,但总部远离生产部门,无疑代表着康迪特领导下的波音将更侧重金融与利润,而非生产与技术。
漫长的距离让他们有足够的理由对技术部门反应的问题充耳不闻,从而专注于报表和利润,但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管理层与生产核心脱节。以至于当时西雅图的波音民机部门高管经常找不到康迪特,“他到底在哪”成了西雅图最常被问起的问题,而这也给后续问题埋下祸根。
在已退休的波音传奇掌门人威尔逊看来,这简直是麦道用波音的钱买下波音。他和周围人表示培养康迪特当接班人是他这辈子犯下的最大错误。然而这世上并没有后悔药,波音的地狱之门已然开启。
2003年,波音爆发空军加油机军购合同丑闻,波音向空军采购人员许诺提供“肥差”(经典的政商旋转门)以获得空军加油机合同(价值250亿美元)。此事败露引发轩然大波,康迪特为此引咎辞职,于2003年卸任波音CEO。
斯通西佛:来自麦道的阴影(2003-2005)
波音并购麦道后,麦道高管占据了波音管理层的半壁江山,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斯通西佛。在前任CEO康迪特因军购丑闻引咎辞职后,前麦道CEO斯通西佛临危受命,成为波音新任掌门人,从一个“败军之将”摇身一变成了“胜者统帅”。
1994年斯通西佛就任麦道CEO之后,立即采取了一系列讨好股东的行动,包括股东分红增加71%,斥巨资回购公司15%的股票等。这些对当时的麦道来说极为宝贵的现金流被用于取悦股东,导致麦道研发经费被砍60%。这给本来就经营状况不佳的麦道以沉重一击,导致1996年麦道的市场占有率下跌了7个百分点,跌至3.3%,最终被波音收购。
斯通西佛将麦道的风格带到了波音
讨好股东、削减成本、增加利润的作风,也被斯通西佛带到了波音,并带来了一系列难以挽回后果。举例而言,波音原本具备飞机机身生产能力,由其威奇塔工厂生产的机身会通过铁路运输到西雅图的兰顿工厂进行总装。斯通西佛认为机身制造工厂属于重资产、投入大、回报率低的“落后产能”,将威奇塔机身工厂在2005年出售。而出售之后的威奇塔机身工厂成为了势必锐,也即今年“飞门事件”的第二主角。
斯通西佛的目标很明确,将“包袱”都甩出去,只保留设计和总装的主业,通过将大量生产流程交给供应商实现降本增效。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他任内所启动的波音787梦想飞机项目,是波音有史以来使用外包最多的一架飞机。
从财务报表上看,将“无关紧要”的设计和制造部分剥离确实可以有效减负,但对实际的生产和设计来说就是另一回事了。对之前的波音工程师而言,部件出现问题需要调整,打给邻近的兄弟部门,就可以直接解决。而现在,电话另一头可能在大洋彼岸,存在时差和语言不通的双重挑战。最灾难的是,部件设计或工艺改进不再是同事间的内部沟通;而是变成了与律师、采购链高管、人力资源代表的谈判。
有人嘲笑商飞只是造个大飞机的壳子,但自斯通西佛之后,波音连飞机壳子都不会造了。当然股东并不在意这些生产和设计上的问题,他们对漂亮的报表、高昂的利润、丰厚的分红以及不断上升的股价非常满意。
并购麦道后,波音CEO的职位同韩国总统一样,仿佛有着神秘的诅咒。正如前任康迪特因为丑闻而辞职一样,斯通西佛也迎来了自己的丑闻,只不过前任是商业贿赂,而他则是与波音女高管的性丑闻。最终,他被董事会要求辞职,而他原配夫人也和他离婚。可谓是人财两空、晚节不保啊!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岳冠东 
-
第一批中国向古巴提供的紧急粮食援助完成交接
2024-04-05 08:48 -
以方称将开放埃雷兹口岸 改善加沙地带人道主义状况
2024-04-05 08:22 -
“耶伦筷子用得不错”
2024-04-05 07:38 中美关系 -
“中国方案是目前最明确、最合理的”
2024-04-04 23:27 乌克兰之殇 -
欧盟再对竞标中企下黑手
2024-04-04 20:06 欧洲乱局 -
“美欧想在下一代网络竞争中取代中国主导地位,但…”
2024-04-04 19:46 欧洲乱局 -
-
“历史最高!3个月内超5万澳留学签证被拒”
2024-04-04 17:36 中西教育 -
莫名其妙!她声称:如今卖我廉价商品,我不会再寄感谢信
2024-04-04 15:37 中美关系 -
“以部长大喊大叫、挥舞双臂,布林肯和沙利文保持冷静…”
2024-04-04 15:29 巴以恩仇录 -
警惕!美国务院二号人物“罕见”将AUKUS和台湾相联系
2024-04-04 13:00 -
美日菲“前所未有”新动向,冲着中国来?
2024-04-04 12:27 观察者头条 -
日本福岛县附近海域发生6.0级地震
2024-04-04 12:03 -
中国使馆:2名中国公民遭持枪抢劫,其中1人不幸身亡
2024-04-04 10:59 -
“下台!”以总理官邸被围,警方定性“骚乱”
2024-04-04 10:01 巴以恩仇录 -
乌官员称:上半年将摧毁克里米亚大桥,已拥有大部分手段
2024-04-04 08:42 乌克兰之殇 -
法防长向俄方保证:乌克兰和西方国家没有参与
2024-04-04 08:35 乌克兰之殇 -
伊朗两地军事总部遭恐袭,3名士兵死亡
2024-04-04 08:09 -
沙利文因骨折推迟访问沙特
2024-04-03 22:50 -
靠制裁战胜中国?他直言“行不通”
2024-04-03 22:15 中美关系
相关推荐 -
美码头工人集体声讨:这是对工人阶级的经济战争! 评论 72“短短100天,特朗普就把美国推向危机边缘” 评论 83美国工人造手机?“做大头梦,最小螺丝都是中国造…” 评论 1300人付款!美国人买美国货还是中国货?结果扎心了… 评论 271最新闻 Hot
-
尴尬!“特朗普上回庆百日的美国工厂,已迁至中国”
-
美码头工人集体声讨:这是对工人阶级的经济战争!
-
“特朗普关税反倒加强了中国决心,危机正化为机遇”
-
“我们无法在美生产任何产品,销美商品将涨价”
-
“我们努力实现100%美国制造,但连个轴承都买不到”
-
“短短100天,特朗普就把美国推向危机边缘”
-
微软总裁着急:这项竞争不能落后中国,美国输不起!
-
美国工人造手机?“做大头梦,最小螺丝都是中国造…”
-
中方直说了,美农彻底崩溃
-
“中国发货吧,关税美国人自己出”
-
卡尼宣布胜选:对美国,决不“跪”
-
董袭莹本科相当于国内三本?“什么是协和4+4”冲上热搜
-
0人付款!美国人买美国货还是中国货?结果扎心了…
-
中国取得EUV技术重要突破,阿斯麦CEO还在嘴硬?
-
美学者出新书《日本大屠杀》,日本右翼坐不住了
-
清华“挖”来美国顶尖AI学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