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仲麟:为什么一定要搞国产大飞机?制裁下的俄罗斯给我们上了生动一课
曾经璀璨辉煌的苏联航空工业在八十年代末有两个长程客机项目,一个是“757斯基”的图204,还有一个是伊尔96。这两飞机都是在八十年代末苏联末期完成首飞,但直到苏联解体后才投入运行。对俄罗斯来说这两飞机有不少优势:1.完整的走完了研制流程而且投入了使用,是成熟机型;2.这两机型虽然解体后产量不高而且不受欢迎,但还能生产;3.这两飞机属于可以“全俄产”。虽然这两飞机的经济性是出了名的糟糕,但在目前这局势下,经济性早就是最次要的因素了,能造出来、飞起来才是最重要的。
对俄罗斯来说,最容易复产的莫过于图204/214了。一方面是图波列夫设计局的生产线就在喀山,受解体影响较小;另一方面图214毕竟一直在维持生产,供俄罗斯政府机队以及空天军当特种平台使用。而且图214使用的PS90A发动机虽然是在九十年代西方技术的协助之下才得以完善,但这算是实打实的“全俄产”航发,也是目前俄罗斯在用的最为主要的大涵道比航空发动机。而且图214也是按照计划最早可以复产的飞机,2023年就可以开始交付,如果考虑到计划延期的话,最迟2024年也可以开始交付俄航投入使用。
虽说图214早已落后于时代,同类飞机波音757也早已退出主流航空市场,但对俄罗斯来说现阶段这是最快能到手的全新的长程飞机。而之所以是图214不是图204,也是因为图204停产时间过久,而图214一直为政府机队及空天军低速生产,有着现成的生产线,而且214航程比204更远,更贴合俄罗斯目前的需求。
俄罗斯红翼航空的图204客机
而伊尔96的情况就没有图214那么好了。一方面伊尔96作为和A340一个级别的四发宽体机,制造难度比单通道客机要显著上升,另一方面是伊柳申设计局的生产线随着苏联解体而支离破碎,受打击严重。也因此,伊尔96在解体后生产速度也是非常的慢,年产量高的时候是个位数,低的时候是0。原因也很简单,一方面是完全落后于时代,经济性上完全无法和波音777和空客330等相比,而另一方面还是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航空工业比较难支撑起伊尔96这样的宽体大飞机。也因此,伊尔96目前的用户突出两个特点:讲政治、不差钱。除了俄罗斯政府航空队拿伊尔96当政府专机用之外,使用伊尔96的航司用户只有古巴航空和俄航。前者是因为制裁关系只能买彻底去西方化的客机,还要满足能飞俄罗斯等友好国家的航程。而后者么……你作为载旗航空公司、俄罗斯的门面,总得买几架飞着吧?
俄罗斯政府机队的伊尔96-300
在早年中俄进行CR929项目合作谈判时,俄罗斯方面希望以他们为主,因为他们有研发制造伊尔96的经验。但从俄罗斯与其他国家的国际合作项目的历史来看,更多的是打着联合研发的名义将他们的航空制造业恢复起来,之后再顺便造宽体客机。只不过这点小心思也瞒不住人,一眼就能看穿。但俄罗斯也确实有着加长伊尔96的计划,也即伊尔96-400M。
2017年,UAC就推出伊尔96-400M试图与波音777和空客A350竞争,但你一个90年代初的四发机拉长下就想和777和350比显然是天方夜谭,最终因为没有用户而搁置。当然时来运转,俄乌战争带来的变化给了伊尔96-400M新生,在2022年快速重启,2023年6月就完成了首架飞机出厂。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估计在年内就能见到其首飞。但从计划表来看,俄罗斯航空工业的重点还是放在“现有成熟”的伊尔96-300上,伊尔96-400M就算在油门踩死的俄式速度下,乐观估计至少也得2026年才能投入使用,多少有些远水解不了近渴,也因此计划暂时没将其列入。
伊尔96-400M虽然只是加长,但试飞和研发工作量一点都不少
在面对无尽的困境和制约时,俄罗斯航空工业表现出了无与伦比的坚持和勇气。通过坚决果断而又大胆的国产化计划,,他们不仅表现出了当年那个红色巨人的气势,也向西方传达了绝不屈服的决心。在我看来他们的计划有些过于激进和大胆了,这样激进的国产化路线图必然会为了进度而牺牲其他方面的因素——比如安全性。但对俄罗斯来说,这些代价是必须的也是可以承受的,过去一年半的俄乌冲突俄罗斯已经向世界展示了超乎寻常的韧性,而这种韧性也会让他们对国产飞机出现的一些问题更宽容些。
对我们来说,过去一年多来俄罗斯在西方极限制裁下所表现出的底线思维是非常有价值的,我们未来极有可能面临着和俄罗斯同样的情况。所幸我们不是俄罗斯,而且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准备,不断提高国产化率的大飞机项目就是最好的证明,而俄罗斯又再次成为了走在我们面前的先行者,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周子怡 
-
长七A火箭成功发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号
2023-11-04 07:44 航空航天 -
我国科学家研制出首个全模拟光电智能计算芯片
2023-11-03 14:47 科技前沿 -
中国商业航天可重复使用火箭取得重大突破
2023-11-03 14:02 航空航天 -
国际首套!百千瓦级自由活塞热声斯特林发电样机研制成功
2023-11-03 10:21 能源战略 -
空中出租车来了!全国产化2吨级电动飞机试飞成功
2023-11-03 09:44 中国精造 -
我国团队破解钙钛矿电池寿命基因难题
2023-11-02 14:25 -
煤海蛟龙:煤矿无人化,靠它
2023-11-02 12:39 -
0.015毫米“手撕钢”怎样研发?有什么用?
2023-11-02 12:33 -
国产化水平达95%!国内最大液化天然气储罐投入使用
2023-11-02 09:31 -
我国第5个南极考察站长啥样?效果图来了!
2023-11-01 15:49 -
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启航:建设新科考站,首次由3船保障
2023-11-01 09:50 -
旋转球都看透了!商汤联合SMT打造2023世界乒乓职业挑战赛「AI解说员」
2023-10-31 16:25 大公司 -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3-10-31 07:55 航空航天 -
8万吨隧道沉管毫米级对接!北斗助力“海底穿针”
2023-10-31 07:54 北斗照耀 -
神舟十六号3名航天员正在返回,画面曝光
2023-10-31 06:53 航空航天 -
我国首台国产海上平台燃气轮机正式投用
2023-10-29 10:30 中国精造 -
我国科学家首创孤独症家犬模型,探索治疗新机会
2023-10-28 14:51 人与狗 -
着陆场系统做好准备 迎接神舟十六号航天员回家
2023-10-28 09:12 航空航天 -
我国最大液冷数据中心全链条基地启用
2023-10-27 15:11 -
突破遥感基础模型关键技术,我国研发出遥感智能训推一体机
2023-10-27 11:19 科技前沿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
“我们投给特朗普,现在他的关税搅乱了我们的行业”
-
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
“别用中国的”,美国务院内部文件曝光
-
越南总理表态:越美谈判,不能影响其他市场
-
“关税正在扼杀企业对美投资意愿,市场重心或转向”
-
“谈判推迟,美国又提要求”
-
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
带着石破茂的亲笔信,他来中国了
-
斗争升级!哈佛大学起诉特朗普政府
-
外媒紧盯中方“警告”:孤立中国,特朗普恐难如愿
-
特朗普称未来三天公布俄乌和平方案,美媒曝细节
-
工业电化学奠基人郭鹤桐教授逝世,享年95岁
-
挑衅!英军高官:台海问题,准备好了
-
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
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