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章永乐:威尔逊主义的退潮与门罗主义的再解释
区域霸权与全球霸权的空间观念之争
关键字: 国际秩序人类命运共同体大国协调【文/章永乐】
1919年1月7日,美国总统威尔逊结束了在欧洲大陆为时三周的巡回演讲,回到巴黎。在过去的三周里,他在欧陆各大城市受到了几近顶礼膜拜式的欢迎,无数灼热的目光投向他,期待他宣讲的美国方案能够为这片满目疮痍的大陆带来和平。 当威尔逊步入巴黎和会的会场,毫无疑问,他代表的美国,正处于世界舞台的中心,世界正在经历一个“威尔逊时刻”。
威尔逊带来的是一种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世界秩序主张。他批评欧洲列强多年来习惯的势力均衡(balance of power)、秘密外交、贸易壁垒、军备竞赛、否定民族自决等种种实践,认为世界需要转向国际法与国际组织、集体安全、公开外交、自由贸易、海洋自由、裁减军备和民族自决等不同的原则和做法。
这些主张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建设一个国际联盟(League of Nations)的计划,它是一个全球范围内的国家联盟,更是一个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国家之间纠纷的集体安全机制。这一设想通过美国公共信息委员会和留美知识精英的传播,在中国引起了知识界的热烈反响 ,康有为甚至一度感叹自己看到了“大同”的曙光。
然而,威尔逊的“高光体验”并没有持续多久。欧洲列强与日本利用威尔逊急于建立国联的心态,诱使其在其他方面做出让步。威尔逊同意了法国对德国的领土要求和惩罚主张,同意承认英国在“海洋自由”问题上的特殊利益,把战败国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利权转让日本,而对一战战胜国所压迫的诸多弱小民族的自决主张,威尔逊表现出极大的冷漠。而这就重挫了威尔逊的高调宣传在世界各地所引发的极高期待,因而,随着和会的进行,威尔逊的威望也不断下行。
威尔逊在形式上实现了其核心主张——6月28日签字的《凡尔赛和约》中包含了国际联盟盟约。但当他将盟约带回美国寻求国会批准的时候,却遭遇了滑铁卢。威尔逊是国际联盟最强有力的倡导者,然而他代表的美国却没有成为国联的成员国,这对于美国的国际威望而言,是一个沉重的打击。1919年,美国在世界舞台的中心大放异彩,但很快又回到阴影地带,转而以各种较为间接的手段,对世界舞台中心的事务施加影响,直至“二战”时期全面回归。
然而这个“威尔逊时刻”留下了深远的历史影响。威尔逊向世人展现了一个18世纪晚期远在偏僻的北美的新生共和国逐步成长为区域霸权,进而谋求全球霸权的历史轨迹。然而威尔逊从华盛顿向巴黎的“纵身一跃”,究竟是美国19世纪国际战略的自然发展,还是对美国19世纪门罗主义(Monroe Doctrine)实践代表的外交传统的某种偏离,却引起了美国国内外的激烈争论。
威尔逊及其政治盟友当然要强调,从门罗主义发展到威尔逊主义,是历史的进步而非堕落。然而,在1919年美国的内部政治斗争中,我们可以看到,威尔逊的政敌们恰恰认为威尔逊的国联计划背离了门罗主义传统,有可能导致一个欧洲国家主导的国联干涉美国以及美洲事务,美国不仅可能无所得,甚至还可能有所失。最后,国联盟约不仅未能获得参议院批准,威尔逊“纵身一跃”在美国政坛引发的反弹持续了多年,甚至对后来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参与二战,都产生了很大的掣肘作用。
在欧洲与亚洲,一战之后受到美国挤压的列强也对威尔逊主义相当不满。在德国与日本,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回应的姿态:抽取美国19世纪门罗主义的经验,将其建构为具有普遍性的经验模型,为德日两国扩张和捍卫区域影响力的做法进行正当性论证。而这在话语策略上,意味着用美国的过去反对美国的现在——门罗主义是好的,普遍的,值得为列强所效法;但威尔逊主义却是坏的,以美国的全球霸权否定了其他列强正当的势力范围,是“上房抽梯”“过河拆桥”之举。在德国思考“门罗主义”的公法学家卡尔·施米特(Carl Schmitt)对同时代日本“亚洲门罗主义”论述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而日本国际法学界在二战期间对于日式门罗主义的理论阐发,又受到了施米特的影响。
因而,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威尔逊时刻”都带来了一个重要后果,那就是将门罗主义与威尔逊主义之间的关系问题化。美国的当下是否背叛了过去,成为时人讨论的主题,相关理论思考甚至持续到二战之后。对于威尔逊时期的美国外交政策演变,我国学界已有一系列专著讨论,论者通常将威尔逊时期的新旧斗争概括为“孤立主义”(isolationism)与“国际主义” (internationalism)的斗争。
但本文试图从对两种“主义”的命名,进一步下沉到对“主义”所借助的核心概念和符号的研究。“Monroe Doctrine”这一概念和符号,无论在认知还是情感上,在美国19世纪外交传统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威尔逊需要重新解释“祖宗成法”,以证成自己倡议的广泛参与世界事务的新导向,而威尔逊的内外政敌更需要通过不同的解释,以更有力地阻击威尔逊的创新。在这一方面,国内已有的研究仍缺乏足够的聚焦。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尝试勾勒出若干基本研究线索,以抛砖引玉,为进一步的理论反思提供素材。
标签 国际秩序- 原标题:威尔逊主义的退潮与门罗主义的再解释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李亢
- 最后更新: 2019-04-24 11:57:54
-
西藏考古大发现:发现青藏高原首个史前人类洞穴
2019-04-20 15:04 考古 -
在菲律宾发现新的古人类物种
2019-04-12 16:42 考古 -
侵华日军细菌战又添新罪证!
2019-03-25 19:19 -
选举产生官员是反民主的,在过去两千多年里曾是妇孺皆知的常识
2019-03-25 17:38 观学院 -
“今天,向40年前那场战争中的英雄和烈士们敬礼!”
2019-02-17 22:47 -
长城城砖被撬坏60余延长米,谁干的!
2019-02-05 20:23 考古 -
在中国,不管官多大学问多好,都不该忘记自己来自人民
2018-12-11 08:05 新时代之声 -
尘封百年,甲午海战沉船致远舰设计图在英国重见天日
2018-12-10 19:59 考古 -
直播:今天我们该如何纪念“三大战役”
2018-12-09 12:14 观学院 -
即使在最穷的中国面前,英国人也摔了跤,美国人也碰了壁
2018-11-30 07:10 新时代之声 -
唐代公主谁也没见过,怎么知道复原得准不准确?
2018-11-22 07:44 -
有些人一讲改革开放,就是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
2018-11-21 08:18 新时代之声 -
当年我们羡慕别人家家有冰箱,今天我们造给全世界
2018-11-19 08:38 新时代之声 -
疑似抗日英烈头颅现身日军老照片 日军曾“屠村”
2018-11-19 07:33 -
爱因斯坦亲笔信3.2万美元成交 信中成功预言德国未来
2018-11-15 17:21 德意志 -
埃及发现几十具“木乃猫”,真·喵星人占领评论区
2018-11-13 20:44 考古 -
“10人里有1人愿回中国,我们就成功了”
2018-11-02 06:58 新时代之声 -
当年中国没钱,但有胆子“杀出一条血路”
2018-10-30 07:28 新时代之声 -
佟麟阁:誓与卢沟桥共存亡
2018-10-25 10:40 捍卫英雄 -
发现最古老完整沉船:距今2400年、保存完好
2018-10-23 15:23 考古
相关推荐 -
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国谈成 评论 90“英伟达很急:别再卡了,中国自研芯片已突围” 评论 61“痛苦!关税战被中方拿捏,美国只能二选一” 评论 78“中国人很团结,就连亲美人士都认为必须对抗美国” 评论 201撑不住了?特朗普暗示降低对华关税 评论 369最新闻 Hot
-
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国谈成
-
“英伟达很急:别再卡了,中国自研芯片已突围”
-
印尼让步了
-
“痛苦!关税战被中方拿捏,美国只能二选一”
-
西藏日喀则市原副市长张云宝被查,长期在水利系统工作
-
轮胎高速路上狂奔后滚进服务区致人死亡,重庆警方通报
-
中国在智利合建天文台项目,美国又伸黑手
-
哈佛一下子更有钱了
-
“再没进展,我们就撤”
-
“正事不干杂事一堆,特朗普让美国科研机构‘彻底崩溃’”
-
“中国人很团结,就连亲美人士都认为必须对抗美国”
-
又一位科学家回国!曾供职美顶尖能源实验室
-
撑不住了?特朗普暗示降低对华关税
-
国家发改委干将龚桢梽,“空降”广东
-
广西东兰干旱“农民求雨”?当地回应:视频系摆拍
-
外媒继续紧盯:中国,70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