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光耀病逝 回顾李光耀的13个瞬间(组图)
关键字: 李光耀李光耀是谁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李光耀去世李光耀病逝李光耀逝世李光耀死了新加坡李光耀图为1965年5月1日,李光耀在廉租房项目现场。此时,在李光耀的主导下,新加坡政府开始了福利建屋计划。
新加坡独立后,李光耀积极推动经济改革与发展,在位期间推动了开发裕廊工业园区、创立公积金制度、成立贪污调查局,并进行教育改革等多项政策,成功使新加坡在三十年内发展成为最富裕繁荣的国家之一。
新加坡政府以高效率、廉洁著称,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与此同时,新加坡政府一向以父母官自居,父母主观认为不当的行为都不获鼓励,甚至立法明文禁止。譬如新加坡以整洁市容为由,自2004年起全面禁止售卖口香糖(医疗性质的口香糖除外,但需要医生处方),在街上乱吐口香糖将被罚款新币500元。
1970年代末,李光耀领导的新加坡政府开始与中国大陆交往,双方都放弃了1960年代文化大革命时的敌对政策。1976年,李光耀首次访华,会晤毛泽东等多位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李光耀的促成下,海峡两岸曾于1993年在新加坡举行“汪辜会谈”,极具象征意义。自1976年首次访问中国至今的39年间,李光耀共访华33次,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到习近平,李光耀是罕有的与五代中国领导人都有过会面的国际政治家。图为1976年5月12日,首次访华的李光耀与83岁的毛泽东会晤。
李光耀对邓小平一直十分尊重。他不止一次被问到同样一个问题,“你认为在这个时代里,谁是最伟大的领袖”,每次他都毫不犹豫地回答——邓小平,没有一次例外。图为1988年,李光耀拜会邓小平。
1988年国庆群众大会,李光耀发表电视讲话,谈及会在1990年把领导位置交接给吴作栋,他说道:“即使我卧病在床,或当你将快把我下葬,如果我觉得事情不对劲,我还是会起来的。”
1990年,李光耀辞去总理职务,依然留任内阁资政,维持影响力。他始终提倡亚洲价值观,认为亚洲国家不需要完全依照西方的价值观行事。李光耀也一直对西方国家对他专制独裁的批评不加理会,他认为西方民主不能强加给亚洲人民。
美国《外交》杂志1994年3-4月号刊登了李光耀与该刊编辑法里德·扎卡利亚的长篇谈话纪录《文化是决定命运的》,李光耀说:“坦率地说,如果我们不曾以西方的优点作为自己的指导,我们就不可能摆脱落后,我们的经济和其他各方面迄今会处于落后状态。但是我们不想要西方的一切。”“人性的某些基本方面是不会改变的。人性中有恶的东西,你必须防止它。西方人相信,只要有一个好的政府制度,一切问题都可以解决;东方人是不相信的。东方人相信,个人离不开家庭,家庭属于家族,家族又延伸到朋友与社会。政府并不想给一个人以家庭所能给他的东西。在西方,特别是在二次大战后,政府被认为可以对个人完成过去由家庭完成的义务;这种情况鼓励了单亲家庭的出现,因为政府被认为可以代替父亲,这是我这个东亚人所厌恶的。家庭是久经考验的规范,是建成社会的砖瓦。”
李光耀从执政起,就开始了和媒体孜孜不倦的较量。剑桥大学毕业、在英国拿到律师执照的他,从来不靠嘴巴斗争,而是在法庭上、禁令中,让媒体付出惨痛代价。
1977年,新加坡通过立法,禁止任何人或受其任命者持有报刊超过3%的普通股权。除此之外,还设立了特别股票“管理股”,部长有权决定哪些股东可以获得管理股。
1986年,李光耀决定,对涉及新加坡内政的外国报刊,执行限制销量或发行量的法令。第一个撞枪口的就是著名的《时代》周刊。在该周刊报道了一名反对党议员的新闻后,李光耀的新闻秘书去信,更正报道中不符事实之处。《时代》当然不予理会。然后《时代》的销量从18000本被一路砍到2000本。8个月后,答复信原文照登。
此后,很多西方媒体都get了《时代》杂志的听话技能,比如《经济学人》、一些主流通讯社等等。好几家媒体甚至付出数十万美金的“学费”。
李光耀说,报刊的拥有者和记者们,不具有想登什么就登什么的权限,因为与新加坡的部长们不同,他们不是民选的。这就意味着,他们不具有对政治指手画脚的权利。
图为2008年5月27日,85岁的李光耀乘车离开最高法院。时事杂志《远东经济评论》在报道中称李光耀父子相继担任新加坡总理为“裙带主义”,被裁决为“诽谤”李氏父子,后被禁止在新加坡发行。
2011年5月14日,李光耀宣布退出新加坡内阁,宣告“李光耀时代”的终结。图为李光耀在丹戎巴葛集选区向支持者挥手示意。
2013年8月6日,李光耀新书《李光耀观天下》出版。在书中李光耀说,新加坡建国有成的两大支柱是:
统一语言并与国际接轨。新加坡建国之初,有人提议以华语为国语;但李光耀坚持以英语为通用语言,学校一律用英语教学,使新加坡顺利与世界接轨。李光耀反对把华人的方言(如粤语、闽南语等)列入学校教程,以免因华人说不同方言而把社会撕裂。
开放的社会。新加坡腹地小、没资源,必须对外开放、吸引外人投资,让外资把技术、管理与市场带进来;而且新加坡鼓励移民,以弥补国内人才与人力之不足。李光耀还说,如果新加坡决定发展成为像西方国家如英国的两党制政治,新加坡必然“走向平庸”,因为“最优秀的人才不会选择从政,参选得冒很大风险,竞选活动会变得非常不文明、甚至卑鄙恶毒”。
他在书中坦承对生死的看法:“我89岁了,没必要回避这个问题。与其陷入昏迷长期卧床,我宁愿选择快速离世”。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陈佳静
-
美国工人造手机?“做大头梦,最小螺丝都是中国造…” 评论 1000人付款!美国人买美国货还是中国货?结果扎心了… 评论 256冲突升级?巴防长:印军“入侵”迫在眉睫 评论 200“这将是美国盟友对特朗普的第一场民意公投” 评论 60没有中国制造的家可能吗?美媒画了张图… 评论 154最新闻 Hot
-
美国工人造手机?“做大头梦,最小螺丝都是中国造…”
-
外媒热议中方这一表态,美农崩了
-
“中国发货吧,关税美国人自己出”
-
卡尼宣布胜选:对美国,决不“跪”
-
董袭莹本科相当于国内三本?“什么是协和4+4”冲上热搜
-
0人付款!美国人买美国货还是中国货?结果扎心了…
-
中国取得EUV技术重要突破,阿斯麦CEO还在嘴硬?
-
美学者出新书《日本大屠杀》,日本右翼坐不住了
-
清华“挖”来美国顶尖AI学者
-
“这是逼中国放弃美债,特朗普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
“如果中国垮了,地球上每个国家都会垮,包括美国”
-
冲突升级?巴防长:印军“入侵”迫在眉睫
-
新增三省两市,西湖大学将招收浙江外本科学生
-
自民党高官自夸:中国要“补缺”,日本能帮美国
-
“卡尼领导的自由党将胜选”
-
泽连斯基承认:我们干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