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小宝:如果上海的一千万外地人消失了……
关键字: 上海排外上海外地人上海外地人口上海人歧视外地人【文科博士们忙着讨论过年敢不敢回家,而部分上海民众在高兴春节这几天“外地人”终于走了。从马年春节前后开始,一组名为《上海,难得有空》的摄影作品总会在各个社交圈内流传。大年廿九,沪上媒体人宣克炅更是在微博上传图片感慨:“上海今天马路、高架空成这样了。幸福感提升三级,上海市民综合素养突然高了很多。大家开车都彬彬有礼、相互谦让:您先走、不急。高架上外地牌照几乎不见了踪影。”这让在沪上打拼的异乡人们看了心里膈应。
这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大城市的拥挤让人又爱又恨,一方面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完善给予人们极大的方便。另一方面,人口的过度集中造成了资源的稀缺,教育,医疗,交通都人满为患。知乎网友chenqin给出一种有趣的假设:“如果上海近千万的‘外地人’消失了,紧接着产生了结界,只有停留一个月以下的出差、旅游人员和物流能够进出上海。外来人口若想进上海常住,就不行了。那么,上海会怎么样?”
然而,他的结论——离开外地人,“上海就是一座需要学着如何死去的城市”——引发了更多的反驳。本文将双方观点并陈,以求兼听则明。】
图片/@一涯
2013年,上海总人口为2415万人,其中拥有上海市户籍的人口1432万人,外来人口983万人。想要知道上海人口突然流失一半的后果,那么不妨假设这983万人口在一夜之间全部消失,紧接着上海产生了结界,只有停留一个月以下的出差、旅游人员和物流能够进出上海。而外来人口若想进上海常住,就不行了——这个只出不进的结界很重要,如果外来人口仍然能够进入上海常住,这个问题的背景就和春节没什么两样了。
大量人口消失,最直接的影响出现在劳动力市场。按照上海的人口年龄结构以及人口普查给出的从业人员比例,2415万人中正在工作的人口有1341万人,约占总人口的55.5%。其中,本地户籍的从业人员有635万人,外来户籍的从业人员有706万人。也就是说,本地户籍人口有44%在工作;而外地户籍人口有72%在工作。
分行业的情况如下:
上两张图的单位都是万人。从总劳动人口看,外地户籍人员所占比例已经超过半壁江山。分行业看,一些行业已经完全离不开外来劳动力,典型的行业有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77%)、建筑业(74%)、住宿和餐饮业(74%)、批发和零售业(62%)、制造业(61%)。
人口消失一个星期
在以上外来人口占比较多的行业中,和人们生活最直接相关的是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以及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前两者从字面上就可以理解。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主要包括家政服务、理发、清洁工、修理维护四类。这三大类行业中,四分之三到八成劳动力是外地户籍人员;如果他们消失,那么首先能让人感觉到的是:
1,许多餐馆因缺少服务员而关闭,不能下馆子了。
2,商店、便利店和超市缺少营业员,超市的收银出口也减少许多,线下购买东西变得很不方便。绝大部分快递员也不见了,网上买东西只好使用仍然有本地户籍工作的EMS,隔天到变成半月到。
3,钟点工消失、没有地方理发、街道楼宇没有人清扫、垃圾筒满溢也没有人清理、修车、配钥匙的地方消失。
这差不多是春节时的上海,但毕竟不是所有外来人口都会在春节时离开上海,因此上面的情况要比春节更严重一些。
图片/一涯
人口消失一个月
一些人说,这些现象只是阵痛,上海在90年代的时候没几个外地人,不是也过得好好的?如果某岗位缺人,他就提高工资,自然会有人干。
这话有一定的道理,在外来人口消失一个月后,许多餐馆关门大吉,而剩下的餐馆在不那么激烈的竞争下,提高了服务员的工资和产品价格,让户籍人口补上了劳动力短缺。有人认为,虽然餐馆减少了,但是吃饭的人也少了,所以短缺的问题不会太严重。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人口随机少了一半,那么这个判断是大致正确的。但问题是走掉的人有72%是生产者,留下的只有44%是生产者。那么外来人口消失必定会造成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尤其是对于餐饮、家政服务来说,外来人口消失,会导致五分之四的供给走掉,但是餐饮和家政的需求减少了五分之四吗?不是,总人口只减少了40%,剩下60%的人还是需要吃饭的。
于是,钟点工、服务员快递和理发师重新出现,只不过价格出现了显著提升,一部分人只好放弃了钟点工服务,下馆子时加付服务费并额外给服务员小费、忍受半个月才到的网购或者在网购时加许多钱选择“顺丰隔天到”、减少理发频率或者自己理发、自己学会擦车和修车——于是就这样过上了北美留学生的生活。
人口消失半年
制造业工人消失五分之三,对大众汽车、振华港机等产品具有差异化的企业,可能可以提高工资招工。但另外一些产品竞争激烈的企业,提高工资则意味着失去竞争力,例如外来员工超过20万的广达上海制造城,可能可以收缩流水线支撑个半年,但时间更长,也会难以为继。在哪儿生产不是生产呢?大量制造业企业会选择关闭上海的厂,转移到其他劳动力充裕的地方去。不仅劳动力价格上升会带走企业,企业本身的流出也会带走许多企业,例如一些企业虽然苦于上海市的高工资水平,却因与上下游企业进行低成本运输的集聚优势才留在上海,但如果相应的上下游企业流出上海,这个优势消失了,剩下的企业就会加速流出。
此时的上海,是一个劳动力不足且资本严重过剩的地区,资本过剩,就会导致低回报,而资本的流动性很大,一旦无法得到应有回报,就会选择流出,资本外流的过程直到人均资本存量与之前相同的情况下才会停止。以制造业为例,上海市2013年共有9075家销售额在2000万以上的企业,他们贡献了870亿增值税,450亿企业所得税以及912亿营业税,扣除上缴国库的比例,仍然为上海市贡献了1300亿的利税,略少于上海市总税收收入的一半。如果这部分收入突然减少60%,会导致财政收入一下子变得捉襟见肘。当然,由于人口减少,需要公共服务的人员也减少了,所以乍一看起来利税减少的负面效应竟然也没那么可怕了。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陈佳静
-
0人付款!美国人买美国货还是中国货?结果扎心了… 评论 166冲突升级?巴防长:印军“入侵”迫在眉睫 评论 172“这将是美国盟友对特朗普的第一场民意公投” 评论 57没有中国制造的家可能吗?美媒画了张图… 评论 146对话孙俪:诠释不完美中年人,生活不给你矫情的时间 评论 50最新闻 Hot
-
美国工人造手机?“做大头梦,最小螺丝都是中国造…”
-
0人付款!美国人买美国货还是中国货?结果扎心了…
-
中国取得EUV技术重要突破,阿斯麦CEO还在嘴硬?
-
清华“挖”来美国顶尖AI学者
-
“这是逼中国放弃美债,特朗普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
“如果中国垮了,地球上每个国家都会垮,包括美国”
-
冲突升级?巴防长:印军“入侵”迫在眉睫
-
新增三省两市,西湖大学将招收浙江外本科学生
-
自民党高官自夸:中国要“补缺”,日本能帮美国
-
“卡尼领导的自由党将胜选”
-
泽连斯基承认:我们干的
-
为躲避胡塞武装攻击,美航母一架F-18坠海
-
小特朗普炮轰民主党州长:想煽动对我爸的第三次暗杀?
-
伊比利亚半岛大停电,西班牙葡萄牙都在甩锅…
-
特朗普向加选民喊话:美加合为一体该多美,天作之合!
-
美国反复挑拨中匈关系,“匈牙利发出迄今为止最明确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