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翔:中广核集团,大型企业海外在地运营的先行者
关键字: 中广核集团第二,在企业内对不同族群的本地员工一视同仁,致力于形成平等合作、和谐相处的工作关系,在公司内部建构多元文化融洽相处的新文化。
纳米比亚的贫富差距较大,白人族群与黑人及有色族群之间的贫富差距非常明显,但不同部族之间的矛盾较小,国家治理结构比较完整,算得上“非典型的非洲国家”。纳米比亚曾长期是德国、英国的殖民地,也曾为南非托管,纳米比亚黑人对南非白人颇有旧怨。
中广核斯科公司重视员工的平等相处,在工作中对当地不同族群的员工一视同仁,同工同酬。一些走上管理岗位、曾在其他矿业企业工作过的黑人员工说,在一些企业常见的情况是,即使工作表现好,黑人员工一般很难有机会担任管理职务,工资待遇也相对较低。
斯科公司副总裁、人事总监Percy来自纳米比亚所称的“前弱势群体”(PDN,Previous Disadvantage Namibian)中的混血族群,他认为斯科公司对PDN权益的保护和重视走在纳米比亚矿业公司的前列。纳米比亚总统根哥布在湖山矿视察时,工人们在工地现场围着总统聊天,总统说,这个营地跟首都的宾馆是一个标准,我们要珍惜这个工作条件,争取公司好了之后,自己和家庭都好。
第三,斯科公司要求中方员工克服语言文化的障碍,不断提升交流沟通能力,在与外方同事一起工作存在意见分歧时重视吸收长处和耐心说服,高绩效文化的培育需要建立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之上。
斯科公司相当部分生产管理岗位由当地员工承担。一起工作时,中方员工对于生产方案和策略会有自己的看法,但不能对外方同事(包括管理人员)直接下指令,必须想办法说服外方同事。纳米比亚的工会力量一直较强,外方基层员工有自己的工作经验或方式,往往会倾向于坚持己见,如果经理的建议不符合自己的经验,往往不听经理的,有时还会到公司领导那里拍桌子吵架。对于这些情况,需要耐心的沟通和说服,这种沟通工作会比较费劲,但必须去努力。
在相互磨合的过程中,本地员工的工作习惯逐渐发生改变。中方员工除经营岗位的工作之外,还承担与大股东沟通、在线监督、风险管控等职能,经常加班,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本地员工的工作文化受西欧文化影响很深,习惯于到点下班回家,不给加班费从不加班,开始对中方员工没日没夜干活很不理解。随着了解加深,一些本地员工为了按时完成工作,逐渐开始自愿加班。
更为重要的变化是,本地员工在工作中越来越主动,自主性越来越强。以往本地员工习惯于只承担明确规定的份内工作,不做其他有需要的相关工作,习惯于做所谓“福特生产方式”之下生产流水线上的一颗“螺丝钉”。中国的国有企业强调企业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在生产团队中团结协作,每个人都了解协作部门的工作,也能承担多个岗位的工作。这种以往被称为“鞍钢宪法”、现在称为“丰田生产方式”或“后福特主义”的工作习惯,在多数中国民企同样流行,中国企业的员工习惯于做多面手,对灵活分担其他岗位同事的工作、相互帮忙和协作习以为常。斯科公司的中方员工同样如此。
本地员工刚开始对此颇为惊讶,后来逐渐意识到这种做法的优势,理解了公司描述岗位职责时提出的“承担其他必要的工作”的具体含义和必要性,开始乐意与同事协作,承担相关的工作。
斯科公司每年组织20位外方员工到中广核集团深圳总部和北京等地学习和考察,对于提升外方员工对斯科公司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有很大的帮助。这些员工亲眼见到中国速度,见到北京、深圳等大型城市的发展水平,体验大亚湾等核电站的管理运营,都感觉很震撼。对中国和公司的实际情况有了基本了解之后,他们对公司的发展更有信心,对公司文化有更深的理解。
第四,与工会积极协作,与多家工会建立良好关系,妥善处理罢工事件。注意关心本地员工,将中国国企的一些关心职工的方法引入斯科公司。
纳米比亚工会非常活跃,有较强的话语权。斯科公司意识到其中的机遇,即工会组织是有效回应和处理员工诉求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途径。斯科公司聘请的人事总监有着与工会有关的长期工作经验。2012年,斯科与纳米比亚金属建筑工会(MANWU,承包商的工会)就矿建项目的劳资关系签订了协议。2014年,与矿业工人工会(NUN,生产工人的工会)签订协议,并建立协商的工作机制和原则。邀请BRC在斯科公司成立工会分支委员会,这个委员会每周都会开会,公司与该工会每月有一次沟通。
从开工至今,斯科公司遭遇了四次罢工事件,其中包括针对承包商的罢工。这些事件都得到了快速的回应和处理,在纳米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之外,与工会的良好沟通与合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斯科公司引入了国企关心职工生活的一些做法,例如对一些遭遇变故或需要帮助的员工及其家庭给予抚恤。一位平时表现较好的黑人员工因追赶入室抢劫的凶手而惨遭枪杀,斯科公司高层决定,在保险公司赔付之外,公司对遇难者家庭有所抚恤。外方管理人员担心此例一开会引发相似诉求,中方管理层通过解释打消了这一顾虑。这一举动也感动了遇难者的同事们。
第五,为纳米比亚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差距的缩小做出贡献,争取在当地社群形成良好口碑,赢得当地社会的尊重。
短短五年时间,湖山矿的建设以及众多承包商的进入,给斯瓦克普蒙德的城市空间带来了重要的变化。2012年该市的黑人聚居区只有两三千人的规模,到2017年,那里已经形成了数万人的大社区。获得工作机会的黑人员工走向城市开始新的生活。
斯科公司对黑人聚居区的发展做了力所能及的帮助,包括每年给黑人聚居区的培训中心捐助六万纳币,资助社区中的小学与暑期学校,资助妇女开垦蔬菜园,为社区派出所捐助一些设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以及筹划将湖山矿现场的部分营地简易房屋捐给社区等等。斯科公司设立了专门基金,在多种方式支持黑人聚居区建设之外,也参与资助残疾人扶助机构、运动队、各种赈灾活动、环保运动等等。
纳米比亚政府重视采取措施缩小社会差距,斯瓦克普蒙德和附近的鲸湾市投资兴建了大量的经济适用房。斯科公司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黑人员工有能力申请购买。目前,沿海岸的社区几乎所有的住宅都是白人的。假以时日,在海边兴建的社区中,将会看到越来越多的黑人中产阶级住户。斯科公司等企业的兴起,正在逐渐推动纳米比亚社会结构的调整和变化。
新世纪以来,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不断拓进,非洲国家对中国发展经验的兴趣日益浓厚,众多中国企业在非洲的发展也颇为快速,引起了西方舆论的持续关注。西方媒体上最为常见的叙述模式,是给在非洲的中国企业打上所谓“新殖民主义”的标签。
剑桥大学学者艾玛•莫斯利对英国6家主要报纸在2000-2007年间关于中国与非洲关系的报道做了文本收集和研究,发现媒体在系统建构三种形象:非洲的羸弱、中国人的无情残忍与西方的托管人责任感。其中,西方媒体热衷于强调的一点是:中国企业在非洲喜欢大量雇佣中国人,不给当地提供就业机会。2015年,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访问非洲时重复了这一说法。
湖山矿作为中国目前在非洲投资额最大的项目,自然也引起了西方舆论带有偏见的报道,《纽约时报》2017年5月刊载了题为“中国式新殖民主义?”,关于中纳经济关系的系列报道,其中第三篇《“奇迹”矿场》写的即是湖山矿。
系列报道中仍然延续旧有论调,“它们也让经济背上了债务,并且对降低该国接近30%的失业率几乎没起到作用”,对湖山矿95%以上的员工都是纳米比亚人这一重要事实视而不见,对湖山矿项目凝结和呈现的中纳经济政治友谊的诸种关键特征,更是没有兴趣和没有能力去分析和认识。
斯科公司党委书记、高级副总裁彭新建指出,当前国际政治生态比较复杂,西方舆论与部分非洲舆论对中国企业在非洲的发展带有偏见,而且情况越来越严重,公司党委的一个重要工作即是教育员工重视与外方同事和谐相处,在涉及族群关系、宗教信仰等敏感问题时要谨慎小心,公司也重视多方面发展在当地的社群关系,严格遵守当地法规。在他看来,湖山矿项目不仅不是所谓的“新殖民主义”,而且要探索一种更好地依托当地员工、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的新型企业文化和跨国经济关系。
中广核斯科在湖山矿的建设,目前正处于运营爬坡阶段。中广核斯科在国际化在地运营、建构良好在地社群关系方面做出了可贵的探索。中国在非洲的企业越来越多地出现湖山矿项目这样的探索与突破,将是回应“新殖民主义”之类偏见和攻击的最好方式。
(本文原载于《经济导刊》11月刊)
标签 中企- 原标题:中广核集团:大型企业海外在地运营的先行者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韩京霏
-
没有中国制造的家可能吗?美媒画了张图… 评论 89对话孙俪:诠释不完美中年人,生活不给你矫情的时间 评论 41德防长劝乌克兰:别听特朗普的,这是投降 评论 205超越DeepSeek,中国开源“集团军”重塑全球AI生态 评论 131伊朗港口大爆炸已致28死,与导弹燃料有关? 评论 77最新闻 Hot
-
没有中国制造的家可能吗?美媒画了张图…
-
美部长丢包案告破:被人用脚勾走的…
-
特朗普前首席经济顾问:我们最离不开的正是中国的产品
-
对话孙俪:诠释不完美中年人,生活不给你矫情的时间
-
“没有中国烟花,美国明年怎么庆祝建国250周年”
-
特朗普:泽连斯基准备好了“割地”
-
美海军提议:日本可协助美军建造军民两用船
-
江西省国资委原副主任李键再次被查,曾因多次给苏荣送钱被通报
-
幸福航空突然停飞“五一”前全部航班,财务人员透露“没钱飞了”
-
“订单量暴跌,美国进口商巴望着和中国达成协议”
-
德防长劝乌克兰:别听特朗普的,这是投降
-
驱逐4岁患癌儿童,“边境沙皇”辩护:没啊,只是驱逐了他们妈妈
-
1.9万元港币现金遭调包,海南酒店方致歉
-
“就算美国从第三国进口,兜兜转转,绕不开中国”
-
申强履新靖江市委书记,前两任均落马
-
特朗普:泽连斯基现在更加冷静,更想达成协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