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维为《这就是中国》第252期:中国人生活水平的国际比较
圆桌讨论
主持人:张老师的演讲,带着大家回顾了这75年来新中国发展的巨大成就。可以说我们身处当下,虽然会面临一些挑战,会遇到很多困难,但当下这样的生活环境足以让我们获得一种很大的成就感。丹尼尔刚才在演讲当中也“做了一些比较”,我们一直说,很多感受其实是来自于比较,比如说国外的儿童安全问题、怎么跟警察互动的问题,你其实没有特别地展开。能不能跟我们讲讲,比如说在国外,如果孩子出门玩的话,你们担忧的点在哪里?
丹尼尔·邓布里尔:当您的孩子外出时,这不仅仅是安全问题,成为犯罪受害者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在美国,这种情况比在加拿大更糟糕。此外还有西方存在的各种影响,比如毒品文化,或是与犯罪团伙纠缠在一起等。我见过一些拥有良好育儿技能的父母,他们非常关心、关注自己的孩子,但即使这样,他们有时也会失去孩子,他们的孩子也会受到这些影响。
中国有其自身的挑战,但当你看看西方存在的各种挑战和影响时,会发现后者的风险和后果更糟糕。如果让孩子们卷入那里可接触到的任何事情,后果可能会很严重。
与警察的关系,可能是一种恐惧和麻烦的混合。我可以给你举一个例子,说明这有多荒唐。
在我搬到中国之前,我有一次在多伦多北部开车,错过了右侧的高速公路入口。于是我想在交通信号灯处先左转,因为那里有专用的左转车道,我打算转入那条小路,找个安全的地方掉头。结果我一左转,就加入了12辆车的队伍,大家都在等着被警察开罚单。当我询问发生了什么事时,他们说:“你在限制时间(the restricted time)内掉头。”我问:“我怎么知道?”他们说:“那里有个标志。”这让我感到很困扰。
第二天,在我收到罚单后,我回去查看真的有那个标志吗?结果发现标志确实在,但完全歪曲了形状,唯一能看到它的方法就是坐在下面仰望。而这些开罚单的警察,那一天可能开出了数百张罚单,却没有想到去交叉口看看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错误——他们寻求的是从不良行为中创造机会,而不是纠正不良行为。
而在中国,情况完全不同。例如,在重庆,有几天你的车牌号会被限制行驶过市中心的桥。我犯了错误,在错误的日子通过了桥,结果收到了1或2分的罚单。不过,他们给了我一个机会,可以通过应用程序在自己的手机上观看一些安全视频,以此来抵消这些罚分。
主持人:我们经常说“日用而不觉”、“久而不觉其香”,你看丹尼尔说到儿童的问题,不光光说儿童会成为罪案的受害者,还担心他出去玩就学坏了。
张维为:对。实际上现在对于孩子的教育,无论是欧洲还是加拿大、美国——当然美国的情况更严重——就是担心吸毒,这是很大的问题,因为毒品无处不在。
至于跟警察的关系,我觉得这很能说明问题。你在美国学驾驶就知道了,他们一定要教你遇到警察后该怎么办。他们有时是在很认真地执法,当然,你说这是“骚扰”也可以,但一定要注意,一旦警察叫你停下来,你就把手放在方向盘上,千万不要摸口袋、不要摸包。因为美国警察的“裁量权”非常大,他可以叫你举手、给你戴手铐,甚至可以开枪。
不过有时候严格地执法也有其魅力,我到现在都保留一张我在瑞士开车时吃的罚单。有一次我开车经过瑞士的一个小镇,时速超了1公里,结果就收到了一张罚单,罚120瑞士法郎,当时大概等于1000元人民币。有了这段经历后,我的印象就特别深刻。
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确实要保持一个平衡,我们说“人民的警察”,这是对的,我们为此感到自豪,但同时也要让执法有充分的权威。
主持人:我再问一下丹尼尔先生,您在中国生活那么多年,除了您刚才说的便利、安全、自由等等,还有什么其他感觉特别想分享?
丹尼尔·邓布里尔:这很有趣,因为我认为尽管我在中国生活并享受着这里的生活,但我仍然在某种程度上受到西方媒体的洗脑,我仍然会相信西方媒体对中国的一些描述,尽管我能用自己的眼睛看到相反的情况,这充分显示了西方宣传的力量。比如污染等,我认为各个方面的情况都在不断改善。正如我先前所说,最显著的事情之一就是交通,比如高铁,谁能想象到那个时候的情景,而现在,中国已有超过40000公里的高铁,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
主持人:丹尼尔先生刚才分享的这段也很有意思,即便是生活在中国的16年时间,他自己都有前后比较。我们很多时候是一直在往前走,很少会往后看,比如说我们习惯了当下这样的一种公共环境,常常淡忘了10年、20年前是怎样的,有的时候回过头看才发现,期间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
丹尼尔·邓布里尔:是的,我认为如果你生活在这里,体验到这些发展,可能会觉得这些是理所当然的,你可能会认为这就是在这段时间内应有的变化程度。需要一个外部的人,他几乎见证了所有的变化,才能说:“不,其实这不是正常的。这里的变化速度真的很惊人。”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大众CEO最新表态:与其对华搞惩罚性关税,不如…
2024-10-06 08:38 观察者头条 -
“叙利亚已申请加入金砖”
2024-10-06 08:22 金砖国家 -
习近平同金正恩就中朝建交75周年互致贺电
2024-10-06 08:06 中国外交 -
新西兰海军一艘支援船搁浅
2024-10-06 07:11 -
“把中国人赶回国!”这则谣言遭日本警方数据“打脸”
2024-10-05 23:44 中日关系 -
“以军10月7日前后将扩大行动,包括对伊朗的报复”
2024-10-05 23:20 巴以恩仇录 -
拜登向习近平致国庆贺电
2024-10-05 21:05 中美关系 -
“拖欠工资、卸磨杀驴!”美特勤局面临20年来最严重人员流失危机
2024-10-05 20:43 美国一梦 -
以军首次袭击黎巴嫩北部,超20万人逃往叙利亚避难
2024-10-05 19:59 巴以恩仇录 -
他还在拱火!“以色列应该攻击伊朗核设施”
2024-10-05 19:41 美国政治 -
伊朗外长抵达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
2024-10-05 17:58 伊朗局势 -
纳斯鲁拉“潜在继任者”失联,以军称已身亡
2024-10-05 17:10 -
“感谢中国朋友,让人仿佛置身瑞士”
2024-10-05 14:58 观察者头条 -
美军方才反思:增兵中东是遏制战争,还是煽风点火?
2024-10-05 13:47 美国一梦 -
“俄罗斯将把阿塔移出黑名单,可合作打击极端组织”
2024-10-05 13:34 阿富汗 -
欧盟通过对华电动车征税提议,中国贸促会提出三个坚决反对
2024-10-05 11:31 -
中东将滑向全面战争?拜登:还有救,但…
2024-10-05 10:02 观察者头条 -
“跟中国打‘冷战’,欧洲经济要完蛋”
2024-10-05 09:34 -
大转弯!米莱对美恼火,向中国“求和”
2024-10-05 08:49 中国-拉美 -
“如果欧方的政治意愿只在口头上,很多事情就不好谈了”
2024-10-05 07:36
相关推荐 -
全美数十万人涌上街头,“住手吧!特朗普” 评论 359“中方清单上的每一项,都瞄准要害” 评论 194“特朗普不代表所有美国人,请别报复我们州” 评论 312中柬云壤港联合保障和训练中心正式挂牌运行 评论 162美股蒸发超5万亿美元,“95年来最大政策失误” 评论 366最新闻 Hot
-
英方警告以色列:这不是对待英国议员应有的方式
-
时间定了!“C909将执飞越南国内航线”
-
全美数十万人涌上街头,“住手吧!特朗普”
-
泽连斯基准备用测谎仪“抓内鬼”
-
欧盟报复美国?西班牙和意大利跳出来反对
-
“中方清单上的每一项,都瞄准要害”
-
罕见!党内盟友与特朗普唱反调:明年我们可能面临“血洗”
-
“崇拜了美国这么多年,我们还能信什么?”
-
“特朗普不代表所有美国人,请别报复我们州”
-
中柬挂牌,洪玛奈感谢中国
-
特朗普转发“巴菲特支持特朗普经济政策”,巴菲特回应了
-
演都不演了,特朗普顾问直说:阿根廷得结束这份中国协议,不然…
-
中柬云壤港联合保障和训练中心正式挂牌运行
-
这一重大科研装置,成功部署!
-
美媒关注:辛辣回击特朗普关税,中国媒体用上AI歌曲和短片
-
特朗普再要求降息,鲍威尔:关税远超预期,再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