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维为《这就是中国》第248期:难忘的红色岁月
提问环节
观众:随着我们国家不断地开放和深化改革,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发展和改革先行、制度规范相对滞后,这就容易造成贫富差距得不到及时有效地遏制。那么我们的政府是如何在不断地开放和深化改革的进程中,确保发展的红利惠及绝大多数中国人民的?
张维为:贫富差距,实事求是地说,也在于国际比较。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绝大多数人都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而且我们的制度是兜底的,除了低保,还包括彻底解决了绝对贫困,这是很了不起的;“两不愁三保障”,其中“三保障”包括保障医疗、保障教育、保障住房,这很不容易——你去看美国,美国最贫困的人口远远达不到这个标准,它怎么做到“三保障”?
今天很多外国游客到中国后,感到非常地惊讶,不光一线城市,到四五线城市都会惊讶。关于缩小贫富差距,我们现在做得最好的一招就是我们把整个浙江省拿出来作为一个缩小贫富差距的示范区,只要浙江省试验的结果是好的,那么全国缩小贫富差距的希望就非常大。
在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拍摄的钱塘江源头河——马金溪及沿岸村庄。当地最大限度地保留流域滩地滩林,将“固堤+绿岸+慢道”结合建设,带动乡村旅游和民宿经济大力发展。新华社
刘宇卫:贫富差距的问题,确实全世界每一个国家都有,俄罗斯也有。刚好在圣彼得堡经济论坛上,普京总统提到了十个结构性的变化,也提到了减少贫富差距这个问题,也提到了一系列措施,比方说解决失业问题、支持多子女的家庭、改进我们养老和有障碍的人的看护,以及其它措施。所以关键不在于有没有这个问题,关键在于国家怎么样对待这个问题。
观众:刚刚张老师说邓小平青年时期在巴黎、莫斯科、上海这些大都市历练和闯荡过,这对他个人的眼界和思想都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那是否说明,我们青年一代在做人生抉择的时候,也要多去这些大都市感受和经历,去见世面,这样会对我们个人的成长有更好的帮助?
张维为:我讲这个,实际上不一定是指上海、巴黎、纽约,不过如果你有机会去或者生活,也挺好。
我老讲中国是“文明型国家”,最典型的三个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你仔细比较这三个地方的人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餐饮乃至方言,如上海方言和广州方言的发音、语法,它们之间的差距,实际上比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之间,包括他们的语言之间的差距还要大,但是大家都在中华文明下一起生活了数千年,因此这种差异变成一种精彩。你如果这三个城市都去过,甚至生活过,如果这三种文化都能适应的话,你到国际上都会非常适应,走遍世界都不害怕。
关键是要到处走走,城市、农村、山区等都去一下,真正体验一下,这就是见世面。如果你在纽约生活过,在巴黎生活过,也在东京生活过,这也是一种见世面。
像我自己做中国模式和中国话语研究,解构西方话语,建构中国话语,这种国际面的知识很有帮助。我很早就定了一个目标,即走100个国家,一个都不能少,结果是十几年前就走完了,这非常有帮助。你到哪里都不感到陌生,很容易了解人家的文化,人家也觉得很容易和你进行对话。
主持人:张老师一直讲要“见世面”这个词,这个倒不一定说非去大城市才叫“见世面”,我觉得走得多、走得广,它自然就是一种见世面。而且,恰恰在城市里生活长大的年轻朋友,他要去见城市以外的地区,比如说农村地区,广袤的其它的省市区,要去看那里的风貌、了解那里的发展。同样地,我们在偏远地区长大的,有机会要到城市地区走走。
就是大家要去自己平时不熟悉、不了解的地方,这个才是真正的见世面和成长。如果你是城市长大的孩子,你永远只在城市圈打转,那你对世界的认知很可能是很窄的。所以见世面应该是多去不同的地方,只要是多和广,都是好的。
张维为:实际上仔细看我们老一代革命家,都是小村镇上走出来的人。无论是毛主席还是邓小平,他们的故居都在村庄里,不是太贫困,也不是太富裕,这样还有点积蓄可以走出去看看,然后到大城市,然后经历各种各样的事,然后走向世界。基本上都是这样的经历,就是接触面广,见识多,动脑子思考,这样会变得更加成熟,生活也会更加精彩。
刘宇卫:我觉得邓小平年轻时的那个年代,和现在的最大不一样是,100年前中国的乡村比较落后,而大城市比较发达,通讯、信息交流比较快,因此他们有很多事情只有到大城市才可以做得到。
而且,当时的生活和现在不一样。比方说上世纪20年代有中国的学生从上海到海参崴,坐轮船需要一个星期,从海参崴到莫斯科,坐火车三个星期。而我昨天从莫斯科飞到上海,坐9个小时飞机就可以了。现在的情况完全不一样,所以也不必要做直接对比。比方说今天你住在乡下,可是你可以上网,你可以由此走向全世界。
所以,只要心理上、思想上能够开放,包容整个宇宙,你并不一定要住在大城市。现在有些中国的乡村的生活条件,比大城市还要舒服,我甚至听说有一些中国人离开城市回乡下盖别墅。有一些年轻人,他们在大城市工作了一段时间,积累了经验,就回去开发自己的家乡;可是,回家乡,并不代表他们回到过去。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我要求美西方,允许我们用援乌武器打击俄境内目标”
2024-09-01 08:37 乌克兰之殇 -
南苏丹总统基尔率团抵达北京
2024-09-01 07:35 -
普京批准:他将参加第79届联合国大会
2024-08-31 20:45 俄罗斯之声 -
普京即将来访,蒙古国或第一个违抗ICC
2024-08-31 20:05 俄罗斯之声 -
更多证据!菲撞击我海警船现场“有美军P8A干扰”
2024-08-31 18:57 南海局势 -
“风险太大”,美国不派人去修了
2024-08-31 17:43 -
“美西方对俄制裁,极大地刺激了中国努力摆脱美元”
2024-08-31 17:29 人民币国际化 -
一架米-8直升机在俄罗斯堪察加地区失联,“机上共有22人”
2024-08-31 16:50 俄罗斯之声 -
委内瑞拉遭遇全国性停电,“反对派干的”?
2024-08-31 15:51 -
马克龙:欧洲AI落后了,得砸钱追上中美
2024-08-31 15:49 人工智能 -
全球AI换脸色情人物一半是韩国人!韩方找法方:要和“电报”谈
2024-08-31 15:37 -
菲海警9701号船故意冲撞我舰,中国海警发声
2024-08-31 15:31 南海局势 -
巴西对X平台下禁令,卢拉喊话马斯克
2024-08-31 13:30 观察者头条 -
韩议长当着美议员面:将推动中韩向前发展
2024-08-31 09:42 -
耿爽当场回击美方:坚决反对,决不接受
2024-08-31 09:31 -
遭遇“沉重打击”后,乌克兰撤职空军司令
2024-08-31 09:24 乌克兰之殇 -
日本防卫预算申请额首次超8万亿日元
2024-08-31 09:20 日本 -
俄别尔哥罗德州称遭乌军袭击,已致5死37伤
2024-08-31 07:00 乌克兰之殇 -
“一个西方关键盟友要倒向俄罗斯”
2024-08-30 23:27 欧洲乱局 -
英国首相访问德法,却遭警告:不能绕过欧盟
2024-08-30 22:48 不列颠
相关推荐 -
美码头工人集体声讨:这是对工人阶级的经济战争! 评论 72“短短100天,特朗普就把美国推向危机边缘” 评论 83美国工人造手机?“做大头梦,最小螺丝都是中国造…” 评论 1300人付款!美国人买美国货还是中国货?结果扎心了… 评论 271最新闻 Hot
-
尴尬!“特朗普上回庆百日的美国工厂,已迁至中国”
-
美码头工人集体声讨:这是对工人阶级的经济战争!
-
“特朗普关税反倒加强了中国决心,危机正化为机遇”
-
“我们无法在美生产任何产品,销美商品将涨价”
-
“我们努力实现100%美国制造,但连个轴承都买不到”
-
“短短100天,特朗普就把美国推向危机边缘”
-
微软总裁着急:这项竞争不能落后中国,美国输不起!
-
美国工人造手机?“做大头梦,最小螺丝都是中国造…”
-
中方直说了,美农彻底崩溃
-
“中国发货吧,关税美国人自己出”
-
卡尼宣布胜选:对美国,决不“跪”
-
董袭莹本科相当于国内三本?“什么是协和4+4”冲上热搜
-
0人付款!美国人买美国货还是中国货?结果扎心了…
-
中国取得EUV技术重要突破,阿斯麦CEO还在嘴硬?
-
美学者出新书《日本大屠杀》,日本右翼坐不住了
-
清华“挖”来美国顶尖AI学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