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维为《这就是中国》236期:海外华人的故事
张晓威:我想跟老一辈比较的话,一个比较明显的区别就是新一代的年轻子弟都是土生的,我自己是土生的第二代,我父亲是第一代,如果是从我曾祖父算起,我应该是第四代;跟他们不同的的是,从我们曾祖父那一代,可能还有“落叶归根”的观念,但现在新一代大概是“落地生根”。
当然不是说“落地生根”就跟中华文化或中国的关系可以切割,但因为是土生,所以他们在认知上应该还是会认为现在自己是马来西亚人、马来西亚华人,但从文化上来讲,毕竟从曾祖父、祖父那一代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里头,还是保留了很多传统的价值观。
像刚才许教授所讲的,我们用筷子吃饭,我们的农历新年可能比国内来得更加有年味。我有指导几位中国来的研究生,他们过年没回去,留在马来西亚,发现原来在马来西亚的新年,比他在国内家乡的更有年味,更有传统的味道。
所以我想虽然年轻的一代是土生,跟中国之间的关联性可能不是很直接,但从祖辈那里留下来的渊源还是在的。
张维为:这次来马来西亚,我们已经做了不少讲座,接触了许多马来西亚的年轻人,有些是华人,有些是马来人,华人更多一些,他们非常了解中国国内发生的事情,因为他们用中国的社交媒体,他们用今日头条,用抖音,用Tik Tok,用小红书,用微信,他们几乎同步地了解中国国内发生什么,包括我们这个节目拥有很多很多粉丝。
许庆琦:不过我们也必须去面对现实,就是海外华人的身份认同,我们不可以避开这个课题。二战前,基本上我们说华人华侨都没问题,在二战后很多东南亚国家都独立了,1955年周恩来总理以外交部长身份跟印尼签订了一个协议,中国就放弃了清朝以来都是以血统来作为国籍的凭据,所以现在我们就在东南亚国家“落地生根”,发展得非常好。
这种情况早就了今天我们海外华人在东南亚总体而言经济地位比较好,但也引起一些误会跟问题。不过,我必须在这里澄清一下,马来西亚的经济不是由华人控制的,这是误区。马来西亚的重要企业,比如石油、银行、交通等等,大多数都是国家的。我要借此机会解释一下。
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间签署《中印尼关于双重国籍问题条约》。
【问答环节】
观众:主持人好,三位老师好。我比较关注的话题是关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被誉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在推动这项政策的时候,前后思想的变化是怎么样的?当时中国政府有没有面临到任何经济发展上的问题?那华人华侨在这段时间里面又做出了什么贡献?
张维为:中国改革开放我们一般是说从1978年开始,我们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做了这个决定。在这个会议开始之前,邓小平到东南亚访问过,他访问了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当时得出的结论,就是我们横向地比,比人家落后了;特别新加坡给他感触良多,因为他16岁去法国勤工俭学的时候曾路过新加坡,觉得那时候新加坡就是一个小镇,但1978年访问新加坡的时候,已经是一个金融中心了,这对他触动很大。
他回去以后,就说我们要学习新加坡,但同时也讲了一个话,说我们也要研究,在某些方面要做得更好,那还是1978年,他已经看到这一点了。
后来我碰到新加坡学者马凯硕先生,他说这就是为什么西方国家害怕中国的原因。当你和他还有很大距离的时候,你就考虑要向他学习,还要考虑超越他。我第一次出国访问就是东南亚,到泰国,那是1982年,我当时直接感觉就是曼谷领先上海20年,我第一次看到高速公路,看到超市,看到晚上9点钟商店还开着。当时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全是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几乎没有,我们要把两者的长处结合起来,所以邓小平说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邓小平有个基本思想,就是中国必须成为一个经得起全方位国际比较的国家。我现在老说“一出国,就爱国”,特别是年轻人,他一出国就觉得还是我们国内更好,这是一种很朴素的感觉;你看从“90后”开始,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他们买东西,几乎主要是买国货了,这是很大的变化。
观众:主持人好,三位老师好。我想问的问题就是在中国的文化界和学术界,究竟有哪些活动和措施是在推动着中华文化传承,可以让我们这些海外的华人华侨可以更容易地去传承以及持续发展?
张维为:现在在中国国内,比方说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特别是聚焦海外华人华侨的,他们有各种各样的奖学金;复旦大学也有很多来自“一带一路”国家的学生。我觉得现在中国在努力吸引留学生,规模非常大,坦率说是越多越好,我们特别希望朋友遍天下,特别是来自东南亚,来自世界各国的年轻人。
张晓威:我补充一点,其实你也可以留意,最近马来西亚也成立了七所孔子学院,它们会定期提供一些国内的奖学金;比如可以提供这位同学参考的是新汉学,它是鼓励那些新一辈的、年轻的学习汉学的人。所以如果你有这样的意愿的话,可以留意我们马来西亚七所孔子学院的网站,谢谢。
观众:主持人好,三位老师好。关于海外华人华侨普遍对“一带一路”倡议保持着积极的看法和正面的评价,请问中国采取了哪些措施,协同海外华人华侨的力量,与各国共建“一带一路”的高质量发展呢?
张维为:“一带一路”的基本事实是提出来至今大概十年半,涉及的投资,最保守估计有1万亿美元,涉及的项目大概有5000个,已经参加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到去年大概9月份的时候是150多个,这说明它的影响是多么巨大。
马来西亚本身又是在“一带一路”的“关键支点国家”,非常有利的地位,所以我们都期待着“一带一路”铁路的延伸,现在从昆明已经通到老挝了,然后要通到泰国,再到马来西亚,再到新加坡,这一路的人流物流会带来大量的游客和贸易。这是双向的,从东南亚到中国,从中国到东南亚,它能够促进发展和繁荣。
真的,中国文化是真的希望,你好、我好、大家好!这样对全世界都好,对我们自己也好,这个是很朴素的哲学,同时也是很深刻的道理。
2023年12月11日,由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项目轨道工程启动仪式在马来西亚彭亨州首府关丹市举行。马来西亚最高元首阿卜杜拉在仪式上正式启动马东铁项目轨道铺设。图自新华社
许庆琦:我想讲一下我对“一带一路”的了解,很多人不理解,你中国这么好心,怎么又来做生意,又协助我建基础设施?其实中国有句话叫做“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儒家思想就是这个样子。“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中国的崛起惠及全世界,全世界有钱了,也可以跟中国买东西,这是全球化带来的一个好处。
这十年中国比较注重的是大型的基础设施项目,那么这次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时候,习主席强调要做一些“小而美”的项目。“小而美”就是中国人讲的比较“接地气”,所以我相信接下来这些“小而美”的项目,比如建一些学校、医院,促进跨国电商等等,我们就可以比较深切的体会到、感觉到,这是我的看法。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哥伦比亚暂停向以色列出口煤炭
2024-06-09 08:00 -
殴打丹麦首相男子被判12天监禁
2024-06-09 07:54 -
“逼宫”内塔尼亚胡的他,会改主意吗?
2024-06-08 22:52 巴以恩仇录 -
炸死近百人后,以军救出四名人质
2024-06-08 22:44 巴以恩仇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联合声明(全文)
2024-06-08 22:28 -
卡梅伦又被骗了...
2024-06-08 22:02 欧洲乱局 -
以空袭致80死,哈马斯回应:以色列不能强迫做选择
2024-06-08 20:01 巴以恩仇录 -
“塞尔维亚正成为中国附庸”?他当场反驳
2024-06-08 18:03 一带一路 -
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古特雷斯不会参加乌克兰和平峰会
2024-06-08 15:05 乌克兰之殇 -
被联合国列入“耻辱名单”,以方暴怒
2024-06-08 14:58 巴以恩仇录 -
视频为证:菲方又倒打一耙
2024-06-08 13:59 南海局势 -
又一国!“已向俄提交申请”
2024-06-08 13:51 金砖国家 -
“英国前首相叫啥来着,忘了,她这么说我们,不对”
2024-06-08 11:40 俄罗斯之声 -
“阿波罗8号”宇航员坠机身亡,曾拍下《地出》震撼一幕
2024-06-08 11:33 -
“又赖中国…我刚面告美方,中国从不对我们指手画脚”
2024-06-08 11:29 乌克兰之殇 -
联合国:11名工作人员遭胡塞武装逮捕
2024-06-08 10:08 -
克宫:马克龙,很挑衅
2024-06-08 09:59 俄罗斯之声 -
巨大转变?白宫竟如此向中俄叫嚣
2024-06-08 09:23 中美关系 -
“以代表提前泄露报告”,联合国官员震惊
2024-06-08 09:18 -
联合国大会:中国提议,通过!
2024-06-08 08:11
相关推荐 -
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评论 134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评论 140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国崛起” 评论 115“原来,中国早就有预判” 评论 251“MAGA巨星”唱反调,阿根廷业界:中国制造真香 评论 214最新闻 Hot
-
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
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
国际乒联最新排名:雨果升至男单第3
-
最高竟达3500%!剑指中企,美国又动手了
-
“美国自毁前程,中国肯定乐坏了”
-
男子早高峰爬上猎德大桥顶部,广州交警回应
-
特朗普再次抨击鲍威尔:美国几乎没有通胀,他总是降息太迟
-
“内鬼”李刚,被逮捕
-
“特朗普的‘焦土政策’,将损害苹果和英伟达”
-
为避免被拆分,谷歌拿中国说事
-
特朗普力挺!赫格塞思在白宫表态
-
印度对中国出手,钢铁征12%关税
-
普京:愿与乌克兰直接谈
-
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国崛起”
-
美一客机在机场发动机起火,机上300人被迫撤离
-
特朗普借关税“忽悠”日韩投资阿拉斯加巨型能源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