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维为《这就是中国》第218期:东方之美——重新确立我们的审美权
最后更新: 2024-01-28 08:50:54高世名演讲
非常高兴今天跟大家一起来分享中国人的审美经验和艺术观念。
我们中国人拥有最为丰富的审美经验和品评的概念,贯通于诗论、画论、书论、乐论之中。这是中国人对于世界文明史的独有的贡献。
西方有一位著名的艺术史家,叫巴克桑德尔,他曾经说过他最为羡慕中国的艺术史,因为有两种东西是独特的:第一,我们有书法,书法成了视觉文化和文字文化之间的一个桥梁;第二,他非常震惊,中国的文艺史上竟然存在着如此丰富的批评术语。大家不要小看这些术语,每一个词汇都连接着人的一种经验、一种感觉、一种状态。
比如说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其中有着极为丰富、极尽高妙的审美经验。比如他讲“典雅”,“落花无言,人淡如菊”;关于“洗炼”,他说“流水今日,明月前身”;他谈“含蓄”,一言以蔽之,“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谈“豪放”,“天风浪浪,海山苍苍。真力弥满,万象在旁”;他讲“悲慨”,“大风卷水,林木为摧。适苦欲死,招憩不来。百岁如流,富贵冷灰。大道日丧,若为雄才。壮士拂剑,浩然弥哀。萧萧落叶,漏雨苍苔”。这些都是让人颠倒不已的精神状态,是人和世界激荡生发而出的那种感觉经验、审美品味,以及精神价值,无与伦比。
这种经验、这种品味、这种价值落实到视觉艺术上,成就了无数伟大的艺术作品。我们说大家日用的陶瓷,陶瓷之为艺术,有它极高的品位。宋瓷讲究“雨过天青”,指的是“雨过天青云破处”那种清新自然、明净高华的色彩;而建盏它追求另外一种美学,最极端的是天目盏曜变,呈现出来的是星辰大海,一只盏中仿佛映照出整个宇宙。
这种品味同样也渗透在中国人的生活之中。比如茶,我们学校有一个民艺博物馆,它有一个展览的系列,叫“人在草木间”。“人在草木间”就是一个“茶”字,这个汉字揭示出茶这个事物,对于人在这个世界间的关系的一种本质性的理解。二十年前,我跟一位茶人一起喝了一款岩茶,我只是觉得好喝,他脱口而出“雨后清风过竹林”——这样一种滋味、这样一种意象、这样一种意境,是我们人类最美妙、最微妙,也最珍贵的一种体验,这就是生活的美学体验。
当然,中国的审美价值中还有一种非常可贵的特质,往往把全然相反的东西统而为一。
比如书法用笔,它讲究沉着痛快,沉着和痛快相反,用笔讲究老辣妩媚,又老辣又要妩媚,苍润,既苍又润。这些都是相反矛盾的东西,但是在中国的艺术中全部打通,它们不止彼此成就,而且统而为一。这是比我们讲的辩证法的“对立统一”更加天然、本然的一种状态,这是艺术和自然最高阶的秘密。
上面说的似乎都是文人的审美品味,是那种很高雅的文化趣味,但是往上古追,我们还有别的东西。商代的青铜器有一种狞厉之美,战国的漆器有一种幽玄之美,这是往上古走。但是往下层看,我想到的是阿炳的《二泉映月》,听到这个曲调幽幽地传来的时候,我们会感动,它曲调的萦回往复、如泣如诉、如怨如慕,它有着染尽红尘之后的那种沧桑,但是这种沧桑中又带着温暖,仿佛一个老者,他受过很多的苦,但是反过来滋润人心。
阿炳旧照
听了阿炳自己拉的《二泉映月》,我知道了什么叫“哀而不伤”。哀而不伤,这是孔夫子的境界,怆然中有一种超越,它超越了一己悲欢,所以它有一种大同情、大悲悯、大愿力。这是人间的滋味,沧桑而慈悲,惆怅又通达,它带着一种平静的、不息的力量。
1950年,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杨荫浏先生去抢救性地录音,因为阿炳很快就要去世了。据他的回忆,他去找阿炳,希望他拉《二泉映月》,阿炳首先问,“要多长时间?”这个细节特别有意思,也就是说,现在我们那个曲目里说的6分多钟,不是这个音乐的长度,它没有具体长度,你要6分钟就6分钟,要一个小时就一个小时,它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生生不息——这就是人间道!这不只是美学的经验,更是生命的领悟,是无数普通的最底层的中国人,通过一个风尘中的老年瞎子送给人道的最伟大、最动人的奉献。
我们中国的美学经验,有一个东西是最难分享给世界的,它渗透着我们自己感知世界的方式,也呈现出我们中国人的创造观和做艺术的方式。中国人审美经验中最独特、最本质的,就是对于山水的观照与感应。
中国人感应山川的传统中,不但有儒家的所谓“仁智之乐”,我们都知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它还有楚辞汉赋那个瑰丽葳蕤的世界,同样它有唐诗宋词中的那种千般意境、万种风情,当然,更重要的,它还有历代画家们所创制的山水林泉。这些围绕着山水世界的审美成就的背后,是一种独特的世界观。所以我讲山水是一种世界观的艺术。
中国人的山水经验是独特的。前些年我去云台山,早上6点之前就进山了,山中一夜雨,整个世界仿佛被刷新了一遍。无论昨天有多少游客,多么喧嚣,但是它在此刻发生为你展开。我溯流而上,溪山清远,山高水长。峡谷溪流的尽头是一片高高的山崖,山崖底部有一座巨石阵,无声无息地等待在那里。我当时脑子里就有一句话:“时间停止,世界尽头”。
我在那里呆呆地站立了很久,感受到亿万年前有一场磅礴的造山运动。那是地质构造的巨大动作,是山崩地裂的巨大力量,在亿万年前的一个瞬间,它凝固而为,一个惊人的景观成就了这一方山河;但是这一瞬之后,是亿万年的打磨,大衍迁化,这是大自然默默运作的力量。我以为这就是山水世界中的“造”与“化”。
我这里把“造”与“化”分开,造山运动的一瞬间,默默运作,消逝的亿万年,这就是“造-化”最为独特的时间经验,它是一个非常大的时空张力,然后再加上我们这百年之身在溪山中的行旅盘桓,这就是中国人体会到的山水,这是一个“造”与“化”的世界。
那天,当我出山,正好碰到进山的三位美国游客,聊了两句,从波特兰来的,他们全身都是装备,兴致勃勃。我们聊两句,发现他们对这个山水的美、诗意不感兴趣,甚至不太能感觉到,更不会去思考“造化”这样的问题,他们是来登山的,他们是来远足的,这是荷尔蒙和多巴胺的问题。所以我当时就感受到了巨大的文化差异,这个文化差异渗透到对于一山一水的感知里面。
西方风景画相对于中国的山水画,形成得要晚了几个世纪。在此之前,风景一直作为宗教画和历史画的背景,它没有独立出来。但是最关键的是什么呢?西方风景画创作中,它最重要的构造、机制是透视法,而透视法的背后是一种主客二元的世界观,人和自然的关系是紧张的,是对立的。而在中国,全然不同,中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来是和谐共生、相互映照的。所以习总书记谈到生态文明的时候,才会引用荀子的“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才会引用庄子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在审美和艺术的角度,中国人对自然山川的体会和感悟是人类文明史中最广大、最微妙,也是最高妙的。《文心雕龙·神思篇》中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古人感物兴怀,神与物游,穷情写物,所以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一切都能成就画意;气之动物,物之感人,一切皆可摇荡性情。古人或者息徒兰圃,聆听鸟鸣虫窸,或者秣马华山,壮观天下滔滔。人的耳目、人的情怀都融入到了风云变态、花草精神之间,形成中国人非常独特的感物方式。
五代、北宋的全景山水画是人类艺术史上的高峰,它的“境”,特别的阔大,观画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自己投放其间,我们会觉得天大地大。画家们以大观小,同时以小观大,最大可能地保留了人在山水中周游遍览的经验和记忆,整个画面的空间四通八达,最好的视觉证据就是郭熙的《早春图》。
郭熙《早春图》
古代中国画家们对自然、对山水世界的品味是最精妙的。这一点在宋画中表现得最突出。两宋画家们既能够为宇宙造型,又可以为万物写照。我们看到山水画的层峦叠嶂中蕴籍着宇宙太古的广大与寂静,花鸟画的写真妙趣中更有着自然造物的万般的生意和风情。
- 原标题:张维为、高世民:东方之美——重新确立我们的审美权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省委书记暗访现场测试火灾探测器,结果负责人迟到12分钟
2024-01-28 07:26 安全生产 -
中国海警依法驱离日非法进入我钓鱼岛领海船只
2024-01-27 21:36 中国海军 -
国务院事故调查组:主要有5方面原因
2024-01-27 21:11 -
15名涉案人员被立案侦查,66名公职人员被追责问责
2024-01-27 17:50 -
宁夏2名中管干部被问责
2024-01-27 17:40 -
银川烧烤店爆炸事故原因公布,曾致31人死亡
2024-01-27 17:09 -
国家消防救援局:即日起至3月底,在全国开展消防除患攻坚大整治
2024-01-27 16:48 -
C919春运“首秀”执行10个航班,承运1274名旅客
2024-01-27 16:14 航空航天 -
武汉文旅局长肖敏当选天门市市长,曾用中英德三语推广城市
2024-01-27 16:13 -
辽河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揭牌
2024-01-27 11:55 -
龚正:上海自贸区要为中国加入CPTPP和DEPA试制度
2024-01-27 11:55 上海新高度 -
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2.3%
2024-01-27 09:45 中国经济 -
江西新余特大火灾事故现场探访:为何短时间内造成重大伤亡?
2024-01-27 09:41 -
广州:放开120平方米以上住房限购
2024-01-27 09:25 观网财经-房产 -
自身不正的国企领导,竟公然提出尽量减少纪检监察机构编制
2024-01-27 08:55 廉政风暴 -
男子推倒他人商铺货架并殴打店员,已被警方依法刑拘
2024-01-27 08:39 -
这一互认安排生效后,在港资产可被内地直接充公?香港律政司澄清
2024-01-27 08:26 香港 -
唐山警方通报:派出所副所长持刀伤人,自首后被刑拘
2024-01-26 23:05 依法治国 -
156亿全没收!拉锯8年,国民党党产终被“充公”
2024-01-26 22:12 台湾 -
住建部:各城市可因地制宜调整政策
2024-01-26 21:52 观网财经-房产
相关推荐 -
NASA资助的高校借到月壤,美国尴尬不? 评论 56“美方高估了自己,以为中国很急…” 评论 109“美企库存只够用60天,要是中国还不批准…” 评论 164“特朗普执意破坏全球规则,中国会打败我们” 评论 89关税风暴下,日德巨头“对中国投下信任票” 评论 68最新闻 Hot
-
NASA资助的高校借到月壤,美国尴尬不?
-
中方出手,“肯尼亚完全转向中国”
-
信中国还是信特朗普?CNN直播吵起来了
-
俄方定性:恐袭
-
加速!被欧美阻击,中国车绕道非洲
-
“美方高估了自己,以为中国很急…”
-
被中方约谈后,沃尔玛找补:积极响应号召
-
“为了和平,我们可能不得不放弃部分领土”
-
巴防长警告:可能爆发“全面战争”
-
“美企库存只够用60天,要是中国还不批准…”
-
“西方企业从中国买零件,运到全球组装,太蠢了”
-
“特朗普执意破坏全球规则,中国会打败我们”
-
暴跌72%!5年来,中国取消美国猪肉订单最大规模
-
“美国开始找台阶了,中国没停手”
-
关税风暴下,日德巨头“对中国投下信任票”
-
日本也不跟,“拟抵制特朗普联手遏华贸易的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