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 占豪:2014年的大国博弈脉络
关键字: 美国俄罗斯国际博弈国际战略美俄博弈中美博弈国际政治乌克兰油价2014年大博弈棋局
2014年的大事有两条主线:一条是美俄博弈脉络,在明;一条是中美博弈脉络,在暗。两条主线脉络,三个主角,中俄是战略“小伙伴”,美国则同时与中、俄较劲。
在这些博弈当中,在美国的率领下,西方对俄态度逐渐趋于一致。与对俄态度不同的是,西方在对华态度上则明显趋于分化。美国领导下的西方对俄罗斯,恨不得置于死地而后快;对中国,美国是一边打压、一边拉拢、一边妥协;欧盟的主要国家则是不断深化与中国的双边和多边合作。
我们先从美俄博弈的脉络理一下2014年的大事件。
美俄博弈脉络:
2014年,大国博弈对抗最激烈的就是美国和俄罗斯,对抗区域从中东的叙利亚被美国强力推到了乌克兰。这起地缘政治博弈,最终导致乌克兰前总统亚努科维奇的下台流亡、乌克兰国家内战和克里米亚独立并加入俄罗斯联邦共和国。是什么原因导致乌克兰局势演变成今天这个这样呢?在占豪看来,根本原因有四:
一、美国认定俄罗斯为当前最大战略敌人。
我们知道,2013年9月,在叙利亚政府军对反对派武装剿灭取得巨大优势,甚至已接近消灭之时,美国总统奥巴马公开表示要对叙利亚巴沙尔政府军进行军事打击。当时,俄罗斯总统普京以全力军事支持叙利亚为筹码,最终迫使奥巴马放弃了该计划。美国在中东试图推翻巴沙尔政权的计划由此遭到强大阻力。
美国无法推翻巴沙尔政权,距离推翻伊朗政权就更远。不能推翻伊朗现政权,美国“地球帝国”的梦想就面临彻底破产的危险。白宫将战略无法推动的原因归于俄罗斯普京因素。于是,针对乌克兰的颠覆计划展开实施。事实上,普京阻挡美国的时间在2013年9月,乌克兰危机的爆发在2013年11月22日,中间也只隔了两个来月。
我们知道,乌克兰危机的导火索是由2013年底乌克兰亲俄派总统亚努科维奇中止和欧洲联盟签署政治和自由贸易协议,欲强化和俄罗斯的关系导致。这样的事件,本该欧盟出来主导协调,但当时的乌克兰反对派亚采纽克等势力则完全听命于美国,以推翻亚努科维奇政府为目标制造各种混乱。在推翻亚努科维奇政府最后时刻,德、法、波兰等国曾与俄罗斯、乌克兰及乌反对派达成和解协议,但达成协议后不久,反对派即发起总攻,并最终推翻亚努科维奇政府,迫使其流亡俄罗斯。
美国之所以这么快挑起了乌克兰危机,根本原因之一是美国已认为俄罗斯是美国战略计划推行的最大敌人。在白宫看来,只有搬开俄罗斯这块绊脚石,才能进一步实施战略计划。于是,在美国的支持下,乌克兰反对派推翻了亚努科维奇政府,使得乌克兰陷入混乱、内战,并最终也让俄罗斯陷入了困局。
二、为挑起新冷战。
在美国支持下,乌克兰危机爆发。之所以要挑起乌克兰危机,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美国试图通过乌克兰危机,重新促发新的欧、俄新冷战,由欧、俄新冷战最终演化出新的全球东西方大冷战。
美国为何要搞欧、俄新冷战和全球新冷战呢?对美国来说,只有搞欧、俄新冷战,才能破坏欧、俄新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只有让欧、俄对立起来,美国才能在欧亚大陆上树立一个欧洲的敌人。只有树立一个欧洲的敌人,美国才有理由加强已半瘫痪的北约军事同盟关系,也才能提升在欧洲的军事、政治及经济控制能力。只有提升了这种控制能力,美国才能在现有基础上提升自己的全球霸权能力。而这一切,都必须阻止欧盟和俄罗斯发展摆脱美国控制、弱化北约同盟的欧俄新关系。只有促使他们为敌,避免他们进一步的经济融合及政治文化交流,美国才能统领这里的一切。
一旦欧盟和俄罗斯冷战开打,美国就可以通过领导欧盟展开对俄罗斯的经济封锁,通过打垮俄罗斯的经济,来消灭掉俄罗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当俄罗斯这个敌人被消灭,美国实施全球战略的绊脚石就被搬开了,美国的全球霸权也就能得以巩固。
三、拖垮俄罗斯,才能左右中东。
中东是美国执全球权力牛耳的核心,因为石油美元是美国控制世界的经济基础。美国要想实现对全球经济的控制,就必须完全控制整个中东。只有控制整个中东,才能拿到对国际原油的绝对定价权。要控制整个中东,就必须干掉叙利亚和伊朗。而挡在叙利亚和伊朗前面的,正是俄罗斯。所以,对美国来说,拖垮俄罗斯,才能真正左右中东。借乌克兰拖垮俄罗斯,就是美国的既定战略计划。
四、拖垮俄罗斯,才能全力对付中国。
在美国看来,中国是其未来全球霸权的真正对手。根据世界银行和IMF的计算,2014年中国的GDP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哪怕按照当前的汇率口径统计,中国的GDP超过美国也就是未来五六年的事。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的发展空间远不是未来五六年就会停下来的,而是还有不可限量的巨大空间。中国的这种发展潜力,让美国如芒在背,如鲠在喉。
但是,由于中国和美国经济融合得过于紧密,直接对付中国对美国自己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战略损失。而且,如果美国直接对付中国,鹬蚌相争必然渔翁得利,俄罗斯和欧盟一定会借机在全球范围内抢夺美国的战略利益。
所以,对美国来说,必须先制服俄罗斯,收服欧盟,才能全力对付中国。而要收服欧盟和制服俄罗斯,就必须挑起欧、俄新冷战。挑起欧、俄新冷战,引爆乌克兰局势是最好的一步棋。
事实上,为了进一步激化乌克兰局势,马航MH17被击落可以肯定是一次大国角力下的有预谋事件。MH17被击落,无论从能力、动机角度观察,还是从各方证据分析,凶手都指向了乌克兰政府军(具体分析可参考占豪微信)。但是,这起事件,美国却极力栽给亲俄的民间武装,甚至直指凶手就是俄罗斯。美国的意图很明确,一则试图通过这一事件进一步恶化欧盟和俄罗斯的关系,二则通过这一事件将俄罗斯丑化成“人类公敌”。
由于俄罗斯掌握较多证据,而美国却无法拿出更多证据,同时乌克兰又刻意隐藏了不少证据(譬如可以拿出来的机组人员与空管中心的通话录音),结果这一事件最终还是不了了之(如今,包括美国、欧盟国家、马来西亚、乌克兰等当事国好像对这一事件都不再关注,只有俄罗斯方面还在继续探寻真相,并不时发布相关消息。好像死亡的大多数人不是荷兰人或马来西亚人,而是俄罗斯人。而根据俄方最新消息,已有新证据证明客机是被乌克兰政府军击落。)。虽然事件不了了之,但欧俄关系进一步恶化的目的却达到了。马航MH17被击落事件发生不久,西方针对俄罗斯的制裁在美国的主导下进行得如火如荼。为应对制裁,俄罗斯虽然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不但进行了一些反制,还采取了很多稳定经济的措施。但鉴于美国联手沙特对国际油价展开打压,俄罗斯经济仍然承受了越来越大的压力。2014年年尾,美国又针对俄罗斯卢布进行了一轮攻击,卢布兑美元短期内一度暴跌至1:80,这较年初卢布兑美元的汇率跌超50%。俄罗斯由此承受了更巨大的压力。
可以预见的是,2015年国际油价在美国和沙特的联手下将继续下跌,甚至会跌破40美元,俄罗斯经济在2015年必然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
美俄斗法除了导致乌克兰大乱,欧俄关系恶化和俄罗斯经济承受巨大压力外,还促成了另外两件大事发生:一件是中俄战略、经济等合作进一步深化;另一件是ISIS的瞬间壮大。
关于中俄战略靠近、深化合作,从1990年代末期就已经开始,那是在俄罗斯遭到西方忽悠之后的无奈之举。21世纪中俄的合作,一方面是因为西方对俄罗斯的不信任,俄罗斯无法融入西方的迫不得已;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中俄无论是战略利益还是经济都有很好的互补性。但是,中俄战略靠近得如此之快,根本原因还是美国促成。特别是进入2014年,由于美国对俄罗斯的紧逼,俄罗斯加速投入中国怀抱,不但很快在“一带一路”战略上和中国达成一致,俄罗斯出口能源也开始由欧洲方向转向中国。甚至,过去因对中国抱有戒心一直被俄罗斯搁置的开发俄远东方案也被俄罗斯自己主动拿了起来。
客观上,这是美国间接帮了中国大忙。因为,俄罗斯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方案中俄双方谈了差不多20年,开发俄罗斯远东的方案时间也不短了,短期内如此快的促成,根本原因还是国际局势的剧变,而这一切都是美国一手推动的。如果没有美国的逼迫,甚至包括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俄罗斯恐怕也不会那么痛快就答应配合。再扯远一点,如果不是美国展开对中国进行围堵包夹,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的时间很可能会进一步推迟。
至于ISIS的发展与壮大,则完全是美国一手造成的。事实上,ISIS早在利比亚战争时就曾受到美国为首的西方支持,作为反对派攻打卡扎菲政权。2011年,前美国总统候选人、著名议员麦凯恩还和今年8月份被击毙了的ISIS新闻发言人合过影。
ISIS之所以发展得如此之快,根本原因有三:
一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在过去数年一直支持叙利亚反对派打击巴沙尔政权。在美国为首的西方支持下,包括ISIS在内的叙利亚反对派逐渐壮大,其中作为基地组织的分支之一的ISIS的力量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储备。
二是奥巴马2013年9月空袭叙利亚的计划虽然被普京阻止,但还是吓了巴沙尔一大跳,政府军自此基本停止了对反对派的打击。在此期间,伊拉克内部却在争权,无暇顾及伊拉克北部和叙伊交界的区域,ISIS就是在这些区域逐渐发展壮大。
三是美国为了私利,对伊拉克政府的救助请求置之不理,纵容ISIS不断做大,直到ISIS危及到美国盟友——伊拉克库尔德人自治区的利益美国才出手。美国的出手犹如轻轻点水,仅仅是帮助库尔德人扩大地盘,却并未真心下功夫打击ISIS,也没打算真正消灭ISIS。美国是想利用ISIS打击叙利亚政府军。这一点,我们可以从美国对ISIS的空袭方向可知。ISIS正是在美国飞机炸弹空袭的驱赶下,重新回到了叙利亚,并不断侵蚀政府军控制地区的军事基地和重要油田。
如果不出意外,未来当美国认为俄罗斯已经无力顾及中东时,还会考虑采取强力措施推翻巴沙尔政权,以换取下一步对伊朗的封锁,为进一步推翻伊朗政权做准备。虽然这么做很难成功,但美国这么做的可能性仍然很大。
说完美俄博弈脉络和相关事件,我们再分析中美博弈脉络下的国际大事件。
中美博弈脉络: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在2013年9月和10月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个相辅相成、未来可相互贯通成闭环的大国区域发展战略。中国提出的这两个大战略,一方面是立足于自身的发展基础、发展空间及未来国际社会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则是为了破解美国对中国的围堵。对于前者,大家都好理解,对于后者很多人则并不清楚。
事实上,早在中国提出“一带一路”之前,美国一边在2010年开始搞遏制中国的“重返亚太”战略;另一边则在2011年7月由时任国务卿的希拉里提出以阿富汗为枢纽,将南亚、中亚与西亚连起来,以实现“能源南下”、“商品北上”的“新丝绸之路”计划(相关详细分析可参考拙作《大博弈 中国之危与机》相关章节)。美国之所以这么做,就是要从东西两向将中国包裹起来,打断中国向东拓展空间和向西的发展的路线。站在美国战略角度思考,一方面是为了围堵中国,另一方面则是进一步分化欧亚大陆的战略。
针对美国的包夹,中国很快提出了“一带一路”两个战略来破解。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不但可以将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连接起来,还将所有相关国家的未来发展利益统筹了起来,以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才看到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实施四年多来举步维艰,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至今难以取得共识,“新丝绸之路”计划更是无影无踪。反观中国提出的“一路一带”战略,在过去的一年多一点的时间内,向东联动了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南太平洋岛国;向西不但联动了中亚、东欧,甚至已经引起了包括德国在内的西欧国家的浓厚兴趣;向南,东南亚国家主动加入合作,中印缅孟经济走廊已经开始运作,中巴经济走廊也在开展工作;向北更不用说,中俄不但合力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甚至已经开始合作开发俄罗斯远东地区。
中国的这些战略,不但对美国遏制中国战略构成了沉重打击,甚至已经动到了美国控制欧亚大陆之根本。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在2014年也没少针对中国“耍小动作”。
2014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会见了藏独精神领袖达赖喇嘛,试图干涉中国内政的意图尽显。在奥巴马会见达赖喇嘛一周后,我国云南昆明火车站爆发恐怖袭击,造成29人死亡,130多人受伤。事件发生后,美国再三犹豫后才发表不情愿的谴责声明。对于这次恐怖袭击事件,虽然不能说事件与美国直接相关,但疆独份子的首领之一热比娅长期受美国全国民主基金会支持,该基金会的主要资金来源则是美国政府拨款。
客观上,美国政府是间接支持了恐怖分子。而此时境外恐怖分子操控这起恐怖袭击,显然是为了给中国社会制造恐慌,增加中国社会安保支出,提升中国经济运行成本。在大国博弈越来越激烈的时刻发生这种恶劣事件,既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类似境内外联合的恐怖事件在接下来的5月份再次发生。5月22日,新疆乌鲁木齐发生恐怖袭击爆炸案,案件共造成39名群众死亡,94人受伤。
昆明恐怖袭击发生一周后的3月8日,从马来西亚吉隆坡飞往北京的MH370航班离奇失联,至今飞机仍无下落。在这起飞机失联事件中,有太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也有太多疑点让人对事件本身的性质生疑。
一方面,飞机是有主观意图的折返飞行,而且是机组人员主动关闭了与空管中心的联系。据报道,在飞机折返途中,机长曾用卫星电话与马来西亚方面通话联系,具体内容不得而知。种种迹象表明,MH370飞机有很大概率是被机长劫持,至少最初一段时间飞机是在机长控制下折返的。至于劫持的原因,很可能与马来西亚反对派领袖安瓦尔被再次判刑有关,这就牵扯到了马来西亚错综复杂的国内政治。后来,安瓦尔也承认,该机长是其党派成员,和其还有亲戚关系。
更为诡异的是,一个那么大的民航飞机要飞跃监控严密的马六甲,还要飞入印度洋,却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可别忘了,在那些区域,有包括新加坡、印尼、印度等国的军事雷达,莫说一个巨大无比的波音737客机,就是一架战斗机恐怕也很难逃得过那么严密的防空网。但是,面对这些质疑,印度竟然声称自己雷达关机。至于印尼、新加坡等国,更是三缄其口。若非事件背景复杂,作为一个主权国家,面对这样的民航灾难应该主动提供所有资料才符合逻辑。而且,我们知道,美国在印度洋有很重要的军事基地,在这方面美国也没提供任何有价值的信息。
种种疑点,至今未能解开。我们不能说美国在其中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但美国一直在支持马来西亚反对派领袖安瓦尔则是客观事实,美国一直有介入马来西亚国内政治意图也是客观事实,美国有加强对东南亚国家掌控能力的主观愿望。而且,自MH370航班失联后,美国也一直企图引导调查方向,并试图利用这次事件恶化中国与马来西亚的双边关系。最终,中马双方都充分认识到两国关系的重要性,马来西亚以加强与中国进一步深化合作的方式化解了这场危机。在这场危机中,美国试图借机恶化中马关系的企图总算没能得逞。
2014年5月,中国开始在中国南海中国海域内进行石油钻探活动,越南方面不但派出大量船只横加干涉,在5月中旬甚至在越南亲美总理阮晋勇的怂恿下,在美国支持的NGO组织配合下,爆发了一场针对中国企业的打砸抢烧运动。这场运动给中国企业造成大规模损失,还造成多人死亡。
越南这次针对中国的有计划行为,根本原因之一就是美国2010年执行“重返亚太”战略后,开始怂恿包括菲律宾、越南在内的国家向中国发起挑衅。美国的目的是,要搅乱中国南海,要破坏中国和东盟的关系,打掉中国东南亚这个“经济后院”,同时进一步恶化中国周边的安全形势。自2010年以来,中菲、中越关系持续恶化,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美国背后的挑唆。正是美国背后挑唆与撑腰,激起了这些小国的贪欲,他们才携美自重,试图从中国这里捞取利益。
美国针对中国在东南亚的战略的小动作不断。我们知道,泰国前总理英拉上台后,一直强化与中国的关系。2012年10月,英拉政府开始制定“大米换高铁”计划法案。经过一年筹划并与中国沟通,2013年10月,中泰两国达成的备受瞩目的“大米换高铁”计划,从提案到国会到通过历时整1年。李克强总理出访泰国期间,与时任泰国总理的英拉共同见证了《中泰两国关于深化铁路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中泰“大米换高铁”计划的相关协议签署仅半个多月,泰国就爆发了大规模骚乱。爆发骚乱的理由虽然是抗议英拉准备特赦前总理他信(请注意,他信可是在国外参加国际会议被军方政变流亡下台的),但示威者主要是泰国亲美势力。长久以来,泰国的这些亲美势力主要依附于王室,是泰国的世族、财阀等,他们较大程度上控制着泰国军队,有城市精英阶层的支持。从国际层面上说,这些势力就是在美国的支持下干掉英拉政府的。对这些精英来说,为的是夺权;对美国来说,目的则是要破坏中国的泛亚铁路计划。
当然,这一计划最终也是以落败告终。因为,在泰国总理巴育上台后(前军方首领),中国方面在2014年10月特别邀请了英拉、他信兄妹访华。这种邀请,对泰国官方的敲打是非常明确的。就在中国敲打泰国官方一个多月后,李克强总理再次访问泰国,原来被搁置的“大米换高铁”计划再次重启。在李克强总理访问泰国几天后,泰国总理巴育访问北京,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巴育并对中泰高铁合作表示满意。中泰高铁风波由此才算告一段落。
美国针对俄罗斯搞了乌克兰颜色革命。事实上,美国针对中国在这方面的布局在2014年也付诸了实施。2014年9月底,正在中国人民都准备过国庆长假之时,香港爆发了“占中”运动。
这一运动后来被称作“雨伞革命”,其背后支持势力主要来自两个方向:
一个是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提供资金支持,在香港几个大学中培养的反华势力;另一个是以黎智英为中心的一些泛民财阀势力。两股内外势力坑瀣一气,通过发起“占中”运动,试图逼迫中央让步,修改《基本法》23条。这起运动的发起人他们这么做的目的是为最终实现“港独”做准备,而对美国来说则有更大企图。
占中运动爆发后,中国中央政府很少对事件表态,特区政府也表现出了最大程度的克制。但是,美国却不顾中方反对、罔顾事实,不停批评中国,给“港独”份子鼓劲助威。
从国际层面上看,之所以在9月底发动这次“占中事件”,根本目的是为了破坏11月份在中国举行的APEC峰会气氛。如果中国像俄罗斯处理乌克兰危机那样处理香港“占中”,则中国就掉入了美国布下的陷阱。一旦矛盾激化,在北京举办的APEC峰会的核心议题就很可能被转移或冲淡,取而代之的则可是美国对中国的批评。
不过,令美国失望的是,中国人没上当。中国如此处理该事件,使得各国都没有话说,除了英国偶尔跟随美国蹦跶几下外,几乎没有国家再表态支持。美国本希望借“港独”份子给中国政府制造一次类似乌克兰之于俄罗斯的大麻烦,最终却被中国轻松化解。
面对中国的战略布局和俄罗斯给美国带来的巨大压力,美国最终在APEC峰会后对中国作出了战略妥协。在未来世界经济经济游戏规则层面,美国与中国签署了《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在军事合作层面,两国国防部签署了建立重大军事行动相互通报机制和公海海域海空军事安全行为准则。这些重大妥协虽然仍是停留在纸面上的“空头支票”,但这些“空头支票”本质上就是一种妥协和让步。至于这些让步未来是不是能坐实,完全取决于中美博弈的结果。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李亢
-
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国谈成 评论 18“英伟达很急:别再卡了,中国自研芯片已突围” 评论 61“痛苦!关税战被中方拿捏,美国只能二选一” 评论 78“中国人很团结,就连亲美人士都认为必须对抗美国” 评论 201撑不住了?特朗普暗示降低对华关税 评论 369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