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永定:有些学者讳言投资的驱动作用,谈消费成了政治正确
最后更新: 2024-05-08 17:37:36(二)进出口
2022年前三个季度,我们的进出口对GDP累计同比贡献达到32%,第四季度则出现负增长。2023年全球经济形势严峻,再加上2022年进出口增速基数高,2023年中国出口的增长难以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如果它不拖累经济增长,我认为就已经不错了,更何况为了实现“双循环”发展战略,中国必须下决心进一步调整出口政策,实现资源的跨境自由配置。
我们不应该采取扭曲市场的方法,如通过提高出口退税率和汇率贬值等办法来刺激出口,当然我这样讲也并非主张放弃海外市场,关键是给予出口企业、非出口企业以平等竞争的机会,中国企业应该凭自身的竞争优势占领海外市场。这样一种情况下,我们出口的增长应该是资源的合理配置。
山东青岛港外贸集装箱码头资料图(新华社发)
(三)投资
不少学者比较讳言投资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提高消费在GDP中的比则成为一种政治正确。我以为,对投资和消费之间的取舍需要有平衡的认识,要区分消费和投资对当期和未来经济增长的不同作用。
人类从事经济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消费,消费关系到国民福祉。消费和投资之间的选择,同时也是在现在多消费还是在未来多消费之间的选择。这里涉及公众的时间偏好问题,也涉及地缘政治问题。消费只是在短期,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拉动经济增长;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主要是使经济能够在当期实现充分就业,充分利用生产能力,消费本身并不能提高经济增长潜力。
与消费不同,投资具有双重作用,投资不仅在短期内刺激经济需求,而且是未来经济增长的源泉。中国过去确实存在消费力过低,投资率过高的问题。把过高的投资率降下来是必要的,但最近几年,投资增速下降速度过快应该是不争的事实。
2019年中国投资率为43%,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投资率可能还是偏高的。但我个人认为,判断中国投资率是否过高需要十分慎重,比如,2021年中国房地产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占比为27.1%,明显高于其他国家。房地产开发投资同制造业、基础设施投资不同,一般而言,房地产开发投资不生产资本品,不提高人均资本装备程度,不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提高未来的人均GDP。因而,在同其他国家进行比较时,比较中国投资率高还是低时,对这些因素应该充分考虑。
“三驾马车”中的投资主要包括制造业投资、房地产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我本来对这三类投资想分别谈一下自己的看法,由于时间关系,我只能简单谈一下基础设施投资问题。
与制造业和房地产投资不同,基础设施是公共产品,基础设施投资在很大程度上是政府指导的,事实上也只能如此。经济不景气是进行基础设施投资的最佳时期,除提供公共产品外,基础设施投资可以冲销房地产投资下降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可以带动制造业投资。
基础设施投资还可以带动消费,比如基础设施投资提高了农民工的收入,使他们能够和敢于消费;简言之,中国2023年扩大性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恐怕还是需要通过支持基础设施投资来拉动。对于基础设施的理解不能只限于“铁公基”或仅仅区分新基建和旧基建。
我想强调一下,中国并不存在基础设施投资过度问题,三年疫情已经充分暴露出中国在医疗卫生和防疫领域基础设施的严重不足。如果按人均来算,中国基础设施的缺口更是极其巨大。确实,基础设施投资中存在严重浪费现象,一系列的“白象工程”(昂贵无用,华而不实的政府工程项目),还有大搞开发区最后无人问津……对这类问题应该设置相应机制,事前杜绝,事后追责。但这些是“如何”进行基础设施投资的问题,而不是“应不应该”进行基础设施投资的问题。
2022年前11个月,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9%,增速连续七个月回升,对稳定中国经济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要看到这一较高累积的增速与上年同期的低基数有关。2018年、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速分别为3.8%、3.8%、0.9%和0.4%。
传统上,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前,中国基础设施的年增长速度大多维持在30%左右,基础设施投资速度过高固然不可取,但2018年以后,中国基础设施投资增速的下降速度之快,令人瞠目。2023年我们面临着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面临着国内消费需求的不确定性,基础设施投资应该而且可以对GDP实现较高增速,发挥关键作用。
基础设施投资中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就是融资结构存在着严重问题,即缺乏现金流的、具有极高公共产品性质的低收入基础设施投资过度依赖市场化的高成本资金。对于这样一些情况应该加以解决。解决的结果不外乎是增加政府的开支,增加中央政府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加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等等。对这个问题,我过去写过一些文章,我和我的同事也发表过相应的观点。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在这里一一列举了。
总而言之,我对中国2023年经济增长是有信心的。对于中央提出的中国经济在2023年可以克服内外困难,实现一个“较高经济增长速度”的前景判断,我是非常赞成的。由于时间关系,我就说到这儿,谢谢大家!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吴立群 
-
ST阳光:控股股东涉嫌内幕交易被证监会拟罚款2.32亿元
2024-05-07 20:57 -
华为苹果同日对决,背后还有中韩面板之争
2024-05-07 17:23 观网财经-科创 -
历史性一幕!iPhone在华市场份额跌出前五
2024-05-07 11:13 观网财经-科创 -
45亿加码“五五购物节”,拼多多助力上海“拼”出精彩
2024-05-06 19:32 -
美国Tiktok法案的起草人,引火烧身了
2024-05-06 18:47 观网财经-金融 -
舒适赛道红利释放,红豆股份品牌转型出成效
2024-05-06 13:33 -
“五一”近3亿人次出游,较2019年同期增长28.2%
2024-05-06 12:16 观察者头条 -
巴菲特股东大会要点来了!回应减持苹果、巨额现金储备等
2024-05-05 08:28 -
武广高铁、沪杭客专等4条高铁线涨价,涨幅近20%
2024-05-04 14:13 高铁世纪 -
深圳将取消福田、南山之外区域住房限购?深圳住建局回应
2024-05-04 10:27 观网财经-房产 -
-
20张营业执照只有3家实存?央媒:问题在下头,根子在上头
2024-05-03 11:21 基层治理 -
上海推出商品住房“以旧换新”活动
2024-05-03 09:39 观网财经-房产 -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最新进展
2024-05-03 09:30 国企备忘录 -
31省份“一季报”:苏鲁浙增速超6%,山西总量下滑
2024-05-02 21:39 宏观经济 -
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纳指两连跌星巴克重挫
2024-05-02 07:42 观网财经-海外 -
南京公积金新政:包括宣城、马鞍山在内的南京都市圈9城互认互贷
2024-05-01 19:50 观网财经-房产 -
美国当前经济数据中,也许藏着高官接连访华的答案
2024-05-01 09:24 -
余承东不再担任华为终端BG CEO
2024-05-01 08:53 观网财经-科创 -
“超级充电宝”来了!全球最大,并网发电
2024-05-01 08:14 产业万象
相关推荐 -
“原来,中国早就有预判” 评论 147“MAGA巨星”唱反调,阿根廷业界:中国制造真香 评论 186特朗普喊话:俄乌别打了,一起跟美国做大生意发大财 评论 246MAGA基本盘还能“忍”特朗普多久? 评论 179从2000兆帕潜艇级热成型钢的“登天”说开去…… 评论 114最新闻 Hot
-
“原来,中国早就有预判”
-
“拜他所赐,美国变成了流氓国家”
-
“特朗普会输,但中国不会轻易给他台阶下”
-
“MAGA巨星”唱反调,阿根廷业界:中国制造真香
-
又一起!白宫平面图遭万人共享
-
“特朗普非常愤怒:再砍10亿”
-
“我们被美国梦骗了,精英把我们出卖了”
-
“美国太自满,恐在这三方面落后中国”
-
泄密不止一次,美防长在“家人群”也发了
-
特朗普喊话:俄乌别打了,一起跟美国做大生意发大财
-
中方出手,日欧车企“慌了”
-
她被提名为联大主席,“德国完了”
-
美媒焦虑:哪怕只为跟上中国,美政府都不能这么干啊
-
特朗普“抱怨”后,日本考虑放宽汽车进口安全标准
-
“五角大楼里完全崩溃了”,3名美国防部高官被解雇
-
“趁纳瓦罗不在,他们冲进白宫劝说特朗普暂停关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