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永定:有些学者讳言投资的驱动作用,谈消费成了政治正确
最后更新: 2024-05-08 17:37:36【导读】 “除非出现严重的“黑天鹅”事件,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超过5%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为了提振信心,把GDP增速定在6%也无不可。”
“不少学者比较讳言投资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提高消费在GDP中的比则成为一种政治正确。我以为,对投资和消费之间的取舍需要有平衡的认识,要区分消费和投资对当期和未来经济增长的不同作用。”
1月17日,由人大重阳主办的“2023宏观形势年度论坛”在京开幕。著名经济学家余永定教授在会上就2023中国经济形势分享了上述观点。
下文为演讲全文,为便于阅读,部分内容有所删改:
余永定:
您好!非常感谢重阳的邀请。今天,我主要和大家分享两个观点:第一个问题是关于中国2023年GDP增速的问题,这是比较重要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关于中国经济增长动力问题。
一、经济增速
2023年中国经济形势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如果新冠疫情基本得到控制,相信2023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应该可以超过5%,达到6%以上也并非不可能。我的主要理由有两个:
第一,中国还有实行扩张型宏观经济政策的较大空间。
1. 财政政策。尽管中国的地方债务问题严重,但根据IMF的数据,中国政府债务(中央+地方)对GDP的占比在2021年10月为止是71.5%。
同中国相对比,日本国债占GDP的比重是262%,意大利是151%,美国是137%,西班牙是118%,新加坡是118%,加拿大是113%,法国是113%,欧元区是95.6%,德国是69.3%。考虑到中国GDP的增速和中国高储蓄率,中国的财政状况显然好于大多数国家。
2. 货币政策也还是有空间的。作为最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中国的准备金率目前是11%,美国的准备金率自2020年3月已经降到0%。中国的其他各种政策利率工具,比如2007年和MLF也仍有下调的空间。
3. 再看通货膨胀。中国在过去十多年,CPI通胀率一直保持在2%左右。PPI从2021年3月起有54个月的负增长;2019年1月起有17个月的负增长。2022年10月,CPI同比增长1.8%,PPI同比下降0.7%。2023年,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可能会上升,上升多少现在很难估计。
消费者在哈尔滨市香坊区一家大型连锁超市购物。新华社编辑 王松 摄
如果中国的通货膨胀率明显恶化,中国采取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的空间就会大大压缩,这是值得我们高度警惕的。但到目前为止,从通货膨胀率的角度来看,中国实行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的空间还是比较大的。
第二,2023年GDP增速基数较低,而且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实际运行在低于潜在经济增长速度的范围之内。
在中国调整防疫政策之后,外国投行纷纷上调了2023年中国GDP增速预测。我认为,这是有道理的,如果不出“黑天鹅”事件,中央所说的中国经济总体回升,形成一个独立的向上运动轨迹是可以期待的。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中国GDP的增速分别是6%、2.2%和8.1%,三年平均值是5.4%。2022年,中国政府把GDP增速目标定为5%-5.5%之间,应该是以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三年平均数为依据的。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消除基数效应,另一方面又把中国的潜在经济增速考虑了进去。如果不是疫情反复,2022年实现年初国务院提出的增长目标是完全可能的。
那么,如何推想2023年的经济增速?
因为我没有建立经济学模型,所以只能做一些简单推算。假设2022年GDP增速为3%。2019年-2022年四年间,中国GDP平均增速是4.8%,由于2022年GDP增速之所以为3%,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与疫情有关。因而4.8%并不能代表中国的潜在经济增长速度,沿用2022年初政府制定的增长目标的下线5%和上线5.5%,我们可以大致推算一下。
假定“放开”后,2019年-2023年中国GDP平均增速可以达到5%,同时2022年GDP增速是3%,那么我们可以算出来,2023年中国的经济增速应该接近6%。如果我们假定自2019-2023年五年中,中国GDP平均增速是5.5%,那么2023年中国的经济增速明显会超过6%。当然,我要强调一下,这里我只是做了一个简单的推算,这不是预测,不足为凭,供大家参考。
从上面简单分析中可以看出,2023年中国可能实现的经济增速不仅同基数有关,而且同中国潜在经济增速有关。不管怎么说,除非出现严重的“黑天鹅”事件,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超过5%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为了提振信心,把GDP增速定在6%也无不可。
二、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将来自何处?
回答这个问题,离不开对“三驾马车”的讨论,这虽然是老生常谈,但也是一种标准的分析方法。
(一)消费
毫无疑问,消费短期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中国需要尽快恢复消费需求的增长,但直接刺激消费的效果如何,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虽然在一定时间内会出现一定报复性的消费增长,但如果收入不增长,收入预期不改善,居民恐怕就不会持续增加消费。
很多学者提出发放消费券,直接补贴等主张。这类措施,我觉得对扶贫,保持社会稳定是有必要的,各地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加以实行。但作为一种刺激经济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发放消费券之类的举措到底有多大作用?我有些疑惑。我认为不解决预期问题,居民就可能会把非正常的额外收入转化为储蓄。比如我把消费券发下去了,不一定居民必须花掉这个消费券,居民花掉消费券之后,省下的钱可能还会存入银行。
根据2023年1月10日人民银行公布的数字,2023年储户存款增加17.84万亿,大幅度高于2021年9.9万亿的新增水平。居民储蓄存款增加不等于居民储蓄增加,这是显然的。但居民消费偏好降低,居民储蓄率上升应该是个不争的事实。
出现这种情况是预料之中的。随着疫情的好转,这部分储蓄中的一部分会转化为消费,但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关键还是要看中国稳增长的目标是否可以实现。只有当经济增长了,基于经济增长的居民收入增长了,居民收入预期改善了,消费需求才能稳定增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吴立群 
-
ST阳光:控股股东涉嫌内幕交易被证监会拟罚款2.32亿元
2024-05-07 20:57 -
华为苹果同日对决,背后还有中韩面板之争
2024-05-07 17:23 观网财经-科创 -
历史性一幕!iPhone在华市场份额跌出前五
2024-05-07 11:13 观网财经-科创 -
45亿加码“五五购物节”,拼多多助力上海“拼”出精彩
2024-05-06 19:32 -
美国Tiktok法案的起草人,引火烧身了
2024-05-06 18:47 观网财经-金融 -
舒适赛道红利释放,红豆股份品牌转型出成效
2024-05-06 13:33 -
“五一”近3亿人次出游,较2019年同期增长28.2%
2024-05-06 12:16 观察者头条 -
巴菲特股东大会要点来了!回应减持苹果、巨额现金储备等
2024-05-05 08:28 -
武广高铁、沪杭客专等4条高铁线涨价,涨幅近20%
2024-05-04 14:13 高铁世纪 -
深圳将取消福田、南山之外区域住房限购?深圳住建局回应
2024-05-04 10:27 观网财经-房产 -
-
20张营业执照只有3家实存?央媒:问题在下头,根子在上头
2024-05-03 11:21 基层治理 -
上海推出商品住房“以旧换新”活动
2024-05-03 09:39 观网财经-房产 -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最新进展
2024-05-03 09:30 国企备忘录 -
31省份“一季报”:苏鲁浙增速超6%,山西总量下滑
2024-05-02 21:39 宏观经济 -
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纳指两连跌星巴克重挫
2024-05-02 07:42 观网财经-海外 -
南京公积金新政:包括宣城、马鞍山在内的南京都市圈9城互认互贷
2024-05-01 19:50 观网财经-房产 -
美国当前经济数据中,也许藏着高官接连访华的答案
2024-05-01 09:24 -
余承东不再担任华为终端BG CEO
2024-05-01 08:53 观网财经-科创 -
“超级充电宝”来了!全球最大,并网发电
2024-05-01 08:14 产业万象
相关推荐 -
“中国正投入万亿美元,我们却在这胡搞” 评论 41真急了!“白宫拟成立涉华关税应急工作组” 评论 233这场贸易战,美国就是个“纸老虎” 评论 91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评论 233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国谈成 评论 246最新闻 Hot
-
“中国正投入万亿美元,我们却在这胡搞”
-
真急了!“白宫拟成立涉华关税应急工作组”
-
黄仁勋访华盼继续合作,特朗普回应
-
中国男子在TikTok“神评”美国关税,米尔斯海默秒答:赞同
-
“内地电影票房过亿那一刻,香港电影就被颠覆了”
-
美国税局代理局长刚上任三天就被免,“贝森特抱怨他是马斯克的人”
-
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
“中国深知‘广场协议’是致命的,特朗普别想了”
-
“中国稀土,关乎美国人生死”
-
美军高官着急:中国速度太快了,是美国3倍
-
德银:中国客户减持美债,转头买欧洲资产
-
美国对中国再下黑手,“黄仁勋道出最大担忧…”
-
跟特朗普谈,拿中国当筹码?英财相:蠢死了
-
加总理扬言:除了中美,还有其他人
-
美方将不再斡旋?梅德韦杰夫喊话欧盟:学着点
-
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国谈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