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洪君:亲历苏联解体,各共和国后来怎么样了?
最后更新: 2021-12-30 08:16:24顿河罗斯托夫:在衰落中求索的南俄重镇
按照我的本来意愿和中苏两国有关方面的安排,我应于1991年秋到苏共中央社会科学院进修国际关系。“8·19”事件发生后,苏共遭禁,该机构被封。我这个“搭错车”的访问学者辗转到南俄,当年12月到了顿河罗斯托夫大学,研修国际政治。
罗斯托夫大学建于沙皇时代,历史久远。斯大林女儿斯维特兰娜的第二任丈夫小日丹诺夫,曾长期担任该校校长。1982年,该校改称罗斯托夫苏斯洛夫大学。1985年改革开始后,校名中“苏斯洛夫”字样被剔除,日丹诺夫校长也因他那已故多年的老父亲遭到“鞭尸”而被迫走人。
罗斯托夫大学属苏联名牌大学,许多外国学生在此留学或研修,其中绝大多数来自东欧和亚非拉国家。
罗斯托夫大学。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苏联解体前后,这些领取苏联助学金的外国学生,有的人娶了苏联姑娘,在宿舍中生儿育女,留连不返;还有的人弃学经商,就地谋生,经营录相厅、娱乐室,开委托商店、咖啡馆等,大赚其钱。还有些外国留学生,一直在悄悄地炒卖美元。
罗斯托夫大学长达20多年没有中国学生。正因为如此,校方对苏联解体前后来到这里的中国学者十分友善。我的俄语教师经常和我谈论中国改革成就,羡慕中国拥有邓小平这样睿智的领导人。
我的专业课导师对中国也非常友好,收藏不少有关中国的俄文书籍,其中既有《红楼梦》等文学名著、也有《邓小平文选》等理论著作。
罗斯托夫是历史文化名城。文学巨匠高尔基童年时代在此劳动,创作了文坛名作《在人间》。另一文学大师肖洛霍夫创作出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展现了苏维埃政权初年红白哥萨克之间你死我活的斗争情景。
曾经流亡西方的政论家、《古拉格群岛》作者索尔仁尼琴,也曾在这所大学学习过。令人惋惜的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异常困难,罗斯托夫大学的教学设施和学生宿舍十分破旧。
但罗斯托夫市所在的罗斯托夫州是俄罗斯的重要农业产区。这里土沃粮丰,水肥鱼美,食品和农副产品供应略好于莫斯科等大城市,价格也比较低廉,但也存在售缺断供现象,购物排队是常态。1992年1月2日全俄价格放开,这里的物价开始迅速上涨,人们的生活水平明显下降。
当然,先富起来者也大有人在。他们买高档汽车,装修豪华私宅,出国旅游采购,兴造高级别墅。从罗斯托夫市出发到亚速海边的塔甘洛格,沿途可见大片兴建中的别墅。由于土地较多,许多城里人到城外闲置的土地上开荒种地。
罗斯托夫同时又是个工业城市。这里生产的联合收割机,曾经销往东欧、西亚、非洲许多国家。这里还生产电器、飞机、化工产品、钟表、乐器等其他工业产品。但这里的市政建设十分落后。
高大雄伟、豪华气派的现代化宾馆大厦一所未有,原有的老建筑也未能得到应有的维护。就连市中心的繁华地段,也是危房林立,陋舍连排,门窗破坏,垃圾遍地。老旧民房没有下水装置,个别街区的马路还是百余年前的老样子,路面上的方石块残缺不全,汽车颠簸难行,以致有的司机语义双关地叹息:“俄罗斯的道路真糟!”
由于历史积弊在改革中全面暴露,国家解体和社会分裂相互交织,人民生活水平大不如前,罗斯托夫市民和原苏联各地民众一样,陷入了政治困惑、悲观、绝望、愤懑之中。等待原苏联人民的,只有饥饿和战争。
所以,每逢政治纪念日,这些人都要在城里举行自发的或有组织的抗议活动,到尚未拆除的列宁纪念碑前敬献鲜花。当然,也有些人会搞对抗性的集会,继续败坏和诋毁十月革命、社会主义历史进程和原苏联共产党。
在毗邻罗斯托夫的塔甘洛格,我亲眼看到一些年轻人结婚时不到列宁像前献花,而是跑到彼得大帝前载歌载舞。我们在列宁纪念碑前摄影留念,竟有人出言不逊,讥讽我们。
罗斯托夫在历史上曾经是哥萨克的主要发祥地。苏维埃政权初年,顿河哥萨克曾有自己的国家实体,后被撤销。苏联解体前后,随着俄罗斯民族与高加索地区各少数民族的关系趋于紧张,哥萨克复兴运动一时潮起。
在罗斯托夫,哥萨克不仅选出首领阿达曼,从事各种准军事活动,而且身着旧日的哥萨克军装,足蹬皮靴,手持马鞭,在各种公共场所维护扶序。他们还创办报纸,组织集会,呼吁联合国、欧盟和各国领导人帮助哥萨克恢复俄罗斯的强盛和尊严,声称只有哥萨克才能保卫俄联邦各族人民不受外高加索民族的侵犯。
我到罗斯托夫不久,这里发生了数百名哥萨克佩带冷兵器包围州议会的严重事件,其目的是要州议会同意哥萨克成立自己的国家。哥萨克人群与罗斯托夫州、市两级政府的关系相当紧张。
罗斯托夫市毗邻东乌克兰和北高加索,交通相对便利,人口流动性强,民族构成也相当驳杂,治安形势比其他地区严峻得多。罗斯托夫大学几次发生歹徒光天化日之下武力行抢事件,警察无力破获。
个别执法人员甚至身着便衣,进行敲诈勒索。一个专以杀人为乐的罪犯,13年间总共杀死了53人才被抓获。很多民众对内务司法机构的无能异常愤慨。
从索契到阿布哈兹:混乱而难忘的跨境迎新之旅
索契是俄罗斯南方黑海岸边驰名世界的旅游圣胜地,是原苏联领导人夏季休养的主要去处,也是原苏联吸引国内外观光游客最多的地方。从索契延展开来,西到乌克兰的敖德萨,东至格鲁吉亚的巴统,蜿蜒曲折的北高加索-南乌克兰旅游黄金线风光无限,令人心驰神往。
1992年元旦,罗斯托夫大学组织我们到索契迎接新年,火车往返,来去7天,食宿全包,每人500卢布。当时1美元兑换100卢布,我们连呼便宜,赶紧报名。但启程之前,组织者要求我们再补交300卢布,说是价格上涨了。大家没有怨言,欣然从命。
原苏联铁路交通比较发达,票价十分低廉。但改革以来,国民经济每况愈下,铁路设施更新维护无法进行,车内陈设和卫生装置显得破败不堪,连热水供应都无法保障。但这里的长途列车全部是包厢卧铺,车上旅客又少,我们在路上感觉安宁而惬意。
12月29日黎明,我们兴致勃勃地来到了预定的高加索宾馆。意外的是,学校半月前的汇款这里没有收到,宾馆只能临时安排食宿,不能组织观光。我们的计划全部泡汤,大家只好自行其便。
漫步在黑海岸边和市区街头,我们发现,这个30万人口的滨海名城到处都是宾馆、休养所和疗养院,但游人极少,门庭冷落。我们下榻的高加索宾馆,据说档次居中,但条件很差,房间里既无电视又无广播,喝杯热水也要同服务员协商。
整个城市给人的感觉是,旅游胜地名不符实。饭店、餐馆和小饮食部屈指可数,公共厕所稀如晨星。有一次,我的一位旅伴因找不到厕所,不得不叫辆出租车返回宾馆去解决“当前问题”。我们怎么也想象不出,旅游旺季时,游客是怎样解决“吃喝拉撒睡”的。
如同独联体国家许多城市一样,这里的商店也存在着货源短缺、品种单调等问题。不仅国有商店柜台空空,不少个体摊贩也歇业停售。
12月31日下午,我们的旅游活动终于开始。大家乘车去索契东部山区去看古代建筑遗址,顺路还要参观斯大林别墅。但天不作美,晴间多云很快变成小到中雨,旅游车转了一个半小时便“打道回府”。听导游在车上介绍斯大林别墅奇闻轶事,描述俄罗斯与土耳其军事对抗的百年历史,成了我们此行的最大收获。
当晚,我们在宾馆餐厅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新年联欢会。扫兴的是,联欢时,邻桌一名亚美尼亚男子三番五次前来纠缠我们团队中的两位姑娘,弄得其中一位芳泪纵横,最后只好叫来警察,把那位男子请到拘留所去度元旦之夜。
晚宴期间,彩灯迷离,鼓乐喧天,人们欢歌笑语,舞姿翩跹。我们这些具有不同国籍,属于不同民族,使用不同语言,追求不同理想的人们,频频举杯,相互祝福。
元旦这一天,宾馆方面加收我们50卢布,说是要送我们去格鲁吉亚共和国阿布哈兹山区观光。当时格鲁吉亚与俄罗斯已经严重失和,格不但拒绝参加独联体,而且在格俄边境设立了哨卡和海关。
但我们的旅游车到来时,格方警官坐在他们的车里似睡非睡,海关人员佯做不见,站在岗亭里聊天,我们畅行无阻地进入了这个“主权独立国家”。导游告诉我们,这里的边防和海关只是象征,执行任务并不严格。可惜的是,“顺利过关”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好运。
我们要去的地下溶洞闭门谢客,其他各景区全都停业过节,就连饭馆和小吃店也放假休息。转了一整天,没吃一顿饭,没喝一杯茶,大家怨气冲天,饥肠辘辘地返回了索契。
格鲁吉亚
归途中,导游告诉我们,格鲁吉亚政局正处于剧烈动荡之中。“民主斗士”出身的作家总统加姆萨胡尔季阿,正在首都第比里斯与反对派交战。阿布哈兹这个邻近索契、归属于格鲁吉亚的自治共和国,虽然只有20多万人,但极力主张退出格鲁吉亚,加入俄罗斯联邦。这里也是战场,虽然看不见坦克和装甲车,但实际上已经进入战区。
我们的确也隐隐约约地听到了枪炮射击的声音。导游还告诉我们,阿布哈兹人属山地民族,性格坚强,骁勇善战,出门上路喜欢携带武器。这不是因为他们好斗,而是为了自卫,因为高加索地区强盗很多。
大概是为了慰籍我们,司机和导游带我们到一户农家买了些桔子。那个小村庄非常富裕,家家都有小花园,果树上桔满枝头。有些庭院停放着小汽车或摩托车。返程的路上,司机和导游把旅游车变成了大客车,随意揽客,搞起了“第二职业”。
回到索契,我们想茶余饭后轻松一下,但连走几家影剧院,全都吃了闭门羹。望着我们大惑不解的神情,有人开导我们:“文化娱乐场所也要过节嘛!”次日,我们乘火车返回罗斯托夫,充满期待的索契之旅就这样草草结束了,心有不甘,但也无奈。索契的安宁美丽和阿布哈兹的自然奇观,毕竟给我们留下了一些美好印象。
4个月后,春暖花开,我和两位中国学者再次来到索契和阿布哈兹。这时节,索契、阿布哈兹的游客逐渐多了起来,其中仍有不少是按惯例带薪度假的平民百姓。
为了方便,我们找了家私人旅馆,每人每天35卢布,约合3美元。房东夫妇相当友好,路上遇到的几位当地旅伴也很客气。有人希望能到中国观光旅游做生意,还有人向我们回忆起当年在中国参加对日作战的经历,也有人坦率向我们倾诉他们对苏联解体的看法。
我印度最深的是,市内植物园里,一位女工冒着霏霏细雨,一边引导我们参观游览,一边详尽地叙说刘少奇夫妇访问索契、中国驻苏大使潘自立在此栽种友谊树的情景。
格鲁吉亚的局势此时愈发紧张。作为格鲁吉亚组成部分的阿布哈兹自治共和国,爆发武装冲突。首府苏呼米市是刚刚被废黜的格鲁吉亚总统加姆萨胡尔季阿的家乡,他的支持者和反对者在这里展开武力争夺。
格俄边境形势也已今非昔比。我们乘坐公共汽车路过边防哨卡时,全副武装的格军士兵满脸严肃,命令所有男性乘客全部下车接受搜身检查。但是,当我们告诉他们,我们来自中国时,他们立刻和蔼起来,让我们免检上车。
在阿布哈兹的加格拉市,我们游玩一天,既没有感觉到战争的恐惧,也没有看出居民的紧张。感触最深的,依然是经济困难,供应短缺,物价暴涨,服务落后,人们无所适从。
譬如,这里的公交车票为2卢布,但仍在使用原来的面值5戈比的长条票劵。由于这种车票是纵向连接印制而成的,乘客每买一张车票,售票员要撕给40张5戈比首尾相连的小票。每张小票长8公分,这40张小票连在一起竟有3米多。我们3人买的是6卢布车票,连在一起总长10多米,大概也属“世界之最”了。
由于格鲁吉亚特别是阿布哈兹境内局势不明,人身安全不能保证,我们前往苏呼米、巴统和梯比里斯等地旅行的计划最终未能实现。一位阿布哈兹妇女告诉我们,近几年来,外国旅客已经越来越少,国家旅游收入大大减少。
武装冲突爆发后,外国人更不敢来了,旅游车常常空驶。一位青年农艺师向我们表示,加姆萨胡尔季阿下台后,格鲁吉亚一定会加入独联体。他认为,加姆萨胡尔季阿自作聪明,过分专制,当过苏联外长的谢瓦尔德纳泽比较聪明,很有威望,如果他参加总统选举,一定会成功。
这位年轻人的预言后来应验一半:谢瓦尔德纳泽真的当选为格鲁吉亚总统,但执政许多年后,被政变推翻。格鲁吉亚与独联体的关系。更是复杂多变。后来,格鲁吉亚以观察员身分参与独联体活动,一度成为其正式成员。再后来,俄罗斯全力支持格鲁吉亚境内分离主义政权。俄格关系全面恶化,格鲁吉亚彻底退出了独联体。
陪同国内代表团到外地参观访问后与当地孩子合影
- 原标题:于洪君:亲历苏联解体,各共和国后来怎么样了?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刘惠 
-
王毅:反对外部势力在中亚策动“颜色革命”
2021-12-30 07:47 中国外交 -
美国新增确诊49.1万、死亡2162例
2021-12-30 07:38 新冠肺炎抗疫战 -
美国CDC:未来一个月内全美或有超4.4万人死于新冠
2021-12-30 06:55 新冠肺炎抗疫战 -
黄坤明:更加自觉地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力量
2021-12-30 06:52 -
“柬埔寨芒果出口中国,不用贴‘越南产’了”
2021-12-29 23:09 -
最新的美国疫情地图…
2021-12-29 22:41 -
拜登发年终总结自夸政绩,评论区翻车…
2021-12-29 22:37 -
中国援助的首批警用物资抵达所罗门群岛
2021-12-29 22:33 -
立陶宛政府支持率创新低,反对党领袖:他们疯了
2021-12-29 21:35 -
印度再砸百亿美元发力芯片,高调欢迎英特尔
2021-12-29 21:32 -
印度富士康数百人食物中毒,爆发大规模抗议
2021-12-29 21:16 印度惊奇 -
美媒:关于中国,阿联酋不想再向美国低头了
2021-12-29 19:09 中美关系 -
欧盟说再等半年,立陶宛企业慌了:我们没有时间了
2021-12-29 17:13 -
“这州首府成了全美最致命城市之一”
2021-12-29 15:57 美国一梦 -
外媒渲染中国空间碎片威胁,赵立坚:倒打一耙
2021-12-29 15:48 航空航天 -
美航班返航系中方禁止其入境所致?外交部驳斥
2021-12-29 15:46 中美关系 -
韩外长:韩美已就朝鲜半岛终战宣言文本达成协议
2021-12-29 15:29 三八线之南 -
“为对抗中国,日本将在这设使馆”
2021-12-29 14:52 日本 -
日增51万、17万、12万…美法英等多国再破纪录
2021-12-29 13:26 新冠肺炎抗疫战 -
金正恩主持召开劳动党八届四中全会 聚焦农村问题
2021-12-29 12:27 朝鲜现状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哪来的谈判?特朗普在臆想,中国会给他狠狠上一课”
-
俄军宣布完全收复库尔斯克,乌方否认
-
CIA副局长之子在俄乌冲突中死亡,“生前为俄方战斗”
-
“强度极大”!伊朗一港口突发爆炸,已致5死超500伤
-
罗马教皇方济各葬礼举行,英法美等多国领导人出席
-
大错特错!“给特朗普献计的人,压根不懂中国”
-
比较见真章,美国车主心态崩了:怎么中国啥啥都有…
-
特朗普称“克里米亚归俄罗斯”,泽连斯基回应
-
“美国百年优势,特朗普百日玩完,中国要赶上了”
-
领英创始人:若欧洲这么看中国,美国就惨了
-
“特朗普虚晃一招,中国没上钩”
-
日本:中国不买,我们想买美国玉米
-
特朗普:我开玩笑的
-
爱泼斯坦案关键证人自杀,曾称遭英王子性侵
-
“不跟中国做生意,美国货架要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