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学家建言2024中国经济”系列|徐高:中国经济就像自行车,快了什么都好说
最后更新: 2024-02-23 19:44:14观察者网:您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广为传播,标题是《“先立后破”重在“慎破”》,其中您提到了重要的传统增长引擎之一房地产行业。过去两年多的时间,房地产行业一直处于全面下行的态势。2023年全国出台了很多稳房地产的政策,您怎么评价这一系列措施?2024年,在房地产行业方面,政策端可以怎样发力?
徐高:当下房地产下行压力确实较大,情况也较复杂。地产行业之所以走到今天这个局面,我认为和2021年开始的地产融资紧缩政策密不可分,从地产投资到位资金的数据来看,目前到位资金的总量大概只有2021年上半年的一半。这种急剧的资金收缩,当然导致地产行业整体风险偏大,具体表现为地产开发商资金链吃紧,信用风险高,而这反过来又使得潜在购房者有很强的“惜购”情绪。
我也观察到一个数据,从2021年融资紧缩政策出台以来,期房销售面积已经收缩了一半左右,而过去三年同期现房销售面积不降反升。这说明老百姓现在不敢买期房了,因为担心开发商信用风险高,甚至爆雷,导致期房无法交付、烂尾。从数据可以看出,现在抑制地产需求的,是老百姓对开发商信用风险的忧虑。
不仅老百姓“惜购”,银行也“惜贷”。由于地产开发商信用风险高企,银行也担心自己放的贷款变成坏账,因此我认为市场在给开发商提供融资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协调失灵。
这时候就需要政府站出来,协调开发商和金融机构,为地产开发商提供足量充裕的融资,打消市场对开发商系统性信用风险的忧虑,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整个行业恢复正常。
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国家陆续出台了一些刺激地产需求的政策,包括放松限购限贷、降低贷款利率等。这些政策对稳定市场而言当然有正面意义,但是我认为没有触及到当前地产市场的主要矛盾,即开发商资金链紧张导致的信用风险高企。
为了根本上化解地产行业当前困局,还是要向开发商提供更多融资,落实去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经济工作会议提到的,“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
观察者网:目前,我们国家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生育率走低、年轻人生育意愿下降等状况,这些因素会对未来房地产发展造成多大影响?
徐高:人口结构变化对房地产发展的影响肯定存在,但我认为,从全国层面来看,影响有限。人口问题尽管重要,但人口毕竟是长期、缓慢、单向的变量。我们不妨把人口结构变化与房地产变化做个对比,比如2022年,全国地产销售面积下降了约30%,同期25岁到39岁年龄段购房主力军的人口数量下降了约1.5%。二者差距太大,你很难通过1.5%的青年人口数降幅来解释30%地产销售面积降幅。
另一方面,2003年、2004年以及2009年,我国25岁到39岁年龄段人口数降幅其实比2022年还要大,接近2%,然而当时地产销售面积呈现明显正增长,增幅一度达40%、50%。当计算各项人口指标和地产销售面积变化率之间的相关性,会发现没什么正相关性,甚至有负相关性。
如果是人口老龄化导致地产需求萎缩,我们应该看到期房和现房销售面积同时下滑。但并非如此,只有期房销量在下滑。
总之,这一轮地产销量的下滑,其实和人口的关系不大。
2024年1月3日,南昌,楞上村万村村民万青华夫妇带着孙子去看新房。
观察者网:还有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也是网友比较关心的,未来房价是会跌还是会涨?想买房的人什么时候出手是比较合适的?
徐高:我的结论是,2024年年初,房价依然面临一定下行压力,但是在未来1到2年,大城市房价上涨空间不可小觑。如果有刚需或者改善性需求,我认为2024年就可以开始考虑出手。
短期内,地产供需矛盾是供过于求,房价下行压力大。供过于求的原因在于两方面:第一是需求端,地产开发商信用风险很大程度抑制了地产需求,老百姓不是不买房子,而是不敢买房子,担心房子买完无法交付。期房一直是我国商品房销售的主流,期房销售面积占比一度超过80%。一旦老百姓不敢买期房,地产需求自然会萎靡。
第二是供给端,过去几年期房市场不振,开发商也倾向于尽快完工卖现房,所以过去几年地产各项指标里,房屋竣工面积这个指标表现最好,目前的房屋竣工面积和2021年的高点差不多。
但如果在不远的未来,政策调控得当,让地产行业从现下危急状况中恢复正常,老百姓也恢复对开发商交房信心,我想供需矛盾会很快逆转。毕竟,当前地产市场低迷需求不是常态,不会长期延续。
与此同时,还需要注意一个重要指标,房屋新开工面积。从2021年地产融资紧缩政策出台到现在,我国房屋新开工面积已经下降了超2/3。站在现在这个时间点上往后看,可以预期的是,我国即将迎来地产市场自9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供给收缩,这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当地产行业供给显著收缩,又逢市场回稳、需求恢复,届时房价上涨就是大概率事件,尤其是一二线大城市。
2021年,我国还出台了“集中供地”政策,要求22个大中城市每年只能集中供地3次。我想政策初衷是好的,希望通过土地供给集中抑制地价上涨,但据我测算,从2021年上半年到2023年上半年,22个集中供地城市的住宅类用地成交单价,最多时候累计上涨了约100%,而全国100个大城市里其余78城,地价几乎没怎么涨。这说明,前述政策,反而显著推高大城市地价水平。
考虑到地产供给很难被迅速修复,地产需求刺激政策的作用一旦充分释放,房价势必显著上升。因此,无论是有刚性住房需求还是改善性需求,都应该开始考虑起来了。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张菁娟 
-
中央财经委员会: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2024-02-23 19:23 -
70城房价出炉!1月一线城市二手房价格继续领跌,仅两城上涨
2024-02-23 16:38 观网财经-房产 -
2024年对台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王沪宁出席并讲话
2024-02-23 16:38 台湾 -
重庆市公安局原局长胡明朗,任应急管理部副部长
2024-02-23 15:43 高层人事 -
人社部新规:“外卖小哥”等纳入最低工资保障
2024-02-23 15:11 -
西安、青岛赴港澳“个人游”,3月6日起可签发签注
2024-02-23 14:48 -
船只为何偏航?桥面为何如此断裂?大桥事故四大焦点
2024-02-23 14:19 -
“地产维护中国经济稳定发挥重要作用,短期内不可替代”
2024-02-23 13:10 经济学家建言2024中国经济 -
“如何增加老百姓收入?全民国企持股”
2024-02-23 13:10 经济学家建言2024中国经济 -
“今年想买房,要出手了,一二线城市大概率要涨”
2024-02-23 13:10 经济学家建言2024中国经济 -
“政府必须要站出来,在实体经济中创造需求以应对当前困难”
2024-02-23 13:10 经济学家建言2024中国经济 -
“经济增速快,可以在发展中解决问题,一旦慢下来,问题会集中爆发”
2024-02-23 13:10 经济学家建言2024中国经济 -
苏州多车追尾交通事故,警方通报
2024-02-23 12:13 极端天气 -
外交部部长助理农融调任国务院港澳办副主任
2024-02-23 11:24 高层人事 -
广州南沙:取消元宵烟花汇演
2024-02-23 10:41 -
贵州山火频发:一线消防员将朋友圈设为家人不可见
2024-02-23 10:13 -
安徽省委书记调研“三只羊”,创始人网红“疯狂大杨哥”陪同
2024-02-23 09:59 -
道路结冰,苏州工业园区一高架多车相撞,伤亡情况调查中
2024-02-23 09:44 极端天气 -
南京一高层住宅发生火灾,4人死亡
2024-02-23 09:40 -
龙宝宝扎堆报到:或迎生育小高峰,有医院增长71.9%
2024-02-23 07:47
相关推荐 -
“中国正投入万亿美元,我们却在这胡搞” 评论 41真急了!“白宫拟成立涉华关税应急工作组” 评论 233这场贸易战,美国就是个“纸老虎” 评论 91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评论 233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国谈成 评论 246最新闻 Hot
-
“中国正投入万亿美元,我们却在这胡搞”
-
真急了!“白宫拟成立涉华关税应急工作组”
-
黄仁勋访华盼继续合作,特朗普回应
-
中国男子在TikTok“神评”美国关税,米尔斯海默秒答:赞同
-
“内地电影票房过亿那一刻,香港电影就被颠覆了”
-
美国税局代理局长刚上任三天就被免,“贝森特抱怨他是马斯克的人”
-
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
“中国深知‘广场协议’是致命的,特朗普别想了”
-
“中国稀土,关乎美国人生死”
-
美军高官着急:中国速度太快了,是美国3倍
-
德银:中国客户减持美债,转头买欧洲资产
-
美国对中国再下黑手,“黄仁勋道出最大担忧…”
-
跟特朗普谈,拿中国当筹码?英财相:蠢死了
-
加总理扬言:除了中美,还有其他人
-
美方将不再斡旋?梅德韦杰夫喊话欧盟:学着点
-
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国谈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