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权AI”对大多数南方国家遥不可及,DeepSeek改变了这一切
全球南方国家需要摆脱包括云服务在内的对美国数字基础设施的依赖,才能建立更高水平的数字主权。[全文]
-
DeepSeek为什么要开源?这可能与人工智能的领导权息息相关
DeepSeek的创始人梁文峰表示:“我们面临的问题从来不是资金,而是对尖端芯片的禁令。”[全文]
-
拿起手机时,我们该如何与算法抗争?
算法可以优化某些计算结果。但是“优化”首先就要回答一个问题:什么是“优”。这个目的问题不是算法本身能回答的,而是使用算法的平台赋予它的。如果平台的唯一目的是挣钱、提高利润率,那么信息茧房、压榨骑手等情况毫无疑问就会成为达成挣钱这一目的不可避免的代价。[全文]
-
AI全球治理:中美联合国握手,哪里求同,哪里存异?
面对人工智能治理这一全球挑战,中国是何立场,有何抓手?如何平衡斗争与团结?应当依靠谁,团结谁?[全文]
-
中美人工智能对话,我对美国政府的觉悟并不乐观
基于如此差异巨大的出发点,美国业内专家对此次中美人工智能政府间对话期望不高,认为这很可能只是双方互相认识的一次会议,可能不会产生什么具体结果,只是启动相关对话。[全文]
-
这可能是全国第一篇ChatGPT为第一作者的正经文章
如何能应用好ChatGPT这类AI,其实也是有相当多学问的,我们没有时间等待别人研究的成果,必须要做第一批在正式工作中使用的人。 所以我们在工作的所有场景下,都试图用它来提高我们的生产力。[全文]
-
我试着“调戏”了下ChatGPT,挺有意思的
我个人觉得,这东西最有意思的就是,它还会胡说八道,甚至你都说不上来它胡说八道的东西到底从哪儿来的,这就感觉特别有人味儿了……[全文]
-
地方政府该如何当好“甲方”?我来说说英国pk华为的例子
与新冠疫情防控相关的软件系统在关键时刻出现技术故障的问题,一直以来备受关注。这样的重要系统屡屡出现重大技术故障,暴露出我国当前数字化建设过程中的若干短板,尤其是整个信息产业普遍缺乏交付可信软件系统的能力。[全文]
-
“东软”争议背后,更关键的问题却被长期忽视
大量软件项目的质量把控其实做得是非常皮毛的,如果我们把软件系统类比为一座大桥的话,很多软件项目就是一辆车在桥面上开过一次,项目就验收了。[全文]
-
马斯克收购推特,不要对美国资本家抱有太多幻想
对美国来说,如果中国是最重要的敌人,那么把星链武器化、推特武器化是一个很大的采购项目,这是马斯克商业决策的最主要因素。[全文]
-
用户终于可关闭算法推荐,中国规定开世界先河
3月1日起,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正式施行。“向用户提供便捷的关闭算法推荐服务的选项”等规定,贴近用户实际需求,而且在全球范围内开启对具体算法加以监管的先河。这些规定如何能落到实处?[全文]
-
反垄断与元宇宙,看出中美的根本差别
数据是来自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网络效应和流量,那么数据价值的经营应该由具有公共事业属性的平台来接管,而在这个平台之上所提供的服务,那么就应该交给社会和市场经济来解决。马克思时代没有数据和互联网,但马克思对于殖民地很多观念都适用于互联网空间。[全文]
-
我们正在见证的,绝非贸易争端这么简单
前美国国务卿鲍威尔的办公室主任、前陆军上校劳伦斯·威尔克森毫不掩饰地明言,美军入侵阿富汗并长期驻军的重要战略目的就是遏制“一带一路”倡议、在新疆制造民族分裂和社会动荡。[全文]
-
特斯拉的数据“命门”,有什么破解之法?
由最高法的规定和说明可见,电子数据要成为民事诉讼中可信的证据,举证方需要同时保证数据来源和取证过程的可信性,在取证过程中通常需要司法或公证机关的参与。鉴于特斯拉事故相关的纠纷很有可能进入司法诉讼程序,特斯拉提供行车数据作为调查依据的严谨程度确实还有待提高。[全文]
-
谷歌“不作恶”?情报、军方、对华科技新冷战……
与中文媒体有意无意塑造的“不作恶”“远离军事”形象不同,谷歌从其诞生之初就与美国军事和情报机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其发展过程中与军事和情报机构开展很多项目合作,并吸纳了众多来自军方和政府的高级人才。[全文]
-
网上不能建国,但网络巨头已是政治实体
脸书早已不是一家单纯的商业企业。借助对信息基础设施的控制,脸书已经成为一个强有力的政治实体,能对主权国家的内部政治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