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闻博:日本错过美军航母是罗斯福的阴谋?——复盘珍珠港事件(上)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闻博】
黑格尔说,熟知并非真知。
珍珠港事件发生至今已有80年,对于喜欢历史特别是二战史的朋友们来说,可谓耳熟能详。然而它和别的著名历史事件一样,总免不了于时间的长河里在一轮又一轮大众传播的冲刷下,经历“历史变传说,传说变神话”的过程。
关于珍珠港事件,如今市面上有许多流传甚广的说法,譬如关于日本错过了美军航母是罗斯福的阴谋、日本没有发动第三波空袭就撤走是实力不济等等。我遇到过不少朋友,叫不出旧日本海军的航母名字,却对各种罗斯福阴谋论说得头头是道;甚至,我在某本在爱好者圈子里颇有声望的杂志上也看到过一些子虚乌有的段落:
截图出自战研某期,红框中的内容基本可以说是胡说八道了,“企业”与“列克星敦”号没有也没可能当天实现回合去搜索日军航母
如今整整80年过去了,在这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有必要借这个机会,让我们静下心来花点时间,从一手史料和严肃历史记录入手,重新捋一捋历史的真相,去伪存真。
一、明确核心问题
日本决心于1941年对美开战扩大侵略战争前后的基本史实已经在历史课本中做过交代,因此这里不再特别赘述。
如果把1941年末美日开战前的态势看作一场围棋,那在棋局初始,派遣全部舰队航母自万里之外直扑位于太平洋中心地带的美太平洋舰队母港——珍珠港的这一手,就好比围棋的初手天元一般惊世骇俗、出人意料。以至于作为开战伊始主要目标的马来亚、菲律宾战役都显得黯然失色。能够跳出一厢情愿的“九段击”决战思维,以出其不意获得整个战局的先机,不得不说是山本的高明之处。
(注:“九段击”作战是日本战前长期一厢情愿制定的对美作战构想,核心内容是在美舰队可能来袭的海域层层打击,通过一次海上决战决定设想中的太平洋战争的胜利。后来事实发展证明这种设想完全脱离实际。)
然而从旧日本海军的传统来看,虽然袭击珍珠港行动的规模庞大,但是本质上它仍然是个战术行动,其行动本身不外乎是效仿当年日俄战争之初,东乡派雷击舰偷袭停泊在旅顺外港的俄军战列舰的旧事。区别不过是把旅顺换成了夏威夷、用飞机代替了雷击舰而已,虽然距离导致作战难度大幅提高,但是本质区别很少。
从这个角度分析,便很容易把握日方进攻计划的核心:如何有效消灭在港内停泊的美军战列舰队就是袭击珍珠港的主菜,其他一切都是配菜。而旧日本海军机动部队接下来的所有准备和训练活动都在围绕这个核心而开展。与此对比,打击美军航空母舰方面却并没有得到相同的时间和精力的投入,这严重影响后续诸多事件的发展。
二、一些技术问题
首先讲一些被误读的技术问题。
(一)由于时间不足仓促上阵的特殊兵器
早在准备阶段,日本通过搜集公开情报,就已经搞清了美战列舰的停泊地点及习惯。他们清楚知道美战列舰习惯首尾连接,同时左右之间紧紧靠在一起,形成两列纵队的模式。
从日本97舰攻上拍摄的轰炸珍珠港实战照片
因此日本的计划就是先用鱼雷机袭击外侧的战舰,然后用水平轰炸机从队列之首进入,轮番投掷穿甲重磅炸弹轰炸由于停泊在内侧鱼雷无法直接打击的战列舰。
这就引出了此次作战中至关重要的两个新武器:1.能在珍珠港潜水环境下正常工作的浅水鱼雷;2.能够击穿战列舰装甲的重型炸弹。
珍珠港之所以令美军掉以轻心的客观原因,除了离日本距离遥远,还有一个就是很浅的水深——当时飞机空投的鱼雷会一头扎入珍珠港的海底,并不能正常工作。为了克服浅水这一对鱼雷攻击不利的条件,日本专门改进了他们的空投鱼雷。
关于这点,也许是受到了各种影视作品的误导,不少人都以为日军仅仅是通过普通鱼雷尾部加装了木鳍就克服了鱼雷入水深度的技术问题。
比如20年前爆炸贝导演的某部著名三角恋作品里的一个桥段
但事实上,这是一大误解。真正解决问题的是日本当时的军工技术人员研发的深度和滚转控制器,其原理是今天仍然在工业控制领域以及军工领域广泛使用的PID(比例微分积分)控制技术。
这种自动控制技术在当时可以算是不折不扣的黑科技了,它能帮助高速入水的鱼雷快速调整姿态、克服扰动,从而大大降低了鱼雷入水调整姿态需要的深度和入水冲击导致鱼雷失控的情况。安装之后,不仅提高了鱼雷入水后运行的稳定性,而且由于能够更快调整姿态,使鱼雷的沉降深度由最高60米缩小到了20米,再配合超低空飞行的特技,从而使得沉降深度控制在10米,实现了浅水雷击。这才是珍珠港浅水鱼雷的真相。
可别小看这套装置,即使是现在被塑造成黑科技满身的纳粹德国,其实当年在空投鱼雷的技术上都要比日本落后一大截。
德国自己制造的鱼雷在投放速度、航速、航程、稳定性、引信可靠性和装药上都比日本有不小的差距,这是德国相对缺乏航空武器研发的结果,严重限制了二战德国空军对盟军海上行动的打击效果,为此不得不引进意大利的空投鱼雷作战。
更可笑的是,即使1942年通过偷运手段已经获得了日本性能更优的91式空投鱼雷,但是出于种族主义的思维,德国对日本鱼雷的研究不够重视,也没有吃透其背后的技术原理,还是更加依赖意大利的鱼雷供应。
鱼雷的运动姿态模型(图源:维基百科)
要实现对姿态的自动调整,需要解出以上方程组构成的控制模型。可见这远不是加几块木板那般简单。
虽然有了黑科技加成,然而由于计划仓促,这套系统是在当年8月才调试成功,9月初才批量投入生产的。由于产能有限,直到机动部队完成最后训练的时候,首批100枚的订单还未完成交付,“加贺”号为此不得不专门在兵工厂等待最后一批鱼雷完成交货,使得它成为最后一艘进入单冠湾的军舰,差点耽误了整个舰队的出击。
无独有偶,特别定制的800kg穿甲弹也由于疏忽,单体不能匹配97舰攻机原有的挂架,使得航母不得不带着技术人员在集结的路上加班赶工。这一疏忽使得这种特别定制的穿甲弹在战前来不及经过实弹检验。事后根据美军的统计,在珍珠港实战中该弹发生了高达42%的哑弹率。
不得不说这是美军不幸中的万幸,否则发生弹药库殉爆的可能就不止“亚利桑那”号一艘了;鉴于“亚利桑那”上阵亡的水兵占了美方此次阵亡数字的绝大部分,如果日方的引信问题能在战前就暴露出来并被解决,那美军在珍珠港的伤亡数字或许得翻倍都不止。
可见战前长期执行的僵化的“九段击”间接压缩了珍珠港作战的准备时间,错失了可能达成的更大战果。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分久何以必合?中国为何总是走向统一
2021-11-01 07:43 -
《走向共和》不靠谱?为何历史老师常常推荐?
2021-10-29 08:12 -
-
“美国应学学印度,因为印度支配了中国两千年”?!
2021-10-05 08:54 -
水墨动画《奇迹有密码》之“不平凡的扁担”
2021-09-28 16:31 -
做学问?抱大腿?胡适为何能成一代名流?
2021-09-13 07:38 -
胡适立场不正,但学问很大?
2021-09-08 07:40 -
俄解密档案:苏联要求引渡731部队负责人,美多次回避
2021-09-02 16:27 日本战犯笔供 -
河南发现世界最古老造币厂
2021-08-09 15:53 考古 -
1921-2021党史百问汇总
2021-07-06 10:25 建党百年 -
李光耀观中国:“中国有自己的方式”
2021-07-06 09:52 中共100个对外交往故事 -
没有列宁主义,五四运动的归宿就是街头政治
2021-07-03 08:41 人间正道·中共建党100周年 -
朝鲜发掘9座高句丽古墓:有助于研究“千年强国”
2021-06-30 10:17 朝鲜现状 -
我在狱中读毛选 ————曼德拉与中国革命的不解之缘
2021-06-15 09:54 中共100个对外交往故事 -
机密文件首次证实:东条英机等7名甲级战犯骨灰被美军扬进太平洋
2021-06-07 09:50 日本 -
加拿大为发现215具原住民儿童遗骸降半旗
2021-05-31 06:40 -
《觉醒年代》编剧龙平平:弹幕这句话,让我流泪了
2021-05-13 00:25 建党百年 -
“一个共产党员与广大群众取得密切联系时就具有无比的勇气和力量”
2021-05-08 08:52 中共100个对外交往故事 -
河南巩义宋陵上种田,河南考古院:正在进行环境整治
2021-05-06 23:15 -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经历过哪些“至暗时刻”?
2021-05-04 08:17 人间正道·中共建党100周年
相关推荐 -
比较见真章,美国车主心态崩了:怎么中国啥啥都有… 评论 48特朗普称“克里米亚归俄罗斯”,泽连斯基回应 评论 247NASA资助的高校借到月壤,美国尴尬不? 评论 172“美方高估了自己,以为中国很急…” 评论 151“美企库存只够用60天,要是中国还不批准…” 评论 177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