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托马斯·卡萨斯、张军:当前中国多重转型与十大挑战共存,只关注短期风险是不够的
最后更新: 2024-10-08 12:19:39(9)外部的创造力
与疫情前相比,2023年的上海,很多外国人已经离开,并且其中可能包括了80%的富有创造力的外国人——创业者、建筑师和艺术家。剩下的主要是那些受访调查的管理人员和高管。他们虽然致力于商业,但对中国和他们母国的经济都做出了巨大了贡献。城市的氛围会因具有创造力的全球人才而得到丰富,就像人们在新加坡、伦敦或纽约见到的那样。
所幸,今年以来,情况似乎有所恢复。中国确实拥有巨大的创意储备,创意人才们正在展示自我、闪耀光芒,因此中国各行业的创意附加值正迅速增长,从时尚、食品到汽车和电子显示器。然而,如果全球的创意元素无法联结起来,那么对双方都会是损失。毕竟,美学价值可以通过网络效应得到提升,对“美”的需求也有助于激发经济活动中的“动物精神”。
(10)人工智能的冲击
目前还没有人知道人工智能将会带来怎样的颠覆性影响。如果美国大型科技公司的裁员现象在其他地方重现,全球经济可能会被彻底重塑,许多白领岗位将消失。在这样的环境下,稳定比增长前景更为重要。
一方面,AI可能只带来边际的生产率提升;另一方面,当AI的边际成本趋近于零时,它有可能创造大量新的价值,从而推动经济发展。面对人工智能革命,稳定与增长的两难问题,仍然是中国和全球在这一历史时刻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三、成功的转型与新的可持续周期
在多重转型与上述10个挑战共存的情况下,只关注短期风险是一个危险的行为。乐观来看,经济在未来能够出现消费增长6到7%、投资增长0到1%、整体增长达到4%的美好情景。
但是,过于乐观并非好事,从疫情的经验来看,即便是财政支出也需要被谨慎对待。在许多西方国家,疫情期间的财政扩张引发了贫富差距扩大与通货膨胀。传统的货币与财政手段在缓解危机、促进转型方面可能会事与愿违、让问题更加严重,政策效果也往往难以持久。
中国将采取审慎的态度并以全局视角应对挑战。例如,西方专家建议的农村集体所有制土地自由化的土地改革方案一方面能够“让农民获得土地中的大量财富,让他们能够按市场价值出租或出售他们的土地,从而为他们提供额外的可支配收入”;但另一方面,此类政策在刺激需求的同时,也可能会导致土地集中于地方精英手中,并引发类似于其他新兴市场中存在的贫困和贫民窟现象。
巴西贫民窟网络
换言之,短期解决方案需要与长期影响相权衡。中国的政治制度以长期规划著称,并且有着不被短期利益所迷惑的传统。
在应对多重转型的过程中,直到新政策和措施明显见效之前,中国经济相对而言可能会连续几年保持平稳的状态。这并不是一个充满起伏的“W”型的经济模式,而是“L”型的,伴随着稳定且微弱增长、市场疲弱和低通胀的经济模式。
经历了前所未有的40年高速增长,这样的经济模式并不令人意外,这实际上也是一个相当好的结果。
然而,“L”型经济模式的危险在于其缺乏变化,导致政策制定者可能在平静的停滞中迷失,难以分辨哪些杠杆和政策才是有效的。目前,政策主旋律是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优势,同时逐步淘汰低效益部门和低生产力企业,依据行业和精英商业模式逐步进行改革。
如果改革足够大胆且具有结构性,那么我们将看到这样的景象:市场上的信息更加丰富(例如关于风险的信息)、自由化程度提高、资本配置改善、监管放松,甚至可能在多重转型的后期对外国企业展开魅力攻势(charm offensive),并在最终可能看到长期的4%和5%的增长。
这里有个关键问题是西方国家普遍依赖的货币调整政策会被抛弃。关于财政政策,尽管高债务和高税收有负面影响,但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能够带来更多的回旋余地。
在未来五年内,我们认为中国的消费将会增加,供应链会更加复杂,经济发展会更加绿色和可持续,国际化程度会提高,技术也会更加先进,并且会进一步向西方开放贸易和投资,甚至开放金融资本和文化。我们的调查表明,这也是许多瑞士公司虽未言明但实际持有的看法。
致谢:
本文感谢复旦大学人文社会学科传世之作学术精品研究项目“构建经济发展的国家理论”(XM04221238)对本研究的支持。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苏堤 
-
原生鸿蒙开启公测,微信原生版也邀请内测
2024-10-08 11:39 观网财经-科创 -
“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2024-10-08 11:37 观网财经-宏观 -
A股开盘牛气冲天,高开低走后市如何?全球资金正在重估
2024-10-08 10:12 观网财经-宏观 -
A股继续暴涨,多个券商App又被“挤爆”
2024-10-08 10:05 观网财经-金融 -
A股首例!控股股东拟使用专项贷款增持股份
2024-10-08 09:55 观网财经-金融 -
A股逼近“涨停”开盘:沪指涨幅10.13%
2024-10-08 09:43 -
百达香港在中国建设银行的持股比例从0.01%增加至8.32%
2024-10-07 22:10 金融观察 -
高盛、瑞银、摩根士丹利等外资投行纷纷发声,看好中国资产
2024-10-07 21:00 金融观察 -
因大幅溢价,中银证券创业板ETF公告明日停牌至10:30
2024-10-07 18:58 金融观察 -
央行已连续5个月暂停增持黄金
2024-10-07 17:01 黄金游戏 -
国新办8日将举行发布会,介绍系统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
2024-10-06 14:51 观网财经-宏观 -
超级牛散王孝安、方士雄,被顶格处罚
2024-10-06 14:14 金融观察 -
史上首次!长假最后一天可受理期货开户
2024-10-06 14:11 金融观察 -
“在这个世界中,美国不是稳定的锚,而是需要防范的风险”
2024-10-03 23:28 美国一梦 -
“中概股暴涨已让空头血亏70亿美元,损失惨重”
2024-10-03 13:22 中国经济 -
“‘生儿育女’后,马斯克政治立场快速转变”
2024-10-03 08:55 美国政治 -
港股大爆发!恒生指数站上22400点
2024-10-02 13:55 -
130万亩良田喜迎丰收,汾酒“第一车间”诉说持续千年的粮农故事
2024-10-02 09:59 观网财经-消费 -
马斯克可以“试错迭代”,我们行不行?
2024-10-02 09:59 观网财经-科创 -
斥资80亿元打造上海荟聚,宜家母公司:对中国市场的信心毋庸置疑
2024-10-01 14:32
相关推荐 -
几经波折,美乌要签了? 评论 0“不吃够自己种的苦果,某国就不会放下身段老实谈判” 评论 130关键时刻,外贸大省如何突围? 评论 46“特朗普会输,‘用谈判孤立中国’行不通” 评论 91“中国代表团访问巴西,探讨两洋铁路” 评论 194最新闻 Hot
-
“特朗普认为欧盟在占美国便宜,别指望梅洛尼能谈成”
-
“为防止被美国偷窥,连英国也支棱起来了”
-
特朗普:鲍威尔赶紧下台,总是迟、总是错
-
“中国有韧性美国则不然,特朗普已经搞砸了”
-
关键时刻,外贸大省如何突围?
-
“中国代表团访问巴西,探讨两洋铁路”
-
“世界贸易将围绕中美运转,美国如此笨拙…”
-
“中国将缺席,英国遭受打击”
-
“美国设下陷阱,韩国主动入局,要重现广场协议?”
-
美媒感慨:2小时→1分钟,中国又一壮举
-
“英伟达对中国客户隐瞒了…”
-
美国土安全部长放狠话:哈佛如果不从命,就别想再招外国学生
-
武契奇:天塌下来,我也不改主意
-
特朗普突然现身美日关税谈判,“背后是市场压力”
-
沙利文猛批特朗普:中国可不会像苏联那样崩溃
-
美国“吃货”欲哭无泪:特朗普逼着中餐馆换料,味儿不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