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谭骁天:原价300美元卖给中国报价28万,但我们仅用半年就返销美国了
最后更新: 2023-07-17 12:02:24【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谭骁天】
最近一阵子,关于高考之后选专业的话题非常火热。作为互联网疯传的理工科“四大天坑”专业——生物、化学、环境、材料,一直被认为是非常不容易实现对口就业的几个专业。这是因为中国在这几个方面的产业力量仍然比较薄弱,没有足够多的科技公司及高技术岗位来承接这么多的本科、硕士及博士毕业生。仅靠大学里的那几个科研岗位,是远远满足不了就业需求的。
但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事情逐渐起了变化。生物、生命科学以及生物工程,这些泛生物类的头号的天坑专业,逐渐有了“脱离组织”的倾向。这背后的原因,是近几年来相关企业的快速成长,在疫情期间悄然完成了产业升级。生产防疫用品带来的产能提升及生产质量提升,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举几个大家身边的例子。
核酸检测(RT-PCR测试)是疫情期间重要的防疫工具,由于我国曾将其用于全民病毒筛查,所需的试剂量是非常可观的。由于大规模核酸检测带来的舆论风波,在2022年还曾经出现了一些谣言,说核酸产业每年需要向国外支付数千亿以进口检测试剂,这完全是混淆了早期与目前的产业生态。
PCR所用的DNA聚合酶,确实一度是核酸检测技术链条中的“卡脖子”环节,曾经长期需要从外国进口。但这5-10年以来,我国有数家企业突破了这一方面的技术壁垒,能够筛选、生产出质量完全过关,甚至性能更好的Taq聚合酶。
在PCR引物这样的较短核酸序列的设计与合成上,我国也在很早之前就已经突破了其中的门槛。目前以核酸合成为业务的公司,在每个主要城市都能找到不少。而国产核酸提取仪的生产能力,也在疫情早期就开始了爆发式增值。
核酸PCR检测试剂盒 图片来源:北京日报
疾控人员操作某款国产自动化核酸提取设备 图片来源:新华网
中国不仅是世界上第一个开发出新冠特异性核酸检测试剂盒的国家,也在全球新冠核酸检测产品中占据了很大份额的市场,核酸检测试剂盒甚至一度成为了我国出口产品的一大门类。由于我国“爆产能”带来的规模优势,2022年进行新冠核酸检测的成本相比于疫情早期,有了十倍以上的下降。
在PCR核酸检测技术之外,用于跟踪、判定病毒突变的测序技术,也是新冠检测方面的“隐形英雄”。
在流调溯源过程中,疫情的源头往往扑朔迷离,只有通过高准确度的病毒核酸测序,才能寻找到病毒来源的蛛丝马迹。在一次次疫情溯源过程中,我们也锻炼出了一支支能精准分析病毒序列的生物信息分析队伍。而为这些基于生物信息分析团队提供技术支持的,是众多测序仪器、试剂、器件方面的开发团队。抗疫斗争让这些企业的技术水平、生产能力、产品质量得到了很大提升。
华大智造生产的核酸测序仪 图片来源:华大智造
由于2021年和2022年出现的德尔塔及奥米克戎毒株,在感染者病毒载量方面出现了大幅度提高,相对原始毒株更容易被检出。这导致了灵敏度较差,但更容易操作、可以在家中完成的快速抗原试纸检测(RAT)异军突起,很快就成为了全球最流行的新冠确诊方式。
此间,我国生产的抗原检测试剂盒不仅迅速超越核酸试剂盒,成为了最受欢迎的新冠检测产品,更是占据了全球80%以上的市场。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中国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开始爆新冠抗原检测产品的产能,也与整个产业链的进步有着巨大的关系。
生产抗原检测试纸,所需的最重要元件(之二)是可以和新冠病毒N蛋白结合的抗体配对(检测一个抗原蛋白需要两个抗体)。为了保证检测的稳定性及灵敏性,这类抗体均需具有极高的特异性及亲和力。可以说,抗体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试纸的性能。
中国生产的抗体,曾一度被诟病为“廉价、低质”的代名词,但在新冠相关抗体的生产中,我国的生物制品企业在追求极限性能方面,可以用前赴后继来形容。不仅使用新技术将抗体亲和力提高到了逼近理论极限的皮摩尔水平,更是把一度“金贵”的单克隆抗体(一些性能突出的单克隆抗体,其价值密度甚至是黄金的上万倍)产量提高到了百克、千克级,几乎实现了“抗体论斤卖”。目前市面上销售的大部分试纸产品,对新冠病毒的检测灵敏度都达到了皮克每毫升的水平,而且售价甚至在10元以下(成本甚至更低),可以说是把高科技产品白菜化了。
新冠抗原快速检测试纸 图片来源:央广网
在快速诊断试剂之外,中国也是新冠科研用试剂开发的领跑者之一。全球首个开发出新冠相关重组蛋白及相关特异性抗体的就是一家中国公司。在此之后,中国的多个企业也一直在不断根据病毒的突变,开发最新毒株的病毒重组蛋白及相关检测抗体。这些科研试剂大量出口海外知名科研机构,而且广受好评。在几年时间中,我国头部企业的蛋白设计、生产水平也得到了质的飞跃。
这里说一个我曾在工作中亲历过的小故事吧。
新冠病毒S蛋白的三聚体蛋白由于与真实病毒上的天然结构高度接近,在免疫反应研究中有非常高的实用价值。但因其结构较为复杂,产品开发需要蛋白工程学、合成生物学等新学科的参与,开发生产门槛比单体蛋白及蛋白亚单位高很多。
2021年上半年,美国某知名科研试剂公司首先开发出了此类产品。当其得知中国尚无法生产同类产品时,其出口溢价甚至达到了上百倍。原价300美元(约2100RMB)的一管蛋白,在中国销售时甚至报价28万元RMB,近乎于对中国实施了封锁。中国企业当然也没让他们得意太久,在2021年底,中国的一两家企业就开发出了同类产品。根据我自己的测试体验,它们的性能与美国产品几乎没有区别。目前,这些产品早已返销美国。
新冠病毒S蛋白的细胞外结构,呈三聚化结构。每个三聚体S蛋白由三个单体蛋白相互缠绕而成。优于结构较为复杂,此类蛋白生产难度较高。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小婷 
-
50年来首次!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新发现古人类顶骨化石
2023-07-17 10:36 -
专访英特尔高管:中国未来在RISC-V上一定会发展的很好
2023-07-16 15:05 观网财经-科创 -
新一代飞行器摇篮!JF-22超高速风洞通过验收,可复现30倍声速
2023-07-15 21:38 航空航天 -
“千眼天珠”开启科学试观测
2023-07-14 10:46 -
可商业搭载!快舟十一号推出“订舱”服务
2023-07-14 10:45 航空航天 -
全球首个!模块化小型堆“玲龙一号”核心模块验收
2023-07-13 15:43 核电 -
中欧“微笑”卫星全面转入正样研制,计划2025年上半年发射
2023-07-13 14:27 航空航天 -
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通用氢氧末级完成综合性试车考核
2023-07-13 14:27 航空航天 -
刷新世界记录!我国实现51比特量子纠缠态制备
2023-07-13 07:59 科技前沿 -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从上海出征
2023-07-12 10:57 -
法国将对中国赠送的月球科研样品展开研究
2023-07-12 10:46 -
全国首例!通用量子计算机真机验证通信网络优化算法
2023-07-11 08:30 科技前沿 -
-
“拼”火箭吗?起拍价:8万元/千克
2023-07-09 20:47 航空航天 -
2023WAIC:多个垂直大模型亮相,大算力不可或缺
2023-07-09 13:40 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
专访数库创始人:通用大模型发展到极致,还有漫长的过程
2023-07-08 17:18 观网财经-科创 -
“网信国家队”参展WAIC,有哪些看点?
2023-07-08 11:20 观网财经-科创 -
世界最大!江门中微子实验中心探测器有机玻璃球完成赤道层安装
2023-07-07 15:11 -
一箭双雕,我国天文学家破解“21厘米森林探测”难题
2023-07-07 11:38 科技前沿 -
“Chat”并不是全部,中国AI发展最终要走深向实
2023-07-07 07:49 观网财经-科创
相关推荐 -
特朗普喊话:俄乌别打了,一起跟美国做大生意发大财 评论 39MAGA基本盘还能“忍”特朗普多久? 评论 139从2000兆帕潜艇级热成型钢的“登天”说开去…… 评论 89美媒焦虑:哪怕只为跟上中国,美政府都不能这么干啊 评论 147“美国在地球上跟中国争,却把太空主导地位拱手让出” 评论 101最新闻 Hot
-
美媒焦虑:哪怕只为跟上中国,美政府都不能这么干啊
-
特朗普“抱怨”后,日本考虑放宽汽车进口安全标准
-
“五角大楼里完全崩溃了”,3名美国防部高官被解雇
-
“趁纳瓦罗不在,他们冲进白宫劝说特朗普暂停关税”
-
泽连斯基回应:停火30小时太短,建议30天
-
韩国一战机飞行训练中掉落机炮吊舱和空油箱
-
“美国在地球上跟中国争,却把太空主导地位拱手让出”
-
内塔尼亚胡:摧毁哈马斯前不会结束军事行动
-
超900人签署“反关税宣言”,包括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
“中国正投入万亿美元,我们却在这胡搞”
-
真急了!“白宫拟成立涉华关税应急工作组”
-
黄仁勋访华盼继续合作,特朗普回应
-
中国男子在TikTok“神评”美国关税,米尔斯海默秒答:赞同
-
“内地电影票房过亿那一刻,香港电影就被颠覆了”
-
美国税局代理局长刚上任三天就被免,“贝森特抱怨他是马斯克的人”
-
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