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谭骁天:刚刚升空的实践十号,比你想象的亲民
关键字: 实践十号航空中国航天民用研究嫦娥四号返回式卫星
作为一颗返回式卫星,实践十号与它的前辈们有着几乎相同的外部结构,比如它们都不需要整流罩,都没有太阳能帆板,都分为留轨部分和返回部分,都利用长征二号丁火箭发射等。
但与近乎赶鸭子上架的“实践八号”不同,为了执行好“实践十号”任务,“尖兵”返回式卫星进行了深度整容。除将返回着陆场由四川遂宁转移至了更为平坦、更利于快速搜寻的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区,卫星的内部更是进行了精心设计,被划分为了相互独立的十九个载荷箱。这十九个载荷装置将进行涉及微重力流体物理、微重力燃烧、空间材料科学、空间辐射效应、重力生物效应、空间生物技术等六个学科方向的多项研究。
难能可贵的是,这次共有包括中科院、多所国内院校和两个外国合作机构在内的二十余个单位和实验室参与了这十九个载荷的设计、研制和准备工作。这二十多个单位中的绝大部分都是纯粹的民用科研机构。我的恩师,中科院动物研究所膜生物学实验室的赵勇老师及他所率领的科研团队(动物所移植生物学研究组),也全程参与了微重力条件下造血与神经干细胞三维培养与组织构建研究装置(干细胞箱)的研制准备与实验工作。
实践十号上的19个载荷箱之一,干细胞箱
这十九个载荷箱中搭载的设备将会在两周左右的在轨时间里,利用宇宙空间特有的微重力、强辐射环境,完成包括沸腾汽泡动力学实验,非金属材料着火和燃烧特性实验,微重力植物生物学效应及其微重力信号转导实验,微重力条件下造血与神经干细胞三维培养与组织构建实验,微重力条件下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实验在内的多项创新性基础科学研究。而这些研究都是无法依靠地面模拟条件完成的,也从未有任何人系统实验过。
等实践十号返回后,我国尤其是那些参与了任务准备的科学家们将以绝对优先的地位使用并分析这些来之不易的数据。我们有理由相信,实践十号上进行的实验将会帮助我国在某些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发表出一批具有较大国际影响力的科研论文。实践十号的发射成功,标志着经过了几十年发展的中国航天,终于开始有余力反哺我国的基础科学研究。而我国相对先进的航天实力,也终于可以为基础科研保持在世界领先水平创造条件。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科研载荷中的生物部分,都或多或少与人在太空中的超长期驻留(太空移民),在太空环境下培育作物,乃至在太空中繁育后代有关系。这些看起来与现实中的载人航天计划比较脱节,但放在一百年左右的大尺度上却是意义非凡。这些实验项目的构思与完成单位大多是没有很强航天背景的基础科研院所,通过这一次任务,很可能会在不经意间锻造出一批具有航天视野的基础科研人才。从这几个角度上看,利用航天技术支撑基础科研,也有可能给航天事业本身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如果说实践十号的发射只是服务了一小批科研机构,开启了迟来的科研-工业良性循环而尚未从根本上降低普通人对航天事业的距离感。最近正在紧张准备的嫦娥四号任务就说得上是航天界的亲民先锋了。作为嫦娥二期落月任务的备份星,嫦娥四号上的载荷安排相对嫦娥三号要自由许多,这就使它能够面向全世界的科研机构征求载荷试验方案。而今年,国防科工局更是面向全国科技爱好者举办了嫦娥四号载荷设计方案征集大赛。为了扩大思路,集思广益,组委会只设置了很少的限制条件,并设置了诸多奖项,获奖者更将受邀去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观摩嫦娥四号的发射。
嫦娥四号面向社会征集“月球探测载荷创意”
嫦娥三号着陆器在月球
这个消息极大地激发了包括我在内的数百名科技爱好者的热情。据组委会消息,截至目前,已有近两百组方案被上交到评审机构。而嫦娥四号也许仅仅是个开始,未来的天宫空间站,也很有可能在适当时刻面向社会征集载荷创意。
实践十号的出现是中国航天越来越多服务社会的体现,而嫦娥四号载荷征集大赛,则代表了中国航天正在不断提高的公众参与程度。让我们祝福实践十号顺利返回,也祝福嫦娥四号早日发射。我也希望,像实践十号和嫦娥四号这样的任务能更多一些,科研机构和公众参与的范围能更广一些。当这一切实现的时候,不仅中国会成为一个真正的航天强国,航天业界也有机会成为一个引领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朝阳产业。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小婷
-
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评论 34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评论 116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评论 211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评论 172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国崛起” 评论 119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