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邱团长:终于弄清,为什么陆客在台旅游出事这么多
关键字: 台湾车祸台湾辽宁游客台湾大巴起火二、安全法规不健全,太多漏洞可以钻
看到上面的图片,很多人可能在想,政府的管控在哪?这种不安全的车辆为什么能上路行驶?他有通过安全性试验么?
其实台湾相关的法律法规节点在2008年。
在这之前,台湾所有客车的安全法规,只限制车身尺寸、安全门个数等之类毫无约束力的东西。
2005年又有个节点,所有的拼装车,又规定要有规范:
「大客車底盤架裝車身施工規範」;並於當年底規定,車身打造廠,亦應檢附「大客車底盤架裝車身施工規範自我查核表」、「大客車車身結構設計及打造施工圖說」〈包括「車體六視圖」、「底盤五視圖」、「骨架資料說明表」、「物件之重量、位置示意圖」及「照片」〉
看到没,还是没有约束力。
2008年终于修改了法律法规,台湾的所有客车需通过车测中心(也叫车安中心)的车身强度认证通过,才能合法上路。
不过你仔细研究一下车测中心的测试方法,你就知道有多么不靠谱了,摘一个车测中心自己的论文:
给大家摘录下片段:
恩,可以用“电脑静态挤压”,以及“电脑模拟整车翻覆”替代。
法规的想法挺好,可是你倒是用实车测试啊?电脑计算是什么鬼?电脑计算能算出来作坊式生产出来的车身强度么?
据说理由是节省成本,原因是基本同款拼装车只有4、5辆,你拿出来一台做实车测试成本,老板还干不干了。
于是,法律规定,就可以用电脑模拟的结果,替代实车测试。
有人说,有来源么?
看看台湾公路总局是怎么回答的:
http://blog.udn.com/yosehill1861/51290434
今天“交通部”承认,公路总局仅针对游览车车型安全审验,仅以结构计算,并未以实车测试。郑宝清表示,请“公路总局”不要只看纸上计算出来的数据,台湾要发展观光业,主管单位应正视此问题,这是攸关人命的问题,请权责单位着手研究实车测验。
“公路总局局长”赵兴华表示,同一家工厂每个车型都要经过安全审验,但只是结构计算,并未做实车测试。
这就是台湾大巴车的安全法规,这就是所有团客坐的游览车。
这是整个行业的悲哀。也是整个行业的耻辱。
三、老旧车没有退场机制,现行法规无法限制
前面我说了,2008年是个门槛,在这之前都没有车身强度的法规测试,大家也可以回顾下这张表格,每万人死亡率:
大家可以看到,虽然死亡率还是很高,但是这项措施出台后,死亡率降低还是非常显著的。
但是这里还有个问题,虽然法规出台了。可是大家知道,台湾的法律,是不追溯过往的。这些有安全问题,车身强度不够的游览车还是能够合法上路,而且没有所谓的退场机制。
所以2008之前生产的大巴车,这个测试基本都没做。
今年是2016年,也就说车龄超过8年的,基本上都有这个安全隐患。
然后我们再看看所谓的陆委会与观光局是怎么“照顾陆客”的:
摘录下:
观光局取消陆客团游览车,12年内的车龄限制。之前陆客团曾发生几次重大车祸,因此以车龄年限做为规范,不过游览车业者表示,保养和检查才是重点,而且各国都是看里程数。经过游览车业者一再争取现在解禁,不再有车龄限制。
之前还有个12年的法规限制,有些老旧车型还无法在陆客团上使用,现在可好,不限制车龄。
旅游大巴不限制车龄,不符合车身强度的车辆又没有退场机制,你观光局拿什么保证大陆游客的安危?
然后你知道台湾自己的学校租车的年限规定么?
恩,比12年都少太多,是5年。
陆客12年车龄都不满足,学生用的就要5年,观光局你真的够可以。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陈佳静
-
NASA资助的高校借到月壤,美国尴尬不? 评论 56“美方高估了自己,以为中国很急…” 评论 109“美企库存只够用60天,要是中国还不批准…” 评论 164“特朗普执意破坏全球规则,中国会打败我们” 评论 89关税风暴下,日德巨头“对中国投下信任票” 评论 68最新闻 Hot
-
NASA资助的高校借到月壤,美国尴尬不?
-
中方出手,“肯尼亚完全转向中国”
-
信中国还是信特朗普?CNN直播吵起来了
-
俄方定性:恐袭
-
加速!被欧美阻击,中国车绕道非洲
-
“美方高估了自己,以为中国很急…”
-
被中方约谈后,沃尔玛找补:积极响应号召
-
“为了和平,我们可能不得不放弃部分领土”
-
巴防长警告:可能爆发“全面战争”
-
“美企库存只够用60天,要是中国还不批准…”
-
“西方企业从中国买零件,运到全球组装,太蠢了”
-
“特朗普执意破坏全球规则,中国会打败我们”
-
暴跌72%!5年来,中国取消美国猪肉订单最大规模
-
“美国开始找台阶了,中国没停手”
-
关税风暴下,日德巨头“对中国投下信任票”
-
日本也不跟,“拟抵制特朗普联手遏华贸易的计划”
-